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實業升級

實業升級

時間:2024-10-28 05:41:39

“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當務之急是加快轉型升級。”随着中國制造的崛起,中國實業的發展也獲得了巨大的推動力量,實業的振興與升級,最終還需要企業的堅守、企業家們的堅持。

走進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新聞中心,身高1米2的六六發出悅耳的聲音:“我是六六,很高興為你服務。”這位迎賓機器人彬彬有禮地釋放着人工智能的特有魅力,它還有着自己的“團隊”,它與送貨機器人、安防機器人一起,為境内外注冊記者提供貼心的服務。

這些于今年5月份發布的新款機器人均誕生在中國企業。幾乎就在它們面世的同時,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在合肥舉行,說話秒變文字的“訊飛輸入法”、實現與33種語言即時互譯的“訊飛翻譯機”等一批前沿技術和創新成果集中“亮相”,同樣讓人們見識了“中國智造”的發展速度,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制造”的巨大成就。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改革開放成為基本國策。此後,經曆了“摸着石頭過河”的階段,也嘗試着“分幾步走”,随着時間的推移和經驗的累積,中國逐漸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民族振興、國家富強離不開實業,而中國實業的發展關鍵又在于制造業的崛起。而今,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推動下,智能制造已成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在令傳統制造業脫胎換骨的同時,它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變着中國。

制造業崛起

“中國制造”進場了!

在哈薩克斯坦的工地上,工程機械曾經是美國卡特彼勒、日本小松的天下,而今,山推的推土機、山東臨工的挖掘機、山東建機的水泥場站、中國重汽的運輸車随處可見。

6月1日,山東高速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山東路橋進軍中亞的首個項目——哈薩克斯坦TKU公路改造項目開工,山東路橋負責其中85公裡的施工,合同金額5.6億元。具體負責哈薩克斯坦項目的山東路橋海外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傳貴說,“這不是能掙多少錢的問題,體現的是市場影響力”。

此次山東路橋加入的是中信建設聯合艦隊。由中信這樣的大國企作為總承包商打頭陣,帶動基建産業鍊上的一系列中國企業“抱團出海”,國開行、中信保等國家政策性銀行和保險公司帶着中國資本殿後,是“一帶一路”上的常見陣型。

在中信總承包767公裡的道路工地上,帶動“中國制造”進場的,無疑是産業鍊的形成,山東路橋總經理周新波認為這不光是技術的輸出,也是産業的輸出,更是中國制造的輸出。

在過去的40年尤其是最近的10年中,制造業在中國迅速崛起。“制造業不是零基礎就可以發展起來的,無論是生産要素的比較優勢還是市場的規模優勢,都不能算作是一國制造業成功的充分必要條件。”據天風證券研究所宏觀團隊負責人、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宋雪濤觀察分析,今天中國制造正在形成的全産業鍊優勢主要取決于4個因素,一是中國市場的規模效應,二是良好的基礎設施保障,三是完備的産業鍊基礎,包括高效率的産業工人和受過良好教育的工程師隊伍,四是幾十年技術基礎的傳承疊代。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國家間經濟角力和競争的主戰場。數據顯示,1990年我國制造業占全球比重為2.7%,居世界第九;到2000年上升至6.0%,居世界第四;2010年為19.8%,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工業大國;2015年已高達26.7%,持續保持領先地位,比排名第二的美國高9個百分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原副主任陳清泰注意到,2010年,中國在時隔150年之後重新登上了制造業第一大國的位置,但中國還不是制造業強國,創新型、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骨幹企業較少,産業發展方面尚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亟待突破。“中國需要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化。”他指出,中國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大概需要三個十年。

未來所要強調的,一是創新驅動,二是質量為先,三是綠色發展,四是結構優化,五是人才為本。

“轉型”不是“轉行”

制造業的日子到底好不好過?曾寫過《工業4.0六重天》《我在中國制造業看到了一個娛樂圈》《我們離“中國智造”就差一個少女偶像天團》等文章的資深工業互聯網人阚雷,通過對汽車制造、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基礎材料、食品飲料、服裝制造、圖書印刷等領域的1135家制造業企業的調研,發現這些企業在轉型升級中普遍陷入了一種誤區。

“做吸塵器的改作機器人,做農機的改做無人機,做衣服的改做定制互聯網平台,熙熙攘攘皆為貼上互聯網。”阚雷描述道,“很多人以為傳統企業不懂互聯網,但其實說起工業4.0、CPS、C2M、互聯網+、智慧工廠這些新詞,去過大大小小培訓班的企業老總比誰都明白。但轉進車間一看,亂七八糟一塌糊塗,連20年前的基本精益生産都沒有。”

