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劉積仁無悔

劉積仁無悔

時間:2024-10-25 09:04:22

東軟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積仁(王旭華攝)

帶領東軟向前沖了27年之後,即将年滿63歲的劉積仁終于能放松一點了。現在,他每天早上起床之後的時間是留給自己的:6點半開始跑一個小時的步,這個過程中順便聽兩個TED的演講。能一邊運動一邊學點東西,這讓他覺得挺幸福的。在60歲之後,他開始慢慢退出公司的一線運營管理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這家公司未來要做的事和即将面臨的挑戰上。“比如說我們要幹一個新的事業,内部意見不一緻,大家可能都覺得有風險,行或不行?這是我的事兒。”

“更自信”和“更踏實”是他對目前狀态的總結,因為他所帶領的東軟集團經過27年的發展,正走在一條平穩發展的路上。越來越豐富的數字化社會帶來的是新型商業模式對軟件行業的廣泛需求,這讓他所看到的未來無限遼遠。

2009年的時候,劉積仁被央視評為當年“十大經濟人物”之一,那是他和他的東軟集團第一次被許多普通人所認知的時刻,盡管當時他們的軟件産品所服務的用戶已經有數億人了。在即将上台領獎的時候,他心裡感慨道:軟件終于能夠作為一個産業,獲得一份認可了。作為中國第一代軟件人,他已經為此奮鬥了超過20年。

31年前,在美國國家标準局的實驗室裡完成論文實驗從而獲得了中國第一個計算機應用專業博士學位後,劉積仁拒絕了留美工作的邀請,回到了自己成長的東北大學任教,并在一年後被破格從講師提拔為當時中國最年輕的正教授。其時,整個中國的計算機發展還十分落後,國内擁有計算機專業的學校也沒有幾所,但為了給他提供更好的科研環境,劉積仁在李華天老師的幫助下擁有了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計算機網絡研究室。從一間半教室、3個人、3台286電腦、3萬塊錢,這個研究室慢慢發展成了日後中國領先的軟件公司——東軟集團。

回溯既往,劉積仁經常将“幸運”二字挂在嘴邊,但在那個大時代下,個人的努力與時代的機遇缺一不可。

1991年,當東軟剛剛起步的時候,劉積仁的目标是大洋彼岸風頭正盛的微軟公司,于是他們也遵循着同樣的路子,開發出了東軟的第一個軟件産品——“報表生成工具”,但沒過多久,大規模的盜版現象就出現了。“當時我也想做一個偉大的産品公司,但是當你做的軟件産品被人拷貝了之後,你這個時候會怎麼想呢?你是繼續堅持下去,還是會改變呢?”劉積仁當時問了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思考之後,他選擇了順勢而變,不做單純的軟件,而是将軟件與服務結合在一起,這個策略,使得東軟進入到了社會保險、電力、醫院和政府等一系列解決方案領域,讓他們在當今中國社會的基礎設施和應用領域擁有了一大批客戶。現在,東軟為中國一半以上人口提供社會保險服務的支持,為4億中國人提供電費支付服務,有1.15億人通過東軟的電信運營支撐系統支付話費,2億用戶通過東軟的短信增值業務系統發送短信。

更大的抉擇來自看似不搭界的醫療領域。90年代初,中國的醫療CT全部是進口的,整個中國沒有一家能生産CT的企業,一旦壞了還沒人修。正好東北大學有一個團隊在嘗試修理CT,做出了一台CT的原型機,但缺乏足夠資金的東北大學希望東軟能夠接過這個重擔。反複權衡之下,劉積仁覺得醫療設備是一個能将他們的軟件技術與硬件産品結合起來的好機會。抓住這個契機,他們在克服重重困難後成功生産出了中國第一台CT,讓更多的國内醫院能以更低的價格用上CT。後來東軟的醫療設備銷售到了全球範圍内的110多個國家,9000多家醫院,整個東軟的規模也快速壯大。

30年浮沉之後,東軟早已站穩了腳跟,成為一家擁有近2萬名員工的大型上市公司,曾經的“劉老師”也更多以“企業家劉積仁”的身份出現在外界,但他卻始終割舍不掉“老師”的情結和身份,在東軟公司内部,人們依然稱他為“劉老師”。

從2000年開始,劉積仁陸續在大連、南海和成都辦了三所“東軟信息學院”,“企業家”與“教授”的雙重身份在他身上合二為一。現在,這三所大學的在線學生超過4萬人。劉積仁經常到學校裡給他們講自己那個時候的創業故事,在他看來,這些從普通家庭出來的孩子和他一樣,想要獲得财富,獲得成功,就要有這種獲得教育的機會。“我相信,每一個企業家心中都有一件事兒,有一個自己的夢想,我想對我個人來說,我能把商業和教育這兩個東西結合在一起,我還是挺滿意我自己現在的人生的。”

最近,劉積仁也開始總結過去那些奮鬥的歲月,他覺得自己和東軟在改革開放這40年中還是挺幸運的,“如果沒有這個時代的變革,沒有遇到這麼多的機會,即使有天大的能耐,你也不會有所成功”。這種對過去的釋懷讓他面對新事物、新概念的态度越來越寬容,也讓面容堅毅的劉積仁看上去多了一絲長者的柔和。他常對外界說一句話:“大家不要嘲笑泡沫,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我沒有看到技術的泡沫,任何一個泡沫都會形成遺産,都會被人繼承。”對那些感覺不可能的事,他也呼籲不要打壓,而得鼓勵。

但他也不太服老。因為天天跑步,他自稱“體力比隻有他年紀一半的年輕人還好”,而這種對自我身體的了解也讓所謂的“大健康”成為了他現在最關心的領域。“我自己就是個實驗室,我自己就在證明健康管理有多麼重要,我自己就在證明,數字化管理對個人的健康有多麼重要。”

因為“自己做的所有事情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能夠有貢獻”,已到花甲之年的劉積仁在談起社會價值、人生價值這些詞時充滿自信,言語間總有一種給自己撰寫“終身成就獎”頒獎詞的意味。當我詢問他為何一直要保持商業和教育的雙重身份不變時,他給出了上述有關夢想的回答,但他随即又補充說:“我做過的事沒有什麼後悔的,我覺得都留下了一些價值,不是為我留下,而是為這個社會留下了一些東西。”

東軟軟件園大連河口園區

東軟醫療NeuViz128精睿CT,榮獲2017年iF設計獎和紅點獎(王旭華攝)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