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商人管仲的貿易戰

商人管仲的貿易戰

時間:2024-10-27 08:38:17

在各諸侯國以兵戈相攻伐的時代,管仲用貿易戰的方式打擊對手,的确别出心裁

管仲是中國古代商人從政的成功典範,他主持了齊國的一場綜合性改革,使齊國成為春秋時代的新霸主,期間他發起的幾場貿易戰令人印象深刻。

“棄商從政”

管仲,名夷吾,生活在春秋時期的齊國。他出身于貴族家庭,父親管莊當過齊國大夫,不過到管仲時家道衰落,《史記》說“管仲貧困”,指的是管仲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了謀生,管仲很早便開始經商,當時的齊國雖然還沒有重農輕商的風氣,但經商并不是有理想的年輕人的第一選擇,管仲經商更多是生計所迫。

管仲在生意上有個合作夥伴,此人名叫鮑叔牙,家裡很有錢,管仲經商的資金基本是由他提供的,二人關系很好,結成了著名的“管鮑之交”。

管仲的志向在仕途,他最終選擇了“棄商從政”,但他的仕途并不順利,先後經曆了“三仕三見逐”和“三戰三走”,也就是3次出來做事,但3次被辭退;參加過3次戰鬥,3次逃跑。時人譏嘲管仲,隻有鮑叔牙始終看好管仲。被人辭退,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能力不行,而是運氣不好,“不遭時也”;在戰場上當逃兵,鮑叔牙不認為管仲膽小,而是因為家裡“有老母也”。

公元前686年,齊國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發生奪位之戰,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管仲輔佐公子糾。當時公子小白在莒國,公子糾在魯國,莒國想送公子小白回國,管仲帶人前去阻截,戰鬥中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倒地,管仲派人向魯國報捷,說公子小白已死,魯國馬上送公子糾回齊國,但管仲那一箭隻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帶鈎,公子糾還沒到齊國國都,公子小白已經繼齊王位,成了齊桓公。

管仲驚訝的同時又氣憤,率領魯國軍隊跟齊國交戰,因魯國實力不敵齊國,很快就敗下陣來。魯國求饒,齊桓公開出條件:一,殺死公子糾;二,把管仲交給齊國。于是公子糾被處死,管仲被押回齊國。

主持經濟改革

齊桓公“心欲殺管仲”,但鮑叔牙勸道:“君将治齊,即高傒與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國國重,不可失也。”鮑叔牙成功說服了齊桓公。

齊桓公向管仲請教稱霸之策,管仲提出稱霸必先強兵,強兵的基礎是富國,而富國必先富民。對于如何富民,管仲提出6項措施,稱為“六興之策”,包括厚其生、輸其财、遺其利、寬其政、匡其急、振其窮等。具體而言就是大力發展農業和手工業,搞活商業、刺激消費、推行自由貿易,同時減輕賦稅、調節貧富、加強社會救助,通過這些措施使百姓的生活富裕起來,繼而實現國富與兵強。齊桓公聽完大為高興,對管仲“厚禮以為大夫,任政”,讓他全面主持齊國的經濟改革。

管仲上任後,積極落實各項富民政策,齊國經濟迅速出現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管仲同時提出國家要對經濟進行強力幹預,實行“四民分業”、“官山海”等措施,重要物資由國家專營,同時“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還實行“工立三族,市立三鄉,澤立三虞,山立三衡”,利用貨币、價格和市場等手段加強對經濟的調控。

主動發起貿易戰

管仲是個商人,在治國理政中自然帶有商人的特點。

管仲上任後,首先降低商業稅,“馳關市之征,五十而取一”,即隻征收2%的商業稅和關稅,吸引各國商人來齊國經商。在管仲的主持下,齊國還大興土木以刺激經濟增長,放開娛樂業以刺激消費。齊國的商業活動空前活躍。

在管仲眼裡,商業不僅是緻富手段,還可用于國家間的博弈。管仲是最初發現并成功把握價格規律的商人之一,他總結出“物多則賤,寡則貴;貴則散,輕則聚”的規律,并運用這個規律向他國頻頻發起貿易戰。

