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毛遂自薦回國的世界級科學家:後悔沒早回來

毛遂自薦回國的世界級科學家:後悔沒早回來

時間:2024-10-23 07:41:09

李學龍的優秀有目共睹: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碩博連讀;26歲即在英國大學任教,不到30歲獲得終身教職;35歲當選IEEE(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會士,在這個僅僅能進入就如同獲得終身成就獎的群體中,1976年出生的李學龍最年輕。

不僅如此,他還入選了國家“千人計劃”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發表的IEEE彙刊論文有70餘篇,屬于全國僅有。他還是中國首位被多個國際重要學會同時選為會士的學者……2009年,33歲的李學龍選擇回國,彼時,他已是在國際圖像處理和模式識别領域有着重要影響的中國學者。

努力創新的光學“工兵”

李學龍習慣把自己稱作“工兵”。他說,“工兵”其實都很類似,忙忙碌碌,連續幾天待在實驗室不回家很平常——“領域内知識更新非常快,一放松就有可能掉隊”。與李學龍深厚的學術造詣相比肩的,是他面對科學研究時的執着單純。

2005年夏天,倫敦數個地鐵站和公交巴士接連發生爆炸。幾乎所有的爆炸點,都在時任倫敦大學教師的李學龍的辦公室附近。

上班路上,李學龍乘坐的公交車被正在執勤的警察攔了下來。乘客被告知,由于前方封路,不能再前往市中心方向。大家紛紛下車,按照原路返回,李學龍也跟着人群往回跑。可當他走在半路上,卻像突然想起了什麼,急忙又掉轉回頭一路狂奔向辦公室。

“當時也知道很危險,但我必須得去。”李學龍事後回憶說,自己那時剛到倫敦大學任教不久,“實驗室”就是一間專供學生使用的公共電腦機房,機房裡的多台機器上正運行着李學龍自己設計的程序。“如果去晚了,早到的學生破壞了運行了一夜的數據,那可怎麼辦?”

還有一次,李學龍給權威的學術雜志投稿。沒想到,他撰寫的長約5000多字的論文,卻換來了該雜志副主編和審稿人一篇長達2000字的詢稿意見。其中,很多意見非常犀利,并且隻給了3個月的改稿時間。

面對這樣的長篇詢稿,學界人士大多會選擇放棄。一些同事也勸他:根據意見修改原稿就等于重寫了一遍論文,況且即使寫完了,對方也未必會刊登,“耗進去3個月時間,不值得!”

李學龍卻說:“既然對方能給出這麼長的詢稿意見,為什麼不能再努力一下呢?”3個月後,李學龍如期交出一篇全新的論文,并且給出了更多的統計和實驗結果。僅附在後面的“詢稿意見回複”,就相當于一篇論文的長度。論文最終被這家領域内頂級刊物刊登。此後,這一刊物還多次刊登了李學龍的文章。

回國就等于回家,不需要什麼理由

和大多數被高調引進的專家們不同,作為已在國際學科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者,李學龍回國卻是“毛遂自薦”。2009年,背着雙肩包,李學龍敲開了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人事部門的門。

在與所長進行了短短10多分鐘的交談後,李學龍便決定在這裡“紮根”。他的想法很簡單:自己在前沿做了多年研究,就是想回國做國家需要的事,解決一些重大工程面臨的實際問題。而這裡,能實現他的願望。

當時的李學龍,在英國濃厚的科研環境中正如魚得水。他和愛人都已取得終身教職,職位也一再躍升,待遇優厚、環境寬松,可李學龍卻選擇了舉家回國:“人生的意義,在于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價值,國内有更好的發展舞台。”

回國前,李學龍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收集、整理在倫敦的書籍資料,分類打包了20多箱發回國内,卻沒帶回1件生活用品。連家具都沒來得及賣掉,他就匆匆踏上了回國之路。

回國工作,李學龍從未提過有關個人待遇的事。研究所特地為他安排了數十萬元的年薪,他卻堅決隻領取其中的1/3,相當于一般研究員的待遇。“這些工資可以滿足生活需要,隻要能做事,不要特殊的高待遇。”李學龍考慮更多的,是怎樣組建一支國際一流的研究團隊和做事平台。

光環和榮譽背後,是李學龍忘我的付出。和在英國的生活比,研究所的工作緊張且忙碌,連着熬幾個通宵都是常事,辦公室的沙發就是他的臨時床鋪,有時一覺醒來手裡還抱着電腦,他就又開始繼續工作。

他曾和同事開玩笑:頭發該是黑的,卻是白的;眼白該是白的,卻是紅的;嘴唇該是紅的,卻是黑的,“真的不容易”!可是,每當有人問起他為什麼如此堅定地選擇回來,李學龍的答案從沒變過:國家越發展,對科學理論和工程技術的需求就越迫切,“而我,回來的時間越久,就越後悔當初沒能更早回來!”

既要擡頭看天,又要低頭走路

李學龍的研究方向,是圖像及視頻處理和模式識别領域。作為研究所光學影像分析研究的領軍人物,“前沿”和“應用”是李學龍時刻緊盯的兩個關鍵詞。

如何提高遙感圖像的質量,尤其是超分辨率圖像重構和圖像質量改善,是李學龍的研究重點之一。這樣的技術,國防、經濟、勘探、監控,甚至城市規劃都能用得到。而要達到更好的效果,隻有不斷創新。

為盡快建立研究平台,在光機所全力配合下,隻用了短短3個月,李學龍領導的光學影像分析與學習中心就建成并投入使用。與此同時,他又動員數名海外傑出青年學者回國,組建起自己的科研團隊。憑着認真嚴謹、從不松懈的精神,李學龍和他的研究團隊一步步走到了領域前沿。

西安光機所是中國國防軍工領域的研發重鎮。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拍攝“蘑菇雲”的高速相機就出自這裡。此後,“神五”“神六”“嫦娥”等國家重大工程,光機所的研究更是開創多項國内外先河。

“海灣戰争時有很多假坦克,但并沒有浪費導彈。為什麼?”因為不同物質的光譜不同,在普通光學相機觀測下,假坦克和真的看起來很像,但在光譜下,鋼鐵和木頭、紙殼等都分開了。

“光譜數據非常有效,但它對數據處理的要求和難度都更高。”經過攻關,李學龍團隊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分辨率相機,能在同一時刻對同一場景獲取不同分辨率的影像,對研究不同分辨率的影像之間本質的關系和聯系提供了基礎平台。

回國後的短短幾年,李學龍和他的團隊先後獲得4項國家“973”項目支持,并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及面上項目8項、“863”項目2項以及一些國防項目支持。

如今,剛滿40歲的他,已擔任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副所長,光學影像分析與學習中心主任,瞬态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科院光譜成像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還同時當選為多個國際重要學會委員及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等。

擡頭看天,低頭走路”是李學龍一向信奉的準則。他說,既要“擡頭看天”,緊跟學術前沿不斷創新,又要“低頭走路”,腳踏實地做好當下每一件事。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