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青年的.."/>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青網:創新赢“指尖接力賽”

中青網:創新赢“指尖接力賽”

時間:2024-10-26 04:58:11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青年的夢。實現中國夢,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中國夢需要凝聚青年力量,青年人追夢築夢的過程,也是青年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過程

文/本刊記者潘樹瓊

“精彩的故事是一個民族軟實力的核心象征。”這是金東眼中故事的力量。

金東是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黨組書記,也是《中國人的故事》項目組總負責人。2015年11月28日至2016年2月3日,中國青年網出品的《中國人的故事》H5作品連續做了20期,累計閱讀量超過5000萬次。

“我們要用網友喜歡的語言,結合具有中國特色的音畫原色,用創新互動的微傳播形式,講好中國人的故事。”據金東介紹,在中央網信辦的指導下,中國青年網策劃了用“中國人的故事”來體現中國夢這一主題項目,策劃推出系列H5移動端文化産品,吸引了一大批網友,特别是青年網友的關注。

用新生代的方式打開人物

H5是一種寓音樂、圖片、文字于一體的動态傳播方式,以文化價值傳遞為主,通過舒緩的音樂、精美的圖片和多種形式的互動,滿足讀者的情感期待,從而形成共鳴。

“有共鳴才能達到傳播效果,這便于激發每一個人對中國夢的理解。”中國青年網總編輯助理、《中國人的故事》項目組執行總監吳楚說。

《中國人的故事》主創團隊本着“激發共鳴”而發力。針對故事中每個人物的特征,嘗試着用更多元的方式去展現人物,諸如檔案拆封、卷軸打開、水墨渲染等。“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範兒,我們希望用最适合的呈現方式、用新生代喜愛的方式來打開這個人物。”吳楚介紹道。

“用新生代的方式來打開人物”這一理念,在《為夢想再出發》這一作品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首屏以兩支梅花對角排列,“為夢想再出發”這一主題慢慢凸顯。第二屏以雙飛燕和梅花為背景,選取故事主人公人生中三個節點事件。第三屏,畫風一轉,講述她29歲時不幸失明,丈夫帶着女兒離開了家,此時畫面中是三個黑色剪影,她獨占一邊,丈夫和女兒在另一邊,撕裂的縫隙表明這個家庭的破碎,失明将她的人生一分為二。第四屏,用三幅灰度照片展現楊佳決定重新開始的舉動:像孩子一樣學穿衣、學吃飯、學走路。當畫面進行到第五屏的時候,無數本書堆積出一個璀璨的世界,她在2000年考入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一年後,獲哈佛大學MPA,成為哈佛建校300年來第一位獲MPA的外國盲人學生。

故事進行到這裡,一張楊佳的特寫照片和她的名字緩緩出現在手機畫面中,随之出現的還有“你怎樣,中國就怎樣;中國怎樣,你才會怎樣”。最後一屏再次點題,“我們因夢想而出發”。

《中國人的故事》項目組執行人周圍圍坦言,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最困難的環節是節奏的掌控。”故事講究節奏,什麼時候埋下伏筆,什麼時候抖開包袱,都需要設計。于是,項目組在文案寫作時,采用了“設置懸念”的寫作手法,同時深度挖掘人物還未曝光的零星故事,以增加可讀性和趣味性。

從始至終,梅花都出現在每一屏畫面中,配上宮崎駿的樂曲《天空之城》,音樂、照片、文字等多種元素融合在一起。金東認為,這種傳播方式很好地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并不是個例,《中國人的故事》中的每個人物作品,都融合了多種表現形式,運用時間軸、頁面切換、動态滾動等多種表現手段,進行全景式介紹。

“接地氣”使“高大上”可感可學

“當前中國夢的宣傳一定程度存在概念化、庸俗化的現象,随處可見中國夢,但真正能直抵人心、達到現象級傳播效果的網絡文化精品還極少。”這是促使金東轉換宣傳理念、改變傳播方式的原因,也是創作團隊力求突破的動因。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他們開始了“中國夢的接地氣傳播”之旅。

經過反複研讨,項目組最終确立了人物選擇的标準,要讓人産生共鳴、體現時代特征、具備平民風格、經得起時間檢驗,從而可感、可學、可親、可敬。

中國扶貧典型人物——朱彥夫這一典型人物的作品着力描述“人和時代的關系”,人是實寫,時代虛寫,讓故事情節引發讀者真情流露。該作品以一個老人與年輕人對話的形式開頭,把讀者在無形中帶入作品的情境中,再對比“貧與富”的天壤之别,與讀者通俗的價值判斷形成碰撞,最後通過演繹朱彥夫的故事,讓讀者從心底産生激蕩從而達到共鳴。

而在關于普通刷試管工人沈岩的故事中,考試失利、備受打擊,并沒有讓沈岩失去鬥志,反而使他更有韌性。“以‘刷試管’的細節展開故事是我們在反複讨論之後敲定的。”談起這一報道方案的創意源頭,《中國人的故事》項目組執行人楊月說,“這樣的設計讓人有親近感,既有可讀性,又便于将年輕人帶入故事,從而受到感染。”

除了普通人物的“不平凡報道”,項目組還實現了公衆人物的“細節化報道”,閻肅就是其中一位。為了挖掘閻肅背後的故事,項目組通過閻肅及其家人,了解了很多他不為人知的經曆,特别是他推掉高價寫稿的邀請,卻爽快答應倉庫小戰士的請求,為他們寫“庫歌”的故事。創作團隊以此為創意源頭,制作了“小戰士來電,接聽嗎”的H5作品。

青年之聲讓中國故事更精彩

移動互聯網時代,傳播是一場“指尖接力賽”,吸引用戶的指尖點一點,是傳播的第一步,而如何吸引和凝聚青年網民,更是傳播大課題。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青年的夢。實現中國夢,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中國夢需要凝聚青年力量,青年人追夢築夢的過程,也是青年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過程。

金東向《網絡傳播》記者介紹,“吸引用戶願意點開閱讀是傳播的第一步。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可以吸引青年,那就是心貼心地聯動青年、服務青年。”由共青團中央主辦的專門面向青年的互動社交平台——“青年之聲”便是布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舉措。“中國人的故事”系列H5作品在“青年之聲”的平台上也得以廣泛傳播。

金東介紹道,為了更好地聯動和服務青年,提供實時互動的常态化服務,針對青年關注度集中的領域,“青年之聲”發起成立了創業、維權等八大服務聯盟和“青年之聲”婚戀服務委員會、“青年之聲”愛心傳遞專項基金,嘗試用衆籌盟動的理念,心貼心地為青年成長提供幫助。

在此次尋找中國好榜樣、講好中國故事的過程中,中國青年網充分考慮故事主人公的選擇對青少年的影響。“專題中這些人物在各自崗位上追夢築夢的故事,有助于青少年正确看待自己的方向和目标。”金東明白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挫折,都會有迷茫時期,“如何用正能量指引自己的人生方向,這些榜樣給出了答案。”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