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鄉村旅遊真的被“過度開發”了嗎

鄉村旅遊真的被“過度開發”了嗎

時間:2024-10-26 12:19:53

前不久,一位學者提出了“鄉村旅遊謹防過度開發”這一問題,一時間,引起了一些争論。有人為這位學者的擔心點贊,認為他說出了一個眼下中國農村值得重視的問題,就是一心發展旅遊,謀取經濟發展,忽視了鄉村固有的生産生活方式和獨特文化,可能對鄉村的現狀和未來産生不利影響。反對者認為,這位學者提出了一個“僞問題”,是杞人憂天。旅遊帶來了絡繹不絕的人群和當地經濟的繁榮發展,是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現狀影響最小的一種模式。中國的鄉村不僅不存在“過度開發”,反而存在“發展不足”和“開發不夠”的問題,如果廣大鄉村都能夠因為發展旅遊而擺脫貧困、走向富裕,其實是衆多農民的福音。

細看這位學者的意見,他是因為10年後重返一片草原,“發現一切都變了,景象變了,人變了”,更重要的是“日子完全變了”。由此,他發出了“過度依托旅遊經濟,也潛藏着不小的危險”的警告。這位學者舉出“擔心”的例子,一是草原景象被景點、賓館、飯館“改動了”;二是牧民抛棄了畜牧業,忙着開飯館、賣酸奶、牽馬,發生了“工作的改動”“人的改動”;三是“能夠看到星星的幽靜草原”已經不再,“而更像是花天酒地的場所”。他所說的“花天酒地”就是“霓虹燈照亮了草原”,“點燃的煙火、燒烤的炊煙、歌廳的放歌,使草原的夜晚熱熱鬧鬧”。這位專家提出,旅遊帶來了“工作機會”,讓低收入家庭“能夠打工賺錢”“增加一些收入”,但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象也是“不可仿制”的。

應該說,這位學者從一個草原景點出發,發出對全國鄉村旅遊過度開發的警示和擔憂,有自己的初衷和理由,但在準确性和普遍性上,還缺乏一定的說服力。草原上的市鎮和風景區,不是普通意義理解的“鄉村”。真正到過草原的人都知道,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環境裡,能成為風景區接待如織遊人的,已經是當地發展的“幸運兒”,更多的草原至今依然是一片沉默的存在,想在草原上看星星,其實一點也不難。

但“鄉村旅遊過度開發”這個問題是否存在呢?曾幾何時,因為條件落後、交通不便,讓很多鄉村的農民飽嘗了貧困的滋味。改革開放的年代裡,很多農民背上行囊,告别了家鄉和妻兒,骨肉分離、天各一方,到遠方的城市和工廠,為全家的生活希望而打拼。這一現象,幾乎成為改革開放年代令人印象深刻的社會景象。可以這樣說,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制造業大國的崛起,以及城市的現代化,是億萬農民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勤勞的雙手創造的。與此同時,由于很多年輕人離開了農村,很多村莊更多的是留守婦女、兒童和老人,怎樣讓鄉村面貌得到改變和振興,實現最大程度的脫貧,已經是當下中國農村發展的最強音。

這些年,随着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也發生了很多重要而深刻的改變。腰包漸鼓、逐漸富裕起來的城裡人,不光經常選擇走出國門,到國外去旅遊,也經常選擇自駕遊、鄉村遊,由此也讓鄉村旅遊,尤其是臨近大中城市和知名風景區的鄉村通過旅遊實現了緻富。在東部的山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很多農民世代貧窮,隻能靠砍樹為生,而到了鄉村旅遊蓬勃發展的時代,大量的人群來到這裡看風景,這些農民變成了守護這些樹木的人。從“砍樹”到“看樹”,不但體現了時代變遷和文明進步,也深刻反映了鄉村生活和農民身上發生的點滴變化。

當然,對于廣大農村來說,通過旅遊發展起來的地方還是極少數,更多的鄉村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處在根本沒有條件發展旅遊的尴尬中,隻能通過引進項目、發展産業等其他方式來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可以說,發展旅遊是一些有條件的鄉村走向緻富的重要途徑。即便對于森林、草原等特定地區而言,傳統的過度畜牧、過度開墾、過度砍伐造成的自然環境破壞,難以與所謂的“過度旅遊”同日而語。

當然,所謂的“專家說法”往往是一家之言,本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态度,讓人們在開發旅遊中注意對生态環境的影響,以及讓人們永遠“記住鄉愁”,尊重已有的當地鄉村文明和生活方式,又是一個十分積極的建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住最美的生态環境,就能帶來最好的經濟發展。在鄉村振興和脫貧的道路上,旅遊依然是讓人們憧憬的。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鄉村的人們張開雙臂,對遠方來的人們露出歡迎的笑臉。

劉暢

中國青年報國内時事部主任

中青公益研究院秘書長

中國記者最高榮譽獎—第六屆範長江新聞獎獲得者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