光之源太陽能光伏發電将在未來占據重要席位,近10年來以25%-40%的年增長率高速發展。@視覺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将在21世紀占據世界能源消費的重要席位,将替代部分常規能源成為世界能源供應的主體。預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結構中将占到30%以上。
“到2020年,風電項目電價可與當地燃煤發電同平台競争,光伏項目電價可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提出清晰的目标。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表示,“這個目标向行業傳遞出一個信号,就是一定要進一步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加快成本下降步伐,盡早使行業擺脫對政策補貼的依賴”。
近20年來,光伏發電持續迅速發展,但我國光伏行業一直以生産上遊光伏組件為主,并形成了原材料依靠進口、産品以出口為主的産業格局。多位接受《小康》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在此背景下,國家為鼓勵下遊光伏發電企業的發展,制定了相應的補貼措施,然而,随着各地優惠力度、政策落實、補貼規則的千差萬别,這種好意不僅面臨着落空的尴尬,還有可能成為光伏行業前行的一大障礙。
此外,目前光伏産業仍面臨技術創新受限、關鍵工藝差距明顯、市場發展不健全以及配套體系薄弱等問題。今後将如何解決?
光伏發電推動能源革命
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能量巨大、安全無污染,是人類的理想能源。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利用太陽能的主要形式之一。盡管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高達普通煤電成本的68倍,但近10年來仍以25%—40%的年增長率高速發展。
“優化能源結構,實現清潔低碳發展,是推動能源革命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迫切需要。”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說。《規劃》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推動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遵循能源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
中國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理論儲量達每年17000億噸标準煤,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的潛力非常廣闊。中國地處北半球,南北距離和東西距離都在5000公裡以上。在中國廣闊的土地上,有着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大多數地區年平均日輻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時以上,西藏日輻射量最高達每平米7千瓦時。年日照時數大于2000小時。與同緯度的其他國家相比,與美國相近,比歐洲、日本優越得多,因而有巨大的開發潛能。我國光伏應用市場起步較晚,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在應用環節還存在較大差距。2013年以前,受限于國内光伏應用市場規模較小,國内絕大多數的光伏産品都依靠出口,國外的經濟形勢變化、行業政策調整、我國進出口政策改變以及外彙市場波動等因素都會給國内光伏制造企業乃至我國太陽能光伏行業的健康發展造成影響。因此,培育國内光伏應用市場,将成為緩解過度依賴海外光伏市場需求、降低行業整體運營風險、增強我國太陽能光伏行業的持續盈利能力和抵禦風險能力的關鍵。
近年來,我國對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環保壓力增大,在國内太陽能光伏發電問題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經曆了2012年歐美的貿易保護對我國光伏産業的重挫之後,我國光伏行業正逐漸回歸理性,重塑供需關系、市場格局趨近平衡。随着環境保護理念的深入和化石燃料價格的波動,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光伏行業發展。
北方交通大學教授、博導,理學院太陽能研究所所長徐征在接受《小康》記者采訪時說,到2020年光伏發電的目标是達到1.05億千瓦,而光伏建設并不是簡單的規模越大越好,而是要把光伏的規模化發展和産業的科技進步結合起來。這些年随着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光伏發電系統成本不斷降低,越來越接近平價上網價格,有望打破光伏發電電價補貼下降的僵局。
徐征說,過去6年中,光伏組件價格下降了86.6%,系統價格下降了83.3%,光伏電價下降了76.2%。
“十三五”時期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氣消費比重力争達到10%,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58%以下。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消費增量是煤炭增量的3倍多,約占能源消費總量增量的68%以上。
初步測算,整個“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4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1000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約430萬噸,減少煙塵排放約580萬噸,年節約用水約38億立方米。“路條”
費攪渾光伏市場
中國作為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最迅速的經濟體之一,在光伏發電領域的技術和應用隻是處于世界的下遊水平。目前我國光伏行業産能巨大,國内市場總量卻較低,嚴重依賴國際市場。1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除了發布了《規劃》之外,還有水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5個專項規劃。到2020年,水電裝機達3.8億千瓦、風電裝機達2.1億千瓦以上、太陽能發電裝機達1.1億千瓦以上、生物質能發電裝機達1500萬千瓦、地熱供暖利用總量達4200萬噸标準煤。
可以預見,未來的幾年,中國光伏産業将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據了解,一個完整的光伏電站産業鍊包括上遊的組件制造、開發電站的系統集成商(包括開發商和EPC/安裝商)、運營電站的電站業主,以及購買電力的用戶。從全球來看,由于光伏電站開發具有技術、市場、資金及産業鍊四大競争門檻,因此一直處于微笑曲線的頂端,其盈利能力也是全産業鍊中最高的一環。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國内上網電價未公布、補貼時長未明确等問題,因此目前國内電站開發多屬于投資階段,很少盈利。如果沒有政府補貼電價,光伏發電根本無利可圖。
