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強基 富民 固邊

強基 富民 固邊

時間:2024-10-22 11:13:23

吉林省和龍市金達萊民俗村劉載學/攝2015年3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吉林省代表團審議時,朝鮮族代表李景浩邀請總書記到延邊去。習近平說,我一直想去延邊看一看,下次到吉林一定去。4個月後,習近平“如約”到吉林省考察調研,并把首站安排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繼赴内蒙古、新疆和雲南之後又一次深入邊疆民族地區考察調研,足迹踏遍祖國東、南、西、北4個最邊遠的邊疆民族地區,體現了黨中央對民族地區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懷。

在延邊,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延邊州各項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民族團結進步呈現出可喜局面。設立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是中央一項重要部署,對于擴大沿邊開放、加強面向東北亞的國際合作,對于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具有重要意義。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國家要加大對糧食主産區的支持,增強糧食主産區發展經濟和增加财政收入能力,實現糧食生産發展和經濟實力增強有機統一、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齊頭并進。在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當習近平了解到一些村民還在使用傳統的旱廁時,他指出,随着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要來個“廁所革命”,讓農村群衆用上衛生的廁所。基本公共服務要更多向農村傾斜,向老少邊窮地區傾斜。沿邊開放、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這不僅是習近平總書此次調研之後對吉林省民族地區發展提出的具體要求,更是其打赢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力抓手和根本路徑。

“我們是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決不能讓任何一名群衆窮在深山無人知、困在家中無人問。”時至今日,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承諾,情深意切的囑托,依然響徹在這片黑土地之上,為吉林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賦予了新使命。朝鮮族家庭制作松糕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中學

滿族剪窗花

特殊對待

吉林省是一個多民族邊疆省份,56個民族俱全,少數民族人口218.57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7.96%;有1個自治州、3個自治縣、33個民族鄉,少數民族共涉及1945個行政村。域内長白山是滿族的發祥地,松原、白城是蒙古族的世居地,延邊州是全國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全省邊境線長1438.7公裡,有10個邊境縣(市)、35個邊境鄉鎮、168個邊境村,邊境地區人口210多萬,其中少數民族占四分之一。全省8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有4個在民族地區,7個集中連片特困縣有2個在民族地區,西部10個民族鄉的118個行政村有一半是貧困村。如此的“家底”,讓吉林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的難度加大。

可以說,吉林省少數民族聚居區既是民族邊境地區,也是生态保護區、資源儲備區和國家安全區,在全省乃至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

吉林省委、省政府曆來高度重視民族地區的發展,在謀劃全局工作時,始終把民族和邊境問題作為特殊情況、特殊問題、特殊事項加以研究,制定出台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實施“強基富民固邊”工程支持邊境地區加快發展的意見》《關于支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幹意見》《關于支持珲春加快開放發展的若幹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省直相關部門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從各自職責出發,帶着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深厚感情,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對民族邊境地區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給予傾斜支持。尤其令人振奮的是,2017年吉林省又把民族地區經濟建設納入《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和《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規劃綱要》,結合實際編制了《吉林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十三五”發展規劃》《吉林省興邊富民行動“十三五”規劃》兩個專項規劃,将民族地區和邊境地區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要内容,引導更多資金和項目向其傾斜。

吉林省民族地區的脫貧攻堅首先聚焦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将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公路、鐵路、機場、水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優先納入發展規劃,優先開展前期工作、優先安排年度計劃、優先組織建設,實施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完善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在具備條件的民族地區優先開發新能源項目,積極推進農村水電項目建設;提高寬帶網絡接入能力,深入實施“寬帶吉林”工程,以延邊州創建“寬帶中國”示範城市為重點,加快民族地區信息通信設施建設,推動寬帶網絡的應用普及。

