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丘樹宏:孫中山文化,一個重要的國家命題 

丘樹宏:孫中山文化,一個重要的國家命題 

時間:2024-10-23 06:52:59

丘樹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萬裡行”組委會副主任,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兼職教授,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山市政協主席,廣東僑界人文學會副會長。

中山市在2007年提出“孫中山文化”概念,并大力實施孫中山文化等八大文化工程,孫中山研究領域不斷拓展,相關曆史文化資源的利用視角不斷創新,力度不斷加強,影響日益擴大。但“孫中山文化”僅僅由中山市來做則遠遠不夠,因為孫中山既是中山市的,更是整個中國的,甚至是全世界的。

孫中山作為20世紀中國三大偉人之一,在全球華人中享有崇高地位,孫中山的名字已不僅僅代表他個人,而是作為一種文化符号一直受到全球華人的推崇。中山市作為孫中山的故鄉、全國唯一以偉人名字命名的城市,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環境下,以更高層面、更大力度推進孫中山文化工程建設,全面弘揚中山先生的思想與精神,擦亮孫中山文化品牌,讓孫中山文化基因得以進一步激活,滲透到經濟、政治、社會包括文化等各個領域,樹立文化品牌、突顯文化魅力,并轉化為推動中山發展和人民進步的精神力量。

紀念孫中山誕辰149周年“孫中山文化”專題研讨會

1.孫中山文化概念的提出

在制定文化名城發展戰略時,2007年,中山市率先提出了“孫中山文化”這一概念。2008年,中山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推進文化名城建設的意見,提出建設孫中山文化工程、曆史文化工程、産業文化工程、民俗文化工程、公共文化工程、博愛文化工程等八大文化工程,旨在通過紀念、研究、傳承和資源開發利用來為現實服務,引導新老中山人增強城市認同感、歸屬感、榮譽感,以文化引領主流價值觀和經濟社會發展。

“孫中山文化”概念的提出,其最可貴之處,是走出了原有的紀念、研究的各種局限,回到了其應有的本原,更豐富了内涵、擴展了外延,是一種極具意義和價值的深化和提升。它的提出,極大地推動了我們走出對孫中山這個政治符号的僵化認識和誤區,進而從“大文化”的角度活化對孫中山資源的開發利用,即從政治紀念、學術研究、文藝創作、文化引導、産業利用等方面全方位地開展工作。

2.孫中山文化概念的内涵

“孫中山文化”究竟是什麼?孫中山文化作為個體文化,是孫中山這個社會個體的行為模式在政治抱負、建國思想、軍事外交、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表現出來的理論觀點、思想體系和卓著功績,涵蓋哲學、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黨建、軍事、外交、宗教等方面。它應該包括孫中山的政治思想與理論體系、經濟思想與社會主張、軍事思想與戰略戰術,以及以上三個方面所蘊含的文化元素,更包括孫中山的文化思想、文化成果和人文遺産。其實孫中山先生本身也是個文化人,他留下了許多的文化類作品,100多年後的今天,這也是中國甚至世界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産。

孫中山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可以将孫中山文化内涵抽象為如下十大特征:一是敢為人先的無畏精神。正是孫中山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才領導了那場轟轟烈烈、舉世聞名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創立了資産階級共和國。

二是順勢而為的進取典範。孫中山多次告誡國人和黨内同志:“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孫中山正是看到了當時世界發展的趨勢和那個時代表現出來的國際法則和民主精神,領導着中國資産階級民主革命。

三是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愛國主義是孫中山思想最鮮明的特點,振興中華是孫中山畢生的追求。

四是民生為本的濟世風範。民生主義是孫中山全部思想理論體系中最高的終極目标,他在《實業計劃》中提出以建設港口、鐵路為重點,農、輕、重各業并舉的方針;主張采用先進的生産技術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出“建設之首要在民生”。

五是天下為公的博愛胸襟。孫中山走過了從做醫生以行“救人之仁”,到上李鴻章書以求“救世之仁”,再到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組織北伐等,以行“救國之仁”的心路曆程,在他的思想體系中,“博愛”始終光彩奪目。

六是放眼世界的開放心态。孫中山外察世界滾滾潮流,内斷近代中國已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提出挽救中華民族危機,惟有向西方學習,走近代化道路。在他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革命方略、建國方略、權能分立說、革命程序論等理論觀點中,處處閃耀着開放進取的璀璨光輝。

七是自由平等的恢宏氣度。孫中山的自由平等思想除具有批判神權和君權、反對迷信和專制,提倡理性、科學和民主等西方先哲的一般原則外,尤以重視民生而非“意志自由”為特征,與西方人道主義者的自由具有本質區别。

八是愈挫愈奮的頑強意志。從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的16年間,孫中山領導11次武裝起義。武昌起義前的10次起義都失敗了。他雖然經曆了一次又一次失敗的痛苦,但始終沒有退縮,沒有氣餒,一次又一次地從失敗中站起,朝着既定的革命目标邁進。

