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朱雅芬:我的鋼琴我的夢

朱雅芬:我的鋼琴我的夢

時間:2024-10-26 02:47:59

如果說,金字塔的塔尖上是傑出的高端人才,那麼廣大的社會文化建設者就是最堅實和最寬厚的塔基。

朱雅芬鋼琴藝術,因時而興,乘勢而變,随時代而行,與時代同頻共振,跳動着時代的音符。

前不久,記者采訪了國際著名鋼琴家郎朗的鋼琴啟蒙老師—中國著名鋼琴家、教育家、沈陽音樂學院教授朱雅芬,分享了朱雅芬教授的藝術人生,以及她對中國鋼琴藝術教育創新發展的獨到見解。

今日中國:朱教授您好!首先讓我們來分享一下您的藝術人生,請談談您和鋼琴的淵源。

朱雅芬:我開始學習鋼琴主要是受到家庭的影響。我的父親是音樂愛好者,在他的鼓勵下我從小就開始學習鋼琴。而當時上海的藝術氛圍使我接觸到了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漸漸地我愛上了鋼琴這個美妙的樂器。

1954年,我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随文化部組織的藝術團到10餘個歐洲國家進行訪問演出,用藝術的方式向西方介紹新中國。回國後,因東北地區工作需要,我到遼甯沈陽任鋼琴獨奏演員,同時擔任室内樂、歌舞劇的鋼琴伴奏等工作。當時我每天排練的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十分辛苦,也正是這段艱苦的經曆使我積累了許多經驗,為之後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大幫助。在“文革”下鄉的5年時間裡,我在參加田間勞動之餘,總是找機會為村民們彈鋼琴。當時我們是插隊落戶,允許搬鋼琴下去,但不允許彈奏。後來,農民朋友除夕夜跑到我家對我說:“馬上過年了,沒人管了,您就給我們彈彈吧!”有感于他們對音樂的熱情,我就偷偷彈奏了一些大家熟悉的革命歌曲。村民們和着音樂唱起來。他們對音樂的期盼和向往對我觸動很大,從此以後,我對鋼琴賦予了更加濃厚的感情。

20世紀80年代後期,我開始從事鋼琴教學。這一時期全國各地興起了“鋼琴熱”,我在沈陽音樂學院附小教學,并負責培養鋼琴老師。

1989年,應社會需要,我錄制了一套教學錄像—“兒童鋼琴講座”,在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專題播放。在沒有鋼琴教學條件的邊遠地區,家長們就帶着孩子看我的錄像帶學琴。有一次,一位家長帶着8歲的女兒從黑龍江黑河趕來找我。小女孩兒彈得十分正規,令我很震驚。我就問她:“你們那裡也有這麼好的老師啊?是哪位老師?”她看着我說:“就是朱老師您啊!”我沒想到我的錄像帶,在社會上如此受歡迎。1986年,郎朗的爸爸帶着不到4歲的郎朗來找我學琴。我教了郎朗将近6年時間,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我也學到了很多,感觸很深,從而更下定決心成為一名優秀的鋼琴老師,畢生為鋼琴教育事業服務。

我從沈陽音樂學院退休後,又在人民大學音樂系教了10多年。現在,我在全國各地進行各種教學活動,同時在郎朗在深圳開辦的鋼琴學校—“郎朗音樂世界”裡擔任教學及管理工作。我經常想選擇了鋼琴作為自己終身事業非常幸運,這是我最熱愛的工作。我從最初的演奏者,到今天成為一名鋼琴教師的幾十年中,在不同時期根據社會需要,做了自己應該做并喜歡做的事,我感覺人生很充實,很幸福。

今日中國:請朱教授談談中國鋼琴教育的現狀。

朱雅芬:當前中國鋼琴教育的整體狀況很好,培養專業人才的音樂學院,從過去的9所已發展到11所。另外很多大學、師範學校都設有藝術學院、音樂系,并得到國家及各地的重視和支持。很多青年教師、鋼琴家也常常出國深造,帶來很多西方經驗,這都為鋼琴教育的發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在中國幾千萬琴童中,湧現出很多好苗子,鋼琴界人才輩出。

當然,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首先,在專業人才培養上不夠重視全面的文化修養,導緻很多學生隻專注于琴技,知識面和視野卻很窄,缺乏獨立思考、個性發展及創造力,不利于人才的持續發展。