持續推進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全面普及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推進雙語教育教學改革,增強少數民族學生掌握和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加快推進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建設,民族地區實行免費職業中等教育;完善人才培養政策,認真落實和完善少數民族學生中考、高考加分政策;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完善創新政策環境,強化知識産權保護,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大衆創新創業;加強科技市場建設,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動力,加強區域科技創新布局,打造區域創新增長極,為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加強民族地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支持鄉鎮醫院全面培養全科醫生,在有條件的地方發展遠程醫療,提升民族地區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疫情監測工作,有效預防、控制地方病、傳染病和重大疾病,提高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快速處理能力;逐步建立與俄朝兩國的疾病防治技術交流、突發衛生事件應急信息溝通和聯防聯控機制,有效控制境外疫情傳入;加強對朝醫藥、蒙醫藥等民族醫藥基礎理論、臨床研究及應用,推動民族醫藥學科人才隊伍建設。

推動民族地區勞動者充分就業。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健全民族地區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支持民族地區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初高中畢業未升學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退役軍人就業培訓,支持民族地區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少數民族特色技能性産業和服務業;推進基層公共就業服務設施建設,鼓勵建立和創辦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業、創業基地;培育壯大勞務經紀人隊伍,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積極鼓勵在外農民企業家和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大力發展境外就業;加快完善鼓勵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增強政策的實效性和操作性,為中小微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繼續推進“百村萬戶”脫貧緻富工程,積極培育特色優勢産業,帶動各族群衆就業。

健全民族地區社會保障體系。支持民族地區健全養老保險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基本實現參保人群全覆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醫療保險連續參保機制,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體系,推動民族地區醫保事業可持續發展。

健全民族地區基本社會服務體系。完善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優撫安置等方面的保障機制,重點加強對留守兒童、孤寡老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社會服務;加大對棚戶區改造、“暖房子”工程和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的支持力度;增加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資金投入,提高鄉鎮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畜禽糞便綜合利用治理水平;積極推進“氣化吉林”,重點建設吉林至延吉、延吉至珲春天然氣管網,到2020年,民族地區縣市城區全部可使用管輸天然氣或壓縮(液化)天然氣。

民生問題是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吉林省始終将推進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和改善貧困地區民生作為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的首要任務,确保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百村萬戶”脫貧緻富工程

“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調研時這樣強調。他還明确指出:必須要始終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不松勁,在認識的高度、重視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勢頭,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這些重要指示立足于吉林省的實際,為實現吉林省少數民族及民族地區的全面小康指明了道路。

吉林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之一,是國家重要的糧食主産區和商品糧基地,省内的東西部少數民族聚居區既是主要産糧區同時又是相對貧困與落後的地區,是吉林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2011年起,吉林省民委在全省民族地區、邊境地區開始實施“百村萬戶”脫貧緻富工程:在全省4個民族自治地方、10個邊境縣(市)和33個民族鄉(鎮)中選擇确定了100個重點村,通過資金扶持等措施,促進當地農村特色産業的發展,優化農村産業結構,加快各族群衆緻富步伐。

如今,五年多的時間過去了,“百村萬戶”脫貧緻富工程呈現出蓬勃生機。

在扶餘市三駿滿族蒙古族錫伯族鄉西達戶村,花生種植合作社帶領當地農民走上緻富之路。浩然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劉孔明說:“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花生出口國,風險低、生産前景好。”該合作社現有入社農戶50多戶,覆蓋全鄉5個村,每戶社員可以達到年收入約1萬元。

