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在習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地位和意義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在習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地位和意義

時間:2024-10-25 10:51:43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集中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思想,它既是中國當代外交政策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最鮮明的特征。通過結合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國際觀等理論,我們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認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體系。

陳須隆/文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在習近平外交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外交戰略新思想主要包括:(1)以中國夢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為新時期中國外交指明方向;(2)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加強外交工作頂層設計、策略運籌、底線思維以及對外交外事工作的統籌協調;(3)豐富和深化和平發展的戰略思想,依靠不斷增長的實力更好地走和平發展道路;(4)将“共赢”提升到外交旗幟高度,通過“合作共赢”打造命運共同體;(5)堅持維權與維穩辯證統一,築牢邊海防銅牆鐵壁;(6)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7)弘揚絲路精神,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8)用“親、誠、惠、容”理念經略和塑造周邊,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9)推動建設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國關系,力避大國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10)以正确義利觀深化與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推動金磚國家形成更緊密、更全面、更牢固的夥伴關系。

在這其中,如果用一個理論體系來集中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思想,就應該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也可表述為“舉國際共赢主義之旗,走命運共同體建設之路”。這既是中國當代外交政策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最鮮明的特征。

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在習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地位,我們可以結合新中國成立以來曆代領導人的外交思想作個縱向比較,或許有助于加深對問題的認識。以毛澤東關于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鄧小平關于和平與發展的理論、江澤民關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理論、胡錦濤關于建設和諧世界的理論為例,其共同點是高瞻遠矚,高屋建瓴,把握住了時代潮流,順應了天下大勢,反映了一定曆史階段中國的世界觀與國際關系基本理念,也蘊含着中國的外交戰略與政策。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以相互依賴、利益交融、休戚相關為依據,以和平發展與合作共赢為支柱,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和戰略思想,其先進性體現在對傳統國際關系的揚棄和超越,是中國對21世紀國際關系理論的又一重大貢獻。它是實現“中國夢”和追逐“世界夢”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積極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的萌芽

實事求是地講,“命運共同體”并不是十八大以後才出現的概念。在十八大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業已萌芽,最早見于中方處理與西方關系時闡釋對時代特征和世界大勢的認識,強調各國相互依存、同舟共濟。在2010年5月和2011年9月,中方分别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關于促進中歐合作的論述中,提出了“命運共同體”思想。

2016年6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塔什幹烏茲别克斯坦最高會議立法院發表題為《攜手共創絲綢之路新輝煌》的重要演講。2011年9月的《中國和平發展》白皮書納入了命運共同體概念。書中提到:國際社會應該超越國際關系中陳舊的“零和博弈”,超越危險的冷戰、熱戰思維,超越曾把人類一次次拖入對抗和戰亂的老路;要以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以同舟共濟、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尋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鑒的新局面,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内涵,尋求各國合作應對多樣化挑戰和實現包容性發展的新道路。其重要意義在于,把“命運共同體”與“和平發展”、“合作共赢”聯系起來,強調國際關系的新視角、新理念、新道路等。

需要指出的是,十八大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雖已萌芽,但尚未明确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更未進行細化、實化和體系化。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的三次曆史性飛躍

十八大以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大緻實現三次曆史性飛躍,逐漸發展成為内涵豐富、意義重大的理論體系,基本奠定了其在習近平外交思想中的主要地位。

十八大把“共赢”升到外交旗幟,并明确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但僅限于用之解釋“合作共赢”的内涵,盡管這時它已涉及“實然”和“應然”兩大理論問題,即“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際是什麼和應該怎樣。筆者認為,這可以看作“人類命運共同體”戰略思想或理論的第一次曆史性飛躍,即上升到外交旗幟高度。

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30多次闡釋“命運共同體”理論,深入回答“實然”與“應然”兩大理論問題,奏響時代強音,在國際舞台上廣泛傳播中國好聲音。

習近平指出,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曆史和現實交彙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這是在從“實然”的角度談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表示,大家共同生活在亞洲這個大家園裡,利益交融、安危與共,日益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因此,各國要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真正認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連帶效應,在競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把握正确方向,堅持同舟共濟,推動亞洲和世界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習近平呼籲,讓我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深化互聯互通夥伴關系,優化亞洲區域合作,共建發展和命運共同體——這是将“實然”與“應然”相結合并對亞洲命運共同體進行闡述。

習近平還提出,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落地生根;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努力構建攜手共進的中非、中拉、中阿命運共同體等。這就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進一步細化實化,落地落位,堪稱實現了第二次曆史性飛躍。

2015年9月,在紀念聯合國成立70周年的聯大一般性辯論中,習近平主席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赢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将建立合作共赢新型國際關系與打造命運共同體緊密相連,提出了“五位一體”布局和路徑。政治上,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系。安全上,要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經濟上,要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打造兼顧效率和公平的規範格局。文化上,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生态上,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态體系。

而且,這篇重要講話将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新理念融入一爐,使推動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更加體系化。将新型大國關系與新型國際關系,新型義利觀,協商治理,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觀念,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新理念等植入“五位一體”,使其有機融合,生成體系。

這标志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實現了第三次曆史性飛躍,得到極大的豐富和發展,并實現了體系化。

進一步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

随着人類命運共同體客觀趨勢的發展和中國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和實踐的與時俱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内涵也将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

就目前而言,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從推動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我們可以進一步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宜把黨中央提出的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系列國際觀納入其理論體系,并作為重要支撐。

