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世界杯科技進化史

世界杯科技進化史

時間:2024-10-23 06:33:08

現代足球的背後是現代科技在支撐。随着科技發展,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嚴謹、越來越公平的足球賽,但未必是越來越精彩的足球賽

蘭帕德的世界杯記憶注定是苦澀的,作為足壇頂級中場,他從未在世界杯賽場上破門。不過,這麼說或許不太準确。2010年南非世界杯,八分之一決賽,英德大戰。比賽第38分鐘,英格蘭球員蘭帕德一腳巧妙的吊射砸中橫梁下沿,德國隊門将諾伊爾站位靠前,手臂張開攔阻不成,仰頭看着皮球從他指尖掠過,一聲悶響後彈進球門。

英格蘭人開始慶祝,主帥卡佩羅興奮地緊握雙拳。兩分鐘前,英格蘭隊還兩球落後,厄普森頭球破門扳回一城,一分鐘後,蘭帕德再入一球,他們已經看到了逆轉的希望。

但裁判判定進球有效的哨聲遲遲沒有響起。皮球強烈旋轉,砸進門内半米後,又鬼使神差彈出。諾伊爾憑借頂級門将的本能,将皮球撈出,迅速擲給後衛。德國人展開反擊。主裁判拉裡昂達沒有做出任何表示,他認定皮球沒有完全越過門線,進球無效。

蘭帕德本想忘情慶祝的雙臂凝滞在空中,慢慢垂在頭頂。死球時,英格蘭隊員集體圍住裁判抗議,但裁判自信做出了正确的判罰。英格蘭人的反攻氣勢瞬間瓦解,下半場連丢兩球,止步十六強。

這是傳奇球星蘭帕德唯一一次在世界杯上破門,但他的進球數據卻永遠是零。後來,這次判罰被稱為世界杯曆史上最嚴重的誤判。以此為标志,國際足聯開始醞釀改革,将高科技引入足球領域的呼聲越發震耳。

8年後,門線裁判和鷹眼技術已經是各項足球比賽的标配,蘭帕德冤案不會再出現。為了賽事的公平和精彩,越來越多高科技産品被引入足球場,與此同時,球員們為了獲得更好的成績,也日益被高新技術包裹。科技的發展貫穿了世界杯曆史,從視頻輔助裁判技術(VAR)、鷹眼技術,到比賽用球,球衣、球鞋,甚至運動飲料,科技就像角鬥場裡的長矛和盔甲,武裝即将上場的戰士。當人們回首曆史,會發現,在漫長的歲月中,科技已經完全改變了世界杯。

從T字球到“電視之星18”

英格蘭射手傑夫·阿瑟爾擅長頭球,他曾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閃耀英倫的球星,帶領球隊五奪足總杯。

2002年,59歲的阿瑟爾因腦傷離世。驗屍結果表明,他的頭部因長期撞擊皮球受到創傷。驗屍官安德魯·海格認為,這種創傷跟拳擊手受到敵人重拳擊打形成的腦部創傷非常類似。

罪魁禍首是當時的足球。最早的足球由11塊T型皮革拼起,手工縫合而成,被稱為T字球。咖啡色的球面凹凸不平,沉重且堅硬。

而後,足球更新換代,球膽變為橡膠,可以承受更大壓力。缺點也很明顯,足球受潮後重量和硬度增加,對于經常澆水的足球場來說,這款足球有着無法避免的缺陷。阿瑟爾就是最著名的受害者。

阿迪達斯創始人阿迪·達斯勒因此決心研發新型足球,經過幾十年的技術積累,一款名為“電視之星”的足球作為集大成者風靡賽場。

“電視之星”第一次出現在賽場,是在1968年的歐洲冠軍杯。1970年,國際足聯欽點“電視之星”為墨西哥世界杯官方用球。那一年,電視轉播開始在全球普及,人們第一次在電視屏幕前觀看世界杯。兩個劃時代的技術相遇,賽事的關注度直線上升,電視和“電視之星”,重新定義了足球。

“電視之星”由20個六邊形和12和五邊形的真皮制成,相比舊式足球,外形更加渾圓,且黑白色塊相間,讓在黑白電視機前觀看比賽的球迷,也能看出球的旋轉速度和方向。因為太過經典,“電視之星”被許多球迷同“足球”畫上了等号。

“電視之星”獲得了巨大影響力,使得之後的每屆世界杯,都成為體育用品公司展示高新技術的時刻。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皮球球體被加入黑色聚氨酯泡沫内層,使其具備了防水功能;1994年的美國世界杯,官方用球第一次使用具有能量回複性能的白色聚氨酯泡沫内層,球體觸感更柔軟,球速更快,設計者希望它能像美國的火箭一樣一飛沖天。

