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出版社融媒體部經理劉璐在開場主持中首先介紹,《人活着》既是哲學的基本命題也是現實生活的根本問題,是人生的意義及生活的方法。這一次,梁曉聲的新作《人活着》延續《人世間》的風格,以随筆的方式直接對人生的意義及生活的方法,給出了他的系統思考和答案。
在新書見面會現場,梁曉聲和讀者分享了人生的感悟與生活的藝術,與讀者尋找走向理想生活之路。談及書籍與人生的關系時,梁曉聲認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書籍起到的作用也不同。書籍直接影響讀者可能是在小學四五年級到初三之間的階段。上了大學後,人們會通過閱讀書籍交很多朋友,讀了某一類書,喜歡書中的某個人物,就視他為朋友,有時甚至會在内心裡和他交流,遇到糾結的時候,會和書中的朋友來對話。
關于寫作的意義,結合青少年時期的閱讀對自己性格的塑造和《人世間》的人物創作過程,梁曉聲表示,“書既然影響那麼多人,我自己寫的書是不是也能給别人帶來一些好朋友呢?其實我後來想,我也寫了那麼多小說,短篇、中篇、長篇,還寫了那麼多散文,還記述了那麼多小人物,所有那些作品也和這本書一樣,傳達的幾乎是同一個主題,就是人到底應該怎樣做。”
互動提問環節,現場觀衆紛紛從自身的人生體驗、閱讀思考出發,與梁曉聲展開交流對話。
“人活着“需要哲學,生活也離不開方法。《人活着》是梁曉聲在《人世間》後,推出中國式生活方式的又一力作。從鮮活事例到正能量的事理,再到精湛的哲理,這本書從尊嚴、體面、幸福、優雅、明白五層面,構建了“人活着”的大體系。它從大處着眼,從小處寫起,寫盡人生的方方面面,在平凡之中發掘實用的生活之道。本書以随筆的方式構建生活的大體系,讓普通的讀者找到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個人的行動方案,不僅将為讀者帶來一場心靈的盛宴,也會成為一本日常生活方式的行動書。
作者簡介
梁曉聲:中國當代作家、學者,畢業于複旦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館員。曆任北京電影制片廠編劇、兒童電影制片廠藝術廠長、全國政協委員。曾創作過大量有影響的文學、影視作品,也有一些學術專著。主要作品有《今夜有暴風雪》《年輪》《知青》《中國生存啟示錄》等,《雪城》入選“新中國七十年七十部長篇小說典藏”,《人世間》獲茅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