令阚雷印象深刻的是,他走訪過一家做輪胎設備的企業,這家企業的領導向他講了許多轉型升級的經驗,并告訴他準備進軍醫療行業,做一家帶有互聯網思維的醫院。回來後,阚雷特意買了本新華字典送給這家企業領導,還在扉頁上寫了“轉型”兩字。轉年雙方再次見面時,這位企業領導告訴阚雷,投了重金的醫院沒搞起來;阚雷也道出了送字典的用意——“轉型”不是“轉行”。

“轉行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長,轉型是在自己熟悉的行業和領域内,跳出原來的框架去思考,從而改變現狀、求得生路。”阚雷解釋道,在他看來,一個企業冒然轉到全新的行業,既沒有行業經驗,又沒有客戶基礎和管理團隊,失敗是大概率事件,“隻有在一個行業内專注地去經營,長期地去耕耘和積累,才能發現那個行業中的痛點問題是什麼,才能夠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高科技、高質量”的蝶變

轉型,是從“低成本、低技術含量”轉向“高科技、高質量”的過程。在去年舉辦的中國實業振興峰會上,與會者普遍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通過科技興國等戰略的實施,掌握了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但總體而言,“中國制造”尚處于國際産業鍊的中低端,中國實體經濟仍然存在許多薄弱環節,而當務之急就是加快轉型升級,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峰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未來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依靠提高制造業的創新能力和技術能力,大力實施智能制造,積極發展工業互聯網,要以推動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發展。

在接受《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采訪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為未來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提出了四個具體方向,一是智能化,二是服務化,三是綠色化,四是特别強調技術含量的高端化。

今年4月,國資委研究中心發布《2018中國國企國資改革發展報告》,指出2018年中央企業将穩步推進裝備制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并加強對重要性前瞻性戰略性産業,生态環境保護、共用技術平台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重組并購。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說,央企重組整合的方向主要有三個:一個是通過新舊技術的重組整合,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生産效率;二是通過上下遊産業鍊的整合,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三是通過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的融合,如與互聯網、大數據等的交互,實現企業生産、銷售流程的再造,提升企業的核心競争力。

在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成為大勢所趨的當下,在中國大陸投資落地生根已滿30年的富士康,以一場主題為“三十而立智造未來”的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來為自己慶生。不過,在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台銘眼中,這還不僅僅是一場慶生,也是關于未來的一次蝶變,基于30年創新研發與精密制造的經驗積累,富士康将以工業互聯網為載體,把工業大數據轉換為人工智能,為工業互聯網邁向第三次工業革命掀開新篇章。“而立之年的富士康,将全力推動智能制造,盡力成為中國先進實體經濟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領頭羊!”郭台銘強調。

“轉型的關鍵在于價值創新,為整個産業鍊賦予新的價值。”阚雷也提醒過中國的制造企業,“不要迷戀各種模式”,畢竟,歸根到底,大家賣的還是産品。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備受矚目,迎賓機器人六六及其小夥伴們的制造方克路德機器人是中國智慧住居産業引領者——少海彙生态圈的創始企業之一,緻力于數字化智能高端裝備制造。在位于青島的少海彙智能家居産業園,借助少海彙大住居産業的優勢布局,克路德聯合42家成員企業,構建起一個全國規模最大的人工智能應用示範田。而少海彙構建的這塊示範田,則為那些迫切需要改造升級的傳統動能企業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藍本。

推動力制造企業的崛起無疑為中國實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量。誰來振興實體經濟?

制造企業的崛起無疑為中國實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都可以感受到實體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在黃群慧看來,植根于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國的實體經濟允許各個地區自己去創新,允許地方根據實際情況探索自己的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實體經濟的較快發展;另外從行業的角度來看,從最初解決消費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到現在以技術性為主導的趨勢愈加明顯,這些都是産業轉型升級的直接表現。“為什麼叫轉換經濟新動能呢?就是要讓高新技術制造業占比更高一些,傳統重化工這塊占比低一點。這是一個産業結構升級的過程,而促進産業結構轉型升級也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實業振興的成就經驗。”

實業強,則國強。近年來,随着我國經濟邁入新的發展階段,實體經濟也面臨着轉型升級的壓力。在2017年的全國兩會中,振興實體經濟成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點任務。“促進金融機構突出主業、下沉重心,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防止脫實向虛。”“拓寬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渠道。”“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當務之急是加快轉型升級。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争力。”

