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下半場,互聯網對經濟影響更加深化

下半場,互聯網對經濟影響更加深化

時間:2024-10-26 02:16:10

當前,中國互聯網行業正在走入下半場,與實體經濟的聯系更加密切,互聯網行業和實體經濟相互滲透,互聯網産業對中國經濟和企業的影響更加深化。《互聯網經濟》:黃所長您好,當前,互聯網下半場的概念已成為行業共識,您對互聯網下半場怎麼看?

黃群慧:我認為,下半場意味着過去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互聯網發展紅利已經基本結束,未來的趨勢是互聯網和實體經濟需要更加深入結合。互聯網的下半場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是關鍵。同時,互聯網進入下半場也意味着互聯網作為重要元素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更加深入。

黃群慧,男,1966年8月生于河北省石家莊市,1986年、1991年和1999年先後畢業于河北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分别獲得工學學士、工學碩士和管理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管理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互聯網下半場”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團點評CEO王興提出,目前已成為行業的廣泛共識。互聯網下半場意味着互聯網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更加深化,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的融合更加深入。中國将推動大數據、“互聯網+”等同制造業相融合,改造和提升傳統産業,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這給互聯網企業和制造業企業都帶來了機遇。《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也明确提出了“互聯網+”協同制造的任務,其中第一項就是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為了全面落實《中國制造2025》以及“互聯網+”行動,工信部出台了2015~2018年的系列行動計劃,将深化互聯網與制造業的融合,不斷提高制造業、工業産品和成套裝備的智能化水平作為重要目标,并将智能制造培育推廣行動作為主要行動之一。

由此可見,在互聯網新技術的支持下,互聯網将深入到産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對中國經濟和企業深遠影響。為此,《互聯網經濟》雜志記者就互聯網企業應該如何投入到新經濟的建設中以及制造業和傳統産業企業應該如何應對新的發展方向,如何實現“互聯網+智能制造”,采訪了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博士。

《互聯網經濟》:當前國家鼓勵互聯網和制造業相融合,您認為互聯網和制造業之間應該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黃群慧:互聯網和制造業是可以相互融合的關系。近些年來,随着新工業革命的深化,工業化和信息化逐步深度融合,信息化對人類的生活方式的影響正在加劇,實體經濟本身内涵疊加了更多的信息經濟、數字經濟的内涵。制造業自身正經曆着轉型升級的巨大變革。信息化、服務化、綠色化、高端化、個性化成為制造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智能制造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制高點。在智能制造驅動下,新産業、新業态、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推動了智慧農業、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物流和智能家居等各個社會經濟領域的智能化發展。同時,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也将促進經濟發展模式發生變革。

德國發布的《工業4.0:未來的智能制造》報告提出,虛拟網絡—實體物理融合系統是一種使能技術,将虛拟世界和現實世界聯系在一起創建一個真實的網絡世界。它通過确定和識别工廠中每個工作單元的活動,配置合理的選項和生産條件,為工廠提供最優化的生産過程。在生産系統中部署網絡–實體物理融合系統,将實現單機智能設備的互聯,不同類型和功能的智能單機設備的互聯組成智能生産線,不同的智能生産線間的互聯組成智能車間,智能車間的互聯組成智能工廠,不同地域、行業、企業的智能工廠的互聯組成一個制造能力無所不在的智能制造系統;這些單機智能設備、智能生産線、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可以自由動态地組合,這一靈活的生産系統能夠從根本上保證生産流程的實時自優化,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制造需求。

《互聯網經濟》:目前中國已經推出了《中國制造2025》,希望制造業和互聯網進一步融合。您認為: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和《中國制造2025》以及智能制造有什麼關系?