魯國與齊國為鄰,也一直是齊國的競争對手,管仲選擇的貿易對象是一種叫绨的紡織品。之前的紡織品一般用絲、麻或綿線織成,這種绨較為特别,經線用絲,緯線用綿,是絲與綿的混紡産品,比綢緞厚實、耐磨,而且便宜,深受消費者喜愛。魯國是绨的主要出産地,绨是魯國外貿中的“拳頭産品”。

管仲首先勸齊桓公穿绨做的衣服,上層社會的衣食風尚往往會成為流行風,于是齊國掀起了一股“绨服熱”,緻使绨在齊國價格大漲。

管仲看到齊國已經形成绨的賣方市場,就把魯國及附近梁國的商人叫來,告訴他們齊國現在急需進口大量的绨,如果他們能從魯國販來1000匹绨,除正常盈利外,還有可觀的獎勵。商人們一看竟有這樣的好事,于是争着向齊國販绨,而魯國百姓更是紛紛投入到绨的生産中,梁國人看到有利可圖,也加入進來,為此很多人放棄了糧食生産,有的改種桑棉,有的添置紡織機具,有的從事中間交易,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當魯國幾乎全民投入到“绨業”中去的時候,管仲突然建議齊桓公改穿帛,“绨服熱”在齊國瞬間降溫,齊國上下又流行起帛做的衣服,齊國借勢“閉關,毋與魯、梁通使”,绨價迅速“跳水”,以成本價都賣不出去,損失慘重。更嚴重的是,魯國和梁國的糧食種植面積已大幅減少,原本以為隻要有錢就不愁沒有糧食,結果發現不是那回事,“魯、梁之民餓餒相及”,不得已花錢到齊國去買糧食,管仲又指使齊國商人擡高糧價,幾十錢一石的糧食賣到了上千錢,魯國、梁國實力大損,不得不向齊國屈服。

“绨戰”的成功經驗同樣被管仲用于代國、衡山國和楚國。代國的特産是狐皮,管仲如法炮制,讓人到代國高價收購狐皮,代國人看到有利可圖,都跑到深山老林裡去捉狐狸,也荒廢了糧食生産,等到狐皮貿易被齊國叫停後,代國經濟也陷入了窘境,北方的離枝國乘機攻打代國,代國幹脆向齊國投降。

衡山國也距齊國不遠,該國以出産優質兵器著稱。齊國突然加大了向衡山國訂購各類兵器的數量,齊國的對手燕國、秦國、趙國得知後,也紛紛增加衡山國兵器的購買量,加入到這場“軍備競賽”中。衡山國挺高興,借機提高兵器價格,同時發動百姓都去從事兵器生産。管仲這時派人悄悄去趙國大量購買糧食,緻使各國間糧食貿易價格迅速上漲,大量糧食集中到齊國,有的國家出現了“糧荒”,其中衡山國的情況更為嚴重。這時管仲突然下令斷絕與衡山國的貿易往來,嚴禁一顆糧食運到衡山國,各國紛紛效仿這種做法,衡山國守着價格不菲的兵器卻沒有糧食吃,百姓紛紛逃亡,齊國趁機發兵攻打衡山國,衡山國向齊國投降。

楚國的實力比上述幾個小國強大得多,綜合國力甚至超過了齊國,但管仲依然敢向其挑起貿易戰,他選擇的貿易對象是鹿。管仲先派人從楚國大量買鹿,使楚國的鹿價很快上漲了5倍,楚國百姓看到這是一條發家緻富的捷徑,于是也都無心從事農業生産,男女老幼一窩蜂地投入到捕鹿、販鹿的行列中,待到合适時機,管仲下令停止齊楚間關于鹿的貿易,楚國鹿價暴跌,而糧價狂漲,多達十分之四的楚國人口因此外逃,楚國元氣大傷。

在管仲的領導下齊國國力大增,《論語》說齊桓公“九合諸侯”也就是9次召集諸侯會盟,這通常被認為是霸主的标志,所以曹操贊歎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更為難得的是,這些會盟大多是以和平手段取得的,在各諸侯國以兵戈相攻伐的時代,管仲用貿易戰的方式打擊對手,的确别出心裁。

(作者為文史學者)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