不久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一個國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戰略選擇,我國是個大國,必須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制造業水平,不能脫實向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加強知識、人才積累,不斷突破難題、攀登高峰,國有企業要做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排頭兵、做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做實施國家重大戰略的排頭兵。

這一年,被輿論普遍稱之為中國實體經濟振興的元年。

實體經濟要振興,誰能扛起振興之路上的大旗?如果說實業是中國經濟之“根”,制造業是實業之“本”,那麼企業就稱得上是制造之“基”了。

“中國先行優秀企業在創新方面艱苦卓絕的長期努力,避免了轉型升級中的失速風險,為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較為紮實的微觀基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國企研究室主任項安波告訴《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現在,民營企業已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主體,在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發展新興産業、開拓新市場、催生新業态、促進技術創新、創新商業模式等方面發揮着難以替代的作用,民營企業已成為新時期中國應對資源環境約束、實現經濟轉型和科學發展的重要力量;國有企業的綜合競争力不斷提高,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特高壓輸變電、第四代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标志性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此外,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調整,相關政府部門對發展新經濟更多地采取了審慎包容的态度,為新業态、新技術、新模式的探索和發展提供了空間。

“可以預期,随着改革和‘雙創’工作的深入推進,蓬勃發展的新經濟将為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更多新動能。”項安波分析認為。

“國有企業,特别是中央企業,要聚焦實體經濟做先鋒做表率。”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央企業在重大工程、高鐵、航天、核電等諸多領域取得了一批世界先進成果,中央企業未來還将根據市場需要,不斷優化布局結構,做強做優主業,更多向關系國計民生、關系國際競争力的實體經濟領域集中。

實業先鋒矩陣形成

當下中國,一個龐大的實業先鋒矩陣已經形成。近日,《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分别走訪了一家優勢成熟型企業、一家快速成長型企業、一家創業型企業、一家創新先鋒型企業,探尋了四種不同類型企業流淌的“實業報國”的基因。

登陸東旭集團的網站,“實業報國——緻力于民族産業發展的高科技集團”“集團産業布局——立志成為受人尊敬的中國實體産業先鋒”“中國智能制造領銜企業”等等鮮明的文字不斷闖入人們的眼簾,宣誓着這家總部位于北京的企業發展實業的決心與理念。

1997年,東旭在中國經濟改革的大潮中應運而生,并伴随民族産業的創新與崛起一路走來。“東旭的成長史就是一部實業報國史。”在介紹企業成長曆程時,東旭集團董事長李兆廷喜歡将“實業”作為關鍵詞,“多年來,東旭以‘實業報國’為理念,以‘創新開拓、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企業精神,在振興民族科技産業之路上,大膽創新,走出了一條具有東旭特色的民族企業發展之路。東旭的快速成長既得益于國家長期穩定的發展,也得益于黨和政府‘振興實業’的政策和對民營經濟的大力支持,還得益于每個東旭人對東旭事業的認同與忠誠。”短短171個文字中,“實業”一詞出現了3次。

從一個個小零件,東旭開始起步,做起了進口設備國産化細分領域——電子玻殼裝備引進、技術創新的生意。十多年前,中國雖是彩電大國,但這一行業卻被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着,通過自主研發,東旭成功打破國外公司的技術封鎖,并憑借高質量的裝備制造能力、優質貼心的服務以及極具優勢的價格,快速打開市場的大門。2004年,東旭一躍成為當時國内最大的電子玻殼裝備制造商,市場占有率超過50%。

但東旭并未因此而止步。敏銳的李兆廷在察覺到“外行看液晶、内行看等離子”的行業風向變化後,于2004年毅然作出向平闆顯示産業轉型、主攻液晶玻璃基闆的決定。6年之後,東旭集團主導投資、設計、建設的國内第一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第5代液晶玻璃基闆生産線正式建成,并下線我國首片國産第5代液晶玻璃基闆,打破國際壟斷,有力推動了“中國屏”的成功逆襲,截至去年年末,東旭已經擁有5代到8.5代玻璃基闆生産線20餘條,累計投資200億元,年生産能力約2000萬片,産銷量穩占中國市場占有率首位,在世界範圍内居于第四。

這仍然不是東旭的全部。小投入大産出、布局未來的石墨烯産業化應用,以資源換市場、布局全國銷售網絡的新能源汽車……“東旭實現了在光電顯示、高端裝備、智慧能源、石墨烯等産業的迅速突破。”在接受《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采訪時,李兆廷說,“東旭每一個産業發展和技術研發舉措都是為了振興實業,從而服務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這樣才能讓産業、産品實現最大價值。”

