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走向智能制造時代再創中國制造新優勢

走向智能制造時代再創中國制造新優勢

時間:2024-10-26 03:44:35

□文/蘭建平

以制造業的重振為标志的國家經濟戰略,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所采取的主要戰略,而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産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的不斷融合發展、派生出一系列的新業态、新模式,也成為了各國搶占科技經濟發展新高地最大的熱點。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确以“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為根本指導思想,努力實現經濟向“中高速、中高檔”轉型升級發展,着力點在于把“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這兩篇大文章融合好,努力實現在融合中創新、在創新中融合發展。

蘭建平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博士研究員

《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本質

“互聯網+”代表當今全球一種新經濟形态,是互聯網在生産要素配置中的不斷滲透,從而不斷派生出新業态,大大改變了經濟發展生态,以分享經濟為标志的新形态,就是“互聯網+”所形成的階段性結果。所謂“互聯網+”,關鍵是在“+”字上做文章。“+”就是“PLUS”,P就是PLATFOEM(經濟進入平台時代),L就是LINK(鍊接一切,進入物聯網時代),U就是USE(堅持用戶導向、市場導向,S就是SMART(進入敏捷制造、智能制造時代,并最終體現服務化,SERVICE)。可以說,“互聯網+”戰略是一種嶄新的經濟新生态,為新常态下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指明了路徑和方向。

一個國家和民族在全球的競争力體現在哪裡?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最大的教訓,就是“經濟的虛拟化”。如何抓住科技革命的新趨勢、借鑒美國工業互聯網、德國工業4.0的經驗和做法,實現中國經濟在百年崛起的第二個30年、能夠保持中國經濟持續、健康、協調發展?從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帶動”,到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兩化融合”,再到“兩化深度融合”、“互聯網+”、智能制造,是中國産業轉型的重要路徑探索。

《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本質是以制造為主的實體經濟發展,要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将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趨勢,使科學技術與制造業、服務業實現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态,打造新的産業增長點,增強新的經濟發展動力,推動國家經濟在新常态下實現持續發展。

随着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我國經濟呈現出“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征明顯,制造業發展呈現出與改革開放前30年明顯不同的特征,制造業增長速度逐漸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制造業增長動力逐漸從要素驅動、效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今後一段時期,中國制造發展将面臨國際競争加劇、資源環境約束趨緊、低端産能過剩嚴重等挑戰,同時又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升、融合綠色發展亟待深化、新興産業支撐亟待加強、企業家适應新常态步伐亟待加快等短闆,這些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制約因素。

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必然是從“滿足市場”到“引領市場”再到“創造市場”的路徑,實現轉型升級發展。制造業和互聯網+的融合發展,需要瞄準制造業發展重大需求,依托現有制造業的産業基礎,從供給側改革入手,集聚創新要素、激活創新元素、轉化創新成果,努力實現在融合中創新,在創新中融合。

圍繞重大需求和關鍵技術,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轉型升級有“跑道”

《中國制造2025》的實質是通過制造業轉型發展,實現創新驅動替代投資驅動,着力解決制約産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加快科技成果産業化、完善協同創新網絡提供了契機。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圍繞制造業發展重點領域,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重點整合龍頭骨幹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共同組建協同創新網絡和産業技術創新聯盟,開展協同創新和集成創新,集中攻克一批事關我國重點産業競争力提升的關鍵共性技術。

完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支持大型龍頭企業、企業集團建設高水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加快培育檢驗檢測、技術評價、質量認證等專業公共服務機構,重點圍繞制造業重大共性需求和關鍵技術,加快形成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行業制造創新中心,形成為行業提供關鍵共性技術開發的戰略支撐平台。

加快科技成果産業化。積極搭建科技成果信息交互平台,培育一批科技中介機構,完善科技成果交易、服務和共享交流的科技大市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科技成果産業化。完善知識産權保護體系,構建産業化導向的專利組合,加快培育一批具備知識産權綜合實力的成果轉化優勢企業。

