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定制嬰兒基因,靠譜嗎

定制嬰兒基因,靠譜嗎

時間:2024-10-26 10:34:05

基因編輯技術除了可以防治疾病,還可能被誤用或濫用于新病毒乃至新物種的培育,極易引發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安全問題。

從試管嬰兒、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到線粒體移植,基因編輯技術如今已經産出了諸多全球矚目的成果。基因編輯技術可謂當下醫療領域的熱詞。不可否認,将其應用于胚胎研究是從根本上杜絕人類某些遺傳性疾病的最佳方案。

然而,該技術在應用推廣中所潛藏的道德和技術風險也不容忽視。

今年7月底,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布了名為《公衆對胚胎基因編輯的看法取決于其用途》的調研報告,在收集美國2537名普通公衆對于基因編輯技術的觀點和看法之基礎上,結合現有技術水平和未來發展趨勢,對該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提出了建議。

報告認為,除了可以防治疾病,基因編輯技術還可能被誤用或濫用于培育新病毒乃至新物種,極易引發嚴重的社會經濟安全問題,因此,各國政府應在充分了解其應用範圍和潛在影響的前提下,謹慎推廣該技術。

到底是好是壞

美國公衆對于改變胚胎基因特征的做法,總體持謹慎态度。實際上,“基因編輯技術到底是好是壞”這一問題的答案取決于該技術應用于何領域,以及在技術研發過程中是否将人類胚胎作為實驗對象。例如,大部分人支持将其應用于防治嚴重遺傳性疾病,卻明确反對使用該技術來提高後代的智力水平。

皮尤研究中心調研結果顯示,72%的美國公衆認為,将基因編輯技術用于治療嬰兒的嚴重先天性疾病是“一項正确的醫療選擇”;60%的人支持使用該技術以降低嬰兒未來一生中“可能要面臨的嚴重疾病隐患”。不過,超過80%的被調查者明确表示,基因編輯技術不應被用于提升嬰兒的智力水平,他們認為這是對該項技術的濫用。

同時,在“是否能将人類胚胎作為基因技術的實驗對象”這一問題上,也存在不少争議。實際上,目前已有将人類胚胎作為試驗對象的案例。2017年8月,一個由美國、韓國和中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宣布,已成功應用有“基因剪刀”之稱的CRISPR技術,修正了人類胚胎中與遺傳性心髒疾病有關的一項基因變異。

對于這一問題,皮尤研究中心的調研發現,65%的美國公衆反對用基因編輯技術對人類胚胎進行試驗。報告認為,性别、宗教信仰、基因技術知識的儲備水平等因素,都會影響人們對于該技術應用前景的判斷。

例如,相較于女性而言,參與調查的男性群體對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變嬰兒基因構成的接受度更高。同時,具有較高科學知識水平、無宗教信仰的人群對基因編輯技術應用領域的觀點更加開放和正面,對其發展前景的看法也更為樂觀。

對“定制嬰兒”擔憂加重

從試管嬰兒、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到線粒體移植,基因編輯技術如今已經産出了諸多全球矚目的成果。

例如,即便試管嬰兒技術多年來一直受到保守宗教群體的反對,但目前全球的試管嬰兒數量已達到約600萬;早在20年前就受到醫療界高度關注的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目前已普遍應用于檢測和排除嬰兒胚胎罹患囊腫性纖維化、泰-薩克斯病和唐氏綜合征等家族遺傳病的臨床診療過程中。

盡管如此,人們對基因編輯技術的種種疑慮和擔憂并未消失,反而随着技術的快速疊代不斷加重。

今年6月,克萊德・哈伯曼(ClydeHaberman)在《紐約時報》發表的《科學家可以設計出“更好的嬰兒”,但應該這樣做嗎?》一文中,提出了這樣一組問題——“如果這項技術不是用來避免疾患怎麼辦?如果那些準父母們選擇試管嬰兒的目的隻是選擇未來孩子的性别怎麼辦?”

事實上,目前全球先進的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不僅能精确識别出嬰兒的性别,甚至還能左右嬰兒眼睛的顔色。這也是很多人對“定制嬰兒基因”持保守觀點的原因。具體而言,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認為,受訪者持保守觀點主要源于兩方面:

一方面,該技術有可能加劇社會不公平。58%的被調查者認為,由于采用基因編輯技術排除嬰兒疾病隐患需要大量财力支撐,這就将處于社會底層乃至中層的人們排除在了應用門檻之外。未來,如果“富有的家庭有能力擁有更健康的孩子”這一現象成為現實,無疑将進一步加深貧富階層之間的溝壑,加劇現有的社會不公平現象。

另一方面,現有基因編輯技術尚不成熟。美國公衆對該技術的謹慎态度還來源于對其臨床應用水平的懷疑。62%的被調查者懷疑:醫療專家是否已充分了解該技術的臨床療效,特别是有無其他尚未可知的副作用;另外,科研醫療機構是否隻有在充分可控的條件下,才會将該技術用于人類胚胎基因試驗中。

易引發安全風險

除了加劇社會不公和技術尚未成熟,皮尤研究中心還發現,“易被濫用、引發系統性安全風險”也是公衆的主要擔憂之一。調研結果顯示,超過一半受訪者表示,就算基因編輯技術能在某些領域有所作為,但還是很可能會被有心者用于從事一些在道德和法律層面不被允許的事,甚至威脅未來人類生存安全。

2016年,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在年度全球威脅評估報告中首次将基因編輯技術列入“大規模殺傷性與擴散性武器”威脅清單中。

這份報告稱,此種判斷主要源于對基因編輯“雙向用途”的擔憂。該技術由于具有傳播廣泛、應用成本較低、發展速度快等特點,既可以作為對人類健康醫療業發展有益的科學成果,也容易被人蓄意或無意地作為殺傷性武器濫用,引發“極嚴重的國家安全問題或經濟問題”。

例如,基因編輯技術雖然尚未發展成熟,但從理論上講,未來将有可能創造出新的病毒或細菌,甚至新的動植物或是人類等物種。

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找到具有基因編輯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術的人員并非難事。該技術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後果将不堪設想。對此,皮尤研究中心建議,各國政府一定要在充分了解該技術應用範圍和潛在影響的前提下,有步驟、分領域地謹慎推廣。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