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在新發展平台上實現中高速增長

在新發展平台上實現中高速增長

時間:2024-10-28 12:33:51

非常榮幸應邀首次參加經合組織發展中心管理委員會高級别會議。我謹代表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此次會議的成功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這次我來歐洲訪問,所到之處,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各界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高度關注。一方面,“榮損與共”,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各國經濟的融合度和依存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作為經濟總量超過全球生産總值15%的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發展,無論其前景如何,都會不同程度上影響到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

中國經濟潛力和韌性

這裡,為回應大家的關切,我想就“中國未來發展及其面臨的挑戰”問題談一些認識。

衆所周知,2011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逐漸下降,到2015年下降到6.9%以下的水平,這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讨論。對中國未來發展的前景,有人樂觀,有人悲觀;甚至有人極度悲觀,認為中國經濟即将崩潰。我們并不諱言,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确實面臨着一些前所未遇的困難和挑戰:勞動年齡人口絕對量下降,老齡化問題日益顯現,傳統産業和低附加值生産環節的産能嚴重過剩,粗放式發展産生的生态環境問題逐漸暴露,以創新為驅動力的新增長動力尚未形成,社會對公平正義的訴求日益增強,等等。

但是,我們也應該客觀地看到,中國的發展依然有着巨大的潛力和韌性:中國的城鎮化遠未完成,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存在明顯的發展差距,這意味着,在當前和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内,中國的投資和消費都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中國的産業體系完備、人力資本豐富、創新能力正在增強,有支撐未來發展的雄厚基礎和良好條件。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呈現的下降态勢,隻是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必然出現的暫時現象,同時這一态勢是趨緩的、可控的、可承受的,絕不會硬着陸。而且,随着結構調整、經濟轉型不斷取得進展,中國經濟将在新的發展平台上實現穩定持續的中高速增長。

五大發展的新格局

中國政府已經清楚地認識到所面臨的挑戰,并對經濟轉型進行了周密部署。未來五年,為推動經濟轉型、釋放發展潛力,中國将以新的發展理念為統領,按照“十三五”規劃的部署,通過持續不斷地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建立新的發展方式,形成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格局。

一是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格局。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随着發展階段的不斷演進,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人們對發展的訴求也在不斷變化。适應這種變化,就必須不斷地創新求變,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也是被中國改革開放曆程所證明了的一條規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近四十年的快速發展,與我們在體制機制、政策工具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創新密不可分。未來中國的發展,還要繼續依靠各領域的創新。創新是突破各種發展瓶頸制約、邁向更高發展階段的緊迫而現實的需要。由于中國發展階段性所決定,中國過去的發展,主要建立在低廉勞動力價格、高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基礎上。在新的發展階段,面對資源環境和勞動力條件的顯著變化,必須形成新的發展方式,把發展更多地轉向依靠技術進步和各類創新上來。5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明确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三大科技創新方向。未來,中國将把創新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更好地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在過去三十多年中,我們通過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加快了創新的步伐。未來,我們仍将秉持開放的精神,深化國際合作,通過合作提升創新能力,形成更多的創新成果,服務于新階段的中國經濟發展。

二是形成協調發展的新格局。經濟社會各領域、各方面相互聯系、相互支撐,隻有形成相互協調、相對平衡的關系,才能實現永續發展。根據著名的木桶理論,經濟社會發展所能達到的水平,往往取決于“短闆”的高度;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階段,在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同時,必須着力補齊“短闆”。與三十多年前相比,中國發展的總體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各領域、各方面的發展并不平衡,有些領域的發展嚴重滞後,制約了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當前,中國發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現為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2015年,中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3.1萬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1萬元,前者是後者的2.8倍。同年,從區域發展格局看,北京市人均GDP為10.6萬元,貴州省人均GDP為3.0萬元,前者是後者的3.5倍。社會發展滞後也比較明顯,就學難、就醫難就是典型表現。未來,中國将進一步加大對于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和貧困地區發展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統籌城鄉發展的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快社會發展,着力補齊發展“短闆”,形成更加協調、更加平衡的結構關系。

三是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格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和經濟大國,在發展中保護生态和環境,也是中國對全人類可持續發展所應承擔的責任。長期以來,中國為實現全球綠色發展做出了積極努力。2000—2014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全世界份額從8%左右提高到17%上下,大約提高了9個百分點。同一時期,中國水力發電裝機容量占全球的比重從21%提高到27%以上,核電占比從2.7%提高到5%。近年來,中國每年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為全球的一半。未來,中國将更加注重綠色發展。在剛剛制定的中國“十三五”規劃中,我們在資源環境領域提出了10項必須完成的約束性指标,包括在五年内,把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5%,将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把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減少10%,将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減少15%,等等。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不懈的努力,中國的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

四是形成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深度融合的開放格局。在過去30多年中,中國不隻是全球化紅利的獲得者,也是全球化紅利的創造者。一方面,通過對外開放,中國吸引了大量的國外投資,引進了先進技術,有力地推動了現代化進程。另一方面,中國以其物美價廉的産品,讓其他國家人民有了更加豐富的可供選擇的消費品;以其不斷擴大的消費和投資需求,為其他國家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商業機會。未來,中國将一如既往地作為經濟全球化的積極推動者,通過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在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和水平的同時,為世界其他國家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我們将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繼續擴大開放領域,放寬銀行、保險、證券、養老等領域的市場準入;對外資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貿易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五是形成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格局。實現人民共同富裕和社會公平正義,有助于彌合社會分歧,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也有助于擴大社會總需求,提高人力資本水平,增強經濟持續發展的内生動力。踐行共享發展的理念,不僅是中國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屬性決定的,也是各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給我們帶來的啟示。中國将通過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提供更高水平的、更加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促進發展成果共享。特别是,我們将全力實施脫貧攻堅計劃,在五年之内使農村557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一脫貧人口總量,相當于一個中等規模國家的人口。實現這一目标,不僅會提高中國發展成果共享的水平,也将為全球完成“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做出新貢獻。

供給側改革促經濟轉型

為形成發展新格局,中國将從供給和需求這兩側采取綜合措施,在适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在當前階段,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矛盾,既有需求側的,也有供給側的,但主要矛盾集中在供給側,比如,在傳統的增長動力趨弱的同時,新的增長動力尚難以支撐中高速增長;産業結構資源密集型特征明顯,對生态環境不夠友好;要素在空間上的流動還不夠順暢,制約了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對外經濟體制不能完全适應國際貿易投資規則變化的新趨勢等。因此,“十三五”規劃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重大戰略和主線,旨在通過轉變政府職能,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強市場的統一性和開放性,健全經濟監管體系等,促進資源得到更合理地配置、更高效地利用,提高生産效率、優化供給結構,為形成發展新格局奠定堅實物質基礎。當然,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不要進行需求管理。我們還将采取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公共服務體制等措施,推動社會實現公平正義,并為國内需求的增長提供強力支撐,使需求和供給在更高的水平上實現良性互動。

在過去30多年的發展中,中國分享了發達國家的知識和經驗。未來,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中國将繼續以謙遜的态度,向世界各國學習;也會以開放的态度,讓世界各國分享我們的知識和經驗。去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代表中國政府加入了經合組織發展中心。我們願意借助這一平台,與各國共同分享人類發展的知識和經驗,為推動全球經濟實現新一輪繁榮作出應有的積極貢獻。

(據李偉主任近期在經合組織發展中心管理委員會高級别會議上的演講整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