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王一君Wang Yijun才高氣清誰如是鬼斧神工天下知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王一君Wang Yijun才高氣清誰如是鬼斧神工天下知

時間:2024-10-27 03:47:30

窯變釉刻瓷作品《瑞境宜翔》直徑78厘米昂首闊步的五德之雞、俯首靜思的紅袍禅者、意境悠遠的竹林白鶴、大氣磅礴的崇山峻嶺,在大小不一的瓷盤、瓷瓶、瓷壺上,各種景象活靈活現,令人驚歎!自2003年第一件作品被選中贈送外賓,到為6國元首創作刻瓷盤頭像,前後十幾年中,共有30多件作品被國家領導人當做國禮贈送外國首腦。它們的作者就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王一君。

步入王一君先生的工作室,迎面撲來濃濃的藝術氣息。牆面上挂着他的書畫作品,幾案上陳設着一君先生的刻瓷、陶藝作品。身着傳統服裝的王一君先生起身相迎,灑脫飄逸的發束,卻無半分另類之感,笑容親和,溫文爾雅。

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王一君生于享有“陶瓷之都”的山東省淄博市。說起與陶瓷的結緣,王一君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他的童年時光。父母都在當地的陶瓷廠上班,王一君可以說是玩着“泥巴”長大的陶瓷工人後代。他自幼活潑好動,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常常從幼兒園偷偷跑出來,鑽進瓷廠和小朋友玩摔泥巴,比賽誰摔得響。做陶瓷用的各種泥巴摔在地上,形态各異,幼小的王一君感到好玩,便把它們收藏起來,悄悄晾幹。第二天,再偷偷放到窯爐的匣缽裡待作品出爐。看到自己的作品由瓷泥變成神奇的瓷器,他心裡充滿了成就感。由此,王一君與陶瓷結下“不解之緣”。高中時,學校成立畫社,他被選為社長,美術天賦得以充分發揮,高考便考取了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專業,真正開始了他的藝術人生。

談起刻瓷藝術,王一君告訴記者,刻瓷源于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标記符号以及秦漢時代的剝玉,是我國古老的藝術門類之一。清代乾隆年間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瓷器裝飾藝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曆史。因為它的工藝難度較大,這門藝術幾乎失傳。刻瓷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将高超的陶瓷制作技法與娴熟的書法繪畫藝術融合在一起,以陶瓷為載體,運用特殊工具镌刻後着色而成,能表現花鳥、人物、蟲魚、走獸、靜物、風景、書法等多種題材,風格各異、技法獨特、别具韻味,以“神奇的藝術”著稱于世。上世紀70年代,古老的藝術在淄博大地上枯木逢春,競相開放,成為中國刻瓷藝術的領頭雁,代表着世界刻瓷藝術最高水平。

20世紀90年代初大學畢業後,王一君進入淄博陶瓷廠學習刻瓷技藝。性格外向、喜與人交流的他,并不滿足于做一名普通的刻瓷工人。平日裡,除了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外,開始琢磨陶瓷的造型設計、材質選擇、釉色運用等.在學習和研究中,他發現陶瓷的各種釉色幻化無窮,可與刻瓷結合,營造出單一手法不易表現的意境,在一些材質不同的載體上,刻出來的刀觸質感也各自紛呈;同時.刻瓷時,所需載體的器形與刻瓷畫面密切相關,所以很多時候,由于陶瓷器形不适合他所要刻制的題材内容與表現形式。王一君總感覺作品達不到理想效果。于是,工作之餘,王一君便一頭紮進了對陶瓷工藝制作環節的研究中,感受、感知、感悟……漸漸發現,内心世界裡有些用文字語言難以描述的妙境,可轉化為陶瓷語言這種信息形式來傳遞。

他領悟出陶瓷的造型制約了畫面的設置,器形與畫面構成需相得益彰,同時更要注重學養與格調意識的修煉,在解決好陶瓷工藝語青基礎上,向高境界升華,方能彰顯一件陶瓷藝術品的文化内涵與視覺美感。所以,制作作品時.從材質的選擇,到造型的設計、釉色的變化,王一君事必躬親,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感物通靈.終于做出了自己滿意的作品。通過在陶瓷廠的鍛煉,當時的王一君能夠娴熟的在28寸的瓷盤上創作出孔子、孫子、三國人物等一系列的古典人物,惟妙惟肖,構思精巧,主題突出,書畫合一,具有了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然而,王一君的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的。九十年代末期,淄博陶瓷廠破産,他便成為失業大軍中的一員。而偏偏父母同時雙雙患腦血栓住院,兩位老人也是瓷廠退休工人,藥費沒處報銷,但病不能不治療,而且需要長期用藥。為了生存,他曾經在路邊租一間房子,給人加工刻瓷工藝,50元一件。後來在市場經濟大潮下,他的許多從事陶瓷藝術的同行耐不住寂寞和誘惑紛紛改行,做餐飲、旅遊等。創作的道路更是坎坷不平。因為體制原因,他的作品沒有機會參加國家舉辦的各種大賽,無緣獲得社會各方賞識,自然也長期經曆了“埋在深山人不識”的苦惱。

