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海南島的兩條生命線

海南島的兩條生命線

時間:2024-10-25 12:36:07

1.海南島的漁民在近海捕魚(馮爾輝攝)

2.紅樹林是鳥類的天堂(馮爾輝攝)

3.演豐鎮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樹林。保護區内的紅樹林群落相繼死亡,死亡原因很可能和鴨子有關(東方IC供圖)海南島的周圍有兩條環島生命線,它們共同承擔着保護海南島的重任。如今這兩條生命線都面臨着被破壞的風險,必須立即着手加以保護,否則就來不及了。

從搖錢樹到防波堤

從海南省省會海口市中心出發,沿着一條高速公路往東開30公裡就到了演豐鎮。鎮上有個“連理枝漁家樂”,專門供應地道的當地美食。主菜則是著名的演豐鹹水鴨,看上去其貌不揚,吃起來卻肉質細嫩,滋味獨特,深受食客好評。

這家飯館背靠一條小河,河對岸是一大片已經被劃分成田字格的灘塗濕地,格子裡飼養着魚蝦蟹貝等可供食用的各種小海産。濕地周圍被一大片濃密的森林環繞,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紅樹林是一種生長于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大緻分布于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東寨港保護區成立于1980年,是共和國建立的第一個紅樹林保護區,林子裡生活着大量鴨子最喜歡吃的小魚小蝦,海南鹹水鴨那獨特的香味就是這麼來的。

演豐人有句俗語:“紅樹林就是搖錢樹,保護好紅樹林,就是守好金飯碗。”這話用在鹹水鴨上可謂字字真理。當地人很早就有在紅樹林裡養鴨子的習慣,反正樹林裡到處都是鴨飼料,根本不用喂。2003年,一家演豐餐館打出了“紅樹林鹹水鴨”的招牌,受到遊客歡迎,生意越做越大。當地政府随即出台了《演豐鹹水鴨管理技術規程》,鼓勵村民擴大養殖規模,發家緻富。

但是,規模一旦擴大,問題就來了。演豐鹹水鴨出名前,當地村民每戶平均也就養個十幾隻鴨子,如今一家鴨場每年就要出欄上萬隻鴨子,鴨子們賴以生存的紅樹林可就遭了殃。2005年走馬上任的東寨港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郭建在上任一年後便發現,保護區内至少有三個紅樹林群落相繼死亡,死亡原因很可能和鴨子有關,因為鴨群的反複踩踏會導緻紅樹林幼苗和成年樹的死亡率大增,呼吸根毀壞殆盡,鴨子的排洩物還能導緻水質惡化,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

更大的威脅則有可能來自團水虱。這是一種鑽孔生物,其行為能夠導緻紅樹枯死。海南大學黃勃教授的研究表明,在紅樹林裡放養的鴨子們把螃蟹、跳跳魚和海螺等團水虱的天敵都吃掉了,導緻團水虱大量繁殖,其結果可想而知。

這個案例再次表明,生物多樣性不是一個抽象的科學名詞,它以各種方式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着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保護生物多樣性其實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另外,紅樹林和人類的關系也絕不僅僅是養活了幾隻鹹水鴨那麼簡單。“紅樹林生長于陸地和海洋之間的緩沖地帶,相當于一道天然堤壩,具有抵制風浪潮、促淤造陸和淨化海水等多重功效。”東寨港保護區管理局助理工程師馮爾輝介紹說,“海南多台風,如果沒有紅樹林的保護,一旦台風來了,住在海邊的居民肯定遭殃。”

馮爾輝是一個喜歡攝影的自然愛好者,尤其擅長拍鳥,在當地環保圈人氣很高。據他介紹,中國的紅樹林總面積曾經達到過25萬公頃以上,1950年時尚存5萬多公頃,但在最近這半個多世紀裡,中國的紅樹林總面積減少了73%,幸存的紅樹林品種當中有47%處于不同程度的瀕危狀态。更糟的是,中國現存的紅樹林大都是後來補種的,隻有8%處于原始狀态,其結果就是94%的中國紅樹林高度不足4米,其消浪固堤的功能大打折扣。

