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獨行俠”麥凱恩 :以家族之名

“獨行俠”麥凱恩 :以家族之名

時間:2024-10-25 07:22:08

2008年11月3日,被共和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的資深參議員約翰·麥凱恩三世在印第安納波利斯機場發表演講。2018年8月25日,81歲的麥凱恩在亞利桑那州家中去世(視覺中國供圖)麥凱恩的整個政治生涯,并不以2008年那次失敗的總統大選作為最終标簽。他的超越黨派偏見的“獨行俠”姿态,他的理想主義情結,以及麥凱恩家族三代成員忠誠服務美國海軍的履曆,才是他備受懷念的原因。

不尋常的“失敗者”

在20世紀以來的美國政治史上,“未能成功赢得總統大選的黨派領袖”并不是一個受人尊重的頭銜。許多曾經功勳卓著的政治人物,從托馬斯·杜威到阿爾·戈爾,由于無法擺脫功敗垂成帶來的心理困擾和黨内壓力,在角逐白宮失利之後逐步退出了政壇。至于那些勉為其難地留在國會中的堅守者,即使他們在随後若幹年裡又曾經擔任過重要職務,也将終身被那次決定性失敗的陰影所籠罩。基辛格在回憶錄《白宮歲月》裡對此有過冷酷的總結:當一位政治家被打上“頭号失敗者”的标簽之後,他的所有美德和才幹都會被淡忘。

但這一評價并不适用于約翰·西德尼·麥凱恩三世(JohnSidneyMcCainⅢ)。2008年代表共和黨角逐總統大選落敗的經曆沒有磨滅掉這位退役海軍上校、亞利桑那州資深參議員繼續紮根國會的鬥志,甚至可以說為他開啟了一段重要的新篇章。普通美國人通過投票給麥凱恩的對手奧巴馬來表達他們渴望改變的意願,而麥凱恩同樣通過調整自己的立場和心态,繼續充當着共和黨建制派在外交政策、環保議題和移民問題上的主要發言人。2018年春天,當這位接受過腦癌手術治療的參議員确認自己的生命已經隻剩下最後幾個月時,他同時給兩位分屬不同黨派的前總統小布什和奧巴馬撥去電話,邀請他們在自己的葬禮上緻辭,以示不偏不倚。

8月25日,還有4天就将迎來自己82歲生日的麥凱恩在亞利桑那州家中去世,遺體于9月2日入葬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墓園。在《紐約時報》悼念他的專欄文章中,兩屆普利策獎得主紀思道(NicholasKristof)用一個特殊單詞“Maverick”來指代麥凱恩留給世人的印象。這個詞語最初來源于得克薩斯州一位不循常理的開拓者塞缪爾·馬弗裡克(SamuelMaverick),他拒絕像19世紀的大部分牧場主一樣,給自己名下的牛群打上代表歸屬權的烙印。在那之後,Maverick逐漸成為美國俚語中不被團隊紀律所束縛、特立獨行的冒險家的同義詞。在紀思道看來,麥凱恩并未因自己的共和黨人身份就抛棄掉獨立性和客觀立場;在涉及社會公平、國家利益以及美式價值觀的重大議題上,他能超越黨派之見、做出真正值得尊重的決定,而不隻是一味迎合選民的盲目激情。在特朗普式的民粹鼓噪者大行于美國政壇的今天,這種堅定的獨行俠氣質尤其值得珍視。9月2日,麥凱恩夫人辛蒂·亨斯利在葬禮上撫棺抽泣。作為海軍世家成員,麥凱恩在生前親自決定入葬母校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的内部墓園(視覺中國供圖)麥凱恩将他獨特的政治理想主義和愛國熱情歸因于長輩以及海軍生涯的影響。在1999年出版的家族回憶錄《父輩的信念》中,他回顧了麥凱恩家族祖孫三代人為美國海軍征戰四方的經曆。老約翰·麥凱恩在“二戰”中參與指揮過南太平洋戰區的航母特混艦隊,親曆了美軍從戰略反攻到登陸沖繩的整個過程,卻在日本簽署投降書4天後因心髒病發作去世。小約翰·麥凱恩人稱“海權先生”,是“二戰”後美國海軍建立全球部署以及對蘇戰略遏制的推動者,越南戰争期間擔任過太平洋司令部(CINCPAC)司令。他們是美國海軍中第一對父子相繼的四星上将,而麥凱恩三世本人也是在巴拿馬運河區的海軍機場裡出生,繼承了父輩的傳統。

