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新常态下中國經濟發展路徑——互聯網+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新常态下中國經濟發展路徑——互聯網+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時間:2024-10-26 02:26:42

今年,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确提出,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振興實體經濟。《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了大量關于提振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發展實體經濟已經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實體經濟是市場的主體,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當前,我國經濟呈現出形态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的發展趨勢,如何通過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着力振興實體經濟,讓實體經濟重新恢複生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蘭建平

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

方申國

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研究員

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

圖2015-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各月累計利潤率與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對比我國實體經濟經曆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如今正面臨着内生發展動力不足、外部經濟環境不穩定因素增多等因素影響,下行壓力加大,增長速度開始放緩。

生産經營成本過高,利潤效益下滑。當前,由于生産要素成本高企、用工成本上升過快,我國實體經濟開始陷入勞動力不斷流失、制度性交易成本過高、稅費下降較難和融資負擔過重等困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52元,而每百元主營收入的利潤僅為5.97元,實體企業成本負擔較重,利潤效益偏低。

企業生産效率低下,創新能力偏弱。一直以來,由于我國很多企業的生産效率低下、自主創新能力偏弱、産品結構在中低端徘徊,導緻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盈利能力下降、核心競争力不強,也影響了企業擴大再生産和進一步轉型升級的進程。有些企業技術含量低、污染大,自身轉型發展沒跟上,容易面臨首先被淘汰的風險。

消費觀念不斷升級,線下需求下降。大衆的市場消費需求不斷升級,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愈發明顯,方便快捷、性價比高與“一站式”的消費體驗成為公衆消費的必然選擇。尤其是互聯網已深刻影響和改變着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線上消費生态圈正在全面構建,線下實體市場需求日益減弱,線上線下互動成為未來實體經濟走出困境必然選擇。

虛拟經濟擠壓,外部環境惡化。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資金正從實體經濟向房産、證券、金融行業等虛拟經濟轉移,經濟已出現了結構嚴重失衡、實體經濟被邊緣化的現象。持續的資産泡沫和“去實業化”現象,對實體經濟的長遠發展構成根本性威脅。由于資金投入實體經濟,需要較大的資金量,回報周期較長、風險較大和回報率偏低等問題突出,導緻了曾令國人驕傲的“中國制造”正面臨着無人堅守的隐憂。實體經濟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影響深遠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最大的就業容納器和創新驅動器,也是社會财富創造的根本源泉。而互聯網正加速向各行業各領域跨界滲透,“融合”已成為當前實體經濟發展的主旋律,互聯網将讓實體經濟重新散發活力,走向輝煌。

互聯網技術支撐實體産業轉型升級

首先,互聯網技術手段推動了經濟形态的變革,将世界經濟分裂為實體經濟、虛拟經濟兩種基本經濟形态,并有效地促進二者融合形成新實體經濟;其次,互聯網作為引領性力量推動傳統産業變革,促使制造業在生産制造、營銷服務等各環節發生了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為特征的群體性技術革命,大步邁入智能制造時代。未來,随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力實施,新技術将不斷孕育新的組織方式、生産方式和服務方式,推動經濟社會向形态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進而全面支撐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

互聯網應用增強實體經濟内生動力

随着互聯網技術在各行各業的融合應用,産生了大量的新生事物,成為新實體經濟活力四射的重要動力源泉。“互聯網+制造”颠覆了傳統的生産方式,電子商務拓寬了企業的市場平台,網約車、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實現了閑置資源的優化配置,數字閱讀、網紅經濟創新了消費方式,互聯網醫療提高了醫療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互聯網教育改變了教育的形态。未來,随着互聯網應用的日益深入,将推動更多的服務形态數據化、虛拟現實化和智能化,成為推動實體經濟創新的不竭動力。

互聯網模式創新促進經濟新舊動能轉換

随着互聯網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融合滲透,關鍵生産要素、研發組織、技術融合和創新鍊接等方面相繼發生了“破壞式”的創新,深刻改變了技術開發、生産加工等環節的傳統模式,并重構了商業模式,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新電商及OTO模式、分包衆包衆籌創新平台等新模式,促進生産與需求對接、傳統産業與新興産業融合,有助于消化部分過剩産能,優化産能結構;分享經濟不斷興起,基于互聯網平台的分享模式帶來的各個領域的創新、變革、創業和融資,化解長期困擾人類發展的資源、環境、公平、信任等諸多難題。未來,新的服務模式、商業模式以及生産消費模式将在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相互融合中被進一步激發,進而進一步推動新實體經濟不斷興起。

深度融合四維方略

當前,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态,振興實體經濟需要借助互聯網技術,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形成新的實體經濟,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将創造更大的經濟發展空間。

強化互聯網思維,樹立“虛實”融合發展理念

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優勢,推進實體經濟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一是引導實體企業和企業家積極擁抱互聯網,提高對信息科技發展的認識和利用互聯網的能力,培養企業家的互聯網思維,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應用和管理水平;二是引導互聯網企業樹立“回歸實體經濟”意識,積極推動與實體企業融合,依托實體經濟發展“互聯網+”,促進線上虛拟與線下實體聯動發展。

推進互聯網技術創新,強化融合發展技術支撐

狠抓基礎技術、通用技術、非對稱技術、前沿技術、颠覆性技術等突破,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自主創新,推動核心關鍵技術産業化。一是推動計算資源虛拟化、海量數據存儲、大數據分析等關鍵信息技術發展,打造國際領先的信息網絡技術體系;二是要提升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産業基礎裝備等領域基礎技術的研發創新能力,推動智能終端芯片、移動芯片、嵌入式芯片等領域的重點突破;三是瞄準産業發展制高點,圍繞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虛拟現實和區塊鍊等一批前沿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搶占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主導權。

發展“互聯網+”新模式,促進“虛實”跨界融合

積極培育網絡化生産和服務新模式,增強企業創新活力。一是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生産新模式,通過互聯網采集并對接用戶個性化需求,推進基于個性化産品的研發、生産、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供給與需求精準匹配;二是推動制造企業利用互聯網開展在線增值服務,如智能家居、智能運維、智能裝備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務,拓展産品價值空間,實現從單純制造向“制造+服務”轉型升級;三是積極拓展互聯網在行業應用、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等各領域的跨界融合新應用,大力發展各領域智慧應用新模式,開拓基于互聯網平台的服務分享新模式,培育形成新的實體經濟增長點。

推進“雙創”平台建設,營造實體經濟發展新生态

一是支持大企業利用自身優勢打造基于互聯網的“雙創”平台,面向全社會開放平台資源,提供創業孵化、行業咨詢、人才培訓、檢驗檢測等服務,促進創業創新要素集聚發展;二是積極拓展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方式,大力發展衆創、衆包、衆籌等基于互聯網的綜合服務平台建設,通過“大手拉小手”開創企業聯合創新創業的新局面;三是鼓勵基礎電信企業加大對“雙創”基地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速降費,優化提升實體企業“雙創”服務體系。

建立管理服務新機制,助力實體經濟全面振興

一是抓緊研究落實實體企業減稅降費政策,在體制機制、國企改革、财稅金融、用地用房、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方面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二是優化調整現有行業管理制度中不适應“互聯網+”發展的制度和政策,在跨境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互聯網+”新業态和分享經濟等領域大膽創新,在市場準入,運營服務等環節重點突破,探索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為互聯網新業态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三是政府自身也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工具,全面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提高政府服務企業效率,以達到間接降低企業成本,助力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白雲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