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沖突

沖突

時間:2024-10-24 07:16:05

《鸢尾花之光》喬治亞1924年美國霸道而性感的美,讓人有種生存不息的滿足感。美國畫家喬治亞最不願人們将她的花卉繪畫貼上“性”的标簽。

專心緻志地描摹那些花蕊、花萼、花瓣,留下許多費解的謎題。對于把花比作女性器官的種種質疑,喬治亞也隻是冷冷地反駁道:“當人們用情色眼光看我的畫時,其實想到的是自己的風流韻事。”她堅稱自己的作品沒任何象征意義。

這些巨型的花,讓我想起汪曾祺在《人間草木》中的糙話: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于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栀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着嗎!”

千言萬語有時抵不上一枝花,靜靜的美麗足矣。“看着它,你會發現,片刻間,整個世界完全屬于你。”在将近40年的時間裡,花朵不斷出現在喬治亞的創作裡,或許她希望像花一樣通曉愛的真谛。

遺世獨立的喬治亞,經曆如此特别。先是與長她23歲的攝影師相遇、相愛,後來再與小她60歲的陶藝情人一起相伴,直至98歲離世。她總是穿着一身黑衣,從不化妝,甚至拒絕與畢加索見面,但這些都不妨礙她成為當今女藝術家中,畫作拍賣價最高的人。

她身上的戲劇感來自内在沖突:一個希望控制人生的人,在一個接近失控的世俗社會裡遭遇的無奈。52歲那年,喬治亞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買下新墨西哥荒無人煙的一處農莊和農莊前的平頂山,并稱之為“基架”。她相信印第安人所說:死後靈魂依然能在這裡漫步。喬治亞告别人世的方式一如既往的大膽:沒有追悼會,沒有悼文,隻讓她的小情人登上“基架”山山頂,将骨灰灑在風中,落在她鐘愛的“極地”之上……

誰說賞花不是一種修行?拈花一笑的智慧你真的懂嗎?多少人帶着自我的虛妄與焦慮,裹挾着沖突和矛盾,在兜兜轉轉,錯過的不僅僅是花吧。

都市裡越來越難聽到自然的心聲,我們正在一點點失去的不止是生活的自然,還有人性的自然。美國“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斯奈德在《禅定荒野》裡提出:世上有可行之路,也有不可行之路。後者不能稱之為“路”,隻是“荒野”,因為那隻是一整片可“去”,卻無人前往、無目的地的曠野。……沒有什麼比遠離道路,走向分水嶺這一新領地更重要。……在你轉而走向荒野前,首先你必須“在道上”。走向自然的荒野,或許才能走出内心的荒野。

處在一個極其缺乏撫慰的時代,競争、對抗時常粗暴地演繹為“你死我活”,沖突到最後就隻剩下絕境。我很贊同唐納德·沃爾什在“與神對話”裡的觀點:所有的沖突來自錯位的欲望。全世界唯一能夠延綿不絕的和平是内在的和平。當你找到内在的和平,你也将能夠找到外在的和平。

現實中的沖突,有人看到的是沖犯,有人看到的是沖突。問特大型軍工企業中船重工董事長胡問鳴怎麼看資本市場舉牌,他态度很OPEN“舉牌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引入社會資本的機制活力。目前我們要給骨幹員工股權激勵很費力,如果來一個基金公司或其他資本,為了讓上市公司做出更好的業績,他就會想方設法激勵我們的上市公司高管和骨幹員工,這樣機制不就更加靈活、更加好嗎?”

學者餘世存新近出版了一本美文《時間之書》,我很喜歡他在文章扉頁給我寫的那句話“時間之美,不舍晝夜”。他理解的節氣“生産、生活有時,人生社會有節,人身人性有氣,節氣不僅自成時間坐标,也演化成氣節,提醒人生百年,需要有精神,有守有為。”既然人生無法回避沖突,不如守住自己天地人生的氣節。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