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共享充電寶:資本正在退場

共享充電寶:資本正在退場

時間:2024-10-27 06:05:45

共享充電寶目前市場不大、毛利率低、技術變更風險很高、盈利困難、模式單一等問題已經很清楚,資本已經不青睐這個市場。

共享充電寶“熱鬧”非凡。6月12日,街電發表聲明稱,來電科技将未生效的判決發函給街電的合作夥伴,涉嫌不正當競争。為此,街電已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不正當競争侵權訴訟。而來電則6月15日發布公告稱“來電科技從未要求與街電公司存在合作關系的商家必須怎麼樣,否則來電科技将怎麼樣。”尴尬,成為共享充電寶的現狀

針鋒相對的商業大戰這場糾紛緣起于今年5月25日的一場專利判決。2017年5月,北京知識産權法院依法受理了來電科技訴湖南海翼、街電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2018年5月,北京知識産權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決街電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來電科技經濟損失共計200萬元。

這一判決,對正在融資的街電來講無疑是當頭棒喝。早在5月初,一位接近街電的人士告訴《商學院》記者稱,街電會有一個關于融資的大消息發布。根據媒體報道稱,街電在年後收到了一份來自支付寶的投資意向書。街電的融資大消息很有可能來自支付寶。這并非空穴來風。

根據聚美優品的财報顯示,街電已經成長為支付寶線下的第三大流量入口。但是時至截稿日,聚美優品在回應《商學院》記者關于融資事宜的采訪時,稱“目前沒有新的信息對外公布”。這也就意味着,街電的融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于是圍繞這場判決,街電與來電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較量。為了安撫投資人,街電迅速發表聲明,稱北京知識産權法院作出的一審判決尚未生效,同時一審法院的事實認定存在偏差,街電已當庭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雖然來電在這場專利大戰中勝訴,但是這場勝訴來的并不容易。原來來電科技起訴街電專利侵權一案中,來電所控訴的7項專利有4項被認定無效,1項被法院駁回,索賠金額也由當初6000多萬的預期降低為200多萬。

就在一審判決剛剛結束,5月30日,在微博上出現了一段“來電CEO袁炳松在長沙一商戶趁店員不注意偷竊街電櫃機”的視頻。這波操作本來已經匪夷所思,但是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來電CEO袁炳松承認了這種行為。

來電CEO袁炳松5月30日發布内部信回應,稱這段監控視頻是2017年初,他在長沙談業務的時候被拍到的,“當時咱們已經将來電的設備放入商家,所以我們向商家要求把他們設備撤掉,搬回去研究一兩天再還回來。”袁炳松表示,當時和商家也做過溝通,但事後看來這麼處理确實不妥當,應當認錯。

事實上,共享充電寶行業内的不正當競争早已存在,所以公開拿走競品的行為也就不足為奇。就在視頻時間過去兩周不到,街電又将來電科技起訴公堂。

這種針鋒相對的商業大戰似乎沒有盡頭,但是它卻反映了整個行業的現狀——專利之争背後是缺乏較為明确的盈利模式。

尴尬的共享充電寶

街電與來電的專利之争,其實是整個行業的縮影。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一年,關于共享充電寶的專利糾紛已經引發45起訴訟。僅僅圍繞來電公司與街電公司之間的專利糾紛,除去北京知識産權法院已受理的6件糾紛外,尚有深圳中院已受理的6件糾紛,涉及案件共27件。沒有哪個行業,會有如此頻繁的知識産權争奪戰。也沒有人會意料到近幾年國家大力推廣的知識産權保護,會在共享充電寶領域發揮強大的威力。

一些法律人士認為,知識産權的競争雖然越來越重要,但是企業的競争最終需要回到運營上。

根據聚美優品2017年财報顯示,街電全年營收5800萬,虧損1.33億。而聚美優品主營業務盈利為9500萬。造成聚美優品2017年虧損的主因是街電的虧損。财報顯示,街電為聚美優品貢獻了1%的營收,以及340%的淨虧損。

聚美優品在街電上投入了1億元,換回來的是1%的營收,這筆賬是否劃算隻有聚美優品自己知道。聚美優品相關負責人在此前接受《商學院》記者采訪時表示“街電在投入期,1個億砸出來80%的市場份額,20億估值。”

但是這80%的市場份額,真正能夠轉化變現的又有多少?據艾瑞咨詢之前的數據顯示,來電科技、小電科技、怪獸充電寶的成本100-150元,每個充電寶一天平均租借頻次為一次,單次收入為1元左右,單個充電寶回本周期平均4.5個月。

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曾經在微博互動中提到,街電的單個充電寶制造成本達到200元。根據街電公布的數據,單充電寶月營收尚不足10元。那麼若要收回成本,至少需要20個月。

按照共享充電寶企業們的設想,通過不斷鋪設的機櫃充電寶,來改變用戶的充電習慣,先來獲取用戶,後期通過大量的用戶數據來進行廣告拓展繼續講故事,從而使行業進入良性運轉。但是根據用戶的使用反饋,這隻是企業一種一廂情願的設想。

記者在某大型商超的咖啡廳觀察發現,在該咖啡廳中鋪設了兩種共享充電寶,由于該咖啡廳安靜優雅,多數顧客攜帶電腦前來辦公。雖然在桌上鋪設了共享充電寶的設備,掃碼即可充電,但是咖啡桌邊設有插座,商家也可以為用戶提供插排引線服務。所以一旦用戶手機沒電,即可直接從桌邊的插座取點,或者向商家借用插排引線。用戶所需要做的隻是攜帶一根數據線。

通過記者一下午的觀察,進入該咖啡廳消費的用戶,沒有人使用共享充電寶業務。

尴尬,成為共享充電寶的現狀。在一些餐廳中,共享充電寶面臨着同樣的處境,共享充電寶的使用頻率并沒有企業想象的那麼高。

如何培育用戶習慣,成為擺在共享充電寶企業面前共同的難題。

開始冷卻的資本

小電的創始人唐永波曾經以共享單車作為類比,當供給規模足夠大的時候,必須要使用但不一定要擁有的東西就可以變成共享的基礎。唐永波認為共享充電寶與共享單車是同樣的道理。

但是共享單車解決的是用戶最後一公裡問題,它至少解決了用戶的某種痛點。然而共享充電寶的用戶痛點,似乎并沒有共享單車那麼明顯。

按照共享充電寶企業的邏輯,在用戶手機沒電的時候,打開充電寶APP即可尋找最近的共享充電寶位置。但是一個現實是,當用戶手機沒有電時,如何打開APP尋找充電寶,這是個問題。

一位分析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共享充電寶後期的盈利模式并非單純依賴租金,它的故事講到後期是以廣告投放來盈利。“但是廣告是以充電寶的流轉頻次為基礎,隻有流轉率達到一定的數字,線下鋪設達到一定的數量才有可能通過廣告盈利,但是目前來看,還是個未知數。”

而且,充電寶的流轉速度并沒有想象中那麼高。一位投資人表示,共享充電寶目前市場不大、毛利率低、技術變更風險很高、盈利困難、模式單一等問題已經很清楚,資本已經不青睐這個市場。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