九是鞠躬盡瘁的利他品格。孫中山他一生無私奉獻、濟世為懷、關愛蒼生,為推翻滿清政府專制統治、解放廣大勞苦大衆而嘔心瀝血、奔走号呼。為了革命不得不離妻别子,背井離鄉,把一生獻給了中國革命,無私無悔地譜寫了偉大光輝的人生。

十是中西文明結合的人文。孫中山是一個詩人,他的“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不僅是政治警句,也是非常優秀的詩歌作品,他寫了許多的古體詩,還有新體詩。孫中山是書法家,他的書法作品獨具一格,影響巨大。他的演講,是極具動員力的縱橫檄文。在孫中山的文化作品中,其形式和内容都深蘊中華文化傳統,又吸納了優秀的世界文明涵養。

3.孫中山文化推廣的實踐與體會

中山市作為偉人孫中山的故鄉和著名僑鄉,在近代100多年以來的發展中,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時時處處诠釋和踐行着孫中山文化、弘揚和發展着孫中山文化。民國時期中山縣被國民政府設立為全國模範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廣東省政府列為特等縣;改革開放後,中山既得益于特殊的地緣優勢和改革開放政策優勢,更得益于以獨特文化禀賦——孫中山文化的引領,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先行區、廣東“四小虎”之一和幸福廣東建設的排頭兵,創造了很多個第一。

來到中山市,你可以看到,興中道、孫文路、中山路等主幹道,逸仙湖公園、孫文公園、興中園等公園,孫中山故居、中山城等旅遊景點,都是對孫中山先生最好的紀念。尤其是在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的孫中山故居,每天都迎來大批國内外的遊客,他們在這裡追尋偉人足迹,瞻仰偉人風采。現在,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博愛精神在中山市已經家喻戶曉,并深刻影響到了市民的精神面貌,比如20多年堅持不懈的“慈善萬人行”活動,已成為具有時代性、持久性、群衆性特征的新民俗,極大推動了和諧城市的建設。可以這樣說,在中山1800平方公裡土地上,則深深地根植着孫中山文化,尤其是他的民生思想。

近年來,中山做深、做新、做活、做好孫中山文化,在保護和利用孫中山資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收到了顯著的成效。主要體現在:第一,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成為全球收集孫中山史料最多、最齊備的博物館。孫中山故居兼具曆史紀念性和民俗性、立體而多元化的陳列展覽體系,充分地展現了孫中山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思想體系和革命實踐。第二,對孫中山少年時代活動以及孫中山在中山的曆史徑迹研究,填補了關于孫中山曆史研究的空白。第三,對孫中山先生後裔相關人物和事迹進行研究,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領先地位。第四,中山是在全國最早提出并實踐“孫中山文化”的城市,至今已初見成效,2007年開展重走孫中山革命道路、孫中山史迹徑建設、二十世紀三大偉人故居聯盟活動,同時将每年一度的孫中山誕辰紀念活動改為“孫中山紀念周”,2008年又改為“孫中山文化周”,尤其是2011年,中山市借辛亥百年紀念的曆史機遇,舉辦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首屆孫中山文化節活動。其中孫中山文化工程、孫中山文化節、“中山杯”華僑華人文學獎均被列為廣東省文化強省重點項目;近年創作并推出長篇思辨體報告文學《中山路——追尋近代中國的現代化腳印》、拍攝大型專題片《中山路》、編撰《中山裝》專著、推出大型多媒體交響音詩《孫中山》;面向全國高等院校設立孫中山研究(研究生)獎學金,推動研究孫中山的青年隊伍成長;孫中山紀念堂被确定為中山市的“城市原點”;孫中山史迹徑建設成為文化旅遊亮點。這些活動,凸顯出了孫中山文化的濃厚氛圍。

中山人民的偉大實踐,既是孫中山文化的現代诠釋和作為一種活文化的具體印證,也是對孫中山文化的豐富和發展,深刻體現了孫中山文化的傳承性。

1.突顯文化主題是塑造和傳播城市形象的充要條件。一個富有鮮明文化主題的城市,才能對外具有影響力,對内産生凝聚力和創造力。就中山市而言,孫中山無疑是“獨一無二”的文化資源,中山既重視全面部署落實文化建設工作,更重視找準城市文化靈魂與核心并以此實現綱舉目張——“文化标志”。經過多年的探索,目前中山市已找準了以“孫中山文化”為代表的城市核心文化,主打“孫中山文化牌”,以此作為标杆,實現綱舉目張,作為建設文化名城的重要抓手。

2.整合文化旅遊資源是擴大城市文化主題傳播效應的有效舉措。一座城市要凸顯文化主題,不能僅僅盯着某一個支點,而要瞄向整個城市區域内的豐富資源,有效規劃整合文化旅遊線路,才能增強城市主題文化的吸引力。中山市要擴大孫中山文化的影響力,要整合曆史文化、民俗文化、産業文化、生态文化等旅遊資源,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才能提升中山文化旅遊的魅力指數。在2011年,中山市在城區重要路段和公共場所建設一批名人雕塑群,翠亨村百年辛亥紀念廣場、興中園百年紀念雕塑和孫文紀念公園雕塑群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日前竣工。配合市旅遊部門,将孫中山故居旅遊區創建5A級旅遊景區和國際旅遊小鎮,整合翠亨村一帶旅遊、文化資源,形成品牌效應。

