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許化遲:何時是進入書畫收藏的最佳時機?随時!

許化遲:何時是進入書畫收藏的最佳時機?随時!

時間:2024-10-27 06:52:18

陸俨少作品江山攬勝1952年出生的收藏家許化遲,是書畫名家許麟廬的第四子,自幼受教于家父研習繪畫和鑒賞,徐悲鴻、傅抱石、張伯駒、李苦禅、啟功、黃永玉等書畫名家皆與許家交往深厚,從小生活的“圈子”對許化遲後來的事業也有着深遠的影響。1978年,他用100多元買了張齊白石的畫,1981年,用20多萬港币買下9000張代現代書畫,如今這些藝術品的價值富可敵國。

8塊錢一尺的陸俨少沒人認識

許化遲講了個35年前的故事。

1977年,陸俨少來北京,住在許家。

許化遲的父親許麟廬,是齊白石的得意門生,榮寶齋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任經理。許麟廬重俠義,好交友,一些畫家外地來京,吃住都在許家。而當時陸俨少還是右派。當時的環境,不要提右派住在家裡,就是和右派說句話,且得掂量掂量。

那天陸俨少拿出自己的五張畫。許麟廬對許化遲說,你去把畫拿給韓度權。讓25歲的許化遲去榮寶齋賣了。韓度權當時是榮寶齋收畫的一把手。收畫一把手,意思是鑒定專家,當時收畫,經理說了都不算,必須找他。

許化遲把畫一卷,騎着自行車就去榮寶齋了。

到了榮寶齋,許化遲說,韓叔,我爸讓我找你來了,陸俨少陸伯伯有幾張畫,讓您看看。韓度權說,你打開吧。

打開看了。韓度權說,留一張吧。許化遲心裡一咯噔:留一張?就問多少錢一尺,說8塊。許化遲想了想,說,8塊,我還不能擱您這兒。當時王雪濤的畫12塊一尺,李可染15塊一尺。就把畫一卷就回來了。

回家後,陸俨少也在。許化遲回話,韓叔說五張留一張。許麟廬就問,那你幹嘛不把那一張留下啊。回答說他給8塊。許麟廬哦了一下:8塊?低了點兒。

陸俨少在邊上聽了生氣,不說話。

這個故事,如今看來已經屬于傳說——20年後,1997年,陸俨少的畫在拍場上已是幾百萬元一張。

那時候許麟廬已經不是榮寶齋的總經理,因為“文革”靠邊了。許化遲回想起來,“韓度權其實已經給面子了。當時誰都不知道陸俨少,人家收你就不錯了。”

一塊錢一張的黃賓虹沒人要

50年代,許麟廬的“和平畫店”開業,這家畫店的舊址,如今已經湮沒在王府井的一片繁華中,今天人們能看到的隻有畫家黃永玉憑記憶所畫的外景圖了。但當時,這家在齊白石支持下開出的不足40平方米的畫店,卻是京城的名家荟萃地,郭沫若、徐悲鴻、傅抱石、張伯駒、李苦禅、啟功、黃苗子、黃永玉,都是常客。齊白石每星期都要來畫店親自坐鎮,“和平畫店”匾額的四個字,正是他題寫的。

後來公私合營,許麟廬把畫店交給國家,進入榮寶齋,做了建國後第一任經理。

有這樣的經曆,許麟廬很快介入收藏。

“現在專賣字畫的畫廊已經很多了。而當代中國真正專賣齊白石畫的,是我父親。”許化遲說,“1952、1953年,我父親經營齊先生的畫。那時候齊先生不是很富有,臨到死都不富有。很多畫家生前都不是很富有的。現在我們看畫家以為他們都非富則貴,其實不是這樣,畫家在50年代靠工資吃飯。1951、1952年,黃賓虹的畫,一塊錢一張,還沒人要——因為大家不認識。”

耳濡目染之下,許化遲也開始收藏。

“早期的畫都是朋友介紹的,比如誰誰家抄完家,沒有了生活來源了。但畫家們要生活,我跟他們的兒子們素有來往,他們就找我賣一兩張畫。多半是60元、90元。”