黃群慧:得益于規模超大、需求多樣的國内市場,近年來電子商務率先取得跨越式發展,但是,現代産業體系的先導産業不是電子商務,而是智能制造。互聯網進入下半場,意味着互聯網需要更多地融入到實體經濟當中。什麼是實體經濟?我認為能夠直接促進消費者生活質量提升的就是實體經濟。智能制造可以理解為依靠數據和軟件等核心要素投入,以物聯網為支撐,實現從設計制造、使用維修、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過程的高效化、綠色化、社會化、個性化的制造過程,可以包括智能産品、智能生産、智能服務和智能回收等幾方面内容。智能制造之所以成為構建現代産業體系的先導産業,至少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伴随着芯片技術的突破發展、互聯網設施的發展完善、傳感器價廉量大的供給、先進制造技術不斷創新,智能制造産業作為新工業革命的先導正在迅速發展,成為現代産業體系中發展潛力巨大的行業;另一方面,制造業可以為其他産業提供通用技術手段,制造業不僅是技術創新的需求方,也是技術創新的供給方,現代産業體系的創新發展主要驅動力來自于制造業發展。智能制造的發展可以進一步支持和帶動智慧農業、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物流和智能家居等各個領域的智能化發展,滿足生産者和消費者的智能化、個性化需求。對于我國而言,智能制造也是《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中國制造強國建設的關鍵。未來的制造強國一定是一個智能制造強國。所以,未來我國發展新經濟,也應該以智能制造為先導,大力推進現代産業新體系的構建和優化。《互聯網經濟》:很多歐美國家對于互聯網沒有這麼的熱衷,比如互聯網思維這些詞在歐美國家沒有流行過,您認為歐美國家在互聯網和制造業融合方面有什麼值得借鑒的地方?

黃群慧:歐美很多國家都在紮實地推動互聯網和制造業融合,美國和歐洲的思路有所不同。美國主要是從互聯網推動制造業轉型,他們提出的概念是工業互聯網。德國提出的概念是“工業4.0”,主要是基于制造業。他們對于中國的行業發展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他們堅持創新驅動、重視标準建設和重視工業基礎的完善,這些都是值得學習的。

《互聯網經濟》:當前,很多傳統行業企業家認為互聯網造成了自己企業業績的下滑,認為國家不應該過度鼓勵互聯網經濟,您認為很多傳統企業業績的下滑,是否是互聯網企業沖擊造成的,是否造成了國家總體經濟的效率下降?

黃群慧:我認為不是這樣的,很多傳統企業必須要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挑戰。有些傳統企業家認為互聯網和自身關系不大,根據行業屬性的不同,互聯網對于不同的行業影響不同,但是所有企業都需要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挑戰。比如說,互聯網帶來信息傳播的扁平化,消費者對于品牌的認知方式都要發生變化,那麼企業的營銷和品牌都需要基于互聯網進行重新建構,一些傳統的快速消費品企業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沒有思考自身的原因,而将業績下滑歸因于互聯網,這是不合理的。

《互聯網經濟》:您認為,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對于中國經濟會有怎樣的深入影響?

黃群慧:互聯網對于經濟的影響将是多方面的。這其中一方面是對于企業微觀層面的影響,将促進企業管理的變革;另一方面是對于經濟的影響更加深化,如果說在初級階段,互聯網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還主要在銷售渠道層面,還存在于虛拟經濟的層面。而在未來,互聯網将更多地作為一種工具疊加在傳統企業上,對于經濟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促進中國經濟的轉型。未來,任何企業都需要成為建立在互聯網載體上的企業,其中,智能制造将是制造業轉型的主要方向,而對于第三産業而言,也需要有效地利用好互聯網。

《互聯網經濟》:您認為,互聯網企業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力中國的“新經濟”形态,為新經濟做出貢獻?

黃群慧: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世界一直孕育和發展着以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為基本特征的新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當今世界正在步入新一輪科技革命拓展期,颠覆性技術不斷湧現,産業化進程加速推進,新的産業組織形态和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由此而産生的經濟增長的新要素、新動力和新模式不斷壯大,“新經濟”浮出水面。所謂“新經濟”,其本質是由于新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帶動新的生産、交換、消費、分配活動,這些活動表現為人類生産方式進步和經濟結構變遷、新經濟模式對舊經濟模式的替代,其中,互聯網對于新經濟形态的産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産業結構分化、經濟增長動能亟待轉換的背景下,大力發展新經濟既是積極應對新産業革命挑戰的戰略選擇,也是我國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資源配置的戰略要求。2016年3月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确提出“新經濟”,體現出國家層面上對“新經濟”的高度重視。

《互聯網經濟》:互聯網會使得企業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結構形成一定變化,這種變化目前還在深入過程當中。您認為,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對于企業内部的内部管理會有什麼影響?