而生活的磨難并沒有挫敗他對藝術的癡迷,業餘時間依然徜徉于他的陶瓷藝術王國,持之以恒堅持創作。困境磨砺了他的意志,鍛就了他自立自強,永不言敗的韌性,也使他感悟到一名優秀的藝術家必須徘徊于個性與共性之間尋求平衡。一名清醒的藝術家首先要解決生存問題,然後才能從事藝術創作和追求,從而實現自己的夢想。改革的春風融化了舊體制的堅冰。新世紀初,王一君迎來了藝術生命中的春天。他終于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号歸一樓主人。

技術革新精益進,前驅不斷再前驅

“知法無法,乃為至法。”聊起摯愛的刻瓷藝術,王一君神采飛揚,侃侃而談,把記者帶進了一片神奇而新鮮的藝術天地。他便是這片神奇土地上深入挖掘、點石成金的“拓荒者”,用筆墨刻刀诠釋自己對藝術、對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不識規矩門外漢,泥于窠臼是半殘”。王一君認為藝術是相通,因此他博覽群書愛好廣泛,不僅專注于刻瓷的研究與探索,還對繪畫、陶藝也有很深的造詣和探究。正所謂“同則無繼”,沒有新意的雷同之作,便沒有存在的價值。于是他在深刻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主張藝術創作應為創新舉措。而且創新性思維必須定位于人們的普遍的思維規律和價值大框架基礎上的突破性舉措。“創新”是“完善”和“發現”的過程,是繼承中的“革新”和“批判”。

“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融入到水、泥、火之中,把對人生的感悟用陶瓷語言來表達。”這是王一君對自己摯愛的陶瓷藝術的凝練。多年來,王一君堅持實踐出真知,不管是刻瓷、彩繪還是陶藝,甚至許多作品的瓷器他都親自噴釉、找爐、燒制,對比窯爐的燒成溫度、曲線等,反複進行試驗,再根據瓷器的胎質、器形、釉面等特點,按照系統綜合的原則來處理每件瓷器,将每件瓷器的特點發揮到極緻。先後發明結晶釉刻瓷、彩釉虛噴背景刻瓷、窯變釉半刀泥裝飾、陶藝與刻瓷等多種陶瓷藝術創新手法。

工作室的地上錯落擺放着他的陶藝作品《萌者盡達》,蘊含生機盎然,蓬勃發展之意。源自《禮記.月令》“生氣方盛,陽氣發洩,句者畢出,萌者盡達”,造型獨特,個性鮮明,極具視覺沖擊力,是用現代時尚理念诠釋傳統經典意蘊的代表作品。陶藝《沖動》以其大膽的想象、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給人一種心靈震撼!一條遊魚破缸探出頭部的瞬間情态,留給人無限遐想。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王一君的刻瓷作品講究格調,師法自然,追求傳統神韻與現代意味的融合,物我交融的意境,強調了瓷器的生命力,追求藝術的個性。他的作品方顯現構思獨特、造形新穎、個性鮮明、意識超前等特質,有着極強的藝術感染力,總能給人留下“眼睛一亮,心頭一震”的美感。賞其刻瓷作品《感悟通靈》,豪邁中現潇灑、妩媚處見蒼勁。該作品便為王一君閑讀王羲之的《蘭亭序》後,夜來雙鵝入夢,受此啟發,睹物結思、緣物抒情,一氣呵成。

“工者技也,藝者術也。工藝者不過巧匠之技,餘素不以為然。比見王一君大師之作,怦然心動,其形寬神足,異乎其技而神乎其态,千思妙想令觀者陶然,乃信技近乎道也。”唐山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利題詞令我深有感觸,此所謂“庖丁解牛,目無全牛”、“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有知音如此,王一君應感欣慰。

