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企業家精神的踐行者

企業家精神的踐行者

時間:2024-10-22 10:01:11

對于一個企業家來說,能在波濤洶湧的經濟大潮中掌穩船舵,不僅需要審時度勢的戰略眼光和堅定的思想信念,更需要一種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他從無到有,他在創造着。他以非凡的付出,憑借非凡的智慧,才得以擁有非凡的收獲。而聚焦他的創業曆程,則隐藏着一段不能忘卻的曆史。

第一眼見到馬廷福時,并不覺得他很像商人:自然的卷發、紅白相間的條紋襯衫、時尚的藍色牛仔褲,最惹人注目的是腳上那雙鑲有彩色鉚釘的黑色帆布鞋,以及挂在胸前的那塊形狀酷似甯夏版圖的西藏蜜蠟——十足的潮人派頭。

在網上搜索他,除了簡單的個人簡曆和幾條企業相關新聞,再難尋到其他。讓他講講自己的慈善之路,他也總是簡短述之。從業數年來所獲得的榮譽,他也從不主動提及。在工作人員提供的一份薄薄的企業宣傳冊中,記者才尋找到一些相關内容。

宣傳冊共30多頁,與馬廷福30多年的創業發展史比起來,的确顯得過于單薄。從蓋房、修路、挖煤的小營生開始,到開發房地産、創立小額貸款公司、投身文化産業、轉型綠色農業,如今的甯夏富龍集團已發展成為擁有14個子公司的集團公司。2012年,富龍集團跨入“甯夏百強企業”行列,年均營業收入達3.5億元。

2017年9月,黨中央和國務院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提煉、總結出了中國企業家精神,強調了中國企業不可替代的社會價值,給拼搏在經濟發展第一線的企業家群體以極大的鼓舞。正是在此背景下,馬廷福率先在集團上下提出了“主業引領實現持續發展、文化引領實現特色發展、‘絲路’引領實現跨越發展”的理念。

“新時代的中國企業家精神,不僅僅停留在傳統道德文化的層面,更要牢固樹立對國家的使命感和對民族的自豪感,把個人的事業追求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中,在精神文化層面上形成高度優化的人格力量。”馬廷福如是說。

實幹是最好的“捷徑”

他說:“‘實幹’用現在的一個時髦詞語來說就是‘工匠精神’,這應當成為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市場競争是殘酷的,誰的‘工匠精神’更極緻,誰就走的更遠。”

“中國40年的改革開放,請問有多少企業‘活’到了今天?”雖然低調,但馬廷福卻十分自信。這份自信從1983年他辭去國有企業的穩定工作,“下海”去做個體小營生時,就已經充分地體現出來了。

那一年馬廷福23歲,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6個年頭。當時的馬廷福正在銀川市交通局聯運公司交通隊做采購員,每天幾十公裡的路途,日出而走、日落而歸,辛苦自不必說,隻是那幾乎一成不變的工作内容,讓他似乎将自己的人生一眼看到了頭。

馬廷福出生于甯夏平羅縣的偏僻農村,家中有8個兄弟姐妹,僅靠着種地那點微薄收入,生活得十分艱難。14歲時,初中還沒有畢業的馬廷福就不得不辍學回家,在生産隊掙工分。貧窮使他心裡隻有一個想法:賺更多的錢,讓家人生活得更好。

在那個全國湧動着“下海”熱潮的火熱年代,“我們下海吧!”一度成為人們互相試探、鼓舞的熱詞。不顧父母朋友的反對,馬廷福毅然辭去公職,跟幾個朋友一起謀劃着如何賺取第一桶金。

當時平羅有個林業站要蓋4間房,馬廷福得知消息後,想方設法承包下來了。他一邊組建施工隊,一邊籌措工程資金。家裡的弟兄湊了3000元,他自己又從農村信用社貸了些款,解決了工資和材料錢。

憑着紮實的手藝,馬廷福硬是帶着一幫人在4個月内完成了工程,随着驗收的順利過關,他的工程隊也在平羅縣赢得了口碑。因為誠信和良好的質量,他的工程越接越多,有十幾萬元的也有幾十萬元的,1985年他還接過上百萬元的一個工程。

1989年,馬廷福開始将目光瞄準路橋工程。那時的甯夏,比起飛速發展的東部,經濟依然十分落後,在南部山區的許多鄉村甚至不通公路。“小時候拿着家裡的雞蛋去縣城換些生活必需品,7公裡的路程來回要走整整一天。遇到下雨,泥濘山路更是難走。”馬廷福對此記憶猶新。就是這一年,甯夏開始在整個南部山區大規模修路,馬廷福也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二個事業——修路。