盡管1958年從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畢業時,麥凱恩的成績僅僅排在同一屆898名學員中的倒數第五位,但他在海軍攻擊機飛行員的新職位上表現出了才幹。當未來的總統小布什駕駛着得州國民警衛隊的F-102型戰鬥機,在本土上空執行簡單的巡航任務時,麥凱恩已經跟随所屬的航空母艦,開赴越南前線參與實戰了。1967年7月29日,“福萊斯特号”航母發生死傷近300人的重大火災,麥凱恩從火場中心僥幸逃生。但3個月之後,幸運之神沒有再庇佑他:10月26日,在執行空中生涯第23次空襲任務時,麥凱恩的座機被一枚地對空導彈命中,墜落于河内的竹帛湖。這位雙臂、右腿和肩部嚴重骨折的海軍少校被關入著名的火爐監獄,即當時谑稱的“河内希爾頓”。由于未能獲得及時醫治,麥凱恩此後落下終身殘疾,雙臂無法順暢上舉。

長達5年半的戰俘生涯(其中有兩年被單獨監禁),為麥凱恩赢得了意外的公衆知名度。在獲悉他父親的顯赫身份之後,北越方面曾提出單獨釋放麥凱恩、經中立國将他送回美國,後者則堅持要求要讓其他戰俘也獲得同等的對待。按照《父輩的信念》中的記載,此後他遭到了頻繁的拷打、酷刑折磨和逼供,并且不得不在一份承認自己犯有“戰争罪”和“空中強盜行為”的文件上簽字。1973年3月,在美越達成巴黎和平協定之後3個月,麥凱恩終于獲得釋放。當時他不過36歲,卻已經須發盡白,隻能靠拐杖支撐勉強挪動雙腿。

戈德華特的反面

戰俘生涯給麥凱恩帶來的影響,不僅在于對健康的傷害。當他在“河内希爾頓”忍受着刑訊逼供的同時,獨自在美國撫養三個子女的妻子卡蘿爾·席普(CarolShepp)遭遇嚴重車禍,骨盆和雙腿遭遇粉碎性骨折。當麥凱恩以國家英雄的身份回到賓州家中時,他發現妻子隻能以輪椅代步,身高縮短了10多厘米,體型大大超重。這很快造成了兩人之間關系的不對等:一方是剛剛獲得了大把勳章的明星軍官,已被推薦擔任美國海軍派駐參議院的聯絡官,前途遠大;另一方則是無法做長途出行的家庭主婦,盡管她的健康受損正是由丈夫的缺席所導緻。麥凱恩承認,由于自私,他開始與妻子漸行漸遠,并發展出婚外感情。1980年5月,準備退出現役的麥凱恩與前陸航飛行員、啤酒銷售大亨吉姆·亨斯利(他是百威公司第三大分銷商)的獨生女辛蒂開始了第二段婚姻,并于次年遷居到嶽父和妻子的老家亞利桑那州。正是在那裡,他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9月2日,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儀仗隊護送麥凱恩的靈柩離開學院教堂。兩位分屬兩黨的前總統小布什和奧巴馬在麥凱恩的葬禮上發表了演講,以示對他的敬意(視覺中國供圖)1982年,亞利桑那州最資深的國會衆議員約翰·羅德宣布将于次年退休。在嶽父和本地工商業集團的支持下,麥凱恩宣布代表共和黨角逐這一席位,并如願勝出。當時擔任總統的正是在麥凱恩回國初期與他交往頗多的羅納德·裡根,新科衆議員對總統厲行減稅、強化國防以及重啟對蘇遏制的政策給予了不遺餘力的支持,日後這也成為麥凱恩本人的政策标簽之一。但更為關鍵的機會出現在1986年——時任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的亞利桑那人巴裡·戈德華特(BarryGoldwater)決意隐退;在總統和嶽父的“雙保險”力挺下,麥凱恩以超過20%的得票率優勢确保了共和黨對這一議席的控制權,并不斷延續自己的參議員任期直至生命終結。

