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村醫生活

村醫生活

時間:2024-10-23 01:08:40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塔石鄉衛生院護士何夢婷入戶為村民做檢查。塔石鄉衛生院,位于金華、麗水、衢州三地交界的深山裡,交通不便。衛生院裡一共14位醫護人員,承擔着全鄉1.4萬百姓的醫療衛生保健工作。每次出診,他們幾乎都要翻山越嶺。攝影傅衛明這一期的“影像力”,本刊帶您一起看看那些紮根在鄉村的好醫生們。

位于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邊境線上的阿吾斯奇牧場,距離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七師一三七團團部160公裡,海拔3000米左右,擁有89.5公裡邊境線。為了這裡的牧民、邊防派出所幹警、邊防連隊官兵就醫方便,一三七團的醫生王穩定和趙霞夫婦建立起了“夫妻診所”。

剛來阿吾斯奇牧場,王穩定和趙霞克服了水土不服、條件艱苦等困難,不分晝夜,随叫随到,兢兢業業為駐守在邊境線上的軍警兵民充當着健康的“守護神”。“夫妻診所”的事迹在草原上廣為傳頌。

2018年是王穩定和趙霞夫婦駐紮在邊境線上的第7年,卻是陳謹棋從醫的第46年。今年69歲的陳謹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為福建南安英都鎮的鄉親們行醫看病,如今已堅持了46載。

20世紀70年代,英都鎮交通不便,走訪行醫都得靠兩條腿來丈量山路,有時一天要在崎岖的山路上來回走上一二十公裡,而陳謹棋在這些山路上一走就是十幾年。十幾年,挨家串戶,行醫送藥,風雨無阻。

為了讓他能更好地為鄉親們看病,村裡給他“開後門”買了一輛二手自行車。有時在出診途中,自行車的鍊條掉了、車胎漏氣了,他也來不及修理,直接把車子放在路邊,背着藥箱一路小跑往病人家裡趕。

改革開放之後,陳謹棋有了一點點積蓄,就為自己添置了一輛先進的交通工具——摩托車。這為他走訪察診提供了方便,節省了時間。

不管是在走路察診的年代,還是在騎自行車察診的歲月,或是在乘坐現代交通工具的當下,也不管是深夜還是風雨交加的日子,隻要病人有需要,他都會在第一時間出門赴診。治得了的病,他會盡全力醫治,自己治不了的,就建議送醫院治,有時還會一路親自陪護。作為“赤腳醫生”的他,不計較醫療費用,有時遇到困難戶或五保戶,他還會倒貼藥費。

46年鄉村行醫路,辛酸自知。陳謹棋說,如今鄉村醫生流失嚴重,“我們最盼望的是對身份的認同,将來能有個養老的保障,隻是不知道,退休後有誰來接着做……”

每一個鄉村醫生都有着自己的不為人知的辛酸經曆,但他們行醫救人的心、行善的熱情卻是一樣的。為了讓更多的人引起對“鄉村醫生”的關注,平安好醫生聯手中國攝影報舉辦了“2018平安好醫生‘最美鄉村醫生’公益攝影展”。主辦方表示,發起這樣一個攝影展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關注到鄉村醫生這個群體,讓更多的人為改善鄉村醫生境遇出一份力。

(本報道圖片選自“2018平安好醫生‘最美鄉村醫生’公益攝影展”,由中國攝影家協會提供)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冕甯縣健美鄉洛居村衛生站,鄉村醫生馬麗為34歲的藏族婦女伍三咪做檢查,叮囑其孕期的各類注意事項。衛生站的鐵門上一筆一劃地寫着馬麗的電話号碼,隻要村民有需要,她保證随叫随到。攝影潘松剛

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頭陂鎮山下村的獨臂醫生李彥,靠一隻手,默默地為鄉親們的健康堅守了27年,足迹踏遍全村每家每戶。村裡哪裡有一條小道,哪裡有一戶人家,家中有多少人,這戶人家家庭成員各自的身體狀況李彥都記得清清楚楚。攝影謝昌建

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寸石鎮武橋衛生院醫生陳聯華,冒雨随病人家屬趕往病人家中出診。在衛生院工作3年來,他堅持上門為病人服務。攝影周國良

遼甯省鳳城市劉家河鎮秋木莊村有16個村民組,交通不便。張春威21歲時從遼甯中醫學院畢業後,回到家鄉,接過父親背了幾十年的藥箱,從此紮根最基層的醫療服務行業,一幹就是15年。攝影栗粟

狂風暴雨的黃昏,王穩定和趙霞踏上艱難行醫路。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七師一三七團的醫生王穩定和趙霞夫婦在邊境線上的阿吾斯奇牧場建立起了“夫妻診所”。攝影張西安

左腿患有殘疾的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西河村醫生周月華由丈夫艾起背着,冒雨去為88歲的村民江禮貴老人出診。20餘年來,周月華在丈夫的支持下,“走”遍了方圓13平方公裡的大小山嶺,保障了近5000位村民的基本醫療。攝影馮建新

20世紀80年代,内蒙古察哈爾右翼後旗白音察幹鎮的醫生寶音德力根飛馬救牧民。攝影曹文

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白舍鎮白舍村,靠賣藥材為生的老中醫王文韶給人看病從來不收治療費,有些貧困戶老人來看病他甚至連藥材的費用也給免去。攝影周撫陽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