到了2014年的巴西,“桑巴榮耀”的球皮隻需六塊,但構成球皮的材料卻多達五層,其中,一毫米厚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層由數百萬氣體填充的微型球體組成,皮球的摩擦顆粒也變成波浪線排列的方形,以便增加皮球在空中的弧線。于是,在這屆世界杯比賽中,出現了大量的“世界波”。

“電視之星”誕生50年後,關于足球的一切都已天翻地覆。俄羅斯世界杯的官方用球依然來自阿迪達斯,名為“電視之星18”,它沿襲了黑白主色調,但等邊形色塊變成了梯形的馬賽克漸變色,人們不難發現這款足球在向經典緻敬,但除了名字,兩款皮球已判若雲泥。

從“電視之星”到“電視之星18”,球皮從32塊減少到6塊,從手工縫制皮革,變為能讓表皮固定在内膽上的熱黏合工藝。足球越來越圓,越來越輕,球皮接縫更加平滑,空氣動力學原理注入其中,球員大力抽球時,皮球不易發生形變,飛行軌迹更直更快。

“電視之星18”球體上可以看到一個小小的放射标志,意為内置NFC近場交互芯片。該芯片使消費者可以運用智能手機與足球互動,每個足球将産生獨特識别碼,為用戶解鎖專屬内容和信息。這種個性化定位感知體驗讓每個足球都獨一無二,可以使“電視之星18”的每一位體驗者都能在世界杯階段通過手機參與實時互動。這種技術在世界杯比賽中的首次引入,也使“電視之星18”成為至今最具開創性的世界杯比賽用球。

足球更新換代的目的,除了安全,無疑也要使比賽更加精彩。在使用德國世界杯官方用球“團隊之星”轟入一腳35碼開外的任意球後,前法國國家隊球員德約卡夫說:“對我來說,它(“團隊之星”)非常棒。我不知道是否存在完美的足球,但它幾近完美。”

但并不是每個足球運動員都對此感到驚喜。每次世界杯的新皮球,都是門将們“一場噩夢”。

“電視之星18”發布後,西班牙國門德赫亞抱怨,“這款用球會給守門員帶來很多麻煩。它真的很奇怪,它的飛行路徑是不可預測的。這款球還是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的。”

西班牙球星佩佩·雷納直言:“我可以跟你打賭,你願意賭多少錢都沒問題,我們會在俄羅斯世界杯看到至少35粒遠射進球,因為你根本不可能找到解決辦法。”2014年6月25日,巴西新水源體育場,2014巴西世界杯小組賽F組,波黑Vs伊朗

門将們一直對皮球的技術革新持保留态度,“世界杯開始之後,一定會出現很多進球。但我猜想這正是人們願意看到的。”曾效力于美國大聯盟的門将特洛伊·佩金斯說。

被技術改變的穿戴

世界杯的傳奇故事中,關于“小紙條”的故事應該是最有趣的一個。2006年德國世界杯,四分之一決賽,東道主德國與阿根廷激戰至點球大戰,德國教練卡恩悄悄塞給門将萊曼一張小紙條。之後的點球決戰,萊曼猜對了每個阿根廷球員的射門方向。

小紙條上寫的是阿根廷隊員的罰球特點及習慣方向。但在今天看來,小紙條收集信息顯然落伍了,大數據會幫教練們做出更精确的判斷。

嚴謹的德國人率先将大數據運用到訓練和比賽當中。2013年起,一家名為SAP的公司為德國國家隊提供了MatchInsights技術,球員的跑動、傳球、身體狀态等數據,都通過視頻拍攝,被搜集進入數據庫中,以便教練更輕松地識别比賽中關鍵時刻。

上屆世界杯,英格蘭主帥霍奇森将一款iPad帶到了巴西,其中裝有英格蘭隊的球隊表現分析經理和助手編寫的足球訓練應用。在應用中,他們利用大數據分析球員表現和對手的情況,以此輔助球隊備戰。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在蘇黎世舉辦的國際足聯特别會議上,國際足聯(FIFA))執委貝肯鮑爾強烈反對iPad或iPhone出現在教練席,FIFA對于球場科技的抵制可見一斑。

但關于球鞋和球衣的進化,FIFA就沒有太多發言權了。小小的一雙球鞋,其豐富的科技含量并不是足球愛好者們能輕易解讀的。

最初,足球鞋一直由天然袋鼠皮制成,它的優勢是,會随着穿着的次數越來越貼合人的腳型。但缺點也顯而易見:袋鼠皮價格昂貴,防水性差,易磨損,比賽遇上雨天,球員們的腳就要一直泡在水裡了。