其次,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一種功利思想,表現在單純追求比賽獲獎、考級證書、升學率,甚至隻求進名校,将來找個好工作。這種不良風氣影響學生和家長的追求,也影響教育工作者的價值取向,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來扭轉。

培養人才就像耕耘播種,是一個長期工程。但我認為教學沒有速成,藝術沒有捷徑。現在是高科技時代,生活節奏快,但教育不能快,因為它涉及人的思想和靈魂。如果從小宣傳“小神童”、“小天才”,會造成很快就能成才的錯覺,孩子過早地頭戴光環,即使真有才能,也會助長其虛榮與浮誇,不利于人才的長遠發展。

再有,鋼琴教育發展不平衡,邊遠地區條件艱苦,師資匮乏,中心城市和邊遠地區鋼琴教學條件差距很大。

今日中國:在您看來,中國的鋼琴教育應該如何與國際接軌?

朱雅芬:首先,要培養出更多享譽世界的鋼琴演奏家。中華民族有着幾千年的文化及民族智慧,必定可以掌握西方藝術,繼承中外文化曆史的遺産,并對世界音樂文化、演奏藝術的發展做出貢獻。郎朗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與國際接軌,更意味着要使中國的鋼琴音樂融入世界鋼琴藝術的洪流。因此,要重視中國鋼琴作品的創作和演奏。鋼琴是西方的藝術,在中國傳統民族藝術的基礎上,吸收西方技藝,使中西融合、傳統和現代融合,創作出更有中國特色的鋼琴作品,并使我們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才是真正地與國際接軌。同時,我們還要培養出具有全面而豐富知識的音樂家、藝術家、理論家,把中國音樂文化以及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經驗推向世界,豐富世界音樂文化的寶庫。

而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鋼琴音樂百年經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前不久我去美國一所大學講學,介紹中國鋼琴教育和中國鋼琴音樂,他們非常喜歡我們的音樂作品,反應十分熱烈。

今日中國:您認為如何才能培養出“高精尖”的鋼琴藝術人才?

朱雅芬:首先我們要明确什麼是人才。學生的專業當然要達到高水平,能代表國家并被世界認可。同時,也要具有全面的知識素養、豐厚的文化底蘊,不單是鋼琴家,更要努力成為真正的藝術家。

我們現在有些院校,很注重專業技術,但不夠重視文化課。有的小學生為了考到音樂院校,每天練琴不去上學。這種思維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郎朗15歲時去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學習,他的導師格拉夫曼不但在鋼琴、音樂、藝術上給了他最好的教育,還安排郎朗到當地的中學上文化課,并請費城的一位老市長給他講解文學名著、世界名著。我們應該向格拉夫曼這樣的大師學習。

“人才人才”,成才和為人,缺一不可,這才是人才。這對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是一種文化,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從宏觀上考慮問題,要有廣闊的視野和社會責任心。有些問題看似不屬于鋼琴教學範疇,但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指導思想密切相關,他們的一言一行時刻在影響着學生。老師不能隻關注學生練了幾個小時琴,還應指導他閱讀一些書籍。一位老師不一定能經曆學生成長的全過程,但必須要做到在教學生的短短時間内給他最好的營養和培育,使他受益一生。

朱雅芬和鋼琴家郎朗在一起今日中國:您對當代鋼琴教育有哪些建議?

朱雅芬:我認為可以考慮在更多的綜合大學中設立音樂學院和藝術院校,創造更好的大環境。同時,在培養專業人才的制度上可以更靈活,除主修的專業外,鼓勵學生多選修,以獲得廣泛知識。另外,可以允許學生轉系、轉專業,考取雙專業,以培養全方位的人才。

藝術院校不能脫離社會,要培養能上能下的音樂藝術人才。安排專業學生到邊遠地區實習,豐富社會實踐,為基層服務,并形成制度,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專業能力,還能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我認為要重視社會鋼琴教育,在社會各行各業中培養出大批有基礎音樂知識、基本藝術素養的人才。他們是社會文明的基礎,也是文化建設的大軍。金字塔屹立千年而不倒。如果說,金字塔的塔尖上是傑出的高端人才,那麼廣大的社會文化建設者就是最堅實和最寬厚的塔基。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