如今海南省迎來了新一輪大開發,很多沿海濕地都被填平,蓋起了高檔賓館和度假村。為了滿足遊客看海的需求,這些建築大都直接面對海洋,原本作為屏障的紅樹林消失了,應對災害的能力大大下降。

換句話說,紅樹林面積的大幅萎縮,根本原因就是人口增長導緻的資源競争,以及商品經濟帶來的無節制膨脹。就拿東寨港來說,這個保護區總面積僅有3000多公頃,但周邊卻有兩個鄉鎮和兩家農場,内含145個自然村,總人口達到了6.7萬之多。這麼多人要吃飯,隻能向紅樹林要土地要資源。演豐鎮漁家樂飯館後面的那一大片濕地原來肯定是紅樹林的地盤,如今卻變成了農田和飼養場。鹹水鴨本來隻是村民自己養來自己吃,問題不大,但如今海南島每年吸引那麼多遊客,每個人都點名要吃演豐鹹水鴨,當地環境肯定無法承受。這些遊客吃完後拍拍屁股走人,紅樹林消浪固堤的功能和他們關系不大,由此造成的損失最終還得由當地人來承擔。

于是,2010年當地政府連發三道禁令,禁止在保護區養鴨子。但養鴨戶們置之不理,照養不誤。最終東寨港保護區管理局把一個養鴨大戶告上法庭,養鴨戶們這才意識到政府動真格的了。

不過,這件事也不能全怪養鴨戶,因為當初正是當地政府号召村民養鴨子,當地人這才投入巨資,修建了一大批養鴨場。可沒過幾年就要強迫他們搬走,由此造成的損失誰來承擔?

此事的最終結果是由保護區出面賠償了養鴨戶的一部分經濟損失,雙方庭外和解了。但養鴨場搬離紅樹林之後,海南鹹水鴨可就養不成了,當地農民的生計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這就輪到民間環保組織出場了。

從養鴨場到旅遊區

2001年,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在福建成立。幾經周折終于站穩腳跟之後,保育聯盟開始向其他省份擴張,東寨港很自然地被列為優先保護區域之一。為了幫助演豐農民發展替代生計,減少對紅樹林的破壞,保育聯盟捐助了一批蜂箱,教會了村民如何養蜂,并推出了一款打着“東寨港紅樹林”旗号的蜂蜜,據說銷量還不錯。

這是一個極具中國特色的環保措施,靠的是中國消費者對蜂蜜所謂的“健康功效”的盲目崇拜。幾乎每一個住在自然保護區附近的中國農民都曾經獲得過民間環保組織捐助的蜂箱,但這麼做到底能起多大作用?所謂“有機蜂蜜”到底有沒有特殊的健康功效?沒人做過嚴格的論證。

就拿東寨港來說,這裡的紅樹林面積有限,無法生産足夠多的蜂蜜,蜂蜜産業的盈利規模遠遠比不上鹹水鴨,如果沒有環保組織持續資助的話,僅靠自身力量恐怕很難維持下去。比如,2014年威馬遜台風襲擊海南島,大批蜂箱被毀,當地養蜂人竟然拿不出錢來修補,幸虧“福特汽車環保獎”伸出援手,贊助了一筆經費用于購買新蜂箱,這才暫時解決了這個問題。

歸根到底,作為替代生計的蜂蜜産業遵循的還是舊思路,即從大自然中攫取物質資源,用于提高人類的消費水平,和海南鹹水鴨産業并無本質區别。要想真正地保護好紅樹林,從根本上解決人與自然的沖突問題,必須想辦法培養民衆對紅樹林本身的熱愛,并把這種熱愛上升到精神層面才行。

