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2016就業形勢解析

2016就業形勢解析

時間:2024-10-27 09:15:29

預計2016年下半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将維持上半年穩中略降的趨勢,失業率将繼續維持基本穩定,部分省份和地區仍将面臨突出的失業問題

□陳彬

2016年上半年就業市場的基本特征

1.城鎮新增就業穩中略降,失業率平穩波動。2016年1-6月,中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717萬人,同比少增1萬人,表現出穩中略降的态勢。二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5%,與2015年同期及上季度相比均微升0.01個百分點;調查失業率維持在小範圍内波動,全國大城市調查失業率基本穩定在5.2%左右,31個大城市調查失業率在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人員的穩定增長與失業率的平穩變化表明中國就業情況總體保持良好态勢,并且由于2016年上半年經濟增速低于2015年同期,因此,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帶動就業增長的能力依然在增強。

2.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穩定。2016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65萬人,同比增加16萬人,再創曆年畢業生人數的新高。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數據表明,2015年中國高校畢業生畢業時的“落實率”達到83.1%。而從目前情況來看,2016年至今,高校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在農民工方面,二季度末中國外出務工農民工達到17509萬人,同比增長0.4%;農民工月均收入為3202元,同比增長6.7%。2016年1-4月,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人數17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人數52萬人,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可見,中國重點人群的就業情況基本穩定。

3.服務業保持快速發展,對“保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三次産業就業人員的結構來看,2015年中國一、二、三産就業人員的比重分别為28.3%、29.3%和42.4%。與2014年相比,第三産業就業人員的比重上升了1.8個百分點,反映出服務業吸納就業的能力不斷增強。同時,中國經濟結構的改善也為服務業增強吸納就業能力起到了關鍵作用。2016年上半年,中國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7.5%,增速比第二産業快1.4個百分點,占國内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54.1%。由于服務業每增長1個百分點帶動的就業人數大約比工業多50萬人,因此,服務業比重的上升也對維持就業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貢獻。

4.産能過剩地區失業風險上升,就業質量有所下降。“去産能”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确定的“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之一,随着淘汰落後産能工作的逐步深入推進,由此所帶來的失業風險也愈發凸顯,特别是對東北老工業基地以及山西、陝西、河北等資源型省份而言,鋼鐵、煤炭等落後産能淘汰人員的安置問題更加突出,隐性失業與半失業現象廣泛存在,就業質量在降低。主要原因有二個:一方面,長期以來形成的依賴重工業或資源工業發展的路徑很難改變,經濟結構難以迅速優化,不可能在短期内創造大量的工作崗位;另一方面,在這些行業工作的人員往往技能單一、勞動的專業性較強,很難在短時間内适應新的工作崗位,并且,其中還有很多是“4050後”人員,他們在就業市場上往往被歧視。

5.“雙創”發展基礎仍然薄弱,對就業帶動效應弱化。2016年以來,随着“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系列政策的出台落實,市場主體的潛力和活力得到快速激發。2016年上半年,新登記企業261.9萬戶,同比增長28.5%,日均新登記企業1.4萬戶,比去年的1.2萬戶又有所提升,對推動創新和就業産生了積極作用。但是,當前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跟風上馬“雙創”項目,導緻重複建設問題突出;“雙創”平台的要素集聚度和綜合配套能力不足;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依舊較弱;新興産業發展相對滞後,産業整體層次不高;人才問題依然制約民營企業的發展,高端人才政策的吸引力弱化;對創業者的幫扶機制、投資風險分擔機制和債務化解機制仍需完善。以上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得中國目前創業創新主體“多而不強”,許多企業往往無法可持續經營,由此也使得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并沒有充分發揮。

6.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将使未來消費增長潛力不足。2016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低于同期GDP增長率0.2個百分點,是2013年該數據發布以來連續兩個季度低于同期GDP增速。分城鄉看,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僅為5.8%,連續10個季度“跑輸”GDP;分地區看,一季度全國有22個省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慢于GDP增速。就業與收入息息相關,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居民就業出現了問題。2016年二季度,中國城鎮失業領取保險金人數達到237萬人,同比增加16萬人。并且企業直接減員或變相裁員情況增多,靈活就業人員比例上升。收入增長的放緩對未來消費的增長将産生不利影響,進而削弱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未來就業環境與影響因素分析及全年指标預測

1.國内經濟仍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當前,中國經濟仍處于調結構、轉方式的關鍵時期,新舊動力依然處在轉換的過程當中。雖然新興業态的發展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但仍無法完全抵消傳統動力下降帶來的影響。雖然3月份相關經濟指标較年初有所好轉,但進入二季度以來,經濟下行的壓力又開始凸顯。主要是由于經濟内生增長的基礎仍不穩固。從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就業質量下降、部分人群失業增多帶來的居民收入增幅下降傳導到消費領域,導緻消費增長的潛力不足;經營風險加大、投資回報下降、行業準入限制和融資渠道不暢造成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減弱;世界經濟低速增長、外部需求不振使外貿出現衰退式增長。由于經濟增長與就業密切相關,經濟增速的放緩勢必将對就業造成不小的壓力。

2.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外部市場需求減弱。2016年以來,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繼續分化,美國經濟溫和複蘇、走勢向好,歐盟經濟低速增長、前景不明,日本經濟增速緩慢、瀕于衰退邊緣;主要新興經濟體中,除了印度GDP一季度增長7.9%領跑全球之外,南非經濟低速增長,巴西、俄羅斯等國經濟繼續負增長。世界銀行、IMF等國際機構于近日紛紛下調了年初對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期。初步預測,2016年世界經濟增速将比2015年3.1%的增速微降,繼續呈現低利率、低通脹、低增長、高負債的“三低一高”特征。世界經濟的低速增長,一方面,通過影響中國外貿波及國内經濟增長進而影響就業;另一方面,迫使部分出口企業倒閉或停産直接影響國内就業。

