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海西:發展循環經濟 助推産業升級

海西:發展循環經濟 助推産業升級

時間:2024-10-26 03:18:05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處中國青海省,其在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态文明建設兩者之間的矛盾的實踐方面,具有重要的範本意義。

文|董洋明

随着青海省海西州枸杞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陸續吸引了河南、四川等外地務工人員前來幫忙采摘枸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處中國青海省,兼具西部地區、民族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等多重特點于一身,如何在産業結構調整中實現跨越式發展,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态文明建設兩者之間的矛盾的實踐方面,具有重要的範本意義。

引領産業向更高層次邁進

海西州位于青、甘、新、藏四省區交彙的中心地帶,曆史悠久文化多元,是西北地區重要的戰略通道和對外開放門戶。全州現轄格爾木、德令哈兩市,都蘭、烏蘭、天峻三縣和大柴旦、冷湖、茫崖三個行政委員會。全州常住人口50.91萬人,居住1年以上外來人口有16萬人,企業、工程建設臨時用工流動人口有10萬餘人。全州有3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2%,其中主體民族為蒙古族、藏族。全州總面積32.5萬平方公裡,占青海省的41.7%,州域大部分土地為荒漠、半荒漠和高山草甸,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截至2015年,全州地區生産總值達到439.9億元人民币,是“十一五”末的1.6倍,年均增速10.1%,人均生産總值突破10萬元。

近年來,海西州提出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全力實現基礎産業新提升。

推動基礎産業升級改造。實施“百項改造提升工程”項目,全面提升基礎産業的産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提高綜合競争能力,擴大基礎産業新優勢。加強企業之間的對接、資源之間的循環、産業之間的融合,構建鹽湖化工、油氣化工、煤化工、金屬冶金四大傳統産業縱向延伸、橫向耦合的發展格局。做大做強鹽湖化工産業,圍繞鹽湖資源綜合梯級開發利用,以鉀、鈉資源開發為基礎,以鎂、锂資源利用為突破口,以創建新型鹽湖化工循環經濟特色産業集群為重點,構建以鉀、鈉、鎂、锂、硼、溴等資源開發為主導的精深加工産業鍊,打造在中國具有重要影響的千億元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産業集群。積極促進“東堿西移”,建設國家重要“兩堿”基地。鞏固提升油氣化工産業,擴大油氣開采規模,建設千萬噸級油氣田,加大油氣能源本地加工利用,鞏固青藏高原油氣化工戰略基地地位,打造五百億元油氣化工産業集群。做實做特煤化工産業,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支撐鹽湖化工産業發展為重點,大力開發煤化工能源下遊産品,構建煤炭開發能源産業鍊、煤化工産業鍊、煤炭副産品綜合利用産業鍊,打造千億元煤炭開發和煤化工産業集群。做精做優金屬冶金産業,加快傳統冶金産業改造升級和延伸下遊配套産業,打造百億元黃金産業和中國新鎳都。

推動園區經濟集聚發展。促進園區産業縱向延伸與橫向耦合,着力打造格爾木工業園昆侖工業區、察爾汗工業區2個千億元産業基地和德令哈工業園、大柴旦工業園、烏蘭工業園、都蘭特色産業聚集區4個500億元産業基地。着眼于發展産業鍊經濟,鼓勵産業鍊企業技術創新,推進産業耦合鍊接,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産業體系。樹立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理念,完善中小企業創業服務平台建設,加快市場主體培育,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實施“百億元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和“千戶中小微企業培育工程”,探索衆創、衆籌等新模式,支持中小微企業快速成長,重點培育一批海西本土企業,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加強質量品牌标準建設,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實施名牌産品培育工程,壯大一批擁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競争力的優勢企業集團。

強化發展基礎支撐保障。統籌鐵路、公路、民航協調發展,構建現代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形成“南北貫通、東出西聯”的大交通格局。建成格敦鐵路、格庫鐵路和格爾木機場改擴建等項目,開工建設格爾木至拉薩高等級公路,做好格成鐵路、西甯至格爾木動車、德茫鐵路、都蘭機場等前期工作。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引楚濟柴”調水工程前期工作,建成蓄集峽水利樞紐、那棱格勒水利樞紐、哇沿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以及水源地保護、河道治理、灌區改造、河湖連通、城市防洪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有效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等問題,全面提升防汛抗災能力和水資源配置保障能力。加強輸電能力建設,加快推進750千伏新疆巴州—花土溝—魚卡輸變電工程、±800千伏柴達木至西甯至華中特高壓電力輸送通道和智能電網、智能微網建設,加快大電網向西部無電區和工礦區延伸,實施農網改造提升工程,實現國家電網全覆蓋。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光網城市和4G網絡全覆蓋,推動寬帶網絡提速降費工程,實現光纖到樓入戶進村,推進三網合一。