耐人尋味的是,素有“鷹派”人物之名的戈德華特在年輕時也曾是一位飛行員,并以頑固的反共立場和敢于批評政府的姿态而著稱。他曾在1964年代表共和黨角逐總統大位,雖然以慘敗告終,卻成為美國政壇保守主義複興的先聲。而他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任内起草的《戈德華特-尼科爾斯法案》,則被視為對戰後美國武裝力量指揮體系影響最大的一次改組。而繼承了他參議員席位的麥凱恩,在很大程度上重複了這一軌迹:一樣被視為保守派巨頭,一樣贊成必要的對外幹涉,一樣執掌過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也一樣在總統大選中落敗。但和戈德華特為堅持個人理念不惜造成共和黨分裂的偏執不同,麥凱恩的門戶意識遠為淡薄,也更善于變通。在他眼裡,傳承自父輩的信念首先是永遠像軍人一般竭誠服務國家,并捍衛美國專屬的價值觀。

但漫長的國會生涯并不總是和一帆風順相伴随。80年代後期,麥凱恩一度與另外4名參議員卷入涉嫌收受非法政治獻金的“基廷五人案”,并間接導緻他失去了在1988年大選中成為老布什副手的資格。痛定思痛之後,麥凱恩在2002年力促國會通過了著名的《兩黨競選資金改革法》,以使政治獻金流程變得公開透明。上世紀90年代,作為共和黨事實上的國防和外交政策首席發言人,他對克林頓政府在索馬裡維和行動、南斯拉夫内戰以及朝鮮核問題上的審慎政策做出了激烈的批評,在小布什上台後則全力支持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入侵。但當小布什在第二任期内力促參議院通過批準對恐怖活動嫌疑人實施水刑和酷刑逼供的法案時,麥凱恩表示了直截了當的反對:他依然沒有忘記在“河内希爾頓”的那些日子,并且堅信酷刑也不适用于敵人。

麥凱恩曾不止一次有過參與角逐白宮之位的機會:1996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鮑勃·多爾在最後時刻決定選擇傑克·肯普作為自己的搭檔,放棄了麥凱恩。2000年,他赢得了新罕布什爾州的黨内初選,但最終決定讓賢給呼聲更高的小布什。直到2008年,當小布什政府的單邊主義外交已經導緻了巨額财政赤字和國際社會的嚴重分裂,金融危機的陰雲也籠罩在全世界上空時,這位72歲的白人老者才披挂上陣,和臨時征召的女搭檔莎拉·佩林一起對決年輕的民主黨參議員奧巴馬。最終結果則重複了1992年老布什與克林頓競争時的戲碼:青年戰勝了老年,鼓吹激進變革者戰勝了謹小慎微的政壇耆宿。但在這場選戰中,依然出現了足以反映麥凱恩個人特質的動人細節——在一場共和黨助選集會上,當一位白人女性宣稱“奧巴馬不可信,他是個阿拉伯佬”時,麥凱恩鄭重其事地回答道:“不,女士。他是一位體面的顧家男人,一名恰好在原則性問題上與我存在分歧的美國公民。這場選戰的全部意義僅僅在于厘清這種分歧。奧巴馬不是什麼‘阿拉伯佬’。”