除此之外,高昂的“路條”費,間接拉升了企業投資電站的成本。光伏制造商的大規模湧入,原本一池清水的電站開發市場立刻波濤洶湧。随着競争主體多元化,電站開發市場競争逐漸激烈,各種亂象滋生。國内光伏電站開發的重點地區——青海省,曾被媒體曝光“倒賣路條”的現象:“一個10兆瓦電站的‘路條’,倒手後可以從60萬—70萬元賣到200萬元”;而業内人士透露,甘肅、新疆光伏電站“路條”的價格更是翻番。“路條”是指項目批文,包括組件、系統部件及施工、電站項目批文,俗稱“路條”。
目前主要表現為地方保護主義和國家限制準入,地方保護主義是因為此前許多太陽能企業一哄而上,各地都有相應的企業,分布式能源開發往往以這些原有的企業為基礎進行,其他企業想進入當地市場會遭遇障礙。此外,正是由于市場的重新繁榮,導緻很多企業利用與地方的關系倒賣“路條”,形成不正當競争的扭曲關系。
一些企業或個人利用非正規手段從有關部門拿到“路條”,“空手套白狼”轉手就掙大錢。一個20MW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跑路條”環節的成本約六七十萬元,但目前市場上“路條”轉手就能賣到每瓦0.4元,20MW就值800萬元。
中國能源研究分能源互聯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秘書長,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對《小康》記者說,國家對新能源發電進行補貼是國際上通用的一種做法,我國也不例外。以實踐來看,補貼在落實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企業申請補貼的成本越來越高,附加條件越來越多,“倒賣路條,騙補”現象時有發生。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會長高紀凡說:“‘以國内市場需求支撐光伏産業健康發展’是國家啟動光伏電站建設的主要目的之一,在‘路條’倒賣亂象之下,國内市場被割裂得七零八落,市場競争機制難以發力。無論是光伏制造還是光伏電站,‘小散亂’已成為久治難愈的‘牛皮癬’,危害到整個産業的良性發展。”
徐征表示,根據目前各地區光伏産業的發展狀況來看,如倒賣“路條”、以項目圈地、騙國家補貼等現象是存在的。他建議“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标準,規範與檢測認證體系,健全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工作,出台促進光伏發電系統規模化發展的政策并落實政策支持,明确各級政府部門及主要能源企業在清潔能源發展方面的責任,建立可再生能源綜合評價體系。”
而世界能源理事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副秘書長李隆興則向《小康》記者表示,之所以有此亂象,是因為煤、油、氣、風、光電等能源沒有同平台競争,沒有讓市場做出選擇,若繼續對某類能源給予補貼,這不僅不利于該類能源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也對其他品類能源的發展失了公平。
光伏發電何時迎來黃金期
“我國光伏發電應用市場發展思路是‘重開發,輕消納’,造成了現在棄光限電的尴尬局面,高度集群的電站項目建設與遲緩的電網建設形成的矛盾日漸加劇。”徐征說,建議國家能夠對整個光伏産業能宏觀把控,統籌規劃,完善和健全光伏産業發展體系,政策上加以引導,從發電端、輸電通道和用電端三管齊下,促使整個行業各個環節良性發展。同時加快構建中國能源互聯網,使能源能夠在更大範圍消納。另外,現在分布式光伏風頭正盛,但是如何把控風險、解決融資困難,還是需要政府的支持。
《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光伏裝機量達到1.05億千瓦,發展重心在分布式光伏,加之從2017年1月1日起,光伏标杆上網電價下調,但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标準不作調整。一系列利好政策下,2017年被業内看做是分布式光伏發展的新契機。
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發出通知,分資源區降低光伏電站、陸上風電标杆上網電價,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标準和海上風電标杆電價不作調整。自2017年1月1日起,一類至三類資源區新建光伏電站的标杆上網電價分别調整為每千瓦時0.65元、0.75元、0.85元,分别比2016年每千瓦時下調0.15元、0.13元、0.13元,并将根據成本變化情況每年調整一次。2018年1月1日之後,一類至四類資源區新核準建設陸上風電标杆上網電價分别調整為每千瓦時0.40元、0.45元、0.49元、0.57元,比2016-2017年電價每千瓦時降低7分、5分、5分、3分。
為繼續鼓勵分布式光伏和海上風電發展,通知規定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标準和海上風電标杆電價不作調整。同時,為更大程度發揮市場形成價格的作用,通知鼓勵各地繼續通過招标等市場競争方式确定各類新能源項目業主和上網電價。
在地面電站電價下調的同時,分布式光伏迎來黃金發展期。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5年底,我國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容量606萬千瓦,距離“十三五”6000萬千瓦以上的發展目标存有較大增長空間。本次印發的通知中再次明确,為繼續鼓勵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标準不作調整。同時,為更大程度發揮市場形成價格的作用,鼓勵各地繼續通過招标等市場競争方式确定各類新能源項目業主和上網電價。
接連迎利好政策令光伏企業看到發展的新希望,國家和企業越來越重視,分布式光伏似乎變為新風口。不過,有業内人士認為,僅僅政策上幫助并不能完全使得分布式光伏大規模發展,分布式光伏的發展還受到環境情況的制約。資金、場地和規模等問題并非一紙政策即可解決,一旦陷入高投入低産出的尴尬境地很難轉型,分布式光伏是風口還是毒藥有待進一步觀察。
徐征說,近年來,中國光伏産業逐漸走出低谷期,光伏産品的經營情況出現明顯好轉。技術上不斷創新促進成本下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使光伏企業提供高性能産品,利好政策陸續出台,可以想見,光伏産業在未來數年内将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任重而道遠。
《規劃》提出,完善現代能源市場。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争有序的現代能源市場體系。《規劃》稱,放開競争性領域和環節,實行統一市場準入制度,推動能源投資多元化,積極支持民營經濟進入能源領域。健全市場退出機制。加快電力市場建設,培育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及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制度。
同時,推進天然氣交易中心建設,培育能源期貨市場。開展用能權交易試點,推動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健全能源市場監管機制,強化自然壟斷業務監管,規範競争性業務市場秩序。
“中國一定要實現多能互補,把能源作為一個綜合能源系統來考慮,在規劃上要統籌規劃,在運行上在整個系統優化運行,各種能源必須是互補地位,而不是互相排斥互相打壓,各種能源同台競争,走向市場,因為将來不可能一直靠補貼。”曾鳴對記者說,國家應該加緊建設能源互聯網,建立電力市場,兩機制同時發力,新能源發電産業才能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