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網貸離職潮:風險去哪兒

網貸離職潮:風險去哪兒

時間:2024-10-26 11:25:48

在網貸行業漸趨理性之時,一批離職人員重新打造的所謂“另類創新”或者“擦邊球”業務,或成為又一波滋養風險的溫床。

“最近要離職了,而且要離開這個行業。”一家中型網貸平台的中層管理者從年初就計劃換工作,如今終于要選擇告别網貸行業。他将成為該平台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離開的第四位中層。

同樣離開的,還有那些曾經頂着光環進入網貸行業的平台高管——5月21日,趣店在發布一季報時披露,該公司董事李世磊和曹毅因個人原來辭職。同月,宜人貸副總裁宋巍也以新身份參加活動,對外宣稱已離職創業。據《财經國家周刊》不完全統計,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大中型網貸平台陸續離職的中高管至少多達幾十人。

任何一個行業都會經曆人員流動,隻是網貸行業的流速特别快。四五年前,這還是個熱門行業,無論是創業者還是傳統金融機構從業者,都奔着有發展、高收入的前景而來。隻是兩三年光景,行業就變了天,今年尤甚。

原定于6月30日的網貸備案截止時間延期,讓原本已經各自備好出路的各家平台,需要再一次面對不确定的未來。類似不确定性可能會加劇當下的離職潮。

正如第一批進入該行業,如今已轉作投資與區塊鍊的點融網創始人郭宇航所說,人才的雙向流動是一直存在的,但是網貸平台這個階段的人才流失有些不一樣。備案政策的出台,導緻許多資質不夠的平台勢必會退出,迫使這些平台的高管另尋他路。同時,備案延期使得那些并不十分确定能拿到備案的平台高管也産生動搖。

因此,今明兩年的流失可能異常嚴重。風險也亦步亦趨。那些曾經來自傳統金融機構的從業者很難再重返原來的圈子。“這涉及一大批金融從業人員。如果沒有一個合适的出口,很容易又在某一金融創新領域聚集。會不會造成又一波金融創新風險?這是個需要思考的問題。”一位監管人士說。

這樣的擔憂并不是空穴來風。大批離開網貸行業的從業者進入了“僞區塊鍊”領域,已然或正在靠虛拟發币一夜暴富;還有一部分人借着原有的金融資源從事一些類資管業務,以所謂的金融創新快速活躍在灰色地帶。

拐點

網貸平台已經進入發展瓶頸期。當前,行業洗牌加速、風險事件頻發、監管不确定性等多方原因共同作用,這使得平台人員流動性越來越大,尤其是離開的人越來越多。

一位曾任職網貸第三方分析機構高層的人士說,自從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改以來,市場對網貸行業的判斷大緻趨同,即行業到了一個拐點期。“很多朋友在整改過程中就體會到,基于國家對金融體系嚴監管的大環境,許多P2P平台一定是要被淘汰的。從個人職業生涯的角度來講,與其在P2P平台裡耗着,不如及早選擇新方向。”

與前幾年整個行業湧現出上萬家平台的蓬勃發展狀态相比,如今逐漸縮減的平台數量意味着用人規模在不斷減少。

2018年上半年,網貸平台數量呈繼續縮減态勢。以4、5月份為例,根據網貸之家的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5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台數量下降至1872家,相比4月底減少了5家。而4月底又比3月底減少了6家。未來,這一下降趨勢很可能還将延續下去。

由此,網貸行業的“二八現象”日漸明顯——強者更強,弱者逐漸被淘汰。而強者畢竟是少數,即使這些大公司始終在不斷地擴大業務并招人,但就普通人才而言,市場顯然是供大于求的。

當然,也有一些身居行業頭部機構卻主動出走的業内人士。例如點融網創始人郭宇航、宜人貸副總裁宋巍、網貸天眼副總裁潘瑾建等等。“外部環境也在變化。最近這一兩年,很多機會湧現出來了,許多人開始更換賽道,這是我接觸到的互金平台高管離職的大概心态。”潘瑾建說。

需要注意的是,與這些主動出走的人相比,還有一大批網貸從業者紛紛從線下平台退出,更多的可能是要“明哲保身”,被動離開。

“一旦所在平台出現跑路或者被刑偵,再找工作就很麻煩。”一位原善林金融的工作人員自從該平台被查之後,一直還沒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很有可能也要轉作他行。而近期,又有多家線下理财公司被查,卷入倒閉潮的陰霾中,包括善林金融、誠誠理财、雲聯惠、中融民信等多家公司。此前,還有媒體爆出恒昌财富25名高管集體跳槽,其中12位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裡相繼離職。

