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波蘭的外交政策走向與中波關系

波蘭的外交政策走向與中波關系

時間:2024-10-25 10:53:44

習近平主席對波蘭的國事訪問推動了中波兩國的戰略合作,中波關系的走近既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系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波蘭主動調整外交政策,積極“向東看”的結果。

劉作奎/文

應波蘭共和國總統杜達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6年6月19—20日對波蘭進行國事訪問。圖為6月20日,習近平主席出席波蘭總統杜達在華沙王宮舉行的盛大歡迎晚宴并緻辭。2016年6月1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波蘭,進一步提升雙方的戰略合作水平,推動中波合作邁向新的台階。中波戰略合作的加深,既是“16+1合作”四年來積極經營所産生的具體成果,也是中國和波蘭兩個亞洲和歐洲大國互相吸引的結果,同時也是波蘭政府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外交政策調整的結果。

波蘭——歐洲的新“明星”

20世紀90年代的波蘭經曆轉型後,無論政治地位還是經濟影響力,都發生了引人矚目的變化。毫無疑問,借助歐盟的積極支持和本國正确而有延續性的内政外交政策,波蘭逐漸成為整個歐洲的政治和經濟“明星”。其中,最能說明情況的有四個事例:一是當烏克蘭危機發生後,歐洲政界和學界在總結烏克蘭陷入困境的原因時,通常會拿烏克蘭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與波蘭相比較,兩個體量相當的國家在轉型20年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它們的發展差距被徹底拉開并經曆了不同的命運;二是波蘭總理圖斯克當選為歐洲理事會主席,這表明歐洲在某種程度上承認了波蘭是中東歐國家的代表之一和整個歐洲政治版圖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三是随着經濟的快速發展,波蘭正在積極争取成為G20成員,體現了其實力增長後的發展雄心;四是随着歐債危機影響加深,歐盟成員國内部離心傾向加重,德國、法國、波蘭“魏瑪三角”的作用越來越走入人們的視野,推動着波蘭正在向歐洲一流大國目标靠近。在這過程中,波蘭的外交政策經曆了一定的調整,尤其是面向中國的轉變值得關注,轉變的原因也值得探究。

波蘭外交政策的重點和優先方向

波蘭的外交政策有着鮮明的特點,盡管轉型後曆屆政府的外交政策有所調整,但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和次序大緻沒有變化。它以2012年3月波蘭部長理事會通過的《波蘭外交政策優先方向2012—2016》為标志。[1]如果概要總結波蘭外交的話,有下列幾個方面的重點和優先方向:

首先是追求強大的政治聯盟(歐盟)中強大的波蘭。波蘭緻力于參與建設一個有競争力的、開放的、團結和安全的歐洲聯盟,為歐洲一體化的未來與各成員國共同承擔責任,同時确保波蘭的利益能夠得到其他歐盟成員國的尊重。為了波蘭和歐盟的利益,建設性地參與歐盟的決策過程。

其次是扮演穩定的跨大西洋秩序中的可靠盟友的角色。波蘭要發展自身的威懾能力并積極依靠北約這一防衛聯盟,發展同美國的緊密合作關系;推動歐盟發展自己的資源和安全構建能力,這種能力既要獨立也要與北約互補;參與西方與俄羅斯的互信建設進程;與烏克蘭等東歐和南高加索國家密切合作,打擊恐怖主義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

第三是推動不同維度的區域合作。為了安全和經濟強勁增長,波蘭尋求與西方國家的合作;向東部夥伴國家保持開放度并與其團結一緻;為提高波蘭人民生活質量積極學習北歐國家模式;與南歐夥伴國家合作,追求共同的文明目标;加強同中歐四國匈牙利、波蘭、捷克和斯洛伐克組成的維謝格拉德集團國家間的合作。

第四是推行“發展合作”戰略,借此積極推進民主和人權。強化“發展合作”戰略在波蘭外交政策中的作用和角色,确保這種戰略能夠推進波蘭周邊安全和鄰國的穩定。為了創造一個友好的國際環境和阻止沖突,波蘭積極推廣法治、人權和民主等西方普世價值觀。

第五是布局全球,加強向海外推廣波蘭。開展宣傳來提升波蘭在歐洲和世界的地位,使得波蘭對投資者和旅遊者更有吸引力,發展波蘭外向型經濟尤其是向全球重要國家的出口促進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外交的優先重點沒有明确提到亞洲和中國,但并不意味着波蘭忽視亞洲和中國。其實,從圖斯克政府第二任期(2011年)開始,波蘭已經開始重視亞洲市場,期待獲得那裡的市場機遇。

