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攪動鍊圈熵值的媒體人

攪動鍊圈熵值的媒體人

時間:2024-10-23 07:00:10

紙醉金迷也許是假的,但他們從不否認期待彎道超車和人生創富的野心

李銳男24歲科技網站區塊鍊頻道記者區塊鍊媒體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這次它成了“紙醉金迷”的同義詞。

你一定看過這篇标題聳動的文章吧——《區塊鍊美女記者講述鍊圈的紙醉金迷:兩個月去了8個國家,五星酒店随便住》,文章描述了區塊鍊媒體美女記者,受邀前往多個國家報道區塊鍊會議,往返頭等艙,住宿五星級酒店的奢侈經曆。

鍊圈媒體從業者随後迅速反擊,力證清白,更有媒體人撰寫了《區塊鍊媒體的聯合聲明》,指責刊發文章的希鷗網編造故事,号召鍊圈媒體共同抵制和孤立希鷗網。

區塊鍊仍處于混沌期,機遇與亂象并存,未來充滿不确定性。于是,我們找到了鍊圈媒體從業者和投資人,和他們聊了聊在這個行業的感受,以及對未來的判斷。

我們發現,這個行業以90後的年輕人為主。他們都否認經曆過上述文中的奢侈生活,但并不否認,加入這個行業,本來就帶有人生創富的野心。他們相信,這是人生中唯數不多的能遇到的風口,在别人遲疑、猶豫時,他們更願意勇往直前,搶得先機。1我的工作方法和跑别的口沒什麼區别我是媒體新鮮人,2017年才入職。投身區塊鍊之前,一直做别的領域。

今年3月,我們網站想從科技記者裡挑一波人轉做區塊鍊,沒人願意去,就我對區塊鍊還略微有點興趣,加過群、看過書,就被主編點将了。

剛開始我挺抵觸的,看了幾天看不懂,全是專業術語,什麼“公鍊”“可擴容性”“POW技術”這樣的東西。

沒辦法,我開始大量閱讀白皮書,跟圈内的人聊天。币圈、鍊圈的人,隻要懂技術的都聊,聊完再思考、總結。後來我發現區塊鍊也不是想象中那麼難,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我逐漸覺得遊刃有餘了。

現在我的工作時間,可比跑文娛口的工作時間要長多了。9點開始工作,淩晨兩三點才睡。行業信息随時都要看,平均一天最少看30篇行業文章。除此之外,還要研讀大量的項目白皮書,好的壞的都看。

我也買币。這是最直觀、最快速了解行業的方法。鍊圈和币圈看似界線分明,其實并不是,不炒币,怎麼了解什麼是區塊鍊?不了解區塊鍊技術,炒币怎麼能賺錢?

買了币、進了圈子,你會發現,這是一個特别考驗人性的地方。在錢面前,人性暴露得淋漓盡緻。

看着身邊的人幾十倍地賺,你的心态就不一樣了。我有朋友用2萬元起步,賺了四五十萬。但轉眼就得知,還有人投入全部身家炒币,由于太緊張,精神壓力大到要看心理醫生。

我的工作方法和跑别的口沒什麼區别,約行業大佬寫專訪、做行業分析、報道項目,出2000至5000字的行業分析稿是常事。過程很痛苦,但結果很享受。

有其他媒體抄我的稿子,還不是洗稿,是照搬抄襲。我去微信舉報過。沒有深追,行業抄襲很多,每個都追,太累了。專業水平不過關,通過跑會拉攏關系的亂象我也見過。

我覺得,存在即合理。有問題,發現問題,就去揭發,這是你能做的。鄙視、痛恨,也不至于,站在客觀的角度就好。沒有一些人的炒作,别人怎麼會關注這個圈子呀,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

我的月薪隻比科技媒體其他口的記者略微高一點點。高規格的參會标準和天價薪資于我隻是傳說,沒遇見過。

朱潘男26歲BEECOOL全球區塊鍊社群創始人、區塊鍊媒體投資人2“你是蹭到了熱點,但是行業不好了,你也活不下去”

和盤絲大仙對談的那個海報,很多人都拿來問我,我澄清過,我不認識盤絲大仙,也沒參與過那個對話。

但這種營銷在鍊圈挺常見。有些會,我不去,主辦方也會挂我的名字。我也不會去追究這種事,沒必要樹敵,不去就可以了。人家用你的照片,也說明你火嘛。

這種亂象,是今年2月以後才出現的。2017年10到12月,是币圈市場最好的時候。2018年1到3月,是市場破發的時候。炒币賺不到錢了,就有大量的人去做行業生态的東西,比如做自媒體、基金、投行、辦會。

