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德國:匠心成就百年品牌

德國:匠心成就百年品牌

時間:2024-10-26 05:09:26

說到品質與質量,人們便會想到德國精益求精的産品,想到德國近乎苛刻的将産品做到極緻的工匠精神

如今,“德國制造”已成為耐用、可靠、安全和精确的代名詞,也成為宣傳國家形象的金字招牌。憑借紮實穩健的制造業,德國在歐洲各國唯其馬首是瞻。這恰恰印證了頂級刀具品牌雙立人的一句廣告詞:“人世間,隻婵娟一劍,磨盡天下英雄。”正是這種百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才締造了德國獨一無二的成功道路。

一座城市的百年傳奇

每年夏天,我國的許多城市經常遭遇内澇,各地開啟“看海”模式。這個時候,人們會想到青島這座被稱為“中國最不怕淹的城市”,因為青島擁有令其他城市羨慕的排水系統。而這要歸功于德國人,正是德國人構建了這套先進的地下排水系統,這也是德國工匠精神的一種體現。盡管現在的青島與百年前的城市面積擴大了許多倍,德國人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統相比數量也不多,但依然發揮作用讓老城區受益。

一百多年前,德國人将其最新的排水系統設計理念帶了過來,從1898年10月起,德國工程師充分利用青島東高西低三面環海的地理條件,依地面傾斜的坡度,鋪設了南部老城區沿海一線的明溝和暗渠,鋪設下水管道所用的水泥、鋼筋均來自德國,而鋪設的下水管道尺寸之大,甚至連德國人都稱之為“怪物”。

這批青島地下管線中,尤其令城建專家們驚歎的是雨污分流系統。而百年後,許多城市才提出要建雨污分流系統。德國人在青島總共修了12個相互獨立又彼此連接的排水系統,包括若幹條地上明渠和地下管道、暗渠,至今覆蓋着整個青島西部老城區,仍然在發揮很大的作用。

德國人留給青島的遺産,不僅僅是沿用百年的地下水道,比地下水道或是各種精美建築更為珍貴的遺産,則是德國人的城市建設和規劃理念。德國人的城市建設,在規劃确定後便一步一步有條不紊,嚴格按照規劃執行。這一切可以追尋到德國人的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一座城市百年前的地下排水系統,就這樣成了德國工匠精神的注解。

無論是深入人心的普通建築,還是驚為天價的奢侈品。無論是大塊頭,還是小玩意,德國的産品質量都無可挑剔。如今,在這個隻有8000萬人口的國家,竟有2300多個世界名牌,無論是奔馳寶馬保時捷,還是西門子與拜耳,無論是阿迪達斯與萬寶龍,還是蔡司與彪馬,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牌走進中國市場并受人們所追捧,這背後都是德國追求質量的工匠精神體現。

追求極緻的匠心法則

為什麼德國會有這麼多世界名牌,正如西門子總裁所說,企業運作不僅僅是為了經濟利益,事實上,遵守企業道德、精益求精制造産品,更是德國企業與生俱來的天職和義務。當精益求精制造産品成為企業的天職時,那就是一種工匠精神的追求,這種追求超越一切成為企業生存的最高法則。

德國人在一切領域中奉行的原則就是:“要麼最好,要麼沒有。”正是這種追求完美的哲學,體現在産品與服務上就是質量永恒的概念,體現在技術上就業是技術至上,體現在人才上就是專業技術人員的高标準,從而赢得德國制造在世界上的頂尖聲譽。在經濟學上,德國人認為“隻有一種充分自由競争的市場,才是衡量産品質量優劣的最好裁判者。從這個意義上講,賣不出去的産品,就是質量低劣的産品,因此,質量意味着産品的生命,因而也是企業的生命,職工的生命”。

德國人甚至把産品的質量與人的素質挂鈎,他們認為,人的質量是一切産品質量的基礎。也就是說,一個國家制造出來的産品質量就是這個國家人民的質量反映,人們往往是通過一個國家制造出來的産品來認識這個國家人民的素質的。

“千工易遇、一匠難求”,高素質的工匠是制造業發展之本。德國從小學就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務實精神和動手能力,半數學生在小學畢業後選擇接受職業教育,其中不乏成績優異學生,“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極為罕見。職業教育由政府和企業共同資助,課程設置以實踐為導向,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需與企業簽訂合同成為“學徒”,參與實習。這部分學生畢業後,既可以技工身份直接就業,也可進入應用科學大學深造,考取工程師文憑。目前,德國共有350種官方認可的職業培訓工種,約三分之二的年輕人曾參加過培訓并獲相應證書,成為德制造業強有力的前沿軍和後備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德國,産品質量與技工的職業聲譽息息相關。如果一個技工因産品質量問題而被解雇,将很難在行業内再次就業。如此嚴苛的要求使學生從培訓之初就一絲不苟,潛心修煉内功,從而為職業生涯打下堅實基礎。

以德國為鏡,反觀中國,“技進乎道”的文化淵源古來有之。曆朝曆代軍、民、驿、竈、醫、蔔、工、樂諸色匠人層出不窮,《夢溪筆談》、《天工開物》等著作流芳千古,兼具謙遜之美、誠實之德、堅固之質的好器物屢見不鮮,如瓷器曾是西方競相追捧的奢侈品,歐洲各國皇宮無不以珍藏中國瓷器為榮。近代以來,同仁堂、雲南白藥、茅台酒等老字号曆久彌新,華為、中國高鐵等新品牌走向世界,以屠呦呦先生為代表的新時期“匠人”則書寫了工匠精神的新篇章。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中國制造”遍及全球,成就令人矚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制造”與“德國制造”相比仍有巨大差距,亟須學習“德國制造”,借鑒其專注、完美的精神内核,再加以中華厚德文化為基礎的本土工匠精神。有了工匠精神,才能撐起“中國制造”的脊梁,使之昂首闊步,邁向“中國智造”和“中國創造”。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