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東望洋的一些曆史與情懷

東望洋的一些曆史與情懷

時間:2024-10-23 07:42:39

澳門,除了衆所周知的大三巴,還有東西望洋。東望洋山和西望洋山是澳門半島一東一西遙遙相望的兩座山,在兩座山的山頂各自擁有一座富有童話色彩的教堂“聖母雪地殿教堂”和“西望洋聖堂”,同時兩處的山巅也是眺望澳門半島視野最佳的地方。

事實上,站在這兩座高山上看,确能看出關于澳門的一些曆史與情懷,以東望洋山為例。

東望洋山

東望洋山又稱松山,是澳門半島最高山崗,海拔高93米。東望洋山坐落在二龍喉公園中,這個昔日的一所宅第在1928年工廠爆炸中被夷為平地,後經澳門政府修葺後開辟成免費對外開放的公園,園内不僅有鳥類飼養場、小動物園、植物園和噴泉,也有為當地居民特别增設的健康徑、休閑廣場及各類康體設施。園中綠樹成蔭,百花争豔,是當地居民晨練、遛狗、健身的休閑勝地。逛完底下的公園,遊客們可以選擇乘坐世界上最短、全程隻需一分鐘的纜車或是沿石階拾級而上到達東望洋山,遠東地區最古老的海岸燈塔——東望洋燈塔伫立在澳門半島上最高的山巅東望洋山已超過140年,它與具有370年曆史的聖母雪地殿教堂,以及松山防空洞、東望洋炮台等現都被列入了《世界遺産名錄》。山頂的平台上可以俯瞰整個澳門半島以及四周島嶼的無敵景緻。

1930年以前,二龍喉公園被稱為“兵頭花園”。“兵頭”就是現在的澳督,是當時葡萄牙在澳門自治機構的最高首腦。由于兵頭住在二龍喉,所以這裡實際上是當時的總督官邸。官邸前半部是花園,園内綠蔭荷池,景色清幽可人。後面則是兵頭的别墅,為葡萄牙建築風格。

何東家族

1930年8月113日,官邸後面儲存彈藥的軍火庫,因天氣酷熱而發生爆炸,使兵頭花園受到波及,毀于一旦。

公園入門左邊的園址原屬香港何東紳爵的物業,築有圍牆一道,稱為何東山,當年澳葡當局對花園進行重新整修,由于花園的面積較小,何東爵士便把與花園毗鄰的一塊土地和山坡捐給了澳葡當局。所以二龍喉公園又有“何東花園”之稱。現時,這個公園旁邊還保留當時的一座二龍喉水泉,而噴水出口處則以兩個中國老虎為造型,極為生動。

何東(RobertHoTungBosman,1862—1956),香港著名買辦、企業家、慈善家。原名何啟東,字曉生,生于香港,籍貫廣東寶安(跟随母系),是香港開埠後的首富。何啟東的父親是荷蘭裔猶太人CharlesHenryMauriceBosman(粵語音譯何仕文),他母親是廣東寶安人施娣,所以他本身是歐亞混血兒。由于頭腦精明,何東很快成為香港的超級富豪,其創立的何啟東家族是英屬香港時期的香港第一望族。香港以前有句俗語,形容一個人不自量,就會說,“你以為你是何東啊”從這句話足以證明,何東先生的香港首富地位,可以富可敵國。

1906年何啟東先生向香港總督會同行政局申請獲準在中環半山居住,成為首位在太平山山頂居住的中國籍人士。

1941年香港淪陷前逃離香港,至澳門避難,直至1946年元旦複往香港,繼續經商。1952年何東獲葡萄牙勳章。1956年4月在香港逝世。生前捐出澳門的房産給澳門政府,現設為何東圖書館。澳門賭王何鴻燊是何東爵士弟何福的孫兒之一。

聖母雪地殿教堂

聖母雪地殿教堂(葡文:IgrejadeNossaSenhoradaGuia),是位于澳門東望洋山山頂上的小教堂。聖母雪地殿教堂位于東望洋炮台的東望洋燈塔旁邊,是東望洋山有三大名勝古迹之一。在1992年,更被澳門的社團評為澳門八景之一。2005年,作為澳門曆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内。

聖母雪地殿教堂約建于1622年。當年正值荷蘭人入侵澳門,據說聖母曾步出小教堂外張開自己的鬥篷來抵擋敵軍的槍炮攻擊。現今的教堂則建于1637年。聖母雪地殿教堂供有雪地聖母(NossaSenhoradaGuia)和護衛航海的聖人若翰洗者的聖像與畫像。