在刻瓷領域榮獲“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特等獎”,并多次在全國工藝美術和陶瓷創新評比中獲得金、銀大獎。分别在《陶瓷科學與藝術》《國際人才交流》《山東陶瓷》等書刊發表《儒家文化對陶瓷藝術的影響》等論文與作品。其中,《淺談發展陶瓷藝術的現實意義》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評為優秀論文。王一君還被清華大學陶瓷系特邀擔任《中國當代陶瓷藝術》編委。

近年來,王一君的藝術創作多次參加全國及國際美展并獲獎,獲得了社會廣泛的贊譽。曾赴北歐進行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應邀參加文化部主辦的“中瑞文化交流節”,分别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和索德太利亞舉辦個人作品展,榮立“建設淄博”一等功。他主持為中國(淄博)國際陶瓷博覽會設計制作了世界最大的刻瓷藝術壁畫《火的藝術》、《齊魂》、《聊齋》(該壁畫陳列于淄博市展覽館陶瓷文化展廳内)。他曾多次應邀為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等國家領導人創作藝術類國禮作品,以贈友好國家的首腦。他被山東藝術學院聘為刻瓷藝術研究所所長。2003年由省人事廳、科技廳、經貿委、輕工聯聯合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2004年由山東省陶瓷工業協會授予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山東輕工系統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5年山東省輕工業辦公室、山東輕工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07年淄川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8年由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評為高級技師,被山東省人事廳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省輕工行業首席技師;2009年度被山東省政府評為山東省首席技師、淄博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09年9月,王一君的刻瓷作品《韶·光》在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榮獲特等獎。這幅作品曆時一個月創作的,追求傳統神韻和現代品位的融合,在兩個20寸的瓷盤上,冷色與暖色形成鮮明對比,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好生活。《韶•光》的獲獎,實現了山東省工藝美術在全國展評中特等獎項零的突破。

緊接着,2010年,他被第二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審會授予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榮譽稱号,被中國收藏家協會聘為山東省内唯一一位“現當代陶瓷藝術鑒定專家”。

“創作過程中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面對成就,一君永不滿足。他從容淡定地說,自己是幸運的!與前輩們比,他遇上了更好的時代。與同輩們比,他有幸得到更多的榮譽,遇上了越來越多注以欣賞目光的藝術“知音”。唯有懷着感恩的心,積極生活,認真學習,不斷拿出優秀作品回報社會,回報大家。

刻瓷作品《禅心妙悟》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王一君有中國文化人謙和溫潤的性格,也懷有“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的理想與志氣。每當社會需要的時候,王一君總是第一時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003年“非典”期間,王一君堅持排除一切困難,圓滿完成了全國人大交予的任務,中國環保世紀行執委會特意緻函感謝。2008年5月正在國外交流的王一君得知汶川發生大地震後,遂匆忙回國,向淄博慈善總會以及其他慈善團體捐贈陶瓷作品、書畫作品與現金,帶動廣大業内人士獻愛心。此後,又馬不停蹄遠赴香港參與慈善赈災活動,被授予“重建汶川愛心大師”稱号;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後,王一君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慈善愛心活動,号召大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近年來,作為山東省政協常委、淄博市人大代表,王一君提出《山東要把“老字号”品牌擦亮》、《設立專項經費扶持輕紡行業中小企業發展》、《中小學生美術課程應增陶瓷文化》等多個提案。王一君除了提出陶瓷藝術行業發展建議的提案外,他還心系着社會民生萬象,提出多項關于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建議。

王一君表示,“我們中國的知識分子有責任感,有勇氣,有擔當,我們民盟的前輩身上也有敢為天下先的優良傳統,我們得把這種傳統接過來,傳下去。這是我們中國文化人的傳統和精神,也是一種榮耀,不能在我們這裡丢掉”。

如今,王一君名聲越來越大,創作也愈發成熟,河北、天津、湖北、江西、吉林等省市多有業内人士慕名前來學習。王一君在創作、參加學術會議之餘,都熱情接待。

盡管王一君的頭銜越來越多,但他卻一如既往地謙遜。王一君說,他是幸運的,有幸遇上許多的藝術知音,獲得了諸多的榮譽。隻有懷着感恩的心,堅持創作,熱愛生活,才能回報朋友的關心,前輩的厚愛。王一君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刻瓷創作中來,為傳承、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盡一份綿薄之力,因為“金字塔塔身越堅實,塔尖才能越發出類拔萃”。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