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王東海的青春在西藏鄉村更美麗

王東海的青春在西藏鄉村更美麗

時間:2024-10-22 09:59:41

“把緻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緻富能手,把黨員緻富能手培養成村幹部。這樣一來,即便我離開了這裡,在黨員的帶領下,老百姓一樣有奔頭。”談起帶領藏區群衆脫貧緻富的事情,日喀則市仁布縣德吉林鎮鎮長王東海充滿自信。9年前,為響應國家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畢業于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專業的王東海隻身奔赴西藏,從此在雪域高原紮下了根。9年裡,他帶着對這片土地與藏族同胞的熱愛,全心全意帶領群衆脫貧緻富,癡心不改。

隻做對群衆有益的事

2009年7月,王東海毅然放棄内地就業的優越條件,帶着夢想來到西藏,成為帕當鄉切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幹部。那天,為迎接王東海的到來,全村人都出動了。他的脖子上挂滿寓意“吉祥”的潔白哈達,村裡還宰了兩隻羊為他接風。

熱鬧的歡迎儀式後,困難接踵而至。切村的條件遠比王東海想象的艱苦——一天隻有兩小時水電供應,沒有手機信号,更沒有網絡,上交的工作材料和簡報都要靠手寫。生活的不适應、飲食上的不習慣,也時時困擾着他。

為盡快和藏族同胞熟悉起來,王東海下定決心學藏語。他拜鄉政府的藏族幹部為師,還準備了一個筆記本,用漢語諧音一字一句地記下藏語發音。一年後,他已經能用簡單的藏語開展工作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王東海發現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自治區政府為每個村配發了一輛輕型貨車,村裡卻沒人會開。王東海在大學期間已經考取駕駛證,便自告奮勇當起了司機。他用貨車為村民拉牛犢、牧草、水泥、化肥,送他們看病、上學,早出晚歸,樂此不疲。

村裡的五保戶次仁玉珍老人去世了。按當地的習俗,人故去後要天葬,天葬的地點在拉薩市的堆龍德慶縣,驅車來回近400公裡的路程。西藏的冬天,天寒地凍,道路濕滑。忍着困乏,王東海小心翼翼地駕駛着運送老人遺體的車,颠簸7個小時後,終于趕在太陽升起前抵達了天葬台。“天葬是藏族的神聖儀式,他們把我當家人了,才會讓我參與其中。”村民們的信任,讓王東海深受感動。在天葬台這個聖潔場所,他獲得了對生命意義的禅悟:“活着時,好好活,活得精彩;死去時,才能安心地離開。”

當然,面對工作上、生活中的困難,王東海也曾有過辭職回家的念頭。在學校,他是班長,會跳街舞,會吹次中音号,還是笛箫協會的創始人。如果回到内地,他相信自己能過上相對舒适的生活,但在村裡呆的時間越長,王東海紮根西藏、服務藏區的心願則更加堅定。

“幹事創業,不能總待在辦公室裡,要拿出實際行動來,幹對百姓有益的事,才能帶動農民緻富。”在切村的每一天,王東海都在思索自己能為鄉親們做些什麼。

要想當好村幹部,必先當好村民。在鄉幹部和村支書的帶領下,經過一年多的調研走訪,王東海掌握了全村60餘戶家庭的基本信息,通過與村民面對面交流,建立了貧困家庭電子檔案。摸清了家底,扶貧才能精準施策。王東海發現,切村自然條件相對惡劣,可利用資源少,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全村400人僅有560畝耕地,且以種植青稞、土豆為主,經濟結構單一。他據此制定了切村發展規劃,提出可行性較強的發展項目,其中之一就是勞務輸出。

王東海通過整合村裡有技術的剩餘勞動力和緻富能手,共同出資成立帕當鄉切村勞務輸出合作社,注冊資金80萬元。2011年,他又為合作社争取到3個大項目,總投入資金達100多萬元,直接解決了35名困難群衆的就業和生活問題。“自從有了合作社,我們都不用外出務工了,在家門口就有收入,還可以學到技術。”合作社社員拉巴次仁高興地說。

王東海的努力,鄉親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每到冬季,村民會專門給王東海送來自家曬幹的牛糞做燃料。村裡物資稀缺,買東西要到30公裡外的縣城,大家便經常給他送糌粑、土豆等食品。鄉親們常對他說:“東海,你能來咱們這兒工作不容易,沒有糌粑吃了、沒有青稞酒喝了告訴我們,我們給你送過去。這兒就是你的家!”“東海,今天我們家兒子結婚,你一定要過來熱鬧熱鬧……”

