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教育的當代價值探究

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教育的當代價值探究

時間:2024-10-27 12:21:47

摘要:工匠精神的本質是職業态度和職業精神,是對個體職業能力和職業态度的最高評價。高職教育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專業型人才。随着社會競争日益加劇,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之間的緊密聯系進一步凸顯,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教育,也是優化人才培養體制,解決企業用工需求的内在要求。本文通過探究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了職業教育弘揚工匠精神的現實意義,指出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教育的當代價值和途徑。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

課題:本文為2017年江蘇高校“青藍工程”資助教學團隊建設研究成果。

李克強總理在十八大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工匠精神”,讓全社會再次将關注點聚焦到職業精神的塑造上來。一直以來,高職院校是我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輸出地。因此,在新時期,構建完善的高職人才培養體系是推動高職教育整體發展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工匠精神的提出,為高職教師提出新要求,結合高職教育實際情況,以學生為本,推動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相結合,是高職教育轉型與創新的必由之路。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内涵豐富,同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性。十九大對工匠精神的内涵進行了界定,認為工匠精神本質上屬于一種職業态度和職業品質,工匠精神源于對職業的堅守與創新,專注并精于職業才是真正的“匠人”。因此可從以下四方面诠釋工匠精神的内涵。

1.敬職盡責

對工作充滿敬畏和熱愛是工匠精神的基本特征。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和職業操守,源于對職業的認可和堅持。從工作本身出發,踏實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将工作作為個人成長的動力,建立對職業的忠誠。

2.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始于專注,終于極緻,聚焦于工作,并精于工作,這才是工匠精神的核心。這是對職業精神的拔高和提煉。不甘于按部就班,勇于突破傳統思維,将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力争做到極緻,這是大國工匠的顯著标志。

3.創新突破

創新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工匠精神體現的是一種創造力和生産力,這是工匠精神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原因。摒棄教條式的規章制度,基于工作本身創新工作模式、突破思維禁區,才能豐富工匠精神。

4.分享傳承

工匠精神具有分享與傳承的内涵。匠人在工作中形成了獨特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流程,引領行業的發展。因此,為了實現工藝能夠延續,對記憶的分享與傳承是十分必要的,匠人往往會通過人才培養傳授工藝,這也是職業精神的體現。

二、工匠精神的缺失給高職教育帶來的不利影響

1.高職育人環境無法适應社會需求

社會的進步使得高職教育面臨的客觀環境發生了變化,對高職學生而言,除了傳統的技能學習以外,對更加開放多元的育人環境有更強的訴求,這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創造性的重要基礎。

但是現階段,高職教育的育人環境未得到實質性改善,學校文化建設缺失工匠精神的内涵,學生缺乏自我認同、職業規劃不清、自我定位模糊等情形容易導緻學生學習積極性偏低。

2.學生職業精神嚴重缺失

作為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來源,長期以來,高職院校都将實踐技能作為教學的主要内容,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偏重實踐技能的培養,忽視職業精神的塑造”的現象較為突出,導緻學生在學習和成長中缺少時代精神的指引,對知識的理解缺乏深度,對知識的應用處于較低層次。

3.容易導緻校企合作基礎不牢

校企合作作為一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既滿足了企業人才需求,又為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但是從合作成效而言,合作資源的不均衡使得高職院校與企業無法真正實現長久合作,校企合作的基礎不牢。

4.不利于“雙師型”教師培養和引進

“雙師型”教師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類教師既對特定工作或者領域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具有相應的理論基礎,能夠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思路。但目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較為缺乏,缺失“雙師型”教師的培訓機制,阻礙了高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教育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高職學生增強自我認同感

社會對高職學生與高職院校存在認識誤區,導緻部分高職學生自我認同感較低,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受到嚴重影響,對未來發展缺乏信心。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教育,有利于增強高職學生自我認同感,樹立明确且實際的學習目标和發展規劃,并促使自己為之奮鬥。

大國工匠對職業的堅守,不會因為外界幹擾而動搖,幾十年如一日,最終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堅守是工匠精神實現的基礎。因此,對高職學生而言,學習工匠精神,加強學習知識和技能,提升綜合能力,才是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思想誤區的最好反駁。