經過幾十年的進化,目前流行的專業球鞋,前腳掌是一對可以自動調節的伸縮鞋釘,根據地面硬度和運動壓力伸縮,大大降低了球員受傷的風險;鞋底由新型全掌碳纖維制成,有助于從地面獲取反作用力;鞋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可伸縮的高幫鞋領;鞋面上織入了布裡奧纜線,增強了向前的推動力和反作用力;鞋墊也有其功能,幫助刺激球員腳部的血液循環。

在巴西世界杯上,德國球員穿的是阿迪達斯新研發的adizeroF50球鞋,鞋底配有專門收集數據的miCoach速度傳感器,球員在賽場上的瞬間速度、平均速度、最快速度、沖刺次數,甚至步伐及步幅都被記錄下來。教練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分析每個球員的特點,優化訓練模式和備戰方案。

球衣也經曆了差不多相同的進化曆史。早期的球衣以棉質為主,觸感舒适,但吸汗後重量增加,不易晾幹,黏在身上,讓人更加悶熱。

幾十年間,球衣從材質到設計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上屆世界杯,巴西隊球員穿着耐克的涼爽型球衣Cool,融入了體溫調節技術,空氣流動效率比此前的球衣高出56%。而阿迪達斯,則在球衣中采用了Climachill技術,将織物纖維中嵌入了钛金屬細絲,幫助球員加速散熱。

意大利隊的球衣引發了更多的關注,這款彪馬公司研發的球衣上附有特殊的膠帶,能為球員提供“微按摩”,最大程度提高肌肉力量,緩解疲勞。

不過,2022年的卡塔爾世界杯,球員們或許不會再為高溫苦惱。舉辦方為了給球場降溫,安裝了技術難度大、成本高昂的“地冷空調”。德國,2018俄羅斯世界杯,阿迪達斯工廠在公平與精彩之間徘徊

當蘭帕德的進球被裁判無視,英國《每日鏡報》記者巴裡在媒體看台上目睹了全過程,他狠狠地踹了一腳椅子,“Fuckoff!特裡斯曼!”

場上并沒有一位裁判名叫特裡斯曼。特裡斯曼是誰?這位讓英國記者惱怒的人是前任英足總主席。一直以來,特裡斯曼都反對将高科技引入足球場,至于門線裁判,在他眼裡也是不必要的——過度的精确隻會讓足球場上少一些傳奇故事——至少在蘭帕德的進球被吹之前,他是這樣想的。和不少老派球迷一樣,特裡斯曼信奉“誤判是足球的一部分”,甚至多次表示,足球就是因為誤判而美麗。

但當冤案降臨,美麗就會變成徹頭徹尾的悲劇。事實上,早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之前,已有不少業内人士為引進門線技術而努力。FIFA曾在2007年的青少年比賽中測試這項技術,但一年後,時任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拒絕在世界杯付諸使用,因為它“隻有”95%的準确率。2010年3月,國際足聯理事會投票,以6-2的結果決定永久放棄門線技術。有趣的是,兩枚反對票分别來自英格蘭和蘇格蘭。

英格蘭主帥卡佩羅在賽後抱怨,“在這個科技年代,裁判卻不能(利用科技手段)判斷是否進球,這很讓人吃驚。”

布拉特當時就坐在布隆方丹自由洲球場的主席台上,不過他和裁判一樣,“沒有看到那粒進球”。在外界強大的輿論攻勢下,FIFA終于妥協,布拉特表示,考慮将門線技術引入球場,但反複和争議仍然持續了很長時間。

當時不少媒體評論,這次誤判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英格蘭隊在為1966年世界杯決賽還債。那場比賽同樣是英格蘭對陣聯邦德國,90分鐘内戰成2:2平,加時賽第101分鐘,英格蘭球員赫斯特的射門砸中橫梁下沿,彈向門線裡側,又迅速彈起。當值邊線裁判巴拉克莫夫判定進球有效,英格蘭絕殺奪冠。但這球是否完全越過邊線,成為賽後輿論的焦點。當時的錄像機位少,畫質模糊,這粒進球就成了世界杯曆史上最大的懸案,幾十年間,衆說紛纭。有德國人感歎,如果當時有鷹眼技術就好了。

也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想。

2017年12月,世俱杯半決賽後,皇馬教練齊達内和中場球員莫德裡奇就對正處在實驗階段的VAR技術提出質疑:雖然這項技術能夠通過錄像回放和慢鏡頭,更清晰地顯示球員的一舉一動,但為此耗費的時間讓人感到不耐煩。“為了一個判罰,我們不得不等3到4分鐘,這真讓人難受。”齊達内說。

但足球比賽的立法者們已經在減少VAR技術對比賽流暢性的影響,力挺的人也越來越多。阿森納前主帥溫格曾經表示:“我認為在未來5年裡,如果歐足聯不引進視頻回放技術的話,他們可能将面臨來自電視或者球迷們的法律訴訟,原因是他們拒絕采取正确的決定。”

