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的雅典》的讀後感
雅典,顧名思義,優雅、典雅,正因為雅典優雅,所以,雅典是我所向往的城市。
雅典那兒有一種藍,一種甯靜而深邃的藍,藍得讓人忘記自己的存在,而不由自主的陷入對深度的思考與探究,愛琴海就是這種藍。愛琴海不風光绮旎,熱情洋溢,不陽光燦爛,明快靓麗……但,她就這麼美,美得讓人忽視了自己的存在。
雅典那兒有一種藍,一種淡淡的藍,與愛琴海的藍相互結合,那種藍熱情洋溢,那就是天空。
我沒去過雅典,但是我在想象中感受着雅典。
雅典不僅有美麗的海、雄偉的山、更有悠久的曆史、美妙的神話與文明……
《珍珠》的讀後感 (字數:350)
我讀了這篇《珍珠》覺得主人公陽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既幸福又痛苦。這個故事内容是這樣的:陽子在上幼兒院的時候一直是爺爺送陽子上幼兒院,一直到陽子上三年級爺爺生病了,而奶奶送爺爺去醫院的第2天,隻有奶奶一個人回來,而爺爺就上了天堂,又在這時爸爸和媽媽去了深圳。陽子覺得自己幸福的家一下變成痛苦的家。後來家裡來了一個王爺爺。但陽子又在楊百萬國際實驗學校的一段時間裡面認識了友情與真愛。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友情與真愛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這麼簡單。
《黨在我心中》讀後感 (字數:550)
我讀了《黨在我心中》這本書,對黨的光輝曆史、光榮傳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深刻理解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告訴了我,要堅強、勇敢、樂于助人、沉着、虛心等等道理。這本書每個故事都讓我感動而興奮。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人民的勤務員》這個故事,主人公是雷鋒。他有一句話,叫:“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雷鋒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一次,雷鋒看病回來,路過建築工地,看見搬磚工人們個個累得汗流浃背。他就跑去幫忙,連續搬了十幾趟,全身衣服都濕透了。雷鋒雖然是個孤兒,卻對未來充滿信心與期望,堅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雖在成長路上經曆了多少磨難,卻像梅花一樣有骨氣,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不僅僅是雷鋒,黃繼光也很值得我學習。在朝鮮上甘嶺戰役中,他的手臂被敵人打穿兩個洞,但他依然向前爬行着,突然,他猛的一跳,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閃爍着火苗的機槍口,他光榮地犧牲了,可換來了戰鬥的勝利。黃繼光堅強、勇敢的精神,值得我好好學習。以前,我非常膽小,連小小的螞蟻都怕。一次,我和媽媽去外面玩,發現有一隻螞蟻爬到了我身上,吓了一大跳,并大聲叫了起來。讀了這個故事後,增強了我的勇氣和力量,我發現我變得比以前勇敢了,也許是黃繼光的故事感動了我。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怕螞蟻了。不僅是雷鋒、黃繼光令人欽佩,還有許多革命志士為了事業而英勇奮鬥,有些同志還為此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讓我們向他們學習、緻敬,讓我們胸前的紅領巾飄揚吧!
環山小學三年級:1299386432有效教學讀後感 (字數:750)
濱江小學金冬玲
我在<<新視野>>裡重點學習了第一篇<<有效指導>>。
有效指導包括有效講授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也包括有效“提問”并“傾聽”學生。
有效“講授”是任何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在以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活動中,教師講授也是必需的,教師清晰的有效講授可以在師生互動中點撥、引領、啟發、強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我認為有效講授要做到以下幾點:
1、使“講授”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考慮的就是如何在上課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如我們五年級剛剛的畢淑敏<<學會看病>>,我是這樣來導入的,有一位這樣的母親,在兒子發高燒時,當時自己就在家裡,而且是一位醫生,不僅沒有給他吃藥,還狠心讓兒子一個人上醫院看病。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這位母親為什麼要這樣做?作為成年後的兒子是怎樣看待那時母親的這種做法的?通過這樣的問題導入,把學生的注意一下子吸引到文本當中來。
2、使講授保持一定的節奏。
3、提供鼓勵性的即時反饋。
有效提問,意味着老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有效提問,我認為要做以下幾點:
1、使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2、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難度。
我在上第九冊18課梁曉聲的<<慈母情深>>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質樸的母愛,我抓住了“數落”這個詞語,它的意思是責備,我問學生:母親為什麼要責備我?我用錢為母親買了水果罐頭,卻遭到了母親的數落,為什麼?(母親舍不得買,舍不得吃)當聽說我要買書顧不得同事的勸阻,家境的貧寒,毫不猶豫地把錢給了我,說明了什麼?(找出文中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這樣的提問,從字裡行間讓學生感受到:一位平凡辛勞貧窮的母親,為我滿足我的求知欲,對我的學習是如此支持,多麼通情達理,多麼偉大啊!這種濃濃的愛子真情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使身為人師的我們也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這種有效的提問,不但能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對文本的有效解讀,進一步落實了課文的教學目标,情感目标,知識目标,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