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浩俊據媒體報道,财政部在7月1.."/>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4萬億土地出讓金都用到哪裡了

4萬億土地出讓金都用到哪裡了

時間:2024-10-28 03:10:36


    文/譚浩俊

據媒體報道,财政部在7月10日公布了“2014年全國财政決算”,透露2014年地方政府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的決算數為40385.86億元。

按照相關專家的推算,過去的10多年時間裡,各級政府從土地上獲得的收入,已經超過了40萬億。也就是說,除數十萬億的财政收入之外,還有數十萬億的“土地财政”收入,再加上20多萬億的政府負債,短短的10多年時間裡,被地方政府用掉的财力和資金,超過了100萬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公共服務和公共産品卻仍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塊短闆,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道障礙。這就不能不讓人質疑,這些資金都用到了哪裡呢?為什麼公共服務和公共産品仍然是社會的一塊短闆呢?

具體到土地出讓金上,在過去的十多年中,有高達40多萬億的收入從土地走進了各級政府的腰包,為什麼反而出現政府負債急劇上升的現象呢?這些資金到底都投向了哪裡呢?投資的效益如何呢?

去年的4萬億土地出讓收入,又是如何分配和使用的呢?有沒有将收入用于償還政府債務、化解債務風險呢?如果這樣做了,政府債務又減少了多少呢?

顯然,從地方政府的債務情況來看,化解債務的效果并不明顯。一方面,由于地方債務絕大多數都是依靠銀行和住手等形成的,财務成本非常高。也就是說,縱然地方政府把土地出讓收入全部用于償還政府債務,對債務總額的影響也是非常有限的。20多萬億的政府債務,僅利息開支就要2萬億左右,加上沒有列入到政府債務範疇的融資平台債務,區區4萬億根本不夠支付利息。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缺乏發展經濟的理念和思路,隻會搞城市建設、搞“土地财政”。因此,土地出讓收入就不可能都拿來償還政府債務,而仍然想通過“土地财政”搞城市建設。去年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能夠實現土地出讓收入4萬多億,說到底,還是大搞城市建設和房地産開發的結果。即便多數城市已經面臨嚴重的供需矛盾,商品房庫存十分嚴重,但隻要有空間,就不會丢下“土地财政”。自然,地方債務也就隻會增加、不會減少了。

正是基于這樣一種現狀,為了避免地方發生政府債務風險,中央被迫采取債務置換的方式,給地方以喘息機會。隻是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地方不會因為中央的救急而轉變發展理念,不再以負債的方式進行城市建設。相反,又萌生了大搞“土地财政”的熱情,繼續在城市建設和房地産開發上做文章。而且,很多地方正在想方設法通過所謂的PPP模式,重拾“土地财政”,以此來拉動增長、拉動政績。隻是社會資本不會再象過去那樣沖動,不會随意被地方政府所忽悠。因此,盡管地方推出了數萬億的PPP項目,得到社會資本響應的卻寥寥無幾,有的地方甚至沒有社會資本過問。也就是說,PPP更多的還是政府的一廂情願,而不是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共同願望。

過去,社會資本非常在意與政府的合作,随着政府債務的不斷擴大,政府信用的不斷降低,社會資本與政府合作已經陷入了困境,如何激活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的投資熱情,已成為非常重要的方面。其中,土地出讓金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活性碳”。因為,絕大多數項目隻有在有土地出讓收入做承諾和保證的情況下,社會資本才有可能介入,PPP模式也才有可能見效。所以,如何把土地出讓收入的使用辦法、使用目标、使用渠道等向社會公布,以此來打消社會資本的擔心,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PPP模式的作用。

即便多數城市已經面臨嚴重的供需矛盾,商品房庫存十分嚴重,但隻要有空間,就不會丢下房地産,不會丢下“土地财政”。

博主簡介:财經評論人士

責編:劉媛E-mail:美編:玲玲校對:媚子

您對本文有任何看法,可在新浪微博、騰訊微博@IT時代周刊,進行讨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