跟做土建工程時一樣,為保證質量,從早到晚,馬廷福都是自己帶頭幹,和工人吃住在一起。1997年,在惠農縣修110國道時,馬廷福負責7公裡線路,經過3次驗收,皆為優質工程。從1989年至今馬廷福修路20多年,先後在甯夏、内蒙古等地完成不同等級的公路建設600多公裡,建設大型橋梁34座,從未出現一起質量問題。

這些成功,讓馬廷福信心倍增,接着他又開始轉型房地産業。2009年,馬廷福在銀川市賀蘭縣開發的“月湖名邸”項目,帶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賀蘭縣對幹旱的西北高原來說是一塊難得的綠洲,但一直以來因偏僻、配套設施不完備等原因不被房地産商看好。在馬廷福眼中,這卻是絕佳的地勢:清澈的湖泊、沒有高樓大廈遮擋的開闊視野、距銀川不到20公裡的便捷交通,都是難得的利好條件。

憑着獨到的眼光,馬廷福大膽投入3.5億元,在賀蘭縣近湖區域征地1000多畝進行房地産項目開發。在此期間,為使住宅更具居住舒适性與視覺美感,馬廷福不辭辛苦地到許多國家進行考察,親自當起了設計師。

當時,銀川市區的房價已經達到5000多元/平米,而馬廷福卻最大程度地壓低利潤,将房價定在了2400多元/平米。開盤當天,“月湖名邸”售出100多套,看房的人絡繹不絕。随着3000多名居民入住小區,賀蘭縣房地産業進入大發展時期,一座新縣城的輪廓開始顯現,并由此進入“中國西部百強縣”的行列。

改革開放40年來,馬廷福的公司可以“活”到今天,沒有任何“捷徑”,靠的是實幹——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因為貢獻突出,他先後被評為“甯夏誠信企業家”“甯夏最具影響力十大商業領袖”等。

創新是最大的格局

他說:“新時代的企業家要有對未來的洞察力,而這種洞察力就體現在是否将企業的發展融入到國家的發展戰略之中。你讀懂了中國,也就找到了未來。”

2011年,在銀川市的一條主幹道旁,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築拔地而起。這就是富龍集團旗下的餐飲公司所開發的甯夏穆斯林大飯店,一家集住宿、餐飲、會議接待為一體的三星級飯店。

從2010年第一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開始,甯夏穆斯林大飯店就是會議的定點接待單位。每一年的親身參與和迎來送往,都讓馬廷福感慨不已:“第一屆博覽會,甯夏與阿拉伯國家簽訂的合作項目就達十多項,投資金額達4.6億元,這是非常大的突破。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帶一路’構想,甯夏作為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馬廷福敏銳地發現,博覽會不僅僅局限于經貿交流合作的領域,更多人文領域的合作正在日益凸顯。在孔子文化館前,他看到用絲綢制成的中英雙語版《論語》,讓很多外國商客愛不釋手。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也讓馬廷福産生了極大的民族自豪感。“甯夏曆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同時又有着濃郁的民族特色,如果能與國外加強文化交流,這将是彰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大好機會。”

在馬廷福的積極倡導下,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西北聯絡部于2012年2月在銀川成立,馬廷福任執行部長。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是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對外文化交流機構,成立20年來從未在西北地區設立過聯絡部。

西北聯絡部的辦公地點設在一座裝修考究的辦公樓裡,在此舉辦過多場文化交流及愛心公益活動。其間,馬廷福開辟了一個小型文化展覽館,最奪人眼球的是一桌用天然岩石制成的滿漢全席,一共108道菜,惟妙惟肖。“為做這桌菜,我花了将近4年時間,仔細研究了滿漢全席的菜譜,無數次去石頭交易市場挑選,終于完成了這道‘文化大餐’。”

眼下,馬廷福正在與同心縣維州鎮積極聯系,計劃打造一個特色小鎮,開發文化旅遊項目。“等到2018年底銀川的高鐵通車後,一定會帶動旅遊業迅速發展。”

除了文化産業,馬廷福還十分關注生态農業。“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一定要不遺餘力地進行生态系統的保護與修複。”

賀蘭縣的金山村位于賀蘭山東麓,5年前其境内的大部分土地都還是寸草不生的荒地。如今望去,寬闊平坦的柏油路兩旁是一望無際的葡萄種植園和水豐草美的生态農場。這裡的氣候和光照十分适合葡萄的生長,隻是有些地段土質的蓄水性較差,需要改良。2013年,在賀蘭縣政府的支持下,馬廷福流轉金山村1200多畝荒地,建成了富龍金山葡萄酒莊。之後整整一年,馬廷福和他的施工團隊都奮戰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他們從山上拉來土料,然後和砂石料拌在一起平鋪在地裡,就這樣一寸一寸地鋪下去,辛苦可想而知。“想到不久之後,這片土地上就可以長出青翠的綠苗,多苦都不覺苦了。”馬廷福說。