1978年,許化遲從朋友那兒花100多元錢買了張齊白石的畫,這張畫後來收錄進《齊白石畫集》。

許化遲拿着畫給父親過目,問真假。許麟廬看了,說真的。但又說,100多元錢,買貴了。

“那時候當然不會去想這些畫将來能賣多少錢,純粹就是喜歡。玩收藏,最重要的就是‘喜歡’二字。那裡面的文化,那種美給你的愉悅感。”許化遲說。

1981年,用20多萬港币買下9000張畫

1980年,許化遲移居香港。

移居香港,對于許化遲來說一定是一個巨大的轉折——回來以後,他做了一件大事兒,用二十多萬港币,買下了當時還叫中國曆史博物館、後來成為國家博物館的外賓服務部裡的9000張畫。誰的都有:齊白石、張大千、李可染、吳作人、蔣兆和等等。

當時曆史博物館的館員、後來成為中貿聖佳總經理的易蘇昊說了這段曆史。

1979年,曆史博物館成立了“外賓服務部”,賣一些近現代畫家的畫,收入用于改善博物館的經費不足——那時候博物館來了外賓,請人吃飯的錢都沒有,國家财政撥款有限。接待外賓的标準是每人三塊錢。但這是天安門前的國家博物館,三塊錢怎麼吃飯呐?差額就得從這兒解決。

當時藝術家們的畫,吳作人一張畫賣5元錢,李可染8元,劉炳森6毛、8毛,這是上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

外賓服務部經營到1981年,經營不下去了。賣得不好,國家博物館賣字畫也丢人,畫于是得處理掉。但這麼多處理給誰,誰又買得起?

從香港回來不久的許化遲,一次性花二十多萬港币,買了全部的畫作。

許化遲在香港的那年,1980年,香港蘇富比拍賣,傅抱石的《湘夫人》拍出了18萬港币,已經是天價了,而在内地,按照許化遲的說法,“如果在香港賣五萬,在南京最多2000元就買到了。”這就是兩地的差價。

這段故事,如今看來又是個傳說,不知道會讓多少人扼腕。但當年,又有多少人能有閑錢買畫、又舍得去買畫?當時,工人一個月的工資,30多元。

何時是進入收藏的最佳時機?随時!

許化遲有一個經典的論調:什麼時候是進入收藏這行的最佳時機?随時!

“千萬别以為現在億元就是天價了,就都是泡沫了。我們現在的古畫,不要說超世界,就連清朝的價都遠遠沒到。我們現在一張唐伯虎的畫,好一點的,充其量,兩三千萬。高一點,四五千萬。過億都難。可在清末民初,一張唐伯虎的畫,可以換倆大四合院。現在倆大四合院值多少錢?”

“十年前,我花200萬買齊白石先生一張畫。當時我就斷定,以後肯定要過千萬,人家都說我是瘋了。過了五年,過千萬了,我說會過億。人家說這真是瘋了,結果呢?沒多久就過了。”

“為什麼畢加索、莫奈、凡·高的油畫動辄上億美元?因為他們已經成為一個符号了。全世界的藝術機構、财團都在收藏。這是一個文化價值觀的接受度問題。什麼時候中國的文化價值觀被全世界接受了,我們的頂級畫家就是世界的頂級畫家——藝術品繁榮,就是一個國家繁榮的再現。”

“當然,收藏的前提是,得從骨子裡喜歡。藝術品會給你帶來高回報,一億買進的,5000萬賣出,那誰都不玩了。但不能單純地把藝術品作為一門生意來對待,今年買進,明年賣出,這樣,不如去做金融,股票期貨。

但從骨子裡喜歡了,就不會買到假畫了?

許化遲笑:“買假畫算什麼?我當然買到過假畫——大鑒賞家都有打眼的時候。”

“徐邦達,大收藏家,剛剛去世的老先生,當年故宮博物院書畫館就是他創建的,他難道沒買過假畫。”

“有的假畫作假做得非常好,你看出破綻來,就說明你的鑒賞水平比作僞的水平要高。看不出來,就說明你技不如人。這需要眼力。眼力從那裡來的?從實踐當中來的,要用真金白銀練出來。書本上隻是其一。”

“的确也有像一些人說的,去某某家,一打開倉庫,一屋子假畫假古董。這說明什麼呢?這些人根本不懂中國文化。而是在倒買倒賣這些東西,又或者,你是不是真喜歡收藏這件事?如果我要花1000萬買一張畫,你說,我是不是一定會仔細地去研究它?因為是要花真金白銀的。“真正做收藏的,必須有積累,有沉澱。”

齊白石作品荷花四屏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