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張瑤在廣西有這樣一首山歌:“民族.."/>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相攜陌上看花去

相攜陌上看花去

時間:2024-10-23 05:21:22


    □文/本刊記者張瑤

在廣西有這樣一首山歌:

“民族團結山歌響,友誼花朵滿園香;情深好比魚和水,同上新階奔小康。”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樣,近年來,廣西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緊緊抓住幫助少數民族群衆發展經濟、增加收入這個重點,以增進民族團結、共建和諧邊疆為目标,推進村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八桂大地一年四季花開不敗,“民族團結之花”也随着創建之風開遍壯鄉。

花開人正歡:排岜莊的幸福生活

走進南甯市上林縣鎮圩瑤族鄉排岜莊的時候正值盛夏,空氣中彌漫着百香果清甜的味道。好客的瑤鄉人拿出自制的百香果汁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淳樸熱情的笑容瞬間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近年來,排岜莊在政府的支持下,通過“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建起400畝百香果種植示範基地,特色産業發展迅速,如今排岜人的生活也如百香果一樣甜美。

鎮圩瑤族鄉成立于1984年10月14日,是廣西59個民族鄉之一。排岜莊位于鎮圩鄉西北角,全莊面積約4萬平方公裡,總人口681人,瑤族人口592人。由于身處大石山區,土地貧瘠,“八山一水一分田”是當地自然條件的真實寫照。幾年前,由于自然條件限制,大部分青壯年都外出打工謀生,留守老人和兒童的生活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

走進排岜莊,首先進映視野的是一座裝飾現代、設施完善的幼兒園;莊内平整的道路兩旁,一座座具有瑤族風情的白牆民居錯落有緻;村中央的古樹旁,民族文化戲台、公共健身器材、休憩的桌椅一應俱全……排岜莊着眼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用三年時間為村民創建了一個舒适、清潔、優美的宜居家園。

參天古樹帶來一絲蔭涼。樹蔭下,一群老奶奶跳起活力十足的廣場舞。她們随着現代音樂起舞,動作卻充滿民族風情,“混搭”十分新穎。雖然她們中最年輕的已年過六旬,笑容和身姿卻依然充滿活力。“我們團隊有瑤族、壯族、苗族還有漢族,舞蹈動作博采衆長,都是我們自創的。”

韋志仁老人在村裡擔任文體委員,還是村老齡協會的負責人。他每天都組織幾十位老人參加唱山歌、讀書學報等活動,“我們中間80歲以上的就有17位老人”。今年78歲的韋志仁是退休教師,他看到村中留守老人的生活苦悶、精神壓力大,便主動教大家唱歌讀報,還結合排岜莊風情和民族政策法規自創了十幾首歌曲。他在一首歌中寫道:“我們是少數民族山寨,同飲一泉水,共享黨優待;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展示山寨民族風采。”

排岜莊的各族同胞一同活動、一同歌唱,在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之餘,還在各民族間架起了交往交流交融的橋梁。韋志仁告訴記者,村裡一戶巴馬瑤族人家剛剛搬來的時候,由于生活習俗有些許不同,常與村裡鄰居發生摩擦,于是,韋志仁就挨家挨戶去動員,最後組織了包括這家人在内的32個人來學唱歌。韋志仁特地挑選了贊頌民族團結的歌曲,與大家一起排練了7天。歌學會了,鄰裡之間的相處也融洽了。

村裡的100多位老人還自發組織起來,照顧村内的55名留守兒童。他們不僅為孩子們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文化、法制教育講座,還與鎮圩中心小學建立聯系,積極向學校反映學生課餘生活情況,全方位關心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老有所依,幼有所學。排岜莊“互幫互助、鄰裡和睦、團結友愛”的氛圍,讓村民的生活更加幸福。日新月異的家鄉也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的青年回鄉創業,藍武就是其中之一。原本在廣東從事3D設計行業的他去年回到家鄉,看到家鄉的巨大變化,也不舍獨居多年的母親,便将自己擅長的計算機技術與傳統木工結合,用3D打印制造家具。“原材料就地取材,用的是我們大石山區的崖柏”。上好的木材經由電腦精密的雕琢,做出工藝複雜的成品銷往廣東和雲南等地。“我們廠裡現在有4個工人,都是周邊的鄰居”。藍武告訴記者,目前廠裡訂單很多,“我明年還要購買機器,擴大生産規模”。去年春節,排岜莊還舉行了一次“民族團結、和諧瑤家”青年座談會,在外讀書、務工的返鄉青年和村裡的群衆500多人圍坐在一起,暢談家鄉美好的未來。

夜幕降臨,在村裡新修的燈光球場上,村民們拿出各家的拿手菜,擺起了“百家宴”。在排岜,“團結串”是宴席上必不可少的美食。這種将肉和菜串成一串一口吃下的特色吃法,象征着團結與和諧。再過不久就是當地瑤族傳統的達努節,村民們熱情地邀請我們來參加,除了同吃“團結串”,還要同跳民族舞,同唱民族歌,同飲民族酒。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