澳葡政府于1996年對教堂進行内部保護和修複工程時,發現了壁畫遺迹。經過考證後,發現壁畫是中西文化和藝術的大融彙,在華南地區屬罕見之藝術作品。文化局局長何麗鑽指出,政府嚴格以“保護壁畫原有藝術的完整性和真實性”的原則對其進行修複,通過深入的曆史研究,對各層“泥灰水”和顔料進行實驗室分析,并且對使用的材料和色素進行了多項可行性研究與實踐,最後使埋沒在塵土之中的壁畫圖案和人物形象重光。1998年起,專家開始壁畫的修複工作,一筆一筆地上色修補,将壁畫原貌重現。于2001年7月24日,澳門文化局為聖母雪地殿教堂的祭衣房舉行修複重光典禮。

東望洋山炮台

東望洋山炮台又稱松山炮台、東望洋炮台,位于東望洋山(松山)之巅,是澳門半島的最高點,建于1637至1638年間,有哨房、火藥庫、樓塔等。

東望洋炮台原來主要用于防禦外來入侵和作為觀察站。一直被列為軍事禁區,非經批準,外人不得擅進,隻有每年的8月5日聖母誕及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才開放予公衆進入。1976年,葡國軍隊撤出澳門,炮台才被開為旅遊點,至今仍完整地保持原貌。炮台上建有聖母雪地殿聖堂。東望洋炮台是東望洋山上三大名勝古迹之一,2005年作為澳門曆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内。

除數座炮台堡壘外,還有由四組隧道組成的防空洞。東望洋炮台範圍包括兩個著名的旅遊景點:東望洋燈塔和聖母雪地殿教堂。在此可俯瞰澳門全景和珠江口的壯麗景色。

東望洋燈塔屹立在教堂側,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古老的燈塔。建于1865年。燈塔高13公尺,白牆紅頂,雄偉挺拔。1874年9月,燈塔因風暴受損,經過重修後于1910年6月29日重新啟用,一直至今。在晴朗的夜晚,澳門四周20裡的範圍内可以見到燈塔射出的燈光。

在燈塔附近,還可以見到台風訊号的标記。每當刮台風時,氣象局就會在炮台上懸挂相應的台風訊号标記,提醒市民作好準備。

東望洋跑道

東望洋跑道(或稱東望洋賽道、東望洋環山圈)是澳門舉行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賽車跑道,是全世界上唯一同時舉行房車賽和電自行車賽的街道賽場地。整條賽道環繞東望洋山的市區,澳門舉行澳門舉行有上坡下坡路,最闊路面14米,最窄僅7米,有“東方的摩納哥賽道”之稱。

1954年首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舉行時,東望洋跑道利用現時的新口岸、嘉思欄、東望洋山、海角遊魂、漁翁街到水塘角的一段馬路進行作賽。昔日跑道全長3.9英裡,泥路崎岖不平,車手視線可能被塵埃所阻,需依靠兩旁的樹木進行駕駛。1955年,賽道的後半部份重鋪為柏油路。直至1957年的第四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時,賽道才全部改善為柏油路面。此時跑道亦由3.9英裡縮減為3.8英裡,漁翁街發電廠至水塘角一段彎路改為直路。1993年,文華東方彎被拉直,而葡京彎則由鈍角改成銳角。時至今日,東望洋跑道已是達國際跑道标準的柏油路,獲國際汽車聯盟(FIA)所認同。

早期東望洋跑道的終點及維修站設于風帆會彎(現稱文華東方彎)之前,在已拆卸舊港澳碼頭對開。1993年澳門格蘭披治40周年紀念時,起點及終點搬遷至現在的格蘭披治賽車大樓處(即靠近水塘北角彎)。賽事總部亦遷入格蘭披治賽車大樓,賽車控制中心設修理站、停車場等設施。

至于跑道旁的看台,最早期是用竹蓋搭的臨時竹棚。1956年第三屆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時,一個設有十個維修站的混凝土大看台落成啟用,能容納三百多人觀賞賽事。直到1993年,看台搬到新的大看台。次年,舊看台被清拆。現今除大看台外,葡京彎A、B亦設兩個看台。而且看台更配備了現代化的電腦計時顯示儀器,供觀賽者欣賞賽事。

香港電影《阿郎的故事》裡,周潤發扮演的阿郎參加摩托車賽,高速撞牆,最終在一片火焰裡死去。電影中的跑道,即為聞名東南亞的東望洋跑道。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