一個企業的誕生,其意義有時候會延伸到一個行業。1992年,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成立,發明了單味中藥濃縮顆粒,開創一個新興行業。

20多年來,天江一直專注于以中藥配方顆粒為核心技術來進行科研創新,不斷打造自己的品牌,重點在研發、生産質量管控上下功夫,将“制造”升級為“智造”,是天江保持行業領先的秘笈。

據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開發建成的中藥配方顆粒智能生産車間,采用計算機控制、網絡、數據通信、紅外傳輸等先進技術,實現了工藝操作和工藝參數的實時監測與調控,不僅能确保生産過程的平穩性與可控性,還能夠保證産品質量的穩定與均一。而這樣的自動化、智能化生産及控制水平,也代表了中藥智能制造的發展方向。

在智能領域,有一家剛剛成立3年的公司,卻在今年5月中旬舉辦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驚豔亮相,在智能科技展現場,這家公司展示了一系列自主研發的先進技術成果:全齒輪工業機器人,具防爆防護性能的SRPT10-1400工業機器人噴塗工作站,智能輪椅機器人,具人臉識别、自主巡航、自由交互的多款服務機器人……

這家公司就是2015年在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基礎上注冊成立的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是我國最早開展工業機器人技術研究的科研院所之一,早在1983年12月就研制出我國第一台微機控制工業機器人,如今,背靠這家曆經60年發展的老牌科研院所,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逐漸走向輝煌,2016年11月,國機智能與西門子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計劃在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制造領域開展深入合作,這意味着國機智能的工業機器人業務将踏上新的台階。“公司發展最關鍵的就是充分把握國家和省市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改革和要求,大膽布局,管理創新。”據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黃興介紹,目前公司智能闆塊的發展很快,現已有200多人的研發團隊從事智能産品的開發,機器人産量位居全國前三,“在未來的幾年内,國機智能将緻力于給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解決方案,除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設備等硬件外,整體系統裡面還有智能工廠的設計,包括像MES系統等相關的軟件系統。”

近幾年研發成果顯著的還有斯澳生物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目前,人手足口病基因工程疫苗已經進入臨床前研究階段。豬圓環病毒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生産線正在建設中,預計年底完工投産。”斯澳生物董事長袁于人透露道。在生物醫藥領域,這家公司正在努力做疫苗行業的颠覆者。國内首支獸用基因疫苗“豬圓環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不僅給公司賺取了第一桶金,而且拉近了在工程疫苗發展進程中國内與國外的差距,填補了獸用新一代創新性工程疫苗在國内的空白。

東旭集團、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斯澳生物科技(蘇州)有限公司,都還隻是中國實業先鋒矩陣中的代表,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是因為實體經濟的發展,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才有了堅固的主體,經濟強國才有了強勁的根基。

互聯網時代的實業堅守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世界工廠、世界性實體經濟大國,經曆了一個較長的過程,目前也面臨着實體經濟“大而不強”的問題。以制造業為例,雖然升級步伐加快,但還面臨着諸多“攔路虎”,比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基礎滞後的矛盾尖銳,智能制造基礎理論和技術體系建設滞後,高素質人才缺乏,裝備和技術嚴重依賴進口,等等。

此外,近日有關核心技術的問題也引發熱議,在李兆廷看來,這表明中國高科技産業、高端制造業部分核心技術缺乏的痛點始終存在,随時有可能産生危機,但這也是中國高端制造業實現曆史性轉折與升級的偉大機遇,企業應化挑戰為機遇,努力通過自力更生掌握這些缺失的核心技術,最終突破核心技術瓶頸,使整個産業真正迎來“質”的提升。

2018年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将是重中之重,近日,工信部圍繞着智能制造正展開着密集調研。

實體經濟如何才能實現騰飛?身處實業升級第一線的企業家們,對振興實體經濟也有着自己的認識與思考。

在首屆中國實業振興峰會上,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強調了實業發展對于國家的重要性,“實業最終體現的是我們具有了強大的創造力,我們的話語權是和全世界最先進的企業家或者先進的國家讨論技術,而不是說去和别人合作、買。買得起,短期有效,但是對一個國家來講,我認為不是最大的貢獻,最大的貢獻是創造。”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認為,沒有資金的支持幫助,實體經濟要騰飛是非常困難的,“不管什麼性質的企業,都離不開資金支持這個條件,特别是制造性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更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除資金外,還有多方面的增值服務,包括機制轉型、支持技術、管理的創新和突破,上下遊鍊接、海内外結合等等。所以,政府要注意對民間資本的重視和引導。”