一、雙赢、多赢、共赢的利益觀

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努力擴大各方共同利益的彙合點,增進人類共同利益。不能這邊搭台、那邊拆台,要相互補台、好戲連台。要積極樹立雙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棄你輸我赢、赢者通吃的舊思維。

二、開放、合作、共赢、融合、創新的發展觀

十八大報告強調,中國要堅持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赢的發展,始終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開放戰略,通過深化合作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緻力縮小南北差距,支持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加強同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通過協商妥善解決經貿摩擦;堅持權利和義務相平衡,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要堅持合作共赢,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發展夥伴關系。

在2015年聯合國發展峰會上,習主席闡述了以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為核心的發展理念,提出增強各國發展能力、改善國際發展環境、優化發展夥伴關系、健全發展協調機制的四點政策主張,指明了全球發展與國際合作的前進方向。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不僅适用于中國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也适用于促進全球發展與國際合作,十分有益于國内國際兩個發展大局的統籌協調與積極互動。

三、打造互利共赢、包容共進的發展和利益共同體

習近平主席指出,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把世界各國利益和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

習近平表示,中國将繼續做全球發展的積極貢獻者和南南合作的大力促進者,繼續奉行互利共赢的開放戰略,積極履行國際承諾,将自身發展經驗和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深化各層面發展夥伴關系,攜手尋求共同發展,打造發展和利益共同體,為全球發展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四、“共赢出安全”,走出共赢的安全新路

中國認為“共赢出安全”。各國應摒棄零和博弈的陳舊安全觀念,堅持以互利共赢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來看待和處理國際安全問題,任何國家都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損害他國安全的基礎上。中國堅決反對以鄰為壑、損人利己,反對轉嫁負擔、禍水外引,更反對為一己私利搞亂一個地區乃至整個世界。[1]中國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緻力于同各國增進互信、彌合分歧、深化合作,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赢、共護的安全新路。

顯然,中國以合作共赢提升了國際安全觀,使其更具時代先進性和現實針對性,為促進國際安全合作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前景。

五、堅持正确義利觀

針對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和周邊國家關系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習近平主席強調在同這些國家發展關系時要樹立正确義利觀,政治上要堅持正義、秉持公道、道義為先,經濟上要堅持互利共赢、共同發展。對那些對中國長期友好而自身發展任務艱巨的周邊和發展中國家,要更多地考慮到對方利益,開展合作時要注意多予少取,早予晚取,絕不搞損人利己,以鄰為壑。

正确義利觀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政治方向和道義支撐,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正确義利觀提供廣闊天地和切實保障。

六、積極承擔國際責任與義務,開辟合作共赢的美好未來

中國主張權責共擔,堅持同舟共濟,攜手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網絡安全、重大自然災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問題,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就“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進行深入闡述,對外發出了中國将在國際上更加積極主動地發揮建設性作用、提供更多公共産品的明确信息,把對外援助作為中國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的重要體現。

随着綜合實力的進一步增強,中國将以更加積極的姿态參與國際事務,更好地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提出中國倡議,發揮中國作用,做出中國貢獻。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将更加鮮明,世界也将更多感受到中國和平發展帶來的正能量。

七、加強合作,共護和平發展大環境,打造責任共同體

要共同維護和平發展的大環境。地區動蕩是禍,周邊穩定是福。亞洲的進步得益于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和平穩定是亞洲發展的基礎保障。要把和平共處的理念世代傳承下去。遠親不如近鄰,近鄰可成友鄰。實現亞洲的和平與穩定,需要地區國家凝聚共識,積極作為,共同擔當起應盡的責任。各國應推動安全對話與磋商,加強災害管理、海上搜救、反對恐怖主義、打擊跨國犯罪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積極探讨建立亞洲區域安全合作框架。

八、共建“一帶一路”的區域大合作觀

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思想。“一帶一路”是合作共赢之路,将帶動各國經濟更加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各國基礎設施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創造新的經濟和就業增長點,增強各國經濟内生動力和抗風險能力。

建設“一帶一路”,要加強互聯互通和發展對接,還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更要注意将登高望遠與腳踏實地相結合。登高望遠,就是要做好頂層設計,規劃好方向和目标,構建區域大合作格局。腳踏實地,就是要加快協商和推進合作項目,争取成熟一項實現一項。“一帶一路”建設越早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就越能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發揮引領和示範效應。

九、和平、發展、公平、正義、合作、共赢的國際秩序觀

中國外交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己任,在國際關系中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是國際秩序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

在聯大講壇上,習近平主席鄭重申明: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堅持走共同發展道路;始終做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堅持走合作發展的道路,繼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繼續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堅定支持增加發展中國家特别是非洲國家在國際治理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體制進行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全球治理體制變革正處在曆史轉折點上。數百年來列強通過戰争、殖民、劃分勢力範圍等方式争奪利益和霸權逐步向各國以制度規則協調關系和利益的方式演進。現在,世界上的事情越來越需要各國共同商量着辦,建立國際機制、遵守國際規則、追求國際正義成為多數國家的共識。全球性挑戰需要各國通力合作來應對。随着全球性挑戰增多,加強全球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已是大勢所趨。

習近平指出,全球治理體制變革離不開理念的引領,全球治理規則體現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離不開對人類各種優秀文明成果的吸收。要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積極發掘中華文化中積極的處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當今時代的共鳴點,繼續豐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張,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責任編輯:蘇童)

[1]李源潮:《同心求和平攜手促安全——在第二屆世界和平論壇上的講話》,http://china.huanqiu/hot/2013-06/4074763.html.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