在特朗普時代

作為一名不以創造概念見長的政治家,麥凱恩在許多現實問題上的決定往往依賴顧問們給出的意見,這曾經給他惹上過一系列麻煩。2000年在南卡羅萊納州參加共和黨提名初選時,他曾經盛贊現場挂出的南部邦聯旗幟是一種“曆史傳承的象征”,從而間接迎合了戈德華特在南方各州培養的保守主義風氣。在2008年選戰期間,麥凱恩本人更傾向于提名具有跨黨派背景的參議員喬·利伯曼(曾在2000年大選中擔任戈爾的副手)作為自己的搭檔,但在顧問團的進谏下還是選擇了形象存在争議的女州長佩林。共和黨敗選之後,佩林成為具有右翼民粹色彩的“茶黨”運動的發起人,該運動收緻的負面影響自然也被間接歸咎于麥凱恩。

但麥凱恩并不憚于承認自己的過失,也始終堅持基于國家利益考量,修正固有的成見。1995年,正是在他的推動下,美國實現了與越南關系的正常化。他甚至親自回到當初自己遭遇監禁的“河内希爾頓”,以示兩個國家的最終和解。在奧巴馬政府任内,麥凱恩對總統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在中東的政策頻頻加以攻讦;但在2013年,仍是由他牽頭發起了參議院囊括兩黨成員的讨論小組,協助總統通過相對寬松的移民政策法案。在奧巴馬第二個任期的最後時光裡,2015年1月,麥凱恩終于如願以償地成為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可以按照他的理想重新規劃美國武裝力量的構成、部署以及國防預算。在奧巴馬卸任之後的2018年8月13日,這項總預算達7170億美元的新國防授權法案終于簽字生效。按照此前的慣例,它将被命名為“麥凱恩法案”。但在簽字儀式當天,新任總統完全不曾提到麥凱恩的姓氏,因為那是一個風格截然不同的人物:特朗普。

在特朗普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必然性愈發清晰的2016年春天,麥凱恩一度出于對黨内主流意見的迎合,表态支持提名這位争議人物。但當特朗普曝出早年性侵婦女的醜聞之後,麥凱恩拒絕出席在克利夫蘭舉行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以示抗議。作為一名對國防事務和外交政策見解頗深的政治家,他不能容忍特朗普對“北約”和駐外美軍士兵的肆意貶低,更不能容忍特朗普對一位陣亡美軍穆斯林軍官家人的輕慢。特朗普的回應則帶着一貫的趾高氣揚:“麥凱恩先生被俘虜了,然後成了戰争英雄。而我更喜歡沒有被俘過的人。”

麥凱恩對此不予置評。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他依舊保持了整個政治生涯一以貫之的不偏不倚姿态和大局觀:支持特朗普對新任保守派大法官的提名和大規模減稅法案,同時反對在籌劃好替代方案之前貿然廢止奧巴馬醫保法案。在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維持“北約”盟國對美國的信心,以及繼續鼓吹采取對俄強硬政策方面,麥凱恩一直戰鬥到了最後時刻。他宣稱:“在危難時刻,盟友不應把美國排除在外,我們不應自相攻伐。”

但這終究已是一個全然不同的時代。麥凱恩所笃信的那種價值觀曾經幫助他在戰俘營中堅持下來,曾經使他赢得過政壇獨行俠的美名,但無法讓他赢得2008年大選,無法令共和黨抵擋住“特朗普旋風”的侵襲。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半時間裡,即使是他本人也不得不低下頭顱,在諸多重大問題上默認特朗普的決定。在共和黨建制派和老兵團體的壓力下,特朗普于8月25日批準白宮為麥凱恩的逝世降半旗;但在随後發出的緻參議員家人的慰問電中,他沒有一個字提到過這位獨行俠的政治業績。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