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大基建還是大減稅?

大基建還是大減稅?

時間:2024-10-25 07:59:44

穩中有變的中國經濟來到十字路口,能夠拯救中國經濟的,究竟是大基建還是大減稅?

基建投資的好處當然顯而易見。當前中國經濟的最大風險在于,很多不确定因素來自外部,并非中國自身可以把控,從最悲觀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有可能在短期之内面臨斷崖式下跌。為了避免出現極端情況,以最有把握的基建投資對沖不可知的外部風險,可以算是最穩妥的辦法。

不過,在經過了多年大規模的投資建設之後,如果重新再來一輪基建投資的高潮,産能過剩的風險顯然極高。雖然當前對于新一輪基建投資的定調是“補短闆”,但在實際執行過程當中可能很難實現精準發力,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全國各地一擁而上,帶來新一輪基建“大躍進”。

2008年以來,以“4萬億”計劃為開端,我國的基建投資開始進入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階段,10年之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鐵路來看,按照2008年我國編制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20年全國鐵路裡程規劃目标是12萬公裡以上,但我國早在2015年就完成目标,整整提前了5年。

在2015年提前完成任務之後,我國很快又給出了新的中長期鐵路規劃。雖然我國的鐵路建設仍有較大空間,但在“四縱四橫”等骨幹網絡完成之後,擴張空間已經無法和以前相比。從投資規模來看,2015年形成了我國鐵路投資的最高峰,随後開始逐年下滑。從2015到2017年,全國鐵路投資從8238億元一路下跌到7320億元,投資規模的逐年下滑最直觀地反映了我國鐵路投資空間的萎縮。在一個已經開始萎縮的領域想要重啟大規模投資,難度之大也就不難想象。

經常出國的人應該都會有這樣的感受,那就是很多發達國家比如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的鐵路,包括高鐵和城市地鐵,都不及中國的高端大氣,也不及中國的舒适便捷。某種程度上,這可以算是中國的後發優勢,也是值得中國自豪之處。

但同時還有一個問題,這些國家為什麼不願意将資源投入到基建領域?比如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完全可以大規模升級國内的基礎設施來快速拉動經濟增長,但為什麼沒有采取這樣的手段?

以地鐵來看,美國擁有地鐵的城市大概隻有10個左右,包括紐約、華盛頓、洛杉矶、芝加哥、波士頓、費城和舊金山等,而中國擁有地鐵的城市高達30多個,除了“北上廣”等人口密集的一線城市之外,包括無錫、南昌、東莞、南甯、佛山、貴陽等城市,去年連包頭都在申報地鐵,最後被緊急叫停。

無論是高鐵還是城市地鐵,共同的特點就是投資規模巨大,而盈利能力很弱。以地鐵來看,目前國内30多個城市的多條地鐵線,盈利的隻有北京地鐵4号線、北京地鐵機場線和上海地鐵1号線。如果大規模的投資不能帶來盈利,地方政府就會形成巨大的債務壓力。但是,由于債務壓力并不需要當屆政府來償還,在任期内大規模舉債建設的地方政府,隻需要享受投資帶來的經濟增長成果即可,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寅吃卯糧,這種透支未來的增長,可以說是犧牲了我們後代的利益來為自己謀利,不僅提前透支了下一代的發展空間,更将沉重的債務壓力留給他們。

除了城市地鐵之外,高鐵的盈利能力同樣堪憂。來看看中國鐵總的财務狀況:2017年交出了近年來最好的一份成績單,收入超過1萬億元,實現淨利潤18億元。表面上看還是實現了盈利,但高達1萬億元的收入才帶來18億元的淨利潤,盈利能力之弱可見一斑,而且,如果扣除各種高額的政府補貼最終還是虧損。和盈利能力相比,更值得關注的是鐵總高達5萬億元的負債,每年僅僅利息支出就将近800億元。目前鐵總經營的還是全國最有活力的線路,如果将來高鐵繼續向更偏遠的線路大規模擴張,鐵總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将遭受更嚴峻的考驗。

所以,很多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雖然看上去比中國落後,但即使在經濟危機時也沒有啟動大規模基建,首先是因為現有的基礎設施可以基本滿足民衆的出行需求,雖然有些老舊,但并不妨礙實際使用,更重要的是,大規模基建投資帶來的巨大資金需求,以及并不合理的回報率,在制衡體制和民意約束下,推進大規模基建也會遭遇極大阻力。比如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多次承諾,當選後将對美國的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升級改造,今年年初更是提出了一份投資規模高達1.5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方案,但美國國會對此并不支持,而對特朗普的減稅方案,雖然也面臨諸多争議,美國的參衆兩院卻是一路綠燈。

和基建投資立竿見影的效果相比,減稅通常被認為療效太慢。不過,特朗普的減稅行動表明,減稅也并非沒有短期效果。去年年底,特朗普大規模稅改方案獲得最終通過,僅僅時隔半年,美國經濟就開始強勢上漲,今年二季度GDP大幅增長4.1%。

減稅對于經濟的積極影響,并不在于企業和個人實際減少了多少稅收負擔,更重要的在于提振了市場對未來的信心。在經濟衰退時期,最大的敵人就是信心不足,在對未來悲觀預期的影響下,企業家減少投資,個人減少消費,經濟發展進入惡性循環,難以走出衰退的陰影。而減稅帶來的積極效應就是打破惡性循環,如果企業和個人都預期未來的稅收負擔會大幅下降,企業家将有信心增加投資,個人也有信心增加消費,從而使得經濟走出衰退,市場信心的恢複,其重要性遠重于減稅本身。

從我國的财政實力來看,也完全有能力支撐大規模的減稅。最近幾年,除了2016年之外,我國的财政收入明顯高于同期經濟增速,尤其是進入2018年以來,财政收入更是恢複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不僅和當前下滑的經濟增速形成強烈反差,也和當前減稅的大背景格格不入。

可以和美國做一個對比,美國政府的債務壓力全球皆知,債務上限的壓力之下,政府更是動辄面臨關門的風險。特朗普提出大規模減稅的時候,美國在2016年的GDP增長了1.6%,而同期财政收入是負增長,在财政收入負增長的背景下提出史上最大規模減稅方案,特朗普的勇氣可見一斑,而今年二季度美國經濟大幅上漲4.1%,無疑是給特朗普的勇氣最好的回報。

在世界銀行的年度報告《2017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的總稅負率高達68%,排名全球第12,美國稅率為44%。由于統計口徑的差異,世行的測算結果也未必完全精準,不過從實際感受來看,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對于國内稅收負擔過重也是多有抱怨,尤其是去年曹德旺公開炮轟中國稅負過高,再一次引爆了人們對國内高稅收的情緒。在美國大規模減稅之後,美國的稅率還将大幅下降,不僅美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争力進一步增強,美國對于全球資本的吸引力也将大大提升,估計很多中國企業同樣難以抵制美國低稅率的誘惑,民營企業家去美國建廠可能會越來越普遍。

在強勢美元吸引了全球金融資本回流之後,美國的低稅率還将吸引全球産業資本的彙集。對于中國而言,在貿易戰中已經失了先手,在稅收戰中總不能再失一局吧?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