一開始也是真正邀請嘉賓的,但後來辦會的太多,就開始瞎挂名。主題也差不多,都是什麼區塊鍊的應用落地、區塊鍊的未來、區塊鍊的商業模式等等。辦會當然能賺錢了。

有人說這個圈子紙醉金迷,我覺得,不過有些公司為了招人,炒作自己的員工住五星級酒店、坐頭等艙。但這些都是會議主辦方安排的。

這個圈子目前的門檻的确不高。但未來肯定不會是這樣,會是企業和企業的競争。1999年有過一次互聯網泡沫,才會有雅虎、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區塊鍊也是一樣,現在的區塊鍊,就是當年的互聯網。随着互聯網大公司入場,區塊鍊行業亂象會有所改善。

現在我創立的公司BEECOOL做的是區塊鍊投資。辦公室牆上寫着這句話:做有價值的人,做有價值的事,做有價值的公司。我想把這當成一個長遠的事情來做。未來的鍊圈不可能是每天喝喝酒、炒炒币、跟币圈的人溝通溝通,就把合作的事情談成了,拿到融資。現在,願意給錢的人,都是投資機構要投這個賽道的、不差錢的人。甚至有些VC都不懂區塊鍊,隻要看到這個行業就投。

在我看來,鍊圈99%的企業都有泡沫,我想投一些有價值的企業。目前,這個行業是每個人都有成為阿裡的機會,所以投資人甯願投錯也不會放過,融資就變得很容易。但我個人會判斷創始人的人品,看項目落地的前景——很多技術是不可能落地的,也看創始人對行業的判斷力。

進了鍊圈以後,我的工作比在互聯網創業做CEO時至少累5倍,每天隻睡2小時。大家看到的行業亂象,說這個圈子裡的人常常在一起喝酒吃飯,其實是我們沒有辦公地點,大家都是流動性辦公的,可以借吃飯的時間坐下來聊點事情。

我個人不太喜歡接受采訪,主要是不願意去講那些暴富的神話。這個圈子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信、遲疑、不相信這個怎麼會賺這麼多錢;第二個階段是四處問别人買什麼币,要點額度;第三個階段是真正做有價值的事情。這是個發展規律,放在其他領域也差不多如此。

我目前也投了十幾家區塊鍊媒體。這個行業是需要媒體推動的,但我們一般會投一些服務型的媒體,像鍊得得、深鍊、金色财經這種媒體,我每天也都會看的。

我不希望媒體是蹭流量的,過度渲染誰用幾百萬賺了幾個億這樣的故事。

有一些媒體是把流量蹭到了,但把行業搞壞了。胡欣女25歲某區塊鍊公司從業人員,同時擁有自己的區塊鍊微信公衆号3“普通記者機票、酒店都要自己出,哪有所謂的紙醉金迷”

希鷗網那篇區塊鍊美女記者紙醉金迷的文章裡,有張截圖,是記者群的,我就在裡面。群截圖中還顯示了我的微信頭像。文章出來後,我的手機被信息轟炸了,朋友們發截圖問我,說這不是你嗎?

那個群真名是“全球區塊鍊新媒體聯盟”。今年3、4月份,我被認識的媒體老師拉進群。群裡平時主要就分享區塊鍊相關的文章、區塊鍊活動會議視頻,還有基于行業熱點的聊天。

隻不過那篇文章太扯了。天天免費去各種會,機票酒店都包是沒有的事。那些會一般都不管差旅,最多是免個門票。我在那個群花的時間雖然不多,隻看到過峰會的媒體合作信息,沒有看到過包機票酒店的會議邀請。

我現在是某區塊鍊公司的從業人員,業餘時間經營自己的區塊鍊公衆号。我其實不是記者,我和别人一起做的區塊鍊自媒體,本來是想用漫畫做一些區塊鍊的科普和熱點事件的解讀,但工作太忙了,沒法用心做,心情好了才去更新一次。

