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黃河樓畔 團結之城

黃河樓畔 團結之城

時間:2024-10-22 10:25:16

“天下黃河富甯夏”,甯夏引黃灌區有14條古渠,其中10條發端于青銅峽。青銅峽不僅是甯夏引黃古灌區成功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産見證地,更是曆史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領略甯夏全域旅遊“塞上江南”詩情和意境的必遊地。千百年的滄桑變遷,為青銅峽留下了厚重的曆史傳奇。

如今的青銅峽,已發展成為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縣級市,有漢、回、滿、蒙古等21個民族,其中回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23.4%,是甯夏民族工作重點縣區之一。走在青銅峽城鄉,感受到的是各族群衆幸福安康的生活:幼有所托,老有所依,社區文明,鄉村和諧,生活在這裡的各族兒女講述了一個個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新故事。

這一切成就的取得,最堅實的基石,是民族團結。

民族團結為這座古峽之城帶來了巨變。

2016年,青銅峽市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三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市(縣)”,全市有4個單位被國家民委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先進集體”,38個單位和20處宗教場所被評為自治區級、市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216個單位和87處宗教場所被命名為市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模範單位以及和諧寺觀教堂創建率分别達到72%、71%,先後接待來自區内外創建觀摩50餘次。

甯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大慶之際,本刊記者赴青銅峽市進行了采訪。

黃河樓上觀古城

王嘴子清真寺軍民共建活動儀式和順之城

正在甯夏蓬勃開展的“讓五星紅旗在清真寺上空飄揚”活動,發端于青銅峽市。

2012年5月17日,五星紅旗在青銅峽市王嘴子清真寺徐徐升起。這是甯夏第一個升起國旗的清真寺。6年多過去,國旗遍布青銅峽市所有宗教活動場所,其中鴻樂府拱北清真寺、王嘴子清真寺已被打造成高品質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這一切,都與青銅峽市推進和諧寺觀教堂創新管理分不開。多年來,青銅峽市始終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在國旗進宗教場所全覆蓋的基礎上,深入推進國旗、憲法和法律法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四進”宗教場所活動,形成了全市宗教和順的大好局面。

冒着毛毛細雨,記者來到了位于青銅峽鎮的王嘴子清真寺,遠遠就看到寺院牆上“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的标語。寺院裡,最引人注目的是院南旗杆上飄揚着的五星紅旗。這裡也是“軍地共建”示範寺。寺管會主任王登武是今年自治區表彰的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他負責寺院管理工作期間,曾多次邀請鎮司法所工作人員在清真寺的文化書屋舉辦民族宗教法律知識培訓班,還請部隊官兵為群衆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6年前,自治區倡導國旗、文化書屋、報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進”清真寺活動,王登武和寺管委會成員積極響應,在清真寺開設了民族團結“軍寺共建”展示廳,開辦國防知識講堂,常年對外開放。記者走進展廳,看到展覽内容豐富多彩,既有民族團結主題,也有國防知識主題,還有健康知識、禁毒教育等内容。展廳一側的圖書室、閱覽室裡,中外文學名著,曆史、哲學、政治、生活百科等各類書籍一應俱全。2017年,以王嘴子清真寺“軍寺共建”為題材的微電影《旗幟》,榮獲吳忠市“民族團結花更紅”第三屆原創微電影展評二等獎。

“我是清真寺的學東(即管理者),也是民族宗教政策宣傳員。”這是王登武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話。他經常通過經訓引導信教群衆:“愛國和愛教是一緻的。你們熱愛祖國,應像鳥兒眷戀自己的窩巢一樣。”

在位于峽口鎮的鴻樂府拱北清真寺,五星紅旗也同樣迎風飄揚着。始建于清乾隆末年的鴻樂府拱北清真寺是傳統三合院式建築風格,再加上新建的愛國愛教民族團結進步宣傳長廊,使之成為了伊斯蘭教中國化的一個典範。

寺管會副主任何忠林告訴記者,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四進”活動開展以來,全寺結合經訓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民族政策、法律法規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及和宣講,使其成為民族團結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其“四進”活動的經驗成果在青銅峽市、吳忠市甚至整個自治區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村鎮文明

在青銅峽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點已遍布全市各領域,創建工作從被動的自上而下、單一型、階段性的“要我創”,向主動的自下而上、日常化、全覆蓋的“我要創”模式轉變。創建讓城鄉面貌呈現出生态美麗、民族和諧的局面,其中以峽口鎮最為典型。

峽口鎮是“全國文明村鎮”,曾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鎮總人口30895人,回族占80%。全鎮有30餘個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是自治區宗教工作重點鄉鎮之一。這些年來,峽口鎮堅持以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為主題,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鎮創建工作,建成了西灘村特色文化廣場和西灘大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同時,峽口鎮充分利用會議、節日慶典、慰問走訪等機會,采取講習所座談培訓、文藝演出、樹立典型、輿論引導等有效方式,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民族團結道德講堂、民族團結專題文藝演出、民族團結知識競賽、最美家庭才藝比拼、志願者服務日等“六個一”活動,在全鎮唱響了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

