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如何保住全球經濟回暖大勢

如何保住全球經濟回暖大勢

時間:2024-10-26 12:13:58

随着全球金融體系連通性的下降,再次發生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較低。

為應對危機,各國中央銀行、金融監管方和決策者被迫拿出了一系列特殊措施。到今年9月,距離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已整整過去了10年。算起來,受到波及的大部分國家平均用了8年時間才挽回頹勢。直到今年,全球經濟形勢才呈現出較明顯的增長态勢。

當前,随着全球金融體系連通性的下降,再次發生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較低。不過,麥肯錫咨詢公司的四位研究員——蘇珊・倫德、阿希特・梅塔、傑姆斯・曼尼卡和戴安娜・金斯廷卻在今年9月發布的《全球金融危機過去十年後——變與不變》一文中提醒道:如今,在經濟回暖的表象下,那些曾經熟悉的危險信号“又悄然爬回來了”,且又添上了許多新的暗流。

未來,要想保住全球經濟回暖大勢,需在化解債務問題等原有風險的同時,提高對新技術手段擴散帶來的一系列監管難題等新風險的警惕。

全球經濟出現回暖

衆所周知,2008年那場金融危機是從債務問題開始的。

早在2000年初,看似前途一片大好的美國房地産業吸引着普通人、銀行和投資者競相“買入負債”。在各種新奇金融工具的推波助瀾下,衆多全球投資者被卷入了一場“看上去很美”的危險夢境。

2007年,美國房價開始下跌,并直接引發了貝爾斯登旗下兩家次級抵押貸款對沖基金的破産。接下來的故事全球皆知:2008年9月,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丢盔棄甲,申請破産,由此觸發了全球流動性危機。這是二戰以來的第一次全球性經濟衰退。

從曆史慣例來看,嚴重的債務危機平均需要8年才能複原。這一點在2008年金融危機上再一次得到了驗證。

為應對危機,各國中央銀行、金融監管方和決策者被迫拿出了一系列特殊措施。10年過去了,金融危機留下的餘波在一定程度上漸漸平息。

一方面,銀行比之前更加“安全”了。如今,全球銀行的資本化程度更高。美國和歐洲銀行的平均一級資本比率從2007年的不到4%上升到2017年的15%。“大型銀行必須建立額外資本緩沖”成為許多國家金融決策機構的共識。

另一方面,全球跨境資本流動總額從2007年的最高點12.7萬億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5.9萬億美元,減幅達到53%。同時,随着跨境貨币的流動性驟減,全球金融體系的連通性有所下降。這意味着,再次發生2008年“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有所降低。

債務風險未曾消退

然而,麥肯錫的四位研究員通過研究過去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版圖發現,許多我們熟知的金融風險其實一直未曾消退。首當其沖的就是債務問題。

目前全球債務還在繼續增長,隻是換了“借款人”——政府、非金融機構債務累累,發達國家的家庭負債有所緩解,但發展中國家的局勢卻不容樂觀,特别是企業外債風險日益凸顯。

2008年金融危機後,許多人以為會看到一波全球去杠杆化的熱潮。可事實上,全球債務在過去10年依舊呈增長态勢:從2007年的97萬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169萬億美元,整體增幅雖不算大,但與全球GDP增速相比仍不容忽視。

根據曆史規律,債務危機一般始于私人領域,随後逐步向公共領域轉移。這條慣例在過去10年得到了驗證,如今全球政府負債率正在持續攀升。據麥肯錫統計,在2008年到2017年年中期間,全球政府債務總量幾乎翻了一倍,現在已超過60萬億美元。

造成這一現象的具體原因有多種。對發達經濟體來說,主要是過去10年政府的稅收收入下降而社保支出增加,導緻負債率上升。美國等國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為緩解危局,不僅推出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方案,還着力推動銀行和關鍵産業的資本化,直接導緻政府負債累累。

對許多發展中國家而言,國債持續攀升所反映出的卻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所需要的巨額投資。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變相流入了公共行政部門或效率低下的大型國企。

除了政府債務,日益攀升的企業債務問題也讓人憂心。特别是在部分發展中國家,市場利率走高導緻企業融資成本大幅上升,借外币債又會帶來額外的風險——一旦本國貨币貶值,企業就會陷入債務惡性循環。

這一觀點在不久前就得到了印證。今年8月,不少金融分析師提出,土耳其裡拉的暴跌,将直接導緻土耳其企業外債負擔大大加重。

根據麥肯錫的測算,未來五年,全球将有創紀錄數額的企業債券陸續到期,年度再融資需求将達到1.6萬億~2.1萬億美元。如今,在市場利率走高的影響下,一些借債企業的财務狀況已經搖搖欲墜。可見,未來全球企業違約破産的案例将不在少數。

新風險暗流湧動

舊傷未愈,全球金融發展的“海面”下又湧現了許多新的“暗流”,需提高警惕。麥肯錫的報告認為,除了債務問題,世界還充滿其他未知的風險。未來數年,全球金融體系還将面臨着由區塊鍊、先進算法等新技術手段快速擴散所帶來的一系列監管難題,以及高度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對自由貿易理念帶來的沖擊等諸多新的風險。

例如,新技術的到來就伴随着潛伏的危機。

加密數字貨币的流行趨勢愈加凸顯,但是,泡沫破滅的預言已經在比特币案例上得到驗證;同時,電子貨币對于國家貨币政策和金融穩定性到底會産生怎樣的影響,還是一個未知數;先進算法技術支持下的快速交易雖然效率喜人,但也容易導緻快閃跌市。

而看似“更加安全”的傳統銀行,也要接受新玩家的挑戰。阿裡巴巴、亞馬遜、臉書等平台公司,正在用移動支付和電子貨币挑戰傳統銀行業。

麥肯錫咨詢公司的銀行業務組預測顯示,如果全球利率水平繼續恢複持穩,加上其他利好條件,傳統銀行業的淨資産收益率将在2025年達到9.3%。然而,一旦企業和私人客戶轉而擁抱新興的網絡平台,傳統銀行業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此外,麥肯錫報告提出,另一個危機在于:在過去十年,全球約有3萬億美元用于購買被動投資産品,可是,被動交易意味着投資者并沒有相關行業和企業的基本面進行深入考察,這會降低資本市場效率,乃至引發波動。

更重要的是,當前地緣政治局勢會給上述所有潛在的金融風險“添上一把火”。當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的呼聲在西方各國此起彼伏之時,如何重塑全球金融體系、怎樣诠釋自由貿易的本質等,都将成為未來金融業亟需破題的重要課題。

9.3%如果全球利率水平繼續恢複持穩,加上其他利好條件,傳統銀行業的淨資産收益率将在2025年達到9.3%。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