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符合全球發展趨勢
當前,世界經濟仍然處于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後的深度調整期,原有發展格局被打破,世界經濟增長新動力、新格局尚未形成。在全球投資潛在放緩;資本投資聚集下降;勞動力、潛在增長力和勞動生産力水平持續降低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世界經濟複蘇任重道遠。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但當經濟低迷、反全球化、反自由貿易、反地區一體化的民粹主義擡頭,對全球治理體系都進行了較大沖擊。在全球有效經濟支持下,世界經濟都在尋找新的增長動力源,而“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艱難世界點燃了希望之光。
首先,“一帶一路”橫跨歐亞大陸,其沿線國家及加快發展的願望十分強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在本質上提供了有效供給并催生了新的需求。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就形成了巨大的産能和建設能力,再與貨币寬松政策,超越貨币供給的有效結合,滿足沿線國家工業化、現代化的發展基礎,提升沿線國家基礎建設水平。同時,優化資源在全球範圍内的配置,提高生産要素質量,推進世界經濟平衡。其次,“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符合全球發展趨勢,體現了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達成未來國際合作新共識,展現了攜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同時,倡議越來越多地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和肯定。2016年11月,第七十一屆聯合國大會呼籲國際社會為“一帶一路”提供安全保障環境。2017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一緻通過第32号決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國際社會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區域合作,敦促各方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安全保障環境,加強政策對接,推進互聯互通務實合作。這些都标志着“一帶一路”已從國家戰略上升到世界範圍的普遍共識。截至目前,已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和參與意願,中國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熱烈響應。中國有理由相信,“一帶一路”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從曆史深處走來,會向着更加輝煌的未來進發。
“一帶一路”戰略推進的六方面進展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絲綢之路”的倡議。三年多來,沿線國家積極響應,中國各地區、部門也在積極開展工作,“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成果和進度超出預期。大體有以下六方面進展:
第一,戰略設計已經完成,總體框架順序搭建。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從全局到戰略高度,描繪了“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意義和建設思路。2014年底,中共中央印發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規劃。2015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授權發布了“推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指示和這兩份重要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一帶一路”建設頂層設計順利完成。中國各部門、地方主動對接國家規劃,各省、市、區出台了實施方案,各部門也出台了貫徹情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合作規劃。同時,港澳參與和助力于“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多個專項規劃和政策性文件設計基本完成。
第二,合作協議如期簽署。國際共識不斷凝聚,以戰略對接為核心,中國已經與38個國家簽署了共50項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衛生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同時積極推進雙邊、多邊規劃綱要。目前中蒙經濟走廊建設規劃,中塔、中捷對接合作文件均編制完成。并順利完成中塔、中老對接合作規劃的編制工作。與土耳其、波蘭、沙特等國簽署了關于加強網上絲綢之路建設合作諒解備忘錄,推動互聯網和信息領域合作。
第三,項目建設相繼啟動,早期收獲成效初顯。“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已經建立,目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推進項目一千多個,中老鐵路、中巴公路二級改造、中俄、中亞油氣管道、瓜達爾港、緬甸皎漂特别經濟區、中俄班列打造統一物流品牌。此外,中歐班列首達歐洲(波蘭)儀式成功舉辦,通達九個國家和14個城市。
第四,産能合作進一步擴展,投資貿易便利化不斷提升。截至2016年底,中國與法國、德國、韓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就共同開拓“一帶一路”第三方市場達成共識。各類雙多邊産業基金超過一千億美元。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在建56個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了185億美元,有53個國家簽署了雙邊投資協定。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簽署了78項合作文件,推動工作制度對接、技術标準協調、檢驗結果互認、電子證書聯網。目前,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中國格魯吉亞自貿談判已經完成。