2016年,白城市洮北區德順蒙古族鄉烏蘭圖嘎村争取了國家扶貧資金40萬元,合作社成員自籌40萬元成立了潤蒙畜牧業養殖合作社,優先解決烏蘭圖嘎村9戶14人的脫貧問題。村支書王勝興奮地說:“自從精品牧業養殖項目實施以後,我們為每一個貧困人口購買2頭西門塔爾牛,除去養殖成本和管理成本,每頭牛淨利潤就是2500到3000元,每年可以增收5000到6000元,有望實現一次性脫貧。”長白朝鮮族民俗新村三月的北國,仍然天寒地凍,伊通滿族自治縣西葦鎮孤山河村木耳種植基地的接菌車間内,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裝包機飛速運轉,40多名村民往來穿梭,分工協作。2016年,縣民宗局投入少數民族發展資金70萬元,村民自籌50萬元,共建起5棟大棚,并注冊了“伊滿山河源”牌商标。孤山河村正以木耳栽培為主打項目,逐步向蔬菜、幹果、植物油、肉類、醬菜等10餘種産品拓展和延伸,形成集群效應。

在通化市姜家店朝鮮族鄉,昔日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鄉依靠“綠優米”品牌,成為遠近聞名的魅力鄉鎮。全鄉以科技為依托,大力發展“綠優米”訂單農業,以“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走上了集約化、規模化和産業化經營之路。2016年,全鄉帶動1500戶農戶發展“綠優米”,實現産值1800萬元,戶均增收3500元。

……

一項項落到實處的産業項目,一組組振奮人心的脫貧數字,是“百村萬戶”脫貧緻富工程在脫貧攻堅戰中交出的優秀答卷。項目在推進過程中,始終堅持發揮政府統籌協調發展的主導作用,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支持緻富工程,以“帶戶能力強、利益機制合理、農民确實得實惠”為标準,采取“龍頭企業+農戶”“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等多種模式,着力提高了農村産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民族地區“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産業格局逐步形成。

茫茫林海、濕地草原、高山湖泊,吉林省民族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擁有與朝鮮、韓國、日本、蒙古和俄羅斯等國所構成的東北亞地緣優勢,還有豐富而獨特的民族風情和邊境風光。因此,吉林省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堅持以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為突破口,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旅遊業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吉林省民族地區通過開發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飲食等旅遊資源,開發冰雪旅遊、邊境旅遊、民俗旅遊、鄉村旅遊、文化旅遊、生态旅遊等特色旅遊産品,極大地改善了少數民族群衆生産生活條件。2016年,吉林省民委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550萬元,整合各類資金2000餘萬元,重點打造了26個特色鮮明的少數民族村寨,其中延邊州安圖縣紅旗村、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等11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被國家民委納入命名挂牌單位。節慶活動中的錫伯族同胞在紅旗村,幹淨齊整的道路、朝鮮族特色的房屋、剛剛修建好的朝鮮族民俗展覽館都給遊客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裡依托濃郁的朝鮮族民俗風情,通過興建家庭旅館、發展農家旅遊接待、開辦旅遊購物網店等方式,形成以旅遊餐飲業為主導産業的經濟發展新格局。目前,全村有旅遊飯店7家、家庭旅館28家、旅遊購物網點5個、民俗表演隊2支,極大地滿足了遊客吃、住、購、娛的需求。去年,全村累計接待遊客2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0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1.2萬元。村民的幸福指數也因為旅遊業的發展而大大提升。

在四平市葉赫鎮永和村,已經連續8年成功舉辦了葉赫紅果采摘節。該村依托紅果特色經濟作物和滿族民俗特色,以采摘帶動旅遊,以旅遊帶動農家樂餐飲服務。村裡“葉赫人家”農家樂的老闆田亞力說:“下一步,我打算再投資十幾萬元,多修幾個火炕。讓遊客充分體驗我們的民族文化。”緻富的希望,更是喚起了村民的民族自豪感。

在被譽為“長白山第一村”的奶頭山村,冰雪旅遊、紅色旅遊等特色旅遊産業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村民返鄉發展。随着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和朝鮮族民居改造的完成,奶頭山村迎來了衆多前來感受長白山冰雪文化的遊客。村支書全虎山興奮地說:“我們村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熱鬧了。”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一批批精心打造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念”的是脫貧緻富的“山海經”,以“青山綠水”為經、“民族風情”為緯,編織出了一張脫貧緻富的新藍圖。