2.有利于優化教師結構,培養雙師型教師

教師在高職教育教學實施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時代的發展以及素質教育的推進,教師由原有的主導者向引導者轉變,這一角色的轉變給教師綜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學習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并結合專業實際和學生特點不斷創新教學設計。同時,需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對待每一次教學活動,認真總結教學的不足之處,積極與學生溝通,探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難點。

3.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夯實合作基礎

随着市場競争的日益白熱化,企業對人才需求出現相悖的情況,即高職院校培養了大量應用型人才,但符合企業文化以及發展需求的優秀人才較少,這是導緻校企合作深度不夠的重要因素。

對企業而言,員工的崗位匹配度是評估其是否能夠勝任該崗位的重要維度,而崗位匹配度有兩個主要評判标準,即綜合能力和職業道德。由此可見,優秀的人才需要具備綜合能力和職業品德這兩個關鍵指标。所以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教育,能夠較好地将上述兩個要素進行整合,提升學生崗位匹配度,從而顯著增強校企雙方持續合作的意願,促使雙方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

四、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教育的有效途徑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比重

我國正處于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國家建設進入新階段,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求更加旺盛。在高職教育中要明确工匠精神的重要地位,将學生能力培養與職業精神素質統一起來。工匠精神體現了時代感和使命感,大國工匠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其具備的工匠精神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在高職教育中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比重,使學生正确認清國家發展形勢,培養學生使命感,建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例如組織并引導學生開展以工匠精神為主的分享班會,讓學生将個人發展與國家發展聯系起來,在工匠精神指引下,加強技能學習,提升職業能力。

2.在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實踐中融入工匠精神

專業課程是高職學生學習的重點,也是職業精神塑造的薄弱環節。對專業課程的學習需要轉變“重實踐技能的培養,輕職業精神的塑造”的傳統觀念,将合作精神與職業精神融入課程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專業實踐課程作為重點學習内容,長期以來忽視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使得不少學生在實踐過程遇到疑難問題時,往往無法直面問題,出現畏難和逃避心理,甚至将這種心理帶上了實習崗位,導緻工作無法持續開展,給企業帶來損失。所以将工匠精神融入專業課程學習環節,目的在于促使學生在學習階段努力突破認知難點和操作瓶頸,通過不斷試錯認清問題的本質,并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弘揚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

3.全方位多渠道培養“雙師型”教師

實現工匠精神的滲透,雙師型教師的角色與定位非常關鍵。“雙師型”教師本身是工匠精神的集中體現,既有豐富的生産和實踐經驗,又有紮實的理論功底,理論與實踐相契合,推動自身能力的不斷完善,所以全方位培養“雙師型”教師十分必要。

首先,在高職院校内部創建文化氛圍,比如通過舉辦基于職業精神的校園征文比賽、校園工匠評選活動等方式,讓教師增強對工匠精神的認識。其次,邀請大國工匠來校開展各種交流會和講座,對學生和年輕教師形成榜樣效應。最後,引進和聘請産業教授,優化師資結構,提升“雙師型”教師比重。

4.基于現代學徒制,夯實校企合作基礎,弘揚工匠精神

現階段校企合作缺乏深度合作,在某種情況下甚至流于形式,因此在面臨嚴峻就業形勢的情形下,基于現代學徒制,夯實校企合作基礎,是深化高職院校和企業合作的重要途徑。

現代學徒制作為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需從以下方面進行創新。第一,學生的角色應在學徒和學生中反複切換,增強對理論知識在不同實踐場景中的應用和驗證;第二,學生學習的地點和形式應該随着場景的變化而變化,有助提升學生的應變能力;第三,在現有評價體系中,增加對師傅以及其他學生的評價,以此作為學生最終的學業評價。

工匠精神提倡分享與創新,因此在學習和實踐中,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以及在處理實際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情緒以及心理狀态,都應該作為評估其職業态度和品質的重要參照。

五、小結

十九大對職業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深化供給側改革的進程中,高職教育應該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工匠精神具有使命感和時代感,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長期秉持的精神,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教育需要從諸多方面同時推進,才能發揮工匠精神對不同個體巨大的指引作用。

參考文獻:

[1]薛茂雲.用“工匠精神”引領高職教師創新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17(8).

[2]艾素平,朱勳春,高再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J].職教論壇,2017(32).

(作者單位: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