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超越工具 重塑匠心

超越工具 重塑匠心

時間:2024-10-28 12:33:21

當工具變成一種工匠與作品間的連接與協作,互聯網超越傳統的工具屬性,“匠心”獨具,将帶來更進一步的開放性、可能性和多樣性。

随着“互聯網+”創業之風席卷華夏大地,各行各業的從業者都在思考着如何用互聯網這一“工具”對原有産業進行捶打與鍛造,披上新信息時代的外衣,搭上新經濟發展列車。然而,如果将互聯網看作在原有産業之外的存在,看作與傳統行業1+1=2的簡單融合,可能隻能站上月台,離高速前進還差一個邁步。在衆多的互聯網+傳統産業的構造中,互聯網+教育是其中的一環。互聯網與教育碰撞會産生什麼樣的火花,會為教育帶來怎樣的變革,會賦予互聯網怎樣新的意義?

工具,是指工作時所需用的器具或為完成某一事物的手段,僅僅是工匠感官的延展,工具本身并不重要。把互聯網比喻為工具,可能有對互聯網的理解片面之嫌。互聯網,不僅僅是工具,工具似乎是沒有生命的、冰冷的個體,而互聯網其本身和它要創造的事物一樣是“有生命”的,是工匠、工具與作品的交融式連接。

随着時代更疊,工匠與其工具的特征在不斷發生着變化。在希臘古羅馬時代,工匠緻力于呼喚靈性的回歸,工匠的作品具有圖騰的作用,探求與神靈的關聯和無限接近。文藝複興時代,工匠的作用不再為了祭祀,而是從神性回歸人性,對世界本源的诠釋,賦予作品生命和重生,是理性的展現,緻力于發現和制造,不斷逼近本質。而到了工業時代,工匠精神幾近泯滅,人變成了工具的附屬。而随着工匠特征的演變,工具也發生着變化,變得不那麼重要,變成僅僅是感官的延展,不再參與到工匠與作品的沉浸式交融。

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将對工匠精神重新诠釋,同時也将對工具重新塑造。如果說,工匠經曆了文藝複興時代的解放自己,到工業時代再次奴役自己,那“互聯網+”時代應該走向再次解放自己。與此同時,工具變成了一種工匠與作品間的連接與協作,互聯網超越傳統的工具屬性,“匠心”獨具,将帶來更進一步的開放性、可能性和多樣性。

以教育行業為例,就互聯網本身而言,存在着很多可以與教育産生協同作用的特性。其優勢的主要體現,一是互聯網的開放性連接,二是互聯網給個體提供發揮個性的空間,三是互聯網提供協作的可能性,四是互聯網産生創新和創造的可能性。

著名互聯網授課平台可汗學院創始人可汗認為,在這場信息革命中,世界變化之快讓創新思維和分析思維不再是可有可無的技能,它們已不再是隻有社會精英才具備的優勢,而是我們每個人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在互聯網帶來的思想的颠覆之下,準确地把握互聯網帶來的效用,将帶給教育更大的機遇。

比爾·蓋茨說,人們總是高估近兩年的發展,低估未來十年可能的發展。如果高估互聯網+近兩年的發展,可能是因為高估了目前的創業熱潮,如果低估互聯網+未來十年也就是到2025年的發展勢頭,則是因為忽視了互聯網超越工具的特性。

未來,基于人性回歸、工匠精神之重塑,獨具“匠心”的互聯網+,其發展大有可期。

Email: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