黃群慧:為了适應新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的趨勢以及新經濟發展的要求,企業管理需要從規模經濟主導的生産者驅動向範圍經濟主導的消費者驅動轉變,具體需要從以下五個方向進行變革。

第一,生産管理從大規模流水生産範式向個性化智能制造範式轉變。一個優秀的生産管理系統可以快速生産出來高品質、低成本、多品種并且能及時送到消費者手中的産品,這是所謂的生産管理四個要素。新經濟要求突破福特模式下低成本的大規模生産,也區别于高成本的個性化定制,生産企業利用智能化的生産系統可以在差異化産品和生産成本之間尋求着有效平衡。以重排、重複利用和更新系統組态或子系統的方式,實現快速調試以及制造,具有很強的包容性、靈活性以及突出的生産能力。

第二,人力資源管理要從針對“傳統簡單勞動者”的科學管理向針對“現代知識型員工”的人本管理轉變。宏觀上來看,由于制造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從事生産制造的人數相對将減少,勞動力成本在整個生産成本中的比例也将随之下降。這将弱化我國的要素成本優勢,并可能惡化我國的收入分配結構。從微觀層面看,工不再是原有的傳統的簡單勞動者,而是現代知識型員工,要更加強調彈性、靈活和“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

第三,營銷管理從以生産者為中心的專業分工模式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一體化模式。傳統的營銷管理遵循基于專業分工的産品、定價、分銷、促銷“4Ps”模式,這種模式是以生産者為中心的,主要從提高銷售工作效率出發的。而“新經濟”模式下,企業的服務和制造從分離到整合是趨勢,制造部門和服務部門慢慢融合,最終成為一個聯合體,直接面對顧客,給顧客是完全的、一體化的服務契約。從設計、開發、制造到使用的“線性過程”将發展成“一體化并行”過程,企業要通過提供基于産品的一體化的服務來實現營銷。

第四,戰略管理從核心能力戰略主導向平台戰略主導轉變。新興制造技術不僅可以改變制造企業的生産過程,也可以改變産業組織形态,生産組織中的各環節可被無限細分從而使生産方式呈現出社會化生産的重要特征,産業組織形态從産業鍊條向網絡化、生态化發展。以3D打印機為代表的個性化制造和網絡開放社區的發展将大大促進以個人和家庭為單位的“微制造”和“個人創業”等極端分散組織方式的發展。在這種産業組織形态下,平台戰略更為重要。平台戰略的精髓,在于打造一個完善的、成長潛能巨大的“生态圈”。它擁有獨樹一幟的精密規範和機制系統,能有效激勵多方群體之間互動,達成平台企業的願景。

第五,組織管理從針對金字塔層級結構的機械管理模式向針對網絡組織結構的有機管理模式轉變。在“新經濟”下,高度集權的、自上而下的層級結構将逐步向具有扁平化、合作、共享、互動特征的網絡結構轉變。在層級組織中,确定性是常态,無法适應“新經濟”下外部環境的動态變化。而“新經濟”下,網絡組織結構是一個複雜的生态系統,由平台加上無數個自組織構成,不确定性和靈活性是常态。具有這種網絡結構的企業往往是社會化的企業,組織成員有共享的基本理念,共享與合作是網絡組織員工關系最核心的内容。

《互聯網經濟》:您覺得互聯網除了渠道以外,還可以給企業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黃群慧:互聯網是一種工具,可以給企業帶來渠道以外的很多價值,比如企業的客戶管理工具和企業内部的管理工具,企業需要基于互聯網調整自身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很多企業都認為互聯網隻是一種渠道,這種看法是不夠客觀的。

結束語:互聯網下半場,傳統産業和互聯網聯系越來越緊密,互聯網将為提升經濟效率發揮更大的作用。下半場,互聯網作為一種元素發揮更大的作用。未來,互聯網将帶動中國經濟效率的提升,企業需要基于互聯網進行管理結構的轉型,更好地面對互聯網的挑戰。

責任編輯:向坤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