終于,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改革後的門線系統正式啟用。這套由德國GoalControl公司開發的系統,包括14台高速攝像機,分布在球門和球網各處,拍攝出高清數碼照片,上傳至球場頂部的數據間。主裁判配備一台特殊的手表,經過分析的數據發送到裁判的手表上,進球有效便顯示“goal”字樣。整個過程耗時不到一秒鐘。

第一次成功應用發生在法國對陣洪都拉斯的比賽中:法國前鋒本澤馬破門,雖然門将瞬息之間就将皮球抱在身下,但14台鷹眼捕捉到了皮球完全越過球門線的畫面。

此外,裁判還配備了專業的耳麥,使其能及時與邊裁、第四官員溝通,不緻因判罰不及時遭到球員圍攻,極大緩解了這一特殊工種的壓力。

為了保證公平,一些細小的科技創新也不斷湧入足球場。比賽中,每當一支球隊獲得任意球,特别是靠近禁區的任意球,裁判安排人牆站位也是一個難題,防守隊員為了站得離球更近,往往會趁裁判不注意向前挪動,進攻方則會把球偷偷挪向更靠近球門的位置。有時兩方隊員還會因此大打出手。

2008年,阿根廷記者席爾瓦提議發明一款人牆噴霧,讓皮球和人牆的位置更加精确。這款人牆噴霧也在巴西世界杯上得到應用。這是一種水性噴霧,不含有毒成分,噴到草皮上,一分鐘後便自動消失。

巴西世界杯後,國際足聯權力更疊,布拉特黯然下台,接替上任的因凡蒂諾展示出改革的雄心。“世界杯不應該由錯誤獲得勝利,我不想今年世界杯決賽被裁判的錯誤所主宰!”因凡蒂諾說。

用科技消滅“黑馬”?

但科技是否應該侵入足球的話題并沒有消失。曾經有記者質疑國際足聯為何不積極引入新科技,工作人員反問:“為什麼要讓技術幹擾一項人的運動?”這個問題至今依然沒有答案。

2014年巴西世界杯第一場比賽,一名癱瘓青年身穿“腦控外骨骼”裝置,自行從輪椅上站起,為那屆世界杯開了第一腳球。這項裝置可以通過大腦控制。可以預見,如果科技進一步入侵足球運動的話,未來的世界杯可能變成機器與機器的對決。

但這是足球運動最好的未來嗎?關于天賦的傳說可能會消失。那些巴西街頭光腳踢球的少年們,每天夢想踏上伯納烏或夢劇場的草皮,他們的機會是不是越來越少?那些故事之所以傳奇,因為其中夾雜太多偶然因素。但科技是精确,是因為所以,是一加一等于二。赢者通吃,科技與偶然性勢不兩立。

世界杯上最讓人激動的懸念:哪支球隊會成為黑馬?可能也會漸漸消失。

有人統計過近幾十年世界杯四強名單,1994年有瑞典、保加利亞,1998年有克羅地亞,2002年土耳其、韓國超出預期,但2006年和2010年,四強中已難尋黑馬。

不得不說,科技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黑馬逆襲,一方面是靠自身打出狀态,更重要的是強隊“打盹”。但科技帶來的精确性阻止了“打盹”。舉個例子,英格蘭隊在備戰巴西世界杯時,記者在球隊駐地看到一些便攜式冷藏箱,上面貼有不同球員的名字。箱子裡放着為球員量身定制的能量飲料,這些飲料中的電解液數量取決于不同球員流失的水分多少。

精确、有序、全面的科技武裝着球員,确保他們在比賽中發揮最大的能量。當年萊因克爾贊譽德國足球時說:“足球就是二十二個人在場上奔跑,最後德國人赢得勝利的遊戲。”但以後或許可以說,足球是二十二個人在場上踢,誰掌握的科技更強大誰就獲得勝利的運動。

但至少現在,數據可以算出球員的跑動和身體情況,還無法衡量“球技”。

巴西世界杯小組賽結束後,國際足聯發布了小組賽最佳陣容。一時間輿論嘩然,這份名單與球迷們認為的“最佳”相去甚遠。國際足聯承認,官方發布的最佳陣容是根據球鞋内置芯片和球場監控上傳的大數據分析得出的,他們相信雲計算對球場上發生的事比球員和球迷更加了解。

将最新的科技引入足球場,或許能最大程度避免發生“上帝之手”“蘭帕德冤案”的誤判。但足球是關于人的運動,人們迷戀的是那些暧昧的不确定性。多麼海量的數據,也無法計算出天才球員的神來之筆,或絕處逢生的奇迹逆轉,它也無法計算出血性和強大的意志。當世界杯再次來臨,我們依然會為這些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激動呐喊,這是人類從山洞裡習得的本能,這才是我們喜歡足球的原因。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