3.産業轉型與淘汰落後産能帶來的失業風險加大。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期内,中國都要面臨産業轉型升級與淘汰落後産能問題,由此也将加大這些行業就業人員的失業風險,2016年僅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涉及職工人數就将達到80萬左右。随着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傳統的制造業、工業部門将逐漸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新興的生産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固然服務業的發展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服務業勞動生産率的提高慢于制造業,由此帶來的經濟增長率下降反過來會制約就業的增長。在産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落後産能的淘汰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替代産業的發展也不能在短期内創造足夠的工作崗位吸納過剩的勞動力。因此,如果不能妥善地解決好這些人員的就業安置問題,将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4.人口生育政策調整将有限增加勞動力供給。近年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和比例持續下降,2015年15-59歲人口同比減少435萬人,所占人口比例進一步降至67.3%,分别連續第四年和第五年下降。勞動年齡人口的下降已經造成中國就業總人口增速的放緩,而作為要素投入的勞動力數量的減少将對經濟未來的長期增長形成制約,反過來影響就業的增長。雖然中國已經開始實施“全面兩孩”的政策,但受婦女勞動參與率上升、生育觀念轉變和撫養孩子成本上升的影響,政策的預期效果十分有限。

5.技術進步和科技革命将帶來新增就業機會。首先,技術進步能夠提高勞動生産率,降低産品和服務的價格,導緻人們消費需求的增加,拉動社會總需求的增長和生産規模的擴大,最終增加就業。其次,技術進步帶來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進了教育、保健、體育、娛樂旅遊、文化、餐飲等相關産業的發展,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再次,技術進步帶來的互聯網普及和創新,使網店、微商、衆創空間等新型創業就業形式蓬勃發展起來,網絡創業開拓了就業新領域,極大地發揮了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為中國在經濟轉型過程中解決了許多新增勞動力的就業需求。未來随着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新就業形态的不斷湧現,“就業難”問題将得到逐步緩解。

6.宏觀調控政策的深化落實将促進就業創業。2016年初以來,國務院印發了系列相關的政策文件。如2月份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衆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旨在有效支撐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同月又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同意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的批複》,旨在促進外貿轉型升級,推動出口、帶動就業,實現外貿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轉變;5月份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設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示範基地的實施意見》,目的是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以上政策的推行,将有力地促進勞動者就業創業的積極性。

7.全年就業指标預測。綜合以上各種因素影響,預計2016年下半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将維持上半年穩中略降的趨勢,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将達到1300萬人左右,超額完成全年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的目标;失業率将繼續維持基本穩定,登記失業率維持在4.05%上下,達到全年預期4.5%以内的目标;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将繼續下降至66.7%左右;勞動力市場将繼續保持寬松狀态,求人倍率将保持在1.0以上;受累于外貿疲軟、環境壓力、産業轉型、産能過剩等多方因素影響,部分省份和地區仍将面臨突出的失業問題。

政策建議

1.不斷深化就業領域體制機制改革。一是要建立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聯動機制,健全政府促進就業責任制度;二是要規範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别等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三是要完善扶持創業優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新機制;四是要完善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加快以基層公共服務平台為重點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設,建立全國就業信息網絡;五是要增強失業保險制度預防失業、促進就業功能,完善就業失業監測統計制度;六是要創新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暢通職工表達合理訴求渠道。

2.切實做好淘汰落後産能人員安置。要以企業為主體、通過地方組織、依照法律法規,多渠道、多方式安置職工,确保化解過剩産能工作平穩有序進行。具體包括以下四項措施:一是内部安置一批。通過企業内部挖潛來幫助在内部實現分流安置;二是轉崗就業一批。對确實需要轉崗就業的,提供職業培訓、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三是内部退養一批。對于年紀比較大,再就業确實比較困難的職工,允許他們進行内部退養;四是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一批。對一些大齡職工還有一些“零就業”家庭,通過開發一些公益性崗位來幫助他們實現就業。

3.加大力度夯實“雙創”發展基礎。一是推行“企業出題、協同結題”的研發模式,大力培育和扶持一批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二是完善科技、金融、産業間的對接機制,鼓勵發展衆創、衆包、衆扶、衆籌,健全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三是加快傳統産業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循環化改造;四是積極打造新平台、發展新産業,努力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産業為主導、以科技服務業為支撐的高新技術産業體系;五是破除不合理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與人才市場機制相适應的薪酬和激勵機制;六是積極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

4.紮實推進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一是注重職業技能培訓宣傳。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入戶調查、電話詢問調查等方式,了解培訓需求,提高勞動者對技能培訓就業的認識;二是調整培訓服務思路。努力形成政府推動、行業配合、學校參與、社會支持的培訓新格局;三是實施分類培訓。對年齡偏大、文化基礎差的勞動者,重點開展以服務業及家庭手工業為主的實用技能培訓,對年輕且有創業願望和相應條件的人員,組織開展創業能力培訓;四是加強培訓管理,确保培訓質量。加大對各培訓機構的監管力度,對培訓成效采取電話抽查、走訪調查、座談了解、查閱資料等方式進行全面驗收。

5.強化對重點群體就業的扶持。一是對高校畢業生采取多渠道就業,結合産業升級、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創造更多崗位吸引高校畢業生就業;二是健全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穩步提高公務員定向招錄和事業單位優先招聘比例;三是有針對性地給予政策扶持。大力實行激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整合發展國家和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深入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把未就業的畢業生納入就業見習、技能培訓等就業準備活動之中,對有特殊困難的畢業生實行全程就業跟蹤服務。(作者單位為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