比如,漫山遍野的花朵既可以是蜂群的蜜源,也可以是自然美的象征;生活在海岸濕地的魚蝦蟹貝既可以是鴨子的食物,又可以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生長在潮間帶的紅樹林既可以充當沿海居民的天然堤壩,又可以作為講授生物進化理論的天然課堂。隻有當廣大民衆都能意識到後者遠比前者更有意思,保護環境才能真正成為全民共識,而不是一種自上而下強推的抽象理念。也隻有做到了這一點,環保本身才有可能成為一種可持續的事業,而不是隻能依靠政府撥款或者企業援助才能勉強維持。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公衆對大自然的熱愛呢?答案就是針對普通公民的自然教育。東寨港保護區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修建了一座紅樹林博物館,通過大量圖片向前來參觀的遊客普及紅樹林的科學知識。但是,實踐證明效果最好的還不是這個博物館,而是博物館後面的一小塊紅樹林生态系統示範基地。

這塊地面積不大,很像是一戶人家的後花園。一條木制棧道從中間穿過,遊客可以在不濕鞋的情況下近距離觀察紅樹林生态系統。能在鹹水環境裡生長的紅樹有很多獨特之處,比如發達的氣生根,既可以幫助植物在缺氧的土壤裡維持呼吸,又能起到固定作用。紅樹的葉片很厚,表面是鹹的,因為紅樹體内的鹽分是通過葉片排出去的。之所以名字裡有個紅字,是因為紅樹的樹皮富含單甯酸,與空氣接觸會發生氧化反應而變紅。

這裡還是珍稀樹種的繁育基地,比如一種名叫紅榄李的常綠喬木被譽為紅樹林中的大熊貓,據說野外隻剩下幾棵了。我參觀的時候正好遇到紅榄李開花,花朵是粉紅色的,花蕊很長,直挺挺地立在外面,很像朋克們的發型。還有一種名叫拟海桑的瀕危樹種,結出的果實很像是六角海星,特别漂亮。

當然了,最吸引人的還得說是生活在紅樹林裡的小動物。我參觀的時候正值退潮,海水退去後留下的淤泥中有很多小孔,一隻隻顔色各異的寄居蟹鑽進鑽出,熱鬧非凡。還有一種招潮蟹更好玩,雄性招潮蟹的鉗子一大一小,不過那隻大鉗子可不是用來和潮汐打招呼的,而是用來和其他雄性打架的。潮水來襲時,這些原本生活在淤泥裡的小動物就會順着氣生根爬到樹幹上暫時躲避,可惜這次考察的時間太短,沒有看到這一景象。

紅樹林裡還生活着很多貝類,其中一種名叫石磺的最有意思。這是一種體長5厘米左右的無殼貝類,背部呈灰色,看上去和一塊裹着泥巴的小石頭沒有任何區别,必須将它翻過來才能看出這是一種小動物。如此出色的拟态既能躲避天敵,也能躲過遊客的目光。如果沒有馮爾輝的出色講解,普通遊客根本發現不了它們,因此也就很難體會到紅樹林的樂趣所在,無法享受到探索大自然帶來的豐富體驗。

但是,這個紅樹林繁育基地面積有限,人工痕迹太重,如果能坐船進入紅樹林的深處,去看一看真正的野生紅樹林,一定會是一次刻骨銘心的體驗。這樣的旅行必須要有專家的陪伴才有意思,否則無異于走馬觀花。國外的經驗證明,這種“生态旅行”是最受歡迎的旅遊項目,遊客願意為此支付很高的價格。不過真正的專家學者不太可能抽出時間來陪遊客,隻能另想辦法。

拉丁美洲小國哥斯達黎加想出了一個妙招,從此開創了一種生态旅遊的新模式。簡單說,這就是由環保非政府組織(NGO)出面,邀請專家前來培訓保護區附近的村民,把他們變成具備生态學知識的高級導遊。這些人本來就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非常熟悉,隻要稍加點撥就能成為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知識的高級講解員。這個辦法還解決了當地人的生計問題,可謂一箭雙雕。事實證明這個模式非常有效,哥斯達黎加也因此而被公認為是生态旅遊的标杆。