“實體經濟是創造财富的,也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認為,企業家們要堅守實業,發揚工匠精神。把産品做得更精細,要創造自己的名牌。

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已經在中國實業一線堅守40多個年頭了,談及切身感受,他說,能把實體經濟做好,把一個企業做好不容易;做成百年企業、長壽企業不容易;做成有國際競争力的企業,更不容易,這幾點需要先想好了,然後看準了,再接着準備好了,最後就是堅持下去。王民具體介紹道,“我們幹這個産業幹的早,幾十年磨一劍,才到今天。磨到今天,中國企業在世界工程機械的前十強裡隻有一家,就是徐工。工程機械主要是中國品牌,而且你看金黃色的都是我的。所以說我想做實業先要堅持下去,這是第一點。第二點,一定要在技術領先、用不毀上狠下工夫,打出自己在世界品牌市場上的美譽度來,讓全球的客戶都認為中國制造是放心的,這一點非常重要。不能夠粗制濫造,不能夠在中低端長期徘徊,不能夠沒有自己的品牌。中國的工程機械不僅是産品要上水平,不僅是技術零部件要上去,同時在智能制造、智能化上要上水平。第三點就是堅持國際化道路不動搖。”

也有人提出疑問:未來的三十年會不會是互聯網時代呢?實業、制造業會不會越來越難做?

在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看來,确切地說,未來三十年應該是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時代,因為未來的三十年不是互聯網公司多麼成功,而是用好互聯網公司的企業多麼成功。

華為總裁任正非的回答則擲地有聲:互聯網隻是一個借助工具,我們的目的是發展實業。

TIPS中國實業先鋒榜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力推動創新轉型

國内A股市場最大的汽車上市公司,努力把握産業發展趨勢,加快創新轉型,正在從傳統的制造型企業向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汽車産品和出行服務的綜合供應商發展。剛剛面世的全球第一款量産智能汽集成應用了AR增強現實儀表盤、無線智能充電等多項前沿技術。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緻力于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聚焦全聯接網絡、智能計算、創新終端三大領域,在産品、技術、基礎研究、工程能力、标準和産業生态等方面持續投入,構建智能社會的基石。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加快推進航天強國建設

在我國戰略高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著名品牌,創新能力突出、核心競争力強,是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主要從事運載火箭、各類衛星、載人飛船等宇航産品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産、試驗和發射服務。

海爾集團公司将技術創新升級為标準

始終堅持以用戶為中心,通過将技術創新升級為标準,不斷為全球用戶帶來新的用戶體驗和價值。物聯網時代,海爾将在人單合一模式下,打造共創共赢的生态圈,率先在全球實現物聯網的引爆引領。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制造業自主創新“标杆”

一家多元化的全球型工業集團,主營家用空調、中央空調、智能裝備、生活電器、空氣能熱水器、手機、冰箱等産品,2017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500.20億元,納稅149.39億元,自主研發的“國際領先”技術已達24項。

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工程機械行業排頭兵

将技術創新融入發展血脈,誕生了一批代表中國乃至全球先進水平的産品:兩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四千噸級履帶式起重機,12噸級中國最大的大型裝載機,百米級亞洲最高的高空消防車,第四代智能路面施工設備等,在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産生了颠覆式影響。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家喻戶曉的飲料龍頭

從1998年推出娃哈哈非常可樂開始,加快自主研發進程,相繼研發和推出了“激活”“營養快線”“乳娃娃”等一系列産品技術含量高、口感好、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健康飲料産品,在鞏固飲料行業龍頭地位的同時,逐步進軍奶粉、機械、印刷等新産業,實現多元化發展。

東旭集團智能制造領銜企業

從裝備制造起步,經過持續的戰略升級與産業拓展,構建了光電顯示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石墨烯産業化應用、新能源與環保、産業園區、生态健康等多元産業闆塊。未來将通過“産融結合”的方式持續為産業固本強基。

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公司要造世界最好的船舶

依托世界造船業向中國轉移的契機,抓住了難得的曆史機遇,将廠址遷至黃金水道長江江陰段,打開了通向大海的門戶;建造的大型遠洋集裝箱船、散貨船和多用途船馳騁在大洋上,形成了遠洋船舶響亮的揚子江品牌;如今,揚子江船業正策劃着新的“快一步轉型”。

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最具科技創新力中藥企業

高度重視研發創新,近幾年來加大了大健康業務的發展力度,力求以消費者為核心,引領行業持續創新,以差異化的、優質的産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更高層次的健康需求,建設領導品牌;依托中醫藥核心理念,以現代科技發掘和發揚重要價值,使其更适合現代人的診療需求。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