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

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

時間:2024-10-26 05:13:19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使活力之源繼續噴湧,重要法寶再顯神威,必由之路更加寬廣。

李忠傑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今年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40周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我國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活力之源、重要法寶、必由之路,三個詞組,精辟概括了改革開放的核心要義、偉大成就和曆史意義。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使活力之源繼續噴湧,重要法寶再顯神威,必由之路更加寬廣。

活力之源

40年來,中國共産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銳意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态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同時不斷擴大開放,走和平發展道路,實行互利共赢的開放戰略。改革開放決心之大、變革之深、影響之廣,前所未有。

改革開放的成就、發展進步的内容,可以從許多方面加以概括。但最顯著的成就、最集中的表現、最深層的變化,可以用鄧小平使用的一個詞來概括,就是“搞活”。

汩汩流水,最靈動的是一個“活”字。動植物等萬物生機勃勃,最根本的更是一個“活”字。從深層次來說,人類社會能否快速和健康發展,主要取決于兩個機制,一個是動力機制,一個是平衡機制。沒有動力,社會就不能發展進步;沒有平衡,社會就會混亂動蕩。動力機制的社會表現,就是活力。傳統體制高度集中,管得太死,平衡有餘,動力不足,因而缺乏活力。改革開放為什麼噴湧而出?就是因為改革開放從根本上使中國活起來,把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解放出來、煥發出來。

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抉擇,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以階級鬥争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轉變,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衆的創造性,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産力,極大地增強了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回顧迄今為止所有的改革,是在改什麼?說到底,其實都是在解決以往動力機制上的缺陷,進一步激發社會的活力。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利潤、獎金到工資改革,從承包責任制到權力下放,從股份制到多種所有制,從價格改革到金融、财稅改革,從破産下崗到人才流動……在某種意義上都是在尋找和構建一種新型的動力機制,将每個單位、每個人的行為與其利益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同時運用精神的力量,激發其内在的動力和活力,使其能夠自動地、持久地促進勞動生産率和經濟效益提高,促進其他各項事業的發展。

鄧小平說,“改革就是搞活”,就是要“使中國真正活躍起來”。“我們的經濟改革,概括一點說,就是對内搞活,對外開放。”政治體制改革的“第一個目标是始終保持黨和國家的活力”。為了搞活,還提出了一個要求:“松綁”。這裡的“松綁”就是松舊體制束縛之綁,松了這種不合理之綁,人才能活起來,社會才能活起來。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黨和國家确定了重要的方針: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幹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财富的源泉充分湧流,造福于人民。

活是生機,活是創造,活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活,是活了人民群衆,活了社會生産力,活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産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都是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都是廣大人民群衆煥發出空前的活力和創造力的結果。活,實質上就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

所以,一個“活”字,集中概括了中國深層次的變化和所有成就的直接原因。用社會動力和平衡機制的話來說,就是動力機制增強了,因而廣大人民群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越來越充分地發揮出來了。

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40年發展進步的強勁動力,也是未來繼續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十八大以來的成就之一,就是“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并将“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作為2035年要實現的奮鬥目标之一,要求“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我們必須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尊重實踐、尊重創造,大膽探索、勇于開拓,努力向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重要法寶

鄧小平強調:“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為此,必須放眼世界、放眼未來、放眼一切方面,也放眼當前。這種趕上時代的思想和放眼世界的眼光,對于确立改革開放的決策,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多年以來“左”的錯誤的幹擾,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曾經實行封閉半封閉的政策,不僅拉大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而且對這種差距還渾然不知。“文化大革命”一結束,我們突然發現,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類社會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着深刻變化。社會主義已經面臨嚴峻的挑戰,中國也面臨着嚴峻的挑戰。

為了借鑒和吸收國外的經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專門印發了亞洲“四小龍”經濟是怎樣迅速發展起來的等參考材料。這些材料開闊了大家的眼界和思路。老一輩革命家看到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潮流,看到了中國與世界的差距和内在聯系,深感實行改革開放是現代化大生産的客觀要求。中國必須通過改革開放盡快趕上時代潮流,如不改革,就很可能要被開除“球籍”。

趕上時代,是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動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很多措施和政策都與趕上時代有關。在科學技術上,通過實行科技體制改革和科教興國戰略,實施“863計劃”等一系列發展規劃,加快趕上世界科技發展的步伐;通過教育體制改革,大力發展不同類型的教育,大規模培養各種人才,加快趕上世界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步伐;通過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加快趕上世界經濟發展的步伐;通過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學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既引進來又走出去,與其他國家互利共赢,加快趕上經濟全球化的步伐;通過政治體制和其他體制改革,大力加強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設,加快趕上人類文明發展的步伐。

所有這些趕上時代的改革舉措和發展戰略,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産黨的面貌、社會主義的面貌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

對外開放的國策,打開了長期封閉的大門。不僅大量的外資、商品、技術、管理經驗進入中國,中國的商品、技術、勞務、留學生、工程人員也越來越多地走向世界。2017年出境旅遊人次已增加到1.3億。現在大量資本也投向國外。“一帶一路”倡議更是中方首先提出的重大課題,受到世界許多國家的歡迎。

40年來,中國同世界的關系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迅速提高,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按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思想,中國直面當今世界最重要問題,積極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和立體化的全球夥伴關系網,深度參與全球治理,為解決全球課題貢獻中國力量,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

改革開放還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總之,改革開放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進步的潮流,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今天,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中華民族正日益為世界發展和人類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事實證明,改革開放不僅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而且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趕上時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創造了重要條件。正是在一代代人接力奮鬥的基礎上,正是在改革開放改變中國、取得偉大成就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以充分的自信指出:“現在,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标。”

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确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明确宣告:“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這一結論,第一次在中國和世界面前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明确宣告了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是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是立足于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是具有中國特色而不是其他任何模式的社會主義。

在這面旗幟下,全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力實行改革開放,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40年來,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推動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和發展。從黨的十三大到黨的十九大,連續7次黨代會報告的标題中都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共同的關鍵詞,表明了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貫穿于新時期40年的曆史。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賴以創立和發展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則是改革開放的靈魂和旗幟。

40年的曆史證明,改革開放最主要的成果是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改革開放。

正是在改革開放的基礎上,我們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正是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我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通過改革開放的探索、試驗,我們逐步消除了傳統體制的弊病,确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是改革開放不斷解放了我們的思想,形成了富有生機活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也是建立在我們黨長期奮鬥基礎上的,是由我們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曆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闆,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40年的實踐告訴我們,無論革命、建設還是改革,都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照抄照搬别國經驗、别國模式從來不能成功;要敢于和善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的實際和時代條件結合起來,堅決走充滿生機活力的新路,決不走實踐證明是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那種改旗易幟的邪路。

40年的成功實踐,證明了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深厚的曆史和現實基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

這條正确的道路,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曆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找到的,必須倍加珍惜、始終不渝地加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仍然要走改革開放之路。我們回顧改革開放的曆史,慶祝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一定要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氣,繼續全面深化改革,繼續全面擴大開放,在改革開放之路上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不停滞,堅持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乘風破浪,勝利駛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

責任編輯:張岩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