因為各種原因,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至今仍然沒有開放生态旅遊,絕大部分遊客隻能來這個繁育基地看一眼,然後就去漁家樂吃鹹水鴨了。一方面,中國遊客還沒有養成生态旅遊的習慣,願意為此花錢的并不多;另一方面,目前的中國環境保護事業過多地依賴政府,來自民間的環保組織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有待提高,沒有餘力培養高級導遊人才。

2015年頒布的民政部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國現有生态環境類社會團體約7000個,僅占32.9萬個社會團體的2%左右,比例偏低。另據中華環保聯合會統計,截止到2015年底,中國民間環保組織共有2768家,總人數22.4萬人。這與全國31.5萬家民間組織,總人數300多萬人相比,處在中等偏下的發展水平。

兩份報告關于民間環保組織數量的差異源自統計方法的不同。一直緻力于幫助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明善道(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所做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有55%的環保組織全職員工總數為零,這說明超過一半的環保組織完全是由志願者組成的,無論是專業性還是項目執行力都偏低。

如果沒有環保組織的幫助,生态旅遊項目很難實施,紅樹林隻會被當成不可持續的養鴨場,永遠不會變成可持續的生态旅遊區。

“海底公民科學家”項目的潛水員在三亞海底撿垃圾(趙晶攝)從珊瑚礁到垃圾場

紅樹林畢竟生長在陸地上,和岸上居民的日常生活戚戚相關,所以還是吸引了一些環保組織的目光。比如馮爾輝就是一家名為“松鼠學堂”的環保NGO的自然導師,該學堂由前央視編導高高(全名高宏松)于2014年創建,主要在海南省開展自然教育,幫助當地人和遊客更好地體會大自然的美,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到保護環境的事業中來。

但是,像這樣的民間環保組織還是太少了,專注于真正的海洋保護的NGO數量更少。由于地理位置的緣故,中國人對海洋的重視程度向來不足,僅從一個數字就能看出端倪。由福特汽車公司發起的“福特汽車環保獎”自2000年進入中國以來,累積資助過421個環保團體和個人,但是其中從事海洋保護的獲獎者還不到10個!個中原因并不是因為中國的海洋環保組織水平差,也不是因為評委更關注陸地的環保組織,而是因為中國從事海洋保護的環保組織确實少得可憐。

位于三亞市的“海底公民科學家”是“福特汽車環保獎”的獲獎者之一。該項目的負責人名叫趙晶,是個新疆人。但他從小就向往大海,遂決定來海南讀大學。畢業後他留在三亞,從事潛水培訓服務。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他發現三亞附近海域的垃圾太多了。

“我們在潛水時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塑料垃圾,混雜在珊瑚礁之中,特别煞風景。”趙晶說,“于是我就動員潛水員們順手把海底的垃圾撿起來帶走,每次都可以清理掉100~200斤的塑料垃圾。”

自從這個世界上有了塑料,塑料污染問題就存在了,因為塑料在自然環境中極難降解。但是,以前人們隻關注陸地上的塑料垃圾處理問題,很少有人關注海洋。BBC新拍的紀錄片《藍色星球Ⅱ》曝光了這個問題,海洋的塑料污染終于進入了大衆視野。塑料制品一旦流入大海,便會一直留在海裡長達數百年之久。這些塑料垃圾不但會污染海洋環境,還會被海龜、海鳥等海洋生物誤食,危及它們的生命。

2018年1月26日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志發表了一篇重磅論文,認為海洋塑料垃圾還會危及珊瑚礁的健康。研究顯示,當珊瑚與塑料接觸後,其患病風險便會從4%增加至89%。也就是說,塑料垃圾已經成為僅次于全球變暖的珊瑚礁第二大殺手。