鼓勵發展新興産業

對于鼓勵和發展新興産業,海西州堅持“新”字當頭,實施新興産業引領工程,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業态、特色生物、現代服務等新興産業,構建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千億元锂電、光伏光熱、新材料産業集群,把新興産業培育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大力發展新能源産業。重點圍繞上遊原材料生産、中遊裝備制造、系統集成和下遊産品應用,加快構建光伏、光熱、風能利用的“裝備制造─發電─負荷消納—向外輸出”産業鍊,建設新能源智能電網及運行體系,新能源光伏達到5GW,光熱達到4GW,風電達到3GW,清潔電力能源比重達到80%以上,打造國家級新能源産業示範基地。以行業龍頭企業為核心,建立投融資、研發設計、生産制造、安裝調試、運營管理等體系,重點支持光熱發電、風光互補、電力輸出、智能電網應用等關鍵技術研究和市場開拓,推動新能源産業水平整體提升。着眼于新能源全産業鍊發展,實施上下遊企業戰略重組,在更大範圍和更深層次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規模化擴張,促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通過戰略規劃、産業布局和政策引導,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鮮明、産業配套的發展格局。

培育打造新材料産業。依托鹽湖化工、油氣化工、煤炭綜合利用、金屬冶金等特色優勢産業,瞄準國内外新材料發展的趨勢和市場需求,重點發展以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建築材料、金屬材料等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産業體系,進一步延伸産業鍊,提升産業層次,提高産品附加值。重點打造鎂基合金、鎳钴材料、锂系電池材料、烯烴下遊高端化工複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晶須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打造西部重要的、優勢明顯的新材料産業集聚區。培育壯大裝備制造業,圍繞“中國制造2025”戰略,大力發展“海西制造”,打造以光伏、光熱、風電、電動汽車、輕型自行車、無人機、高鐵機車部件、軍用産品、高端裝備為主的制造産業,打造青海特色裝備制造基地。

全面培育新業态。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互聯網與産業發展深度結合,培育發展新業态、新模式,形成經濟發展新形态。落實寬帶海西、數字海西戰略,培育發展大數據産業,打造“柴達木—華夏之心”數據備份中心基地,加快格爾木、德令哈智慧城市建設,推進數據中心、會計核算中心等公共信息服務中心建設。壯大電商經濟規模,培育一批重點商業門戶網站和電子商務示範企業,促進傳統營銷與網絡營銷相結合,全州統一建設鉀肥、無機鹽、純堿、枸杞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培育農村電商環境,打通電子商務“最後一公裡”,打造工業品和生活用品下鄉及農産品進城的雙向便利渠道,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實施物聯網先行工程,加快物聯網推廣應用。加快發展互聯網金融,支持基于互聯網的金融産品、服務、技術和平台創新,發展P2P網貸和衆籌融資,鼓勵金融機構建設創新型互聯網平台。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科技服務、信息消費、節能環保等新興服務業态。

做優做強特色生物産業。加快枸杞産業發展,制定柴達木枸杞種植标準,建設青藏高原生态枸杞基地,延伸枸杞精深加工産業鍊,實施柴達木枸杞品牌戰略,重點推進德令哈綠色産業園、都蘭枸杞産業園建設,構建“百億元”枸杞産業體系。大力發展草牧業,加大草地圍欄、畜用暖棚、人畜飲水和飼草料種植基地等建設,加快柴達木福牛、高原牦牛、藏羊、絨山羊、半細毛羊等生态畜牧業養殖和精深加工基地建設,打造“百億元”生态畜牧業産業體系。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鞏固做優格爾木、德令哈、都蘭、烏蘭果蔬種植基地,布局建設都蘭縣大型蔬菜種植基地,發展蔬菜加工和物流配送。推動農牧業與工業融合發展,構建和延伸“接二連三”産業鍊和價值鍊,發展都市農牧業、休閑農牧業、旅遊農牧業等新興業态。