波蘭外交有一個傳統,自1919年開始,波蘭外交部部長每年都在議會發表關于外交政策的施政報告,本國總統甚至總理以及議會議長等都将參加,聆聽波蘭外交大政方略。因此,外交部部長每年在議會發表的報告就成為觀察波蘭外交政策的風向标。

詳細梳理自2002年以來波蘭外交部部長在議會發表的外交施政綱要,可以看到波蘭政府對華立場的明确變化:由單純的關注中國發展、到積極發展對華經貿關系、再到積極發展同中國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和“16+1合作”框架下的務實合作,波蘭對華政策經曆了明顯的轉變過程。從2002—2012年的外長演講中,一般隻提到中國一兩次,核心焦點是對中國的崛起表示關注,并開始推進同中國經貿合作,但并未納入明确的波蘭外交戰略視野中。雖然2011年中波建立戰略夥伴關系,但從曆次外長在議會演講的内容看,直到2013年中國在波蘭外交戰略的權重開始增大。

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2013年3月20日在波蘭議會的演講中表示,波蘭重視亞洲的國際影響力和發展潛力,波蘭已經提升了在亞洲的存在。波蘭與中國建立了戰略夥伴關系,2012年又召開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我們視“中央帝國”(指中國)為跨區域強國,在未來解決全球問題上将扮演越來越積極的角色。2014年波蘭外長在議會的發言中同樣強調,波蘭高度重視亞洲大陸所能提供的機遇。中國經濟在過去三十多年經曆了人類曆史上史無前例的高速增長。中國已經注意到波蘭和中東歐國家是歐洲的增長區域。我們已經看到波中關系及中國和中東歐關系的複興。波蘭有理由主辦第一次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總理會晤。我們已經看到中國投資波蘭的增加和波蘭出口中國産品的增長。

2015年4月波蘭外長格拉茲哥—謝蒂納在議會做出的演講中則強調,必須增強非歐洲維度的波蘭外交戰略(Thestrategyofanon-Europeandimensionofforeignpolicy),一個多極化的、在意識形态上存在差異的世界正在形成,增長的動力已經轉向亞洲,中國作為全球行為體的作用正在增長,這些變化帶來新的機遇。波蘭将持續發展同中國的對話和“16+1”框架下的合作,推動波中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務實合作。

2015年大選後波蘭外交政策的新關注

2015年是波蘭的大選年,先後進行了總統和議會選舉。在5月和10月舉行的兩場選舉中,法律與公正黨戰勝公民綱領黨而獲得大勝。兩次選舉結果從根本上改變了波蘭政治的格局,波蘭從此進入了法律與公正黨一黨主政時期。

法律與公正黨認為憲法法院等重要機構一直被公民綱領黨領導下的原政府所操控,為了加快國内改革進程,自2015年10月8日開始,新政府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先是修改憲法法院法,然後提名新法官,改革媒體法,任命新的國有公司、軍方、金融機構和國家安全機構領導人,對第三方獨立機構如央行貨币委員會的人員任命進行幹預等。新政府這一連串動作引發國内和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反對派公民綱領黨強烈譴責現政府侵犯了憲法。

憲法危機引發了波蘭和歐美關系出現問題,盡管造成的沖擊并不是颠覆性的,但負面和消極影響将會長期存在,不可避免地造成波蘭在歐盟中處于一種尴尬的地位。2016年1月,歐盟委員會宣布對波蘭的違憲情況進行調查并視具體情況可能采取制裁措施。3月11日,歐洲委員會威尼斯委員會提出了一項非約束性建議:調查表明波蘭政府破壞了法治、民主和人權原則。根據威尼斯委員會的建議,歐盟委員會也表示着手開展調查。2016年4月,歐洲議會通過決議,警告波蘭的法治、民主和人權正面臨危機。

美國對波蘭憲法危機的表态謹慎。不過,在2016年4月初的美國核安全峰會上,波蘭總統杜達應邀參加了會議,并期待與奧巴馬會談,就即将到來的北約華沙峰會進行安排,但美國政府并沒有與杜達正式會談,而隻是在宴會期間簡單交流,暗示美國對波蘭沸沸揚揚的憲法危機的不滿。一度甚至有傳言,2016年7月在波蘭舉辦的北約峰會要取消。