脫貧攻堅“回頭看”

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指出:“切實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最嚴格的評估考核,嚴肅查處假脫貧、‘被脫貧’、數字脫貧。”其中,“确保脫貧得到群衆認可、經得起曆史檢驗”,無疑是向貧困宣戰發出的最強音。

2016年9月,為把脫貧攻堅工作做實做好,吉林省再次高規格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督導活動,33位省領導帶隊深入到包保的市(州)、縣(市區),研究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用“釘釘子”的精神讓脫貧攻堅不斷向縱深開展。

延邊州針對“六看”要求,明确提出扶貧對象50條檔案規範管理标準,并依照“八入八不入”的标準,對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對不符合條件的堅決清退,确保不錯不漏、能進能出,全面開展建檔立卡錄入信息再核查、再确認工作,加大對突出問題查擺整改力度,确保數據真實準确,全面可靠。

白城市把脫貧攻堅列入四項重點工作之首,出台各類扶貧文件19個,建設了精準監控大數據平台,做到“矛盾出在哪裡,就在哪裡打通;問題出在哪裡,就在哪裡追責”。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在全省範圍内首建精準識别雲平台,300餘名扶貧幫扶幹部逐村逐戶采集信息,避免識别工作上出現弄虛作假現象。同時創新制定“十二不準”,充分發揮公安、房産、交通、社保、低保等各單位信息系統作用,清查剔除虛假貧困戶152戶、247人,最終确定貧困人口1788戶、2842人。

伊通滿族自治縣為保證建檔立卡貧困戶及時享有國家、省已出台和本縣制定的各項扶持政策,采取統一設計、統一印制、統一編号方式,為鎖定貧困戶印發《建檔立卡貧困戶證明手冊》,共計下達财政專項扶貧資金1809.9萬元用于産業開發,因地制宜确定養牛、養豬、大果榛子、藍莓、綠化苗木、中草藥、肉食鴿、肉食驢和光伏發電等傳統及特色扶貧産業項目23個。

德順蒙古族鄉對貧困戶建立“一卡三表兩方案”台帳(即貧困人口登記卡;貧困村基本情況登記表、貧困戶基本情況統計表、貧困人口基本情況登記表;包保貧困村工作方案、貧困村項目建設實施方案),并按照市裡提出的“三二一”工作方法,對“三圖、兩冊、一個平台”内容進行統一規範,根據貧困戶貧困程度進行了貧困戶星級認定,采取不同的脫貧方式。朝鮮族老人過大壽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各市州縣鄉各出奇招,目的隻有一個——讓貧困戶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脫貧攻堅所帶來的變化,目标隻有一個——“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為能如期完成吉林省民族地區全面小康的重任,脫貧攻堅戰伊始,省民委就建立了以主要領導同志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處室負責同志為成員的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2016年10月,省民委組織召開全省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暨興邊富民行動現場經驗交流會,對全省民族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全面部署。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為抓手,從實際出發,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完善和實施支持民族地區發展的差别化政策,财政定額補助、邊民補貼、配套資金減免等政策得到有效落實。

為杜絕假脫貧、“被”脫貧、數字脫貧等問題,吉林省民委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認真總結各地、各部門單位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和脫貧攻堅工作的經驗,及時發現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研究提出對策建議。各級民族工作部門認真履行綜合協調職能,協同督查部門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定期調度情況,對重點工作任務進行跟蹤落實,并将有關情況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部門彙報,确保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區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省民委還召開多次黨風廉政建設會議和黨員幹部“兩學一做”學習交流會,尤其重視加強對扶貧工作隊成員的教育,要求做到一起幹事、共同幹淨、努力奉獻。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背水一戰,決戰決勝,咬定目标,扛起責任,狠抓落實,吉林省各族幹部群衆拿出了“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了“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民族地區的脫貧攻堅戰必須要打赢,也一定能打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