峽口鎮良好的民族團結進步氛圍大大促進了各族群衆的增收緻富,培育形成了以皮草加工、餐飲服務、糧油、牛羊肉販運和商貿旅遊為主的五大特色産業。其中,皮草加工産品出口到歐亞等30多個國家,二毛皮手工藝制作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祥雲皮草公司被命名為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保護傳承基地。這些特色産業帶動就業近1000人,形成全區有輻射帶動能力的皮草加工産業集聚群,并進一步帶動了“董府·鴻樂府·譚橋特色産業街區·牛首山寺廟群”一線的峽口旅遊産業帶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特色經濟發展。

社區和諧

在創建過程中,青銅峽市跳出原有框架和固定思維,不斷推陳出新,打造出了一批社區統戰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精品示範點。

成功創建自治區級民族團結示範社區,提煉出社區統戰工作“五朵花”工作經驗,榮獲“甯夏回族自治區第八次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号……獲得諸多殊榮的青銅峽鎮艾山社區,便是全市精品示範點之一。

艾山社區共有企、事業單位14家,個體工商戶300家,總人口3013人,其中常住人口1136人、流動人口1877人,是全市流動人口最多的一個社區。社區的5個女幹部,在社區黨支部書記黃學芹帶領下,創出了有名的民族統戰“五朵花”工作機制,為社區營造了管理有序、文明團結的良好氛圍。

在艾山社區辦公樓,記者見到了黃學芹。性格爽快的她憑着自己的聰慧和多年在企業工作積累的經驗,針對社區裡不同地域、民族、職業的居民,結合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摸索創建出了一套獨特的社區管理方法:以“優質、高效、規範、便民”的服務宗旨,打造“一站式”服務平台,創新11234工作機制(一服務一盤棋兩監督三管理四必訪)。“流動人口就像是她的孩子,總是挂在心上,捧在手上。社區居民很少叫她書記,都叫她‘知心大姐’和‘黃姐’。”黃學芹的同事評價道。

在社區辦公中心,職工書屋、政策超市、農家書屋、七彩書屋、健康書屋、職工維權工作站、蒲公英自我成長室、市民學校、計劃生育室、免費體檢室等活動室多達36個,門類齊全,應有盡有。由此可見,艾山社區為居民的生活做足了功課。

“艾山社區是自治區的星級社區,外來人口都是客,都是我們服務的對象,這裡就是他們的家。”黃學芹笑着說。19年裡,社區從未接到過一起投訴上訪。“為了讓社區居民有事時第一時間聯系到我,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10多年來也不換号碼。”

站在樹狀展示圖前,黃學芹為記者講解起“五朵花”工作機制:充分調動社區統戰對象的力量,促進社區健康發展,是我們綻放的“和諧花”;以宗教工作促穩定,綻放“和順花”;以民生服務惠民生,綻放“穩定花”;以精神文明結碩果,綻放“幸福花”;所有的花集中起來,綻放出最大的一朵“團結花”。

離開艾山社區,記者來到位于陳袁灘鎮的韻新苑社區。這裡是青銅峽市的商貿物流集中區域和全市最大的社區,人流量大,人口構成複雜,但記者看到的卻是一片安甯和諧的景象。走在社區街頭,民族文化牆、宣傳畫不時映入眼簾。社區民族宗教工作專幹嶽金萍告訴記者,社區曾榮獲“全國文明社區”稱号。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中,社區一直堅持“實事惠民”的原則,以解決群衆實際困難為出發點,緊緊圍繞居民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急、難、愁”問題,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問題,以優質管理服務促示範社區創建,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在韻新苑社區,從社區管理人員到普通居民,都将“民族團結一家親”作為自己的生活工作準則。社區定期向居民發放民族團結基本常識宣傳資料,堅持宣傳民族宗教政策,同時創新載體,凝聚民生改善的動力。

在社區的電子閱覽室有藏書36000餘冊,社區還有800平米的“日間照料中心”,内設餐廳、廚房、休息室、醫療室等,18人的社區服務隊不間斷地為空巢、孤寡老人提供服務。

韻新苑社區勞動力豐富,勞務輸出收入是居民增收的主要途徑之一。為此,社區黨支部專門舉辦了勞務輸出培訓班和農民創業園。此外,社區還幫助婦女在家學手藝和編織技能,用自己的勞動為家庭增收。湯瑩麗

李正江

王登武在給來賓講解民族宗教常識扶貧精準

重視婦女就業,開設“扶貧車間”,也是青銅峽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一大成效。

記者采訪同興村和同進村兩個移民村時了解到,村民文化普遍不高,尤其是婦女外出務工沒有任何優勢,隻能在家照顧孩子老人。為幫助留守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青銅峽市制定并下發了《統一戰線助推精準脫貧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持續深化“百企進村”和“五個一”精準扶貧行動。與此同時,動員甯夏綠源塑膠有限公司投資近300萬元,分别在同進移民村、邵崗鎮同富移民村建立了扶貧車間,共安裝縫紉機120台、打包機2台,招收移民群衆106人,為移民村留守婦女提供就業崗位。