經曆選舉後的新政府外交政策目标不會出現大的改變,但增加了在外交場中的折沖樽俎空間——重視對亞洲國家的合作。2016年1月29日,波蘭新外長維托爾德·瓦什奇科夫斯基在議會的公開演講中表示,波蘭應積極抓住“一帶一路”這一區域和全球倡議以及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機會,利用歐洲和亞洲的貿易和投資關系為波蘭尋求更多的實際利益。我們将繼續借助高層訪問亞洲(包括中國)以及中國國家主席訪問華沙來探讨各種可能性的合作倡議。

波蘭外交政策“東向”傾斜的原因

從上述波蘭政府外交政策的報告中可以看出,法律與公正黨有承襲公民綱領黨政策的内容,同時也有變化,尤其是加強對華關系。這種政策的部分調整,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

客觀原因之一是憲法危機所導緻的波蘭與歐盟和西方國家關系不睦,不可避免地導緻在歐盟中地位受到影響。烏克蘭危機的爆發加上同俄固有的不信任感加深,波俄關系出現較大問題,“魏瑪三角”中波德關系因為難民危機和憲法危機而出現龃龉。而同維謝格拉德等國家的區域合作空間比較有限,因此波蘭新政府有改變目前現狀的訴求,發展同亞洲尤其是中國的關系有利于緩解外交上的壓力。從近期情況看,波蘭和歐盟的關系難以取得實質性的推進,雙方在難民危機等一系列問題上龃龉不斷,導緻合作的空間相對收窄,為謀求更多外交空間,波蘭把亞洲作為新的外交政策增長點。

其次是“16+1合作”的推動也不容忽視。2012年在中國的積極推動下,“16+1合作”框架正式啟動,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合作迎來新的時期,波蘭組織承辦了第一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為“16+1合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經過四年的經營,“16+1合作”開花結果,波蘭不但扮演重要角色,而且是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投資促進和商會合作協調機制的所在國。正是“16+1合作”為中波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引擎,提升了雙方在新領域合作的願望。

再次是中波兩國經濟雖仍維持增長态勢,但經濟下行壓力均增大,抱團取暖和發掘彼此市場機遇推動了雙方彼此走進。當然,波蘭外交變化的主觀原因也不容忽視。發展同中國關系也是波蘭政府主動設計、主動推動的結果。

首先,波蘭民族在血液中流淌的歐洲大國雄心,随着波蘭的崛起,欲在國際舞台上有所作為。波蘭已不滿足将發展重心僅僅局限在歐洲和大西洋彼岸,而是希望不斷加強自身在全球的利益存在,将觸角伸向中國市場是波蘭加強存在的主要舉措之一。

其次,無論公民綱領黨還是法律與公正黨,都認識到中歐戰略夥伴關系中,成員國因素将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入盟多年來,歐盟機構中固有的大國說話算數、決策不透明等因素,令包括波蘭在内的中東歐國家頗感不滿,因此,既然在中歐關系框架下無法獲得充分的代表性,中東歐國家作為歐洲新興力量,仍可創造屬于自己的外交舞台,可以自主發揮自身的外交空間,擴展同中國的務實合作。

再次,“一帶一路”倡議對波蘭産生了吸引力,波蘭對于此倡議的主觀認識較為積極。基于地緣優勢、經濟潛力,波蘭認為可以在歐亞大陸的互聯互通中扮演關鍵性角色。瓦什奇科夫斯基外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演講中也不避諱這一點,他說:“關于中歐之間的經濟聯系,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歐洲之間最具前景的合作平台。波蘭對此項倡議給予高度評價。”考慮到自身的利益,波蘭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支持者,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是亞投行首批成員國。近年來,中波高層互動頻繁。2015年11月,波蘭總統杜達訪華并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他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一項巨大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服務于中歐互聯互通,如果波蘭能充分利用這些資金和項目,必将從中獲益。