任職9年來,王東海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取得了優異的工作實績,先後榮獲2012全國十佳“村民貼心人”、2012全國“農業科教興村傑出帶頭人”、西藏自治區第四屆先進工作者、“第二屆感動日喀則十大人物”等稱号。2012年10月,他被提拔為德吉林鎮黨委副書記,2016年1月出任鎮長。在全縣八鄉一鎮中,他是最年輕的鄉鎮長。2017年6月,王東海榮獲“全國扶貧先進個人”稱号,并作為西藏自治區唯一獲獎者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頒獎典禮。國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這樣評價他說:“敢擔當、能吃苦、不畏難,敢幹事、能幹事、幹實事,是一個清醒坦誠、聰明智慧、務實進取的人。視百姓為父母,始終有那麼一份情、那麼一份意、那麼一份愛。”

念好授人以漁“緻富經”

從服務管理一個村到服務管理9個村,從偏遠的帕當鄉到縣政府所在地德吉林鎮,盡管王東海的職務發生了變化,但他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初心始終沒有變。

在帶領群衆脫貧緻富的過程中,王東海特别重視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切村黨支部書記倫珠,就是王東海一手培養起來的。

一直以來,帕當鄉沒有饅頭店,村民想吃饅頭隻能到幾十公裡外的市場購買。每次大家去都要買上一大袋,放在家裡備着。這不僅影響饅頭口感,放置時間長了還不利于健康。王東海了解情況後,便向縣委組織部大學生村幹部創業項目貸款3萬元,帶領當時還是貧困黨員的倫珠開起了“黨員惠民饅頭店”。

為了讓饅頭店正常營業,王東海以一天200元的工資從拉薩請了一位做饅頭的師傅。“我跟師傅說好了教15天,但倫珠特别勤奮,10天就學會了。他知道,多學一天,就要多花一天的錢。”王東海感動地說。饅頭店開張後,生意格外好,倫珠一家每月至少收入2000元,他本人也被評為村裡的緻富能手。2012年,王東海又帶領一名貧困黨員在全鄉開了第一家“黨員惠民蔬菜店”,徹底改變了帕當鄉幹部群衆吃菜難的問題。現在,蔬菜店每月能盈利3000元。

當上鎮長後,王東海在全鎮的脫貧攻堅工作和“一村一特”項目建設中,更加重視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艾瑪村的貧困黨員貢覺一直從事藏香豬養殖,其間遇到了資金短缺、場地不夠的難題。王東海幫他争取資金5萬元,在村外建成一個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的養殖場,還從林芝引進純種藏香豬3頭,幫助改良養殖場藏香豬品種。如今,貢覺的藏香豬養殖規模從50頭擴大到了120頭,帶動全村6戶村民緻富。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公認的淨土,藏區出産的雞蛋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一顆藏雞蛋甚至可以賣到4塊錢。強欽村村民次珍是藏雞養殖能手,她一心想擴大養殖規模,卻遇到了種雞苗來源和資金上的困難。

2014年,王東海從對口幫扶強欽村的武警西藏總隊争取到15萬元資金,建起400平方米的養殖場。他又找到全國人大代表、乃東縣貢桑禽類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益西卓嘎,争取了600隻雞苗,幫助次珍建立強欽村斯龍惠民藏雞養殖場。“一年光賣雞蛋,我就能賺5萬多元。”如今說起藏雞養殖,次珍開心又自豪,“這多虧了鎮長幫忙!”

富裕起來的次珍懷着感恩的心,主動幫扶村裡3戶貧困戶,每年每戶補貼2000元,節假日還會為他們送去慰問金。“在鎮長的幫助下,我的日子好過了,我希望能把這份溫暖傳遞下去。”

雪域高原,雪蓮花盛開的地方,最美麗的青春最适合在這裡綻放。在民族地區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擔重任——9年時間過去了,王東海在母校辦學理念的指引下,再也無法割舍這個地方。在西藏,他活出了屬于自己的精彩,“來到西藏,我雖然獲得的物質财富不多,但我的人生過得有價值,我感到非常滿足!”(責編龍慧蕊)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