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造血金融”如何改變非洲

“造血金融”如何改變非洲

時間:2024-10-26 10:35:35

“造血金融”機制在非洲的廣泛采用從根本上改變了非洲發展籌資的結構,突破了非洲發展的瓶頸,直接帶來了非洲過去十多年間經濟的高速增長。《“一帶一路”中非發展合作新模式:“造血金融”如何改變非洲》程誠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8中國與非洲的合作僅僅是提供“援助”嗎?“援助”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是什麼?作者在書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或者說是中國的答案。進入新世紀,中國在對非交往中廣泛使用以互利共赢為導向的“造血金融”模式,對西方長期執行而又效果不彰的“輸血金融”進行了揚棄與超越,為“一帶一路”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樹立了“南南合作”的全球典範。

程誠博士在讀博期間,我就與他有所接觸,在以後的很多活動,例如研讨會上,曾聽到他許多精彩的觀點。程誠博士是目前為數不多專心研究發展援助的青年學者之一,他以“造血金融”為核心概念形成了這本著作,既呈現了中國發展的重要機制之一,也呈現了非洲發展的重要瓶頸。

用“造血金融”這樣一個核心概念來連接中國和非洲的發展,特别是把“造血金融”視為能夠改變非洲的中非發展合作的新模式來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從理論上闡述了中非發展的關鍵連接點。

由中國政府所主導的中非合作發展模式所創造出的經濟發展和大規模減貧的業績引起了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過去十多年中,中非發展交流與學習日趨活躍。在這樣一個學習過程中,如何與非洲國家在平等的環境下相互交流發展經驗,特别是就中國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核心機制與非洲朋友共同探讨,是中非發展交流中的重要方面。

大多數非洲國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在去殖民化以後的國家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一直在探索如何實現自主型的發展。長期以來,非洲國家的發展在路徑上依賴西方發展模式,在資源的供給上主要依賴西方國家提供的發展援助。

一方面,西方的發展援助對于非洲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特别是在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标的過程中,西方國家和國際發展體系所提供的發展援助對于解決非洲的教育和健康問題,尤其是在流行病的防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非洲國家實現千年發展目标作出了貢獻。

另一方面也需要看到,西方所提供的發展援助,雖然也強調基于非洲國家的需要,但是由于西方發展援助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國内政治的影響,需要呈現西方國家的政治需要和社會文化的價值,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西方發展援助與非洲國家發展實際脫軌。

西方國家通過制定其援助的國别戰略來落實其政治和社會文化的價值訴求。雖然西方國家在形成國别援助戰略的過程中也會與非洲國家進行磋商,也會考慮非洲國家的實際,但在不對等的權利關系條件下,很難做到完全按照非洲國家的發展需要提供發展援助。

西方國家的發展援助主要是以無償援助的贈款形式來提供,單向型的無償性的贈款看起來顯得非常慷慨,并且由于同意附加在援助上的條件比通過發展經濟提高稅收所獲得的國内發展資源成本低得多,就會使得很多接受發展援助的國家傾向于接受這些援助的條件而獲得資金。

這樣一種機制所帶來的問題恰恰是抑制了通過努力而獲得國内發展資源的激勵。在這樣一種援助與被援助的路徑之下,很多國家很容易形成援助依賴。發展援助在很多非洲國家的預算中所占比例非常高。相比之下,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很多非洲國家經濟發展遲緩、貧困發生率居高不下。因此,針對長期以來援助的批評也日趨激烈。

在過去十多年中,很多非洲國家都已經意識到通過發展援助資源來促進國家發展和減貧的局限性,紛紛開始尋求新的發展資源和國内發展資源來啟動發展。很多非洲國家,如尼日利亞、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烏幹達和肯尼亞等的預算中,發展援助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與此同時,來自新興國家特别是中國的新的發展資源不斷增加。在肯尼亞蒙内鐵路的一列測試列車上,列車乘務員在學習迎賓禮儀。該條線路連接東部港口城市蒙巴薩與首都内羅畢,是肯尼亞獨立以來的首條新鐵路,由中國公司承建。很多非洲國家尋求新的發展資源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發展援助無法滿足它們的實際發展需要。例如,在過去十年中,經合組織發展援助委員會的成員國提供的發展援助中用于基礎設施支出的比重一直沒有超過9%,而相應的非洲國家目前在發展中面臨的最大瓶頸卻是基礎設施。因此,很多非洲國家紛紛尋求新的發展資源。

中國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一直把基礎設施的建設作為突破發展瓶頸的最基礎環節,“要想富,先修路”在中國家喻戶曉。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促進了農業的迅速發展,也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

中國是在資金嚴重缺乏的條件下開始基礎設施起步建設的。在過去四十年中,中國圍繞着基礎設施的融資,在不同階段創造出了不同的融資模式。中國發展融資的核心特點是政府性金融通過市場運作解決基本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而且通過市場機制,發育出了可持續的基礎設施融資機制,高速公路建設、鐵路建設等都充分體現了這樣一個特點。這一模式也是導緻中國基礎設施投入産生巨大經濟效益外溢的重要因素。

在中非合作的過程中,中國将自己比較成功的經驗有機地與非洲發展的實際相結合,在為非洲國家提供無償援助的同時,通過“造血金融”的模式推動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受到了非洲國家的歡迎。“造血金融”機制在非洲的廣泛采用從根本上改變了非洲發展籌資的結構,突破了非洲發展的瓶頸,直接帶來了非洲過去十多年間經濟的高速增長。

中國對非洲的投資也引起了國際社會有關非洲債務和環境問題的關切。與此相呼應的是,對非的投資恰恰是建立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債務問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旦投資建立在市場機制之上,這樣一種互惠互利的投資,顯然要比造成援助依賴的無償援助意義更大。

中非發展基金所采用的股權投資模式正是基于一方面考慮到非洲國家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債務的上限這樣一種現實考量。

程誠博士在該書中對于發展援助所帶來的問題以及開放金融的造血機制等均做出了非常系統的分析,我認為這是一本對于理解如何通過創新型的開發金融,促進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很有價值的書。

(作者為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