3.既重視常态性日常性的文化工作,更重視借勢做事,巧妙利用各種機遇實現事半功倍、點石成金——“文化杠杆”。經過多年的實踐,中山市已經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山特色、具備明顯實效的文化工作方式——“借勢做事”,達到了四兩撥千斤、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借上海世博會尋找中山元素,策劃了“中山人在上海”大型人文項目,影響巨大;借廣州亞運會納入孫中山文化元素,效果特好;借辛亥百年紀念,舉辦中山市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首屆孫中山文化節活動,以“惠民是最好的紀念,發展是最好的繼承”為原則,以“孫中山”為核心、以“孫中山文化節”為重點、以“辛亥百年”為背景來開展,成功舉辦了“翠亨論壇”、首屆孫中山文化節、中央電視台“心連心”大型慰問演出、第二屆“中山杯”華僑華人文學獎、“中山人在京津唐”等事關紀念活動、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的四大系列近百項活動,編輯制作與孫中山文化相關的紙介和音像、紀念品的文化産品一百多件(套),國内外一百多家媒體和文藝單位走進中山采訪采風全面立體宣傳報道,打造出中山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曆時最長的文化盛事,使中山文化在國内外的知名度、影響力和凝聚力顯著提升。2011年,國務院批準中山市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同年底,中山市正式宣布全市從文化名城建設走向文化強市建設。

4.紮實做好普及推廣工作是基礎環節。城市文化的傳播不僅要依靠政府和媒體主導,同時也離不開廣大人民群衆,并以提高群衆文化素養為根本落腳點。中山市推進孫中山文化工程建設,除了積極創造學術和文藝精品外,還廣泛開展孫中山文化普及工作,尤其是重視在學校推介孫中山文化,形成了濃郁的文化氛圍。

5.建立适合本土實情的管理體制機制是關鍵要素。要充分釋放城市各種優良資源的能量,離不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中山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孫中山文化資源開發利用領導小組,在市委宣傳部設立辦公室,負責統籌協調全市孫中山文化專項工作,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開展工作。孫中山故居及周邊的曆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有關部門不斷研究探索建立一套具有較強統籌能力的機制,提高資源的整體開發利用水平,重點要理順孫中山故居周邊環境的隸屬關系,力求更充分地發揮其文化核心的地位和功能。

6.以産業化為導向加強對名人資源的規模化開發利用是必經途徑。中山市的旅遊文化部門在留住旅客方面正加大力度改進,重點要開發以孫中山先生為主題的文化紀念品和文藝節目,完善吃住行購娛配套服務,讓遊客在豐富和愉悅的文化消費中全面感受偉人及其故裡的風采,促進文化産業繁榮發展。

7.大手筆策劃品牌文化活動是擴大城市影響力的重要載體。城市文化宣傳和形象塑造的有效途徑是組織策劃好一場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品牌文化活動。中山的慈善萬人行、孫中山文化節、“中山杯”華僑華人文學獎頒獎典禮等已逐漸成為文化金名片。2011年廣東省和中山市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點文化項目大型交響組歌《孫中山》在2011年11月、2012年8月在廣州、中山、北京、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盛大公演,對《孫中山》進行了完美的演繹。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盛大公演,對《孫中山》進行了完美的演繹。4.做好孫中山文化的建議

與孫中山先生的偉績相比,中山市的孫中山文化工程建設還隻是剛剛起步,存在定位不夠高端、規劃不夠大氣、整合不夠力度、體制不夠順暢、研究不夠深入、内容不夠豐富、利用不夠到位等諸多不足和局限性,還要突破若幹瓶頸。必須進一步理清觀念,推動孫中山文化工程邁向更高層次。中山市将緻力于把孫中山文化建設成為全球華人共有的精神家園,具體實現以下目标。

1.做大孫中山文化工程,成為國家文化發展戰略。中山将借鑒相關城市的成功經驗,抓住和利用兩岸和平統一和紀念孫中山重大活動契機,以建設項目為切入點,科學巧妙運作,争取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支持,推動孫中山文化工程上升為國家戰略。

2.做響孫中山文化品牌,成為兩岸交流重要窗口。利用孫中山在全球範圍内的影響力,在海外華人世界推出以孫中山命名的各類華僑文化工程,争取海峽兩岸中山論壇永久落戶中山,搭建中外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橋梁,廣泛傳播孫中山文化。

3.做細孫中山文化标識,成為城市人文精神載體。孫中山文化是東西文化集大成者,中西合璧、内容豐富、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全球華人振興中華、統一祖國的精神支柱,更是中山市最寶貴和最具特色的文化資源和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生命力所在。以孫中山思想體系、理論觀點和行為模式所體現出來的人格魅力為核心,将孫中山文化作為中山最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塑造成城市符号,提升為城市人文精神,成為城市的文化個性和格調的載體。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