以上是全球範圍内的研究結果,中國近海的真實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趙晶帶着我們驅車一小時,來到了三亞附近的太陽灣進行實地考察。這裡有一個私人海灣,裡面有一個據說是三亞附近最好的潛點,能看到一大群珊瑚礁。當我們乘坐汽艇駛近這處潛點時,果然發現海面上漂浮着一張塑料紙,近看才知這是一張方便面包裝紙,應該已經在海裡漂了一段時間了,顔色都快褪光了。

“這種塑料包裝紙在海裡待久了會變得很薄,摸起來感覺特别明顯。”趙晶說,“這說明很多塑料成分被海水侵蝕後轉化成了看不見摸不着的塑料微顆粒,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塑料微顆粒指的是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它們通常可以被濾網攔住。但很大一部分塑料微顆粒是微米級的,很容易通過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而聚集到魚的身體裡,并最終進入到我們人類的胃裡。

不過,當我們跳進海裡開始浮潛時,卻發現我們根本不用擔心吃到這裡産的魚,因為這片海域已經沒有多少魚了。我浮潛了半個小時,隻看到不到20條小魚,和《藍色星球Ⅱ》裡看到的那些多姿多彩的珊瑚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亞近海的魚都被漁民們撈光了,完全恢複需要很長的時間。”趙晶說,“你們看到的已經是這附近最好的潛點了,因為大部分近海珊瑚都被人挖走了,這裡能剩下一點珊瑚純屬運氣。”

珊瑚礁相當于海洋裡的森林,是魚類的最佳栖息地。但珊瑚曾經是一種很流行的裝飾品,很多老一輩中國人的家裡都會擺上一件。問題在于,珊瑚的生長速度極為緩慢,根本禁不起這麼挖,所以中國沿海的珊瑚已經基本絕迹。不但如此,後來又有人發現海底岩石裡有一種螺化玉很好看,于是沿海地區的岩石也基本上被炸光了,隻剩下一堆碎渣。

這些環島珊瑚礁和海底岩石可以看作是海南島的另一條生命線,它們可以減少海浪的破壞力,在海嘯來臨的時候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但是,這條生命線深藏海底,漁民們看不見,也就不會珍惜。

另外,随着珊瑚礁的消逝,魚群也消逝了。如今中國沿海已經很難捕到野生的大魚了,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海鮮愛好者們隻能寄希望于遠洋捕撈和海水養殖的原因。

最近幾年,一些中國大城市的白領人士開始玩潛水。但他們幾乎從不在中國沿海潛水,而是每到假期就飛往東南亞或者太平洋諸島,因為隻有在那裡還能看到魚群,中國近海已經沒有多少值得一看的東西了。

不過,喜歡玩潛水的畢竟隻是少數。大多數中國遊客來三亞隻是來玩水的,他們通常會選擇一個靠海的度假村,在指定的淺海海域遊個泳就很滿足了。但是,他們的存在讓珊瑚礁遭受了二次打擊,因為市面上常用的防曬霜裡含有羟苯甲酮(Oxybenzone)和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inoxate)這兩種化學物質,對珊瑚礁傷害很大。夏威夷剛剛宣布禁止使用含有這兩種物質的防曬霜,但中國的相關法律還遙遙無期。

為了保住三亞僅存的這一點點珊瑚礁,趙晶正在推廣一種不含上述兩種物質的防曬霜,不知道會有多少遊客願意為此付出這一點點代價。

結語

中國是一個溫帶大陸國家,海南島幾乎是唯一一個屬于熱帶海洋範疇的旅行目的地,這讓海南省當仁不讓地成為中國人玩海的最佳選擇。但在大部分中國遊客的心目中,沙灘和棕榈樹就是大海的全部,很少有人意識到海濱濕地其實很有意思,而海底珊瑚礁更是一個五彩斑斓的奇妙世界。海南島原本這兩樣東西都有,但因為缺乏保護,正面臨着徹底失去它們的風險。

這兩樣東西是海南島的生命線,如果沒有了它們,作為旅遊目的地的海南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