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當O2O遭遇融資難

當O2O遭遇融資難

時間:2024-10-24 04:42:56

O2O就是一場資本的德州撲克,低成本的門檻、瘋狂的零和博弈、最後桌面上籌碼最多的人赢得一切。

“現在如果還和投資人提O2O這個概念,很有可能會被當成是從2014年穿越過來的怪咖。”當聽到筆者說要做O2O這個選題時,一個投資人和我開玩笑說。

的确,相比較3年前巨頭紛紛登場,幾百億的資金投入和鋪天蓋地的宣傳,現在的O2O當然算不上當紅炸子雞,但和3年前不一樣的是,如今的O2O已經從一個概念徹底變成了一門非常值錢和清晰的生意。

比爾·蓋茨說我們總是會高估1年内産生的變化,而低估5-10年的變化,如果你是一個旅居海外的華人,突然回到國内,發現無論是吃飯、打車、逛街、騎行,每天的生活場景中,居然都不再需要現金了。如果你是一個宅男,待在家裡,動動手機,快遞、外賣、生鮮、超市用品,甚至各種家政服務都能送貨上門,即便是在3年前,也是一件很難實現的事情。

值得投資的三個标準

我們把這類通過互聯網鍊接線下服務,打通線上和線下屏障的商業模式,稱之為O2O。這個概念是如此之簡單,為什麼會在2014年突然之間爆

發呢?首先2014年對于移動互聯網來說,是移動支付的元年,微信紅包正式打響了移動支付之戰,而随後的打車軟件之争成為了這場戰役的延伸。同時,快速發展的智能手機領域,在2014年依然帶來了極大的紅利,原本一些在PC時代很難實現的場景,例如打車、訂餐排位在移動端都便捷了很多倍。

從另外一點看,2014年崛起了很多垂直類的O2O公司,包括婚慶O2O、家政O2O、家居O2O、美容O2O,似乎并不是每個細分領域的線下場景都适合做垂直的O2O業務,在我看來,不是所有的行業都值得做O2O,也不是所有的O2O企業最後都能在資本的道路上闖關成功。那我們就需要問:到底什麼樣的O2O企業有投資價值呢?

首先,必須介入一個高頻且剛需的場景。這個很好理解,你從現在三個最為成功的領域來看:團購類、外賣類、出行類,對應的三個獨角獸,滴滴出行、新美大和餓了麼。這三個行業都是高頻剛需,高頻對于一個業務來說,保證了用戶和商戶之間存在多次博弈的機會,大量的用戶反饋和評分機制,讓用戶試錯的成本變得很低,而犯錯對于商戶來說風險反而變得很大(信用和口碑的風險),而如果是另外一些非常低頻的場景,比如家政和家居,甚至是單次博弈的場景,比如婚慶和酒宴,O2O能夠發揮的價值就很有限,因為數據很難有效積累,而用戶的複購率又太低,好不容易培養一個客戶,用完就跑了,完全無法養成用戶的消費習慣。

其次必須連接信息流、人流和資金流,将交易融于一個閉環。信息流的背後是數據,“大數據”的堆疊,會讓整個社會産生不可思議的變化。通過數據挖掘,實體店鋪将不再僅僅作為交易的場所,更是物流節點和數據節點,這将大大提高用戶的線下體驗。而用戶的個人數據也通過各類O2O軟件沉澱在平台上,這些數據本身的商業價值尚未完全開發出來,但未來的潛力巨大。因為未來無法将交易融入閉環的O2O公司都沒有特别大的機會,比如說你做的是一個2B端的O2O,盡管毛利和貨單價都很高,但實際的交易關系依然是傳統的公對公,賬戶也是從A公司到B公司,你這個所謂的O2O也僅僅隻是一個信息中介,沒有留存數據和用戶關系,很難産生實際的價值。

第三點是最難的,就是不依靠補貼也能維持流量和用戶體驗的優勢。這幾乎是大多數O2O企業的命門,2014年O2O正式将互聯網世界從技術戰場、産品戰場,挪到了兩個更廣闊的戰場:運營戰場和數據戰場。這個變化深刻影響了互聯網的投資邏輯。當競争停留在技術和産品階段時,決定一個産品價值的往往是張小龍這樣的産品天才,而産品和技術再貴,邊際成本更多的時候也趨向于零,線性的成本比上指數級的價值增長根本就不值一提。而一旦這種競争從技術轉向運營,就完全不一樣了,我的規模隻要比你大一倍,那我的市場價值就會是你的4倍,這樣自然就催生了無休止的補貼和惡性競争。而這種成本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級的,也就是說,市場越大我賠的越多,創始人張旭豪曾透露,餓了麼每單外賣補貼1—2元,根據餓了麼超900萬的日單量估算,一年燒錢資金超40億元。美團外賣相對于餓了麼,情況似乎更糟糕。根據美團外賣宣稱的日訂單量1000萬計算,每單補貼1.5元,一年補貼超54億元。無論市場多麼熱鬧,不賺錢的O2O公司很難在資本市場退出,而一旦停止補貼,百度糯米和百度外賣的市場占有率就會斷崖式下跌。

從資本大逃殺到德州撲克

O2O大戰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基本上屬于最後的收官,2017年每一個O2O公司都必須要證明有能力賺錢,并且可以一直賺錢,這才能在資本市場中實現退出。

說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套路,從2011年的千團大戰到2014年的三大巨頭介入,再到2016年最後的兩強失去獨立上市的機會,美團和大衆點評最終組成了全新的新美大,占據了團購市場80%以上的市場,共同謀求獨立上市的機會。這個資本套路,不僅僅在新美大身上發生過,從58合并趕集、滴滴合并快的,以及一時甚嚣塵上的外賣合并傳言(百度外賣和順豐快遞),其實都證明了O2O就是一場資本的德州撲克,低成本的門檻、瘋狂的零和博弈、最後桌面上籌碼最多的人赢得一切,而其他無法跟進的參與者将黯然退場。要麼壟斷要麼完蛋,這似乎已經成為了O2O留給我們的最大印象。

但壟斷之後的O2O,難道就一定能夠上市麼?其實也未必,美團和大衆點評合并之後,内鬥不斷,組織架構不斷調整,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高層接連出走。而由于美團内部的調整,對商家強制上漲傭金,對員工變相降薪導緻員工大量流失。業界人士并不看好美團的上市計劃,美團多元化的業務,陷入分散作戰、沒有重點的窘境。若沒有持續的外界資本來輸血,美團恐怕會倒在上市的台階上。而相對于情況較好的滴滴出行,也要面對政策監管和補貼取消兩大風險,未來之路還依然很不明朗。

(作者系第一财經内容運營經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