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庫布其沙漠:走在緻富路上的牧民們

庫布其沙漠:走在緻富路上的牧民們

時間:2024-10-26 03:12:04

“以前到旗裡要穿沙漠、渡黃河,得用一天多時間;現在一腳油門,一個多小時就到!”38歲的牧民孟克達來,駕駛着越野車,飛馳在穿沙公路上。

文圖|魏博

牧民孟克達來載着遊客在沙漠中沖浪生态環境最惡劣的地區,往往伴随着最極端的貧困。然而,在中國的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人們卻看到了一個個奇迹:曾經的“死亡之海”,經過科學治理,1/3已經披上了綠裝;大漠通途,穿沙公路縱橫交錯;農牧民住進了牧民新村,開起了紅紅火火的“牧家樂”;孩子們擁有了現代化的寄宿制學校,圓了上學夢。

孟克達來的修路夢

從死亡之海到萬物生長,春季的庫布其綠浪與黃沙交織。落日餘晖,沙丘弧線上映出的并非凄美的駝影,而是越野車強悍的身影,遠處的牧民新村,傳來“古如歌”的悠長樂聲。

“以前到旗裡要穿沙漠、渡黃河,得用一天多時間;現在一腳油門,一個多小時就到!”38歲的牧民孟克達來,駕駛着越野車,飛馳在穿沙公路上。對于這條“生命之路”,這位土生土長的沙漠漢子,有着特殊的感情。

“22年前,沙漠沒有路,父親得了闌尾炎,哥哥陪父親穿過茫茫大漠,渡過黃河,去巴彥淖爾五原縣做手術,一去就是十幾天。那時我才十幾歲,在家焦急地等待,每天都爬到沙丘上看着遠方我常想,要是能有一條隧道通到外面的世界多好!”每每想起這件事,這位剛強的蒙古漢子都不禁落淚。

雖然大漠有通途是達來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當這一天真的到來,1997年,治沙企業家王文彪提出要在沙漠腹地修路時,達來和其他牧民一樣,認為這是天方夜譚。“那時我才17歲,還是個學生,不敢相信沙漠能修路,每天放學後都到現場去看。路修好了很多年,我還覺得是在夢裡。”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達來記憶猶新。

交通扶貧甩窮途。自1996年以來,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治沙企業億利資源集團自籌資金12.8億元人民币,修築了5條沙漠公路,共計343公裡。通過修通穿沙公路,不僅為庫布其“以路劃區、分片治理”沙漠打下了基礎,更鑄就了“艱苦奮鬥、敢為人先、锲而不舍、忠誠執行”的“穿沙精神”,成為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2006年,為了生态修複,當地政府将散居在沙漠的牧民遷出,由企業投資一千多萬元建設道圖牧民新村,孟克達來結束了沒水沒電的遊牧生活,住進了向往的新居。勤勞的他開起了“大漠人家”飯店,并與5戶牧民共同買了13輛越野車,搞沙漠旅遊,生意非常紅火,年收入也從以前的1萬元,猛漲到現在的30多萬元。“過去的‘沙窩窩’成了現在的‘香饽饽’。現在去外地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我們沙漠人再也不會過苦日子了!”孟克達來自信地說。

花姐的綠洲夢

花姐、敖特根花、道圖嘎查女村長,如名字一般,她那燦爛的笑臉感染着每一個人。過去頻發的沙塵暴給花姐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每次出門,花姐都習慣地戴上帽子、口罩,全副武裝,即使是在風和日麗的天氣。

“哪個女人不愛美啊,我最大的夢想是沙漠變綠洲,出門不再滿臉沙子,嘎查牧民過上穩定的生活。聽說政府和企業要在沙漠裡種樹時,我不相信,覺得是在和我們開玩笑。我抱着試試看的心态,沒想到,成了!”花姐熱情潑辣、幹脆利索,每逢種樹,開上越野車,如閃電一般奔向沙漠深處,身後揚起一路沙塵。

由于每年春季種樹的市場需求大,當地勞動力不足,花姐都要從甘肅等地招聘民工七八十人。在庫布其沙漠,像花姐這樣開着越野車去種樹的沙漠金領不在少數,當地大約有200支民工聯隊。2009年,花姐帶領着她的民工聯隊,加入了億利資源集團的綠化隊伍,經濟收入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收入從過去的每年幾千元,增加到了現在的十幾萬元。

“我和我的工友們,都熱愛這片土地,支持這項綠化家鄉的事業。這些年,我們種的不僅是甘草、樹,更是對家鄉的一種感情寄托和希望。為金沙綴綠,讓牧民富裕、家鄉美麗是我最大的夢想。”花姐說。

老支書的新生活

年近七旬的蒙古族老人陳甯布,曾經是道圖嘎查村的老支書。他指着矮舊的土房告訴記者,“這是庫布其沙漠變遷的見證,要保留。”曾經,沙漠将這個小村莊層層圍住,離家門最近的那堆沙子,眼看着要比房子高,村裡有十多戶人家陸續搬遷,陳甯布搬家的念頭也一天比一天強烈。

正當陳甯布一籌莫展時,治沙企業進駐沙漠搞綠化,樹長沙降,家門前的大沙丘逐年降低。起初,當地牧民并不理解,擔心自己的土地被占用,會吃虧。作為村裡的帶頭人,陳甯布深知要讓牧民徹底擺脫貧困的局面,必須從思想上轉變。

在牧民門前種一棵樹,立一根電線杆都要做思想工作。“荒沙地在我們手裡一文不值,而經過企業的科學修複,就變得有價值了。樹種到你家,路修到你家,受益的還是牧民自己。”在老支書的勸說下,牧民們對政府和企業的産業治沙扶貧,經曆了從最初的抵觸到信任,再到依賴的過程。“現在牧民們都說,多虧了像億利資源這樣的企業實行産業治沙,我們的日子過得才越來越有奔頭,孩子們才有學上。我們希望造福百姓的企業能長久地在這片沙漠裡發展下去。”陳甯布告訴記者。

2013年,陳甯布老人把荒廢沙地租給企業,一家七口人,每人9萬5千元,荒沙地一次性換來60多萬元,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開啟了新的生活。

沙漠裡的明天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沙漠裡的明天,需要沙漠裡的孩子去創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必扶智、阻止貧困代際傳遞。”教育是拔窮根,阻止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過去,庫布其沙漠的孩子十幾歲了還沒有學上。如今,當地企業投資1.1億元人民币,建起了一所集幼兒園、小學、初中、職業高中為一體的現代化沙漠學校——億利東方學校,在校師生規模1300多人,3000多名沙區孩子受到了良好教育,100多人邁進了大學校門,成為家鄉建設者和接班人。

對沙漠的憂懼與眷戀,伴随着庫布其每個孩子的成長;對于生命的意義,沙漠裡的孩子理解尤為深刻。“每當春天來的時候,我無比快樂,因為我看到了新的生命。被綠色包圍着的感覺,就像被媽媽擁抱着,無比溫暖,我希望媽媽變成一朵花,或者一棵樹,在沙漠的每一處,都能感受到她溫暖的懷抱。”出生在庫布其沙漠邊緣的高洋,幼年喪母,盡管遭遇家庭的變故,但是堅強的高洋仍然用積極的心态面對人生,她對自己能夠在這所沙漠學校學習感到非常滿足與驕傲。

花姐抱着小羊的那一瞬,流露出她柔情的一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