中波關系的前景與動力

波蘭仍是歐洲正在崛起的、不可忽視的一個大國,中國需要重視并發展與其良好關系。

一、中波之間充分認識到對方潛力,相向而行,發展潛力和前景比較被看好

首先是高層有推動中波關系發展的願望。2015年11月波蘭總統杜達訪華,推動了雙邊關系的發展。推進雙邊投資合作,加強地方合作,尤其是物流和運輸領域的合作成為波蘭新政府對華政策的主要目标。考慮到烏克蘭危機後導緻歐俄關系緊張,波蘭對俄出口深受歐俄相互制裁的影響,波蘭政府在加大同東方市場,尤其是中國的合作上有較強的訴求。2016年6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波蘭,進一步提升雙方戰略夥伴關系的層次,規劃了雙方未來合作的路線圖。

其次是中波貿易潛力較大,可開發合作領域較多。十多年來,波蘭一直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重要的是,雙方仍存在多個富有潛力的合作領域。比如,波蘭正在尋求新的突破口打入中國市場,包括食品和能源、科技産品等。雙方在化工、制藥、食品加工、礦業機械、基建、能源、環保、通信、金融等各大行業存在較好的合作基礎。

再次是中波合作平台和機制不斷完善,有助于合作潛力的進一步釋放。中波雙方已經締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16+1合作”框架已經運行四年、雙方在中歐合作框架下也展開多種合作,這些體制和機制的完善為雙邊合作注入新的動力。完善的體制與機制也推動了其他領域如地方合作的開展。從四川成都到波蘭羅茲的蓉歐快鐵即得到波蘭方面的積極支持和推動。目前,波蘭方面已經把蓉歐快鐵列為中波地方合作的最具标志性的成果之一,力推雙方展開更多深入和務實的合作。

二、中波關系在相互合作中的負面因素也不容忽視

首先是波蘭對華政策存在兩面性。它的亞洲政策有時候會受到美國和國内反對派的制約,又受到意識形态和價值觀導向的影響。這一點無論哪個執政黨上台都不會有大的改變。法律與公正黨作為意識形态色彩較為濃厚的政黨,其對華政策同樣會沿襲前任的傳統。2015年杜達訪問中國時,穿着一件叫“紅色即罪惡”(Redisbad)品牌的衣服登上飛機。“紅”在波蘭右派看來就是指共産黨的意思,有媒體則質疑了杜達的兩面性:一方面标榜他的“反共産主義”立場,另一方面卻要馬上去亞洲“讨好”中國。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新政府外交的特點,在務實和價值觀之間維持所謂的“平衡”。

其次是中波貿易逆差的持續存在。2015年波蘭第一大逆差來源地是中國,波方逆差125.億美元,增長6.4%,中國是波蘭第21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中波貿易在2015年整體增長的情況下,中國對波蘭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為此,波蘭一直希望擴大對中國的出口。波方高度關注雙方的貿易産品結構,其特色農産品在歐洲很有名,如蘋果、豬肉等;波蘭是世界第一蘋果出口大國,因受俄羅斯農産品禁運影響,大量滞銷,希望能夠打通出口到中國的通道。豬肉也是波蘭主要的出口農産品之一(五大出口産品之一),但中國對波蘭出口豬肉禁運(因非洲豬瘟),波方希望能夠在合适時機解除禁運,擴大對中國的出口。總的來說,波方希望改變出口到中國的産品的結構,如中國目前需要的環保設備、污染處理設備,波蘭在這些方面有一定的優勢。除了現代化技術,一些傳統商品如家具,波蘭也具有一定的設計和生産能力。

再次,雙方的戰略對接存在一定的問題。客觀地看,對華政策一直不是波蘭外交的重點,難民危機、東部夥伴關系計劃、維謝格拉德集團國家合作等則是波蘭外交的核心議題,但在這些議題上,中波之間尚難有交集。對安全合作的訴求,尤其是地區安全(烏克蘭危機)和全球性安全問題合作的訴求(難民危機等)雙方還需要推進。波方認為,中方應與波方在安全事務上加強合作,烏克蘭危機不僅對波蘭而且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影響較大,雙方應共同努力解決歐洲東部的不穩定問題。難民問題是全球性問題,盡管歐洲目前受難民危機影響較大,但從長遠看,包括中國等大國在内,都難以獨善其身。波方認為中國應在解決難民危機上加強與中東歐國家和歐盟的合作。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東歐研究室主任、研究員,“16+1”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秘書處辦公室主任)(責任編輯:蘇童)

[1]PolishForeignPolicyPriorities2012-2016,Warsaw2012.http://www.msz.gov.pl/resource/d31571cf-d24f-4479-af09-c9a46cc85cf6:JCR.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