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水潤裴寨

水潤裴寨

時間:2024-10-23 04:23:58

賈丹(左)和張貴先在田心池邊。攝影張睿思

走進裴寨村,既能看到頭發花白的老人悠閑地坐在自家院落曬太陽,也能看到三三兩兩的孩童嬉戲打鬧。不過,大部分村民可落不着這份清閑,他們或忙着打理自家大棚裡的蔬菜和鮮花,或忙着在商業街做買賣,又或在全體村民參股的春江集團上班。正如裴寨社區黨總支書記裴春亮所說:“要讓人人有活幹,家家有錢賺。”

在村裡,我們結識了兩位村委女委員,她們的工作有一個交集:水。

“有錢花,有活幹,這生活還不中?”

早晨8點不到,裴寨新村的公廁裡已經出現了張貴先打掃的身影。在她熟練地戴上手套提起拖把之前,這位身材瘦小的六旬老人已如往常一樣把小孫女送到了離家十分鐘路程的幼兒園。張貴先是村委委員,村裡大大小小五個公廁,她每天要打掃兩輪。有她在,參觀裴寨村的遊客多或少,這幾個公廁都能保持整潔明亮。

除了打掃,張貴先還有一項更重要的任務——看水。裴寨全村人洗衣做飯和商業街的用水都指望着村裡那口530米深的水井。通常打掃一結束,張貴先便騎着她的電動小摩托趕往後山,從井裡往兩個儲水罐裡抽水。抽水泵正常工作時并不讓人費心,可碰上水泵不聽使喚,張貴先就得守在井邊等着水灌滿了才能離開,一等就是幾個小時。看水的活還不隻是這口井,村裡的水管出了問題也是張貴先找人去修。

張貴先談起自己的工作,神情總是很輕松,但多年的奔波和體力勞動讓她落下了腰酸腿疼的毛病,每天都離不開止疼藥。“苦也苦,但村裡都有水喝了不是。”

“嬸,在哪嘞?”下午張貴先剛回家坐下,村委賈丹的電話就打了過來,說是商業街那邊酸辣紅薯粉店後面的水管爆了。恰好碰上張村鄉第一屆紅薯粉條節,不少外地采購商都慕名前來品嘗粉條,停水可耽誤了鄉親們賣粉條的大事。張貴先趕緊撥通了修理師傅的電話,随即騎上小摩托前去查看。

等水管修好,天色已經暗了,張貴先該回家給兩個小孫女做晚飯了。走進廚房,張貴先回憶起在老村漏雨的土坯房裡下廚的場景。“以前啊,家裡都是泥,做飯燒煤,可嗆人。現在這個天然氣,好用又不貴。”三兩分鐘,青椒爆炒胡蘿蔔絲的香味就從廚房飄進了客廳。

說起現在的生活,張貴先說:“有錢花,有活幹,這生活還不中?”攝影秦斌/人民畫報

張貴先打掃裴寨村公共廁所。有她在,參觀裴寨村的遊客多或少,這幾個公廁都能保持整潔明亮。攝影張睿思客廳的茶幾上一筐小柿子和小橘子新鮮透亮,張貴先的兩個孫女正分坐在茶幾兩旁,大的念小學五年級,小的還在念幼兒園。客廳的玻璃門上醒目地貼着學校發給孫女的獎狀。

張貴先的老伴16年前因為淋巴癌過世了,現在她的兩個女兒都已嫁到了附近的村子,她和小兒子一家一起生活。小兒子今年30歲,在衛輝市的春江水泥廠當維修工,平時不回家住。兒媳婦在面包廠工作,衛輝和裴寨兩頭跑,在家裡陪伴張貴先最多的就是兩個孫女。

這幾年,家裡的生計沒讓張貴先發愁過,兒女都已成家不需她操心,自己在村委工作,每月能發600元工資,商業街有她的一個門面,租賃出去每年能得6000元錢,加上村裡每戶都入了春江集團的股份,每年還能有分紅。張貴先還照看着家裡的兩畝多地,種點玉米和小麥,自己家吃頗有富餘。