除了葡萄,馬廷福還專門留出200多畝地種植有機蔬菜、養殖有機牛羊肉專供于集團旗下的飯店。“食品安全很重要,我要讓每位客人都吃得放心。”眼下,他正在積極聯系中科院的相關專家,計劃研發一種養生枸杞含片。“搞農業開發投入大、回報慢,但十分有意義,是造福子孫後代的事情,利潤多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了。”馬廷福坦言。

新時代的企業家更要有“家國情懷”,要将個人事業發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之中,這是一種格局、亦是一種境界。正如馬廷福所言:“不是因為我們企業家有多厲害,而是我們正處在一個經曆着巨大變革的時代。轉型也好、升級也好、創新也好,都離不開國家發展這個大局。”

慈善是最高的榮譽

他說:“君子愛财,取之有道,亦用之有道。我認為做有價值的慈善事業是用财的正道!”

做慈善是馬廷福的理想,也是他從沒有放棄過的事情。1997年,馬廷福率施工隊在同心縣修公路,在王團鄉看到孩子們在四壁透風的教室裡倚在木闆土坯支成的書桌旁學習,心痛萬分。他毫不猶豫地拿出20萬元,為學校修建校舍,捐贈桌椅。這20萬元,是他人生的第一筆慈善捐款。從此,他也與慈善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就是吃苦長大的孩子,深知貧窮生活的不易。”馬廷福說。從那以後,他的工程項目主要向貧困地區傾斜,修路、蓋學校、建醫院都将利潤降至最低,有時還會做賠本買賣。每一年,馬廷福都要給甯夏貧困山區的學校捐款,同時還聯合團中央光華基金會為山區的孩子購買圖書和教學光盤,為此,他已堅持了十餘年。“我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沒有念過多少書。物質的貧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識貧乏,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汶川地震發生後,他第一時間以個人名義捐款40萬元,又号召職工捐出40萬元。2012年,他捐助260萬元,用于改善平羅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條件。他創立的兩家小額貸款公司,主要服務三農、中小企業和困難群體,利薄風險大,但他并不在意。

對于做慈善,馬廷福有着與對待事業、生活一樣的觀點,那就是“堅持做、做實事”。

一些企業家做慈善都喜歡大張旗鼓地宣傳一番,但馬廷福總是默默地做,且十年如一日般地堅持着。慈善對于他來說不是用來“包裝”自己的工具,而是一種真正的大愛。

問他如何理解成功,他說:“成在自己,功在後代。如果沒有把功傳給你的員工、客戶、家人、朋友,你就不是真正的成功。”目前,富龍集團有員工1000多人,其中有大量下崗職工和殘疾人,馬廷福會為他們做免費的技能培訓,然後安排上崗,同時會在生活上給予一定的資助。

“從容的人總是擁有迷人的光澤”,這一點在馬廷福身上體現尤為明顯。說話不緊不慢、邏輯清晰,安排工作條分縷析、面面俱到,待人接物謙和低調、誠懇厚道……這樣的性格特質與他日漸年長的年齡有關,更與30多年來摸爬滾打于商場的經曆分不開。現在的馬廷福更是對人對事少了一些苛求,多了幾分從容的大氣。

“急躁成不了大事,要知道珍貴的東西都是慢慢成長起來的。要有執着追求的精神,但結果是否盡如人意,所做之事是否被人理解其實并不重要。做生意如此,做人亦是如此。”馬廷福說。

因為忙于事業,馬廷福經常會忽略父母妻兒,很少有時間陪伴他們。“這是我最後悔的事情。從這方面來看,我其實并不是很成功。”馬廷福說。如今,花甲之年的他已經開始逐漸将生活重心從事業轉向家庭。閑暇之餘,馬廷福會帶着全家去旅遊,享受與家人在一起的樂趣與幸福。

“企業家一生不知要碰上多少‘迷人’的誘惑,金錢的、名利的,但一定要真正了解自己要什麼、舍什麼,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會走得久、走得從容不迫。”這些年來,非洲廣袤的大草原、北歐絢麗的極光、南美洲的熱帶雨林,還有各地獨特的風土人情,讓馬廷福的眼界和心胸都開闊了不少。“走了這麼多地方,我最愛的還是西藏。我一共去過那裡6次,每次都讓我收獲頗多。”

采訪結束時已是傍晚,從富龍集團出來便是黃河,巍巍賀蘭山在夕陽的映襯下愈顯雄偉。作為優秀的黃河兒女,在馬廷福眼中,成功隻是人生的一部分,而最高的那座永遠在他心裡。(責編增林)

馬廷福近照

富龍集團向甯夏貧困地區捐款30萬元

富龍集團慰問甯夏軍區給水團赴西藏阿裡打井官兵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