這個圈子和其他圈子也并沒有什麼不同,參會請個大佬,肯定給大佬的接待規格會高些。普通媒體記者,機票、酒店都要自己出,哪有所謂的紙醉金迷。

我之前在科技圈做新媒體,沒趕上互聯網的早期紅利,現在看到了區塊鍊的機會,就想早點進來。早點進圈子,就算沒賺到錢,至少也有機會接觸到行業最頂尖的人。

我也見過從科技圈轉戰鍊圈,人生逆襲的人。有一個之前在科技圈研發頭戴式耳機的富二代,項目沒有多出彩。後來進入了鍊圈,成了一個三點鐘群的發起人,現在是行業大佬了。

我也買币,至今起起伏伏,錢也賺了一些點,不過很少的,也就是每天早上吃早飯能給自己加個雞蛋的錢,離财富自由太遠了。不過,我也沒想過财富自由到底需要多少錢。

對我而言,進入區塊鍊行業是最重要的。畢竟,在科技圈,我進去時已經是中後期了。大佬都是用來遙望膜拜的。在鍊圈,我已經比後來者有了更多見識一線項目方、大佬的機會。

雖然鍊圈魚龍混雜,但并非所有人都在渾水摸魚。比如,我們公司,每天加班到22點是常态。而很多區塊鍊社群,有時淩晨3點也會針對一些熱門事件聊得火熱。區塊鍊行業市場發展很快,很多人都在搶時間。

當然,我對區塊鍊的理解還處于初級階段。技術層面了解得并不夠深入。怎麼學習?主要靠閱讀各種行業媒體、公衆号的文章來提高自己。大家所說的行業亂象,我都是看報道,也沒真正見過。也可能我仍然處于邊緣吧。

linko醬女26歲北京某高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在讀博士2018年3月成立linko醬公衆号4“在這個紅利未被收割的戰場誰都有機會彎道超車”

為了做區塊鍊自媒體,我犧牲了一段戀情。交往了一年的博士男友是個注重生活品質的工科男。他覺得區塊鍊挺忽悠的,也不理解我為什麼要把全部的時間都投注到這件事情上,完全沒時間和他在一起。

不過,也沒什麼好後悔的。有人說我長着一張與學霸頭銜極具反差的“網紅臉”,算“區塊鍊美女記者”。但鍊圈媒體所謂的紙醉金迷我沒遇到過,隻遇到過有人請我主持會議。

Papi醬是我的偶像,所以我給自己起名linko醬,希望能走“區塊鍊領域papi醬的路線”。

我的公衆号合夥人輕度是領我入行的人。2013年,他大四的時候就開始炒比特币和挖礦,之後一直在李笑來的社區做資料翻譯和技術普及,2016年,國内的一家頭部互聯網公司成立區塊鍊部門,他是發起人。後來,他出來創業做了區塊鍊項目。他原本就是普通程序員,現在已經實現财富自由,幾個月前在國貿買了房,那可是每平方米超過15萬的高檔商圈。

這讓我很意外。他一下子就跟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了,這是翻天覆地的階層跨越。同時我也很好奇,覺得也得研究這個東西。

研究了4個月後,2018年3月,我在新創的公号上發了第一條視頻。

輕度告訴我,我形象比較讨巧,容易吸引人注意,加上我文筆偏論文風,不夠有趣,所以我選擇通過搞笑、段子的短視頻形式,演繹鍊圈話題。在視頻裡,我要跳舞、剪鬼畜、講段子。視頻周更,時間很緊迫,博士論文開題的前一夜我還在練舞。

其實,之前在短視頻爆發期,我也想過創作短視頻,卻下場太晚,錯過了好時機。區塊鍊未嘗不是一個曲線救國的方式,畢竟在這個紅利未被收割的戰場,誰都有機會彎道超車。

做内容,要懂用戶心理。推出8期視頻後,我漸漸掌握了用戶的關注點。發“糖果”(糖果币)以及标題關乎一夜暴富、美女的時候,就會有不錯的流量。

比如《糖果福利!紐約共識大會留下哪些機會》這篇,發完24小時内漲了200個粉絲,是我的公号漲粉最高的一篇。

但每次在朋友圈推廣的時候,我都會把導師和實驗室同門屏蔽。主要怕導師覺得我不務正業,也怕同門手滑轉發被導師看到。

投身鍊圈後,我加了不少群,因為我的公号也會放出微信聯系方式,也有不少人也來加我。這個圈子現在确實魚龍混雜,聽起來也不那麼高端的感覺。

我也買币,錢是可以賺到,但并不能像傳言中暴富。我發現一夜暴富也不是那麼容易,索性就不急着賺錢。不久前,有公司要買我的号,我拒絕了,他們說價格可以商量,但我們不接受沒有特殊背景的融資,比較期待區塊鍊産業基金這種背景的,我和合夥人希望未來我們的估值能到600萬。

如今,區塊鍊自媒體達到百家之多,門檻很低,有影響力的頭部公衆号尚未固定,在這個賽道上奔跑的自媒體從業者,有突出重圍的機會。但科研仍然是我的本職,自媒體隻是我對未來新方向的探索。

(應采訪對象要求,李銳、胡欣為化名)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