網貸平台的數量如今逐漸縮減。下一站

離開網貸行業,許多人還是會選擇從事與金融相關的職業。“那些原來就在金融業的人看到了金融創新的魅力,希望繼續在金融領域尋找風口;那些原來不在金融領域而被網貸帶入金融領域的人,更是看到了金融離金錢、欲望更近一層的關系,自然很難離開。”前述網貸平台中層管理者說。

于是,私募、資管、供應鍊金融、汽車金融等資産端成為他們的新去處。

首先,網貸之家的統計顯示,選擇轉型做私募的網貸平台在所有轉型退出平台中,屬于原網貸業務規模偏大的一類。一般來說,規模越大的網貸平台其高淨值客戶越多,而高淨值客戶恰恰正是私募的目标客戶群體。并且私募相較于網貸行業而言,對于金融知識的專業性要求更高,轉型退出的小規模平台受限于資金實力等因素,對熟練掌握私募相關金融知識的人才吸引力相對不足。

其次,部分平台利用運營網貸平台時積累的風控經驗,為新進入的網貸平台提供風控咨詢,有的則提供運營相關的商業咨詢,有的提供大數據技術咨詢,也有部分平台轉做投資移民相關的咨詢服務。

另有網貸之家數據顯示,從過去一年半以來,在所有網貸平台轉型過程中,向資産端(包括消費金融、借款服務等)轉型的比例最高,達到了28.57%;其次為理财業務(包括基金代銷、線下理财、私募等),占比為25.71%;其他金融服務(金融行業資訊提供、金融解決方案提供等)的占比14.29%。

其中,風險相對較小的車貸和政策相對較為倡導的消費金融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受網貸平台借貸限額的影響,“幾乎一半以上的業内人都動起了車貸的腦筋。”某車貸平台負責人表示,“但由于浸潤整個汽車産業鍊需要大量時間成本,所以急于轉型的平台,紛紛采用了二手車抵押這樣的‘擦邊球’形式。”

當然,最火熱的轉型方向還是區塊鍊領域。這一片廣闊的藍海市場和尚未成熟的科技開發,吸引了大批流動人員。并且,相較于監管層對網貸行業的約束,區塊鍊尚缺嚴格的監管。

郭宇航介紹,許多互聯網公司都在建立區塊鍊闆塊,離開一個平台去另一個平台區塊鍊闆塊的人不在少數,畢竟幹過網貸的人再回銀行已經很難适應。當然,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直接加入了區塊鍊的創業大軍。

“大家都在努力尋找并搶占新賽道的有利位置,區塊鍊無疑是這樣一個好的選擇。”郭宇航稱,“這一‘大金融科技’的新賽道能容納許多人進來,也包括一些現有銀行體制内的人。”

據潘瑾建分析,身份已然變化的網貸人士中,有三四成投身于區塊鍊和虛拟貨币領域。“現在的區塊鍊就像2012年的P2P,一片混戰,有水軍也有正規軍,魚龍混雜,大家就趁着渾水摸魚的時候沖進去了。”

去泡沫

人才泡沫的最終,可能是行業泡沫和金融風險。

多位監管人士擔憂,簡單的行業人才流動相對正常,但對于整個金融體系而言,一旦大量熟悉技術推動金融創新的人員蜂擁至一個監管并不完善的類金融領域,風險積聚也會加快。

“按下葫蘆浮起瓢。”一位監管人士分析指出,網貸平台退出勢必會釋放一大批金融從業者,這些人很難被現有正規金融機構全部吸納,将尋求新的金融領域發展。

“現在的區塊鍊和五六年前我剛創辦點融網的大環境很像。”郭宇航回憶,他個人長期看好區塊鍊技術的前景,但眼下卻亂象叢生,跟P2P當年被诟病為自融、跑路、圈錢、非法集資的狀态很像。“可能騙子的比例比P2P還高。”

《财經國家周刊》記者發現,一些區塊鍊公司的招聘啟事稱普通員工“年薪百萬”,并“有機會參與一些虛拟币的私募和增發等”。盡管央行等多部門早已明确指出,ICO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的非法公開融資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币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但是仍然有大批用區塊鍊噱頭做ICO的機構和人員。

除了已經愈加明顯的區塊鍊行業風險之外,一些背靠民營資本的金融人士,也在以金融服務為幌子,在不受監管的情況下進行一些發債、私募、資管等業務,很難分清到底是掮客還是金融業務人員。

在6月14日第十屆陸家嘴論壇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講話中強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要有底線思維,防患未然。他表示,中國自古就有“治未病”的醫學思想,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也需要樹立預防為主的意識,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努力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态和早期階段。

由此,在網貸平台發展逐漸趨于理性,合規經營逐漸落地的背景下,一些已離職人員重新打造的所謂另類創新或者‘擦邊球’業務,也需要監管層迅速重視起來,避免成為又一波滋養風險的溫床。

區塊鍊身份已然變化的網貸人士中,有三四成投身于區塊鍊和虛拟貨币領域。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