第五,金融平台多元化發展,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金融合作,亞投行和絲路基金成為國際金融合作的新平台。截至2016年底,亞投行為沿線國家九個項目提供了17億美元,涉及項目15個,承諾投資約60億美元。同時,九家中資銀行在沿線20多個國家設立了26家一級分支機構。原來20個國家54個銀行在華設立六家子行、20家分行和40家代表處。同時,中國與“一帶一路”22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本币互換協議,總額達到9800億人民币。
第六,人文交流廣泛開展,民心相通不斷增強。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一萬個名額,來華留學生一半來自“一帶一路”國家。截至2016年底,中國在沿線國家設立30個文化中心,新建了一批孔子學院,舉辦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絲綢之路國際藝術家等合作會議。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絲綢之路;與沿線國家簽署了46項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在沿線國家設立了16個中醫藥海外中心;與沿線國家廣泛開展救災、援助等領域合作。中國實施了一系列惠及普通民衆的民生改善項目。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五方面思路
目前,“一帶一路”建設已經進入了不斷深化的重要階段,中國發改委下一步建設的基本思路分為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統籌協調。首先。堅持有利、有序、有效,按計劃分步驟,有急有緩推進各項工作。同時保持戰略定力,不好高骛遠,不急功近利,穩打穩紮,讓中國内外民衆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其次,強調中國内部的協調聯動,統籌路上、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統籌對外引進外資;統籌項目建設和人文合作;強化規劃引領,引導各方相互合作。最後,加強國際一體化合作,引導“走出去”企業規範經營,積極融入當地社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規避政治、法律、經濟等風險。推動建立“走出去”企業黑名單制度,對違反市場原則,惡性競争的企業進行懲戒,确保國家整體利益最大化。尤其對于風險控制的問題,中國從黨中央國務院到“一帶一路”領導小組辦公室都非常重視風險防控,“一帶一路”建設涉及面寬、涉及地域廣泛,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第二,統籌共同推進。一是加強宣傳引導,圍繞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配合重大外事活動開展鮮活的宣傳報道。中國是“一帶一路”的重要主場,各種外交活動也是展示“一帶一路”成果,傳播絲路精神,弘揚共商、共建、共享合作理念的平台。應展示互利共盈的成果,營造共襄盛舉的氛圍,充分表達世界各國國際組織合作的誠意,不斷擴大“一帶一路”核心朋友圈,構建更加緊密的夥伴關系網絡。二是促進戰略對接,找準利益契合點和合作點,持續推進合作協議的簽訂工作。突出務實、合作、互利共盈,努力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三是促進人文交流,全面深化在教育、科技、衛生、扶貧、環境等領域的合作,積極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各種文化年、藝術界等活動,營造和動員民間力量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弘揚和傳承絲綢之路的友好合作精神。為深化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第三,推動項目落地。一是突出重點,進一步突出重點方向、重點地區和重點領域,以六大經濟走廊支點國家和地區為主攻方向,聚焦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中東歐五大區域,穩步實施一批重大的标志性項目。二是強化引領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産能合作、境外産業園區為重點,實施好一批重大關鍵性項目,形成良好的示範帶動效應,有效調動當地參與的積極性。三是促進聯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鼓勵中國企業到沿線國家投資經營,廣泛拓展形式多樣的經濟貿易活動。在項目建設中,還要積極與所在國進行技術标準對接調整,積極推動中國标準“走出去”。
第四,強化支撐保障。一是加強政策支持,推動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策交流機制和聯動機制。協商解決影響互聯互通的制度、政策标準等問題,降低人員、商品、資金、信息跨境流通城門,為大型項目實施提供穩健的政策保障,提高投資、貿易便捷化水平。二是完成資金融通,當前沿線國家金融發展水平總體偏低,融資能力較差,金融服務又需求旺盛。為此,要加快金融“走出去”的步伐,加強與沿線國家金融機構的合作,擴大人民币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減少當地貨币彙率波動對投資合作産生不利影響。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創新融資模式,切實降低項目融資成本,提高服務水平。三是促進安保合作,加強海外風險防控能力建設,建立政府間反恐機制。聯合境外機構對企業加強指導,保障海外中方人員和财産安全。
第五,重形勢研判。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必須做好形勢分析和政策預演,一則有效防控風險;二則能夠進一步明确方向;三則有助于長期占據主動位置,抓住工作的主動權。當前世界經濟複蘇乏力,但經濟基礎不穩,反全球化思潮擡頭,開放與保守,變革與守舊,經濟一體化和碎片化的矛盾凸顯,黑天鵝事件不斷發生帶來很大不确定性。中國要居安思危,超前謀劃,穩妥應對,要特别做好兩方面的研判。一是判斷世界大勢走向,密切跟蹤關注世界經濟政治發展新動向,尤其是重點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政策走向,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影響做好對策儲備。二是關注沿線國家的因素變化,加強對“一帶一路”重要支點國家國情的研究及形勢分析,提高預測水平和各類水平的防控能力。
(國際融資記者謝雲報道并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