《中國制造2025》所确定的十大領域,是百年崛起路徑上第二步戰略的主跑道,也是未來國家競争力體現的重要領域。圍繞“目标、體系、市場”三個維度,是《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融合發展的主要目标導向,要十分清晰,以引領發展,創造競争優勢。

圖《中國制造2025》9大任務

促進“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智能制造,創新發展有“力道”

“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為制造業效率提升和價值創造帶來新的機遇。我國強大的工業體系、工業經濟的良好基礎和獨特優勢,是全球少數具備完整工業産業體系的國家。智能制造為傳統制造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兩者融合發展,可以重點實施一批重大專項,再造供給升級版,支撐經濟升級版。

實施“互聯網+”智能制造專項,在生産環節上有突破。重點建設一批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示範樣闆,建立智能制造标準體系及試驗驗證系統,實現制造業骨幹企業裝備智能化、設計數字化、生産自動化、管理現代化,推進企業從基礎應用、單項應用向集成應用、創新應用轉變。

實施“互聯網+”産業集群專項計劃,在産業組織有突破。積極開展智慧集群試點,引領塊狀經濟、産業集群的信息化水平提升。重點培育一批信息化工程公司,支持産業集群龍頭企業搭建面向集群的智能制造數據平台,推動集群信息化改造。打造一批服務于産業集群的電商平台,支撐集群企業拓展市場,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産業集群中的廣泛應用。

實施“互聯網+”推廣應用計劃,在新業态上有突破。基于互聯網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區域工業雲服務和工業大數據平台,開展區域工業雲及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試點,推動軟件服務設計與制造關鍵技術的開放共享;開展遠程過程優化和質量診斷等在線增值服務,實現從制造向“制造+服務”轉型升級;開展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核心技術的研發,提升工業控制系統網絡安全保障能力。

“互聯網+”擴大新模式新業态,促進産業産品優化升級有“勁道”

大力拓展“互聯網+”柔性制造新模式。鼓勵制造企業通過互聯集成和大數據應用,積極開展制造業務流程再造,探索在線定制、衆籌設計、線上線下融合等柔性制造模式。積極通過信息控制下生産模塊的精細化切割與再組合,新制造工藝的編制以及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制造商系統平台構建,建立全面信息化的柔性化智能生産線,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生産。加快電子商務向制造業拓展,搭建互聯網電商平台,形成線上線下采購、制造、銷售等模式融合。

積極拓展“互聯網+”協同制造新模式。重點發展基于互聯網的網絡化制造、雲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通過現有雲計算和制造業信息化中的網絡化制造、雲制造平台協同服務,讓制造設備具有遠程協調、準确控制等功能,提升網絡化協同制造水平;開展異地協同開發和雲制造試點,推廣研發衆包、協同設計等新型組織模式,實現企業與全球各方設計研發者之間的協同共享,提高企業研發效率,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推動形成基于消費需求動态感知的研發制造和産業組織方式;鼓勵制造業骨幹企業通過互聯網與産業鍊各環節緊密協同,促進生産、質量控制和運營管理系統全面互聯,提升企業協同制造能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創新要素的新模式。

着力拓展“互聯網+”制造新模式。實施服務型制造工程,推動生産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開展試點示範,支持制造業企業延伸服務鍊,開發總集成、總承包業務,從單一産品制造向制造與服務集成轉變。引導制造業企業整合産業鍊資源,提升研發設計、生産制造、運營維護及再制造各環節協同能力,拓展産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制造業企業建立企業财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推廣大型制造設備、生産線等融資租賃服務。

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确以“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為根本指導思想,努力實現經濟向“中高速、中高檔”轉型升級發展,着力點在于把“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這兩篇大文章融合好,努力實現在融合中創新、在創新中融合發展。

智能制造為傳統制造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兩者融合發展,可以重點實施一批重大專項,再造供給升級版,支撐經濟升級版。

責任編輯:白雲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