加快提升現代服務業。做強旅遊支柱産業,實現5A級景區評定零突破。培育旅遊市場主體,大力開發旅遊産品,擴大茶卡鹽湖“天空之鏡”、格爾木中國鹽湖城等旅遊品牌影響力,加快開發光伏光熱發電、察爾汗鹽田等工業旅遊景區,重視籌辦旅遊文化節會活動,圍繞重點旅遊線路和客源市場,強化旅遊區域合作和推介力度,推出能夠展示海西地理風光和文化内涵的形象标識,提升海西旅遊影響力和知名度,打造千萬人次、百億元收入旅遊産業。大力發展文化産業,積極培育文化市場主體和新型文化業态,加快文化産業園建設步伐,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格爾木、德令哈、大柴旦、察汗諾綜合物流園區和察爾汗、花土溝、香日德、諾木洪、茶卡等集散物流中心。全面提升商貿、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着力促進服務水平提質上檔。大力發展健康養老、生活保健、病患陪護以及社區醫療、物業管理、家政服務等社區服務,構建現代社區服務網絡體系。

早在2008年,青海就确定了“生态立省”戰略,近年來,海西持續實施荒漠化治理、三北防護林、柏樹山生态保護等重點生态工程,新增耕地6萬畝,人工造林63.2萬畝、封山(沙)育林草101.6萬畝,濕地保護面積3707萬畝,國家重點公益林保護面積1834萬畝,重點生态功能區得到恢複,主要湖泊和濕地面積明顯擴大,荒漠化趨勢有效遏制,森林覆蓋率達到3.5%,比“十一五”末提高了0.5個百分點。堅定推進木裡礦區綜合整治,采坑回填、渣山複綠、環境整治取得顯著成效。主動整治“兩堿”蒸氨廢液等生态環保突出問題。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企業節能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單位生産總值能耗進一步下降。持續加大城鄉綠化美化力度,綜合整治國省道、重點景區、農村環境衛生,生态文明建設已經成為全州上下的自覺行動。

高山牧場

枸杞種植基地海西州還将生态修複與産業發展相結合,利用宜林沙荒地大力發展枸杞種植。目前紅枸杞種植面積達到45.9萬畝,預計鮮果産量達到25.63萬噸,幹果6.4萬噸,加工量768噸,預計産值達到30.7億元。黑枸杞種植面積達2.78萬畝,預計鮮果産量達到1.4萬噸,幹果2047噸,加工量41噸,預計産值達到5.1億元。

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近年來,海西州緻力于快速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建設面向西亞南亞橋頭堡。我們積極主動面向中亞、西亞、南亞地區,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友好往來、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多維度擴大開放。加快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進入西亞、南亞、中亞及歐洲地中海國家的戰略通道,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向南開放重要通道、重要支點。建設格爾木西部自貿區、柴達木内陸開發開放試驗區,深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國内區域合作,加強與西藏、新疆、甘肅和西甯等周邊地區協作,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形成内外聯動、互為支撐的開放合作新格局。

與此同時,海西州委深入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建立和完善北京、上海、廣州等對外聯絡服務機構,組建大招商局,科學招商引資。加大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招商引資工作,面向南亞和香港、台灣等地有針對性地開展組團式招商。有效承接東部地區産業轉移,推動重大合作項目建設,建設出口商品加工基地,打造國家級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積極組織世界鉀鹽鉀肥大會、國際光伏産業博覽會、世界鎂産業高峰論壇和中國柴達木枸杞博覽會等大型活動,形成富有柴達木特色的經貿合作平台。深化對口支援工作,全面提升對口支援質量、層次和水平。

“十三五”時期,海西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兩個率先、四個轉型升級、五個培育打造、六個基本建成。”即在全省率先提前兩年實現整體脫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鹽湖化工、油氣化工、煤化工、金屬冶金四大傳統基礎産業轉型升級,着力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業态、特色生物、現代服務五大新興産業,基本建成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新能源産業示範基地,青海省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向西向南開放橋頭堡、青海精神柴達木高地。

在經濟方面,力争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7.5%以上,其中一産年均增長12%、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三産年均增長12%;地方公共财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7%;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15%,确保完成4000億元、力争完成7000億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打造中國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第一強州。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