“有錢花,有活幹,這生活還不中?”張貴先說。結束一天的忙碌,張貴先回到家中。攝影秦斌/人民畫報“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讓家人更幸福、更快樂。”

裴寨村的“看水人”,除了60歲的張貴先,還有30歲的賈丹。賈丹也是裴寨村的村委,平時除了打掃村裡辦公樓和展覽館的室内衛生,還肩負着幫村民辦理手續的任務。準生證、獨生子女補貼、雙女補貼、醫療報銷……各種獎勵補助都需要去鄉裡辦,三天兩頭往鄉裡跑便成了賈丹的生活日常。“村裡人對鄉裡不熟,有時候去了也找不對地方。”賈丹說,“這些事現在都是由我們村委來做。”

這兩天,賈丹和張貴先在忙着去輝縣采買餐具。村裡有戶人家得了孫子,要在裴寨喜事彙請客“吃喜面”。招待的客人多,喜事彙的餐具也得多備些。“以前辦喜事都要租棚子,夏天熱冬天冷,又貴又麻煩。”賈丹說,“現在我們都在喜事彙辦,隻要交幾百塊錢租金,家裡人提着菜就能來做飯請客了。”自2010年裴寨喜事彙開辦以來,不僅村裡人辦紅白喜事省事了,平時村委會招待客人也簡單了很多,在喜事彙吃上一碗當地特色的大燴菜就成。

賈丹雖然年輕,但村裡人都誇她能幹。“平時跟着老黨員一起幹活,學得快。”賈丹說,“我們村委會很團結,這個平台給了我很多機會。”

張貴先和賈丹平時一起看水,村裡不論是水井還是哪家的水管出了問題,都是倆人一起想辦法,尤其是到了冬季,天氣寒冷,水管容易上凍,抽水井的壓力表也得經常調。“有次水泵壞了,怎麼抽都抽不滿。夜裡11點我們還在井邊上坐着。”這是賈丹印象最深的一次看水經曆,“要是我一個人肯定怕,幸好嬸兒在,有她做伴我就不怕了。”

裴寨村村委班子裡隻有她倆是婦女,平時自然走得近些,兩人都是從外地嫁到裴寨,于是又多了一分相惜。大年初二是媳婦回娘家的日子,可村裡的水井離不開人,賈丹和張貴先就輪流回娘家,留一個值守。兩個人雖然關系親密,工作中也會有意見不一緻的時候。賈丹說,“我們倆從來不會争吵,都是說出各自的方案,讨論哪個可行。”

賈丹留在村裡工作,也是為了照顧孩子。大學畢業後,賈丹在省會鄭州工作。2009年,她認識了現在的丈夫裴轉山。裴轉山在春江水泥廠做銷售,賈丹嫁過來以後被張貴先推薦,留在了村委工作。

賈丹和裴轉山育有一兒一女,都在上幼兒園。“有時候覺得挺對不起孩子的,在家陪他們的時間還是太少。”賈丹說,“尤其是老二,生完他,我月子還沒坐滿,村裡有人着急辦手續,我就讓家人開車拉我去鄉裡辦事了。”雖然村裡工作忙,賈丹還是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從小就要教育好,特别是禮儀和習慣。”賈丹說,“好在這邊的幼兒園教得不錯。”

小時候,賈丹有一個英雄夢,想當警察,想當兵,現在她紮根裴寨,在村委會幹得有聲有色,也把家人照顧得很周到。平時,賈丹和裴轉山偶爾會帶着全家人“改善生活”,去輝縣或新鄉市逛街吃飯。“村裡商業街的餐館吃膩了,我們就去吃大蝦、吃火鍋,開車過去很方便。”裴轉山說。

“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讓家人更幸福、更快樂。”談起未來,賈丹說道。賈丹在調整抽水井的壓力表。攝影張睿思

賈丹全家人在家門前合影。攝影胡周萌/人民畫報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