在同興村,由葡萄酒公司帶動村民緻富也蔚然成風。

玺天龍葡萄酒公司種植管理負責人劉吉甯告訴記者,公司與同興村簽約,用流轉土地種植了将近兩萬畝葡萄。幾年來,公司一直堅持隻聘用本村村民務工,使務工家庭每年收入達到了1萬元以上。

“扶貧是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村民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完成除草、剪枝等操作,對技術要求并不高,充分考慮到了當地勞動力素質情況。”劉吉甯說,公司投産7年來,堅持為無法外出務工、無勞動技能的家庭婦女提供合适的崗位,讓她們在家門口就能做“田間小時工”,既為家庭增加收入,也能照顧家庭,一舉兩得。

在同進村的扶貧車間裡,記者同樣看到清一色的回族婦女“小時工”。車間的工作主要是縫制噸袋,婦女們用縫紉機按照規定好的尺寸縫制好袋子即可。最吸引她們的是車間不限定上下班時間,可根據自身情況自行安排。“我丈夫在外地打工,我要照顧孩子上學,不能外出。扶貧車間按計件給工資,很自由,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孩子,啥都不耽擱。”回族女工白梅笑盈盈地對記者說,她一個月至少能拿到2000多元工資。

陪同記者采訪的同進村駐村第一書記趙忠宏是從部隊轉業到地方的幹部,老家在四川綿陽,一口川音甯夏話。為讓村裡能多幾個這樣的扶貧車間,他施展各種“計謀”去遊說投資商。“在我們青銅峽市投資一點不虧,地廣好建廠,勞動力成本不高,但很多人不了解。所以有時候我不得不連‘蒙’帶‘騙’,說服他們來村裡投資。”趙忠宏躊躇滿志,過兩天他打算去說服一個服裝廠的老闆到村裡來投資,如果談成,将又是村裡的一件大喜事。

榜樣力量

除了星級黨組織、星級社區,青銅峽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中,還湧現出一批先進模範個人,他們被當地群衆稱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鋪路石”。

好人老馬哥。今年66歲的馬正德是濱河清真大寺的學東,家住濱河新村。10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甯夏考察時曾接見過他,當年總書記說領導幹部要幹幹淨淨幹事,始終做到秉公用權,馬正德一直牢記在心。“家裡家外他都一樣,是個愛幫人的熱心老漢。”馬正德的妻子同記者聊起丈夫,十分自豪。

馬正德為人随和、開朗,誰家夫妻吵架、婆媳不和,隻要他出面就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濱河新村的大事小事少不了他。有村民告訴記者,當時村裡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時,早晨打開門,第一個見到的一定是馬正德。他天天在村裡巡視,檢查環境衛生,看到有亂扔垃圾、随地吐痰的行為,都會文明勸導。有時他還拿着民族團結宣傳卡,挨家挨戶去宣講。

馬正德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平凡小事,但卻使整個新村充滿了文明和諧的氣氛。

“忙碌校長”湯瑩麗。湯瑩麗是青銅峽市第四中學校長、高級教師,還是民主黨派人士、甯夏吳忠市政協常委,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黨外校長”。

在創建工作中,湯瑩麗帶領全校師生開拓創新,以民族文化素質教育為主題,以“促進民族團結,構建和諧校園”為主線,以民族文化進校園為抓手,以宣傳黨的民族政策、開展教研和文體活動為載體,将各民族體育藝術項目帶入校園,走出了一條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校園”的特色之路,其做法已成為一個“種子模闆”,在自治區各個學校“複制”推廣。

“學校的學生90%是本市或其他地方進城的農民工子弟,為此,我們專門開設民族藝術課程,安排每周二、三最後一節課進行教學。”湯瑩麗告訴記者,學校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運用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回族的毽球、漢族的太極扇、黎族的跳竹竿、蒙古族的押加等項目大受歡迎。“通過民族藝術教育,我們的每個學生在初中畢業時基本都能掌握一項技能或特長,這也為他們升入高中打下良好的藝術素質教育基礎。”說這話時,湯瑩麗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無名英雄”李正江。李正江是公安戰線上的一名老兵,笑容可掬、慈眉善目的他是邪教克星、維穩衛士。工作30多年,他一直恪盡職守,在維護社會穩定特别是在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民族宗教維穩工作,處置各類群體性、突發性事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于2012年榮立一等功。

近年來,以維護團結、打擊分裂、抵制滲透、安全保衛為目标,李正江經常帶領民警深入民族地區了解和掌握相關動态,及時發現并配合有關部門處理、化解因民族宗教問題引發的矛盾糾紛,多次出色地完成了民族宗教方面重大活動的安全保衛和維穩工作任務。

“我們的工作就是做好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衛士。”

李正江如是說。“好風憑借力,風勁正揚帆”。在青銅峽市采訪的幾天裡,記者見證了各族幹部群衆正在黃河樓畔繼續譜寫新時代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新篇章!(甯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工商聯黨組書記丁斓進,青銅峽市委統戰部辦公室主任王品娟,青銅峽市峽口鎮宗教專幹馬玮對本文亦有貢獻責編:龍慧蕊)

黃學芹和她的“五朵花”

馬正德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