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的一天深夜,印度理工學院的負責人印地立桑返回辦公室,發現面前站着将近兩百名學生,手裡拎着水桶憤怒地抱怨着。學校的供水一直有問題,這次學生們失去了耐性,他們情緒激動,要求校長立即解決問題。
印地立桑冷靜地質問學生:“你們是來自某個技工學校呢,還是來自印度理工?”聽到這句話,男孩們安靜了下來。“你們是印度理工人,所以你們是要學會解決問題的。現在出了一個問題,你們不是想着如何去解決它,而是表現得像暴民!明天一早,你們帶着解決方案來見我,我們一起解決它。”學生們老老實實地散去了。第二天早晨,他們帶來了三四個不同的解決方案。這就是印度理工的學生。
在印度有一句流行的話:第一流的學生進IIT(印度理工學院),二流的才念美國名校。美國《新聞60分》節目曾經評價說:“印度理工學院在印度的地位相當于把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加起來在美國的地位。”這話一點都不誇張,因為IIT最初就是完全按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模式建立起來的。有好事者曾經統計過,在全世界所有大學中,出身IIT成為百萬(美元)富翁的比例最高。每年12月,IIT打開校門,來自歐美的各大跨國公司紛紛進駐,在兩個星期之内,所有學生都會被“搶訂一空”。
尼赫魯作為印度的第一任總理曾經推動了“印度理工學院”這個夢想的實現。另一位充滿活力的印度貴族――埃德舍??戴拉爾,則是印度理工學院的“織夢人”。他充分意識到技術的應用将會在獨立的印度扮演重要角色,于是為印度的技術進步制定了這樣的目标:培育世界一流的工程師群體。印度理工學院的誕生正代表了這個宏圖大略的第一步。
學校成立後招收的第一批學生全部是各個學校前十名的尖子生。面試時考官說:“在原先的學校裡數一數二的學生,請坐下。”結果将近80%的學生都坐下了。
在印度旁遮普邦的一個村子裡有一位名叫格爾巴??威克的男孩,他的目标是IIT,因為在那裡他可以就讀全印度最好的船舶工程專業。威克向學校提出了申請。在面試時,這位農民的兒子面對的是六七位目光如炬、極難應付的教授。威克告訴面試官他是家裡供出來的第一位大學生,他想成為一名造船工程師。随後,面試官問了一個他一直擔心會被問到的問題:“你以前見過船嗎?”“見過。就在昨天,在加爾各答的豪拉橋上,我看到了幾艘小船。”農業工程學院院長潘德雅教授善意地問他:“你的父親是一個農民,難道你不認為農業工程更适合你嗎?”威克脫口而出:“先生,我認為這種世襲的等級觀念是與憲法精神背道而馳的!”話剛一出口,他發覺似乎有些不妥,因為所有的面試官都在笑。當天晚上,當他步行到公告闆前查看時,發現自己已經被船舶工程學院錄取了。
IIT的可敬、可怕之處在于,它的錄取從來就是六親不認,根本不存在通融之道。上至總理的兒子,下至校長的女兒,不論是誰,想進IIT,考試成績一定要排在申請人的前2%,至于面試,更要走公正透明的渠道。Narayana Murthy被譽為“印度的比爾??蓋茨”,他創立了印度的軟件巨頭Infosys(世界500強之一)。Murthy的兒子想報考IIT的計算機專業,卻被無情地拒絕,結果被美國的常春藤學校康奈爾大學錄取。去美國之前,Murthy恨鐵不成鋼地對媒體說:“他最後隻能遺憾地到康大讀書!”
IIT巴隆迪院長的女兒也曾三次申請IIT,不幸都名落孫山。第一次落榜是因為法語成績差了兩分;第二次報考,專業課以一分之差落選;第三次各門功課筆試都通過了,但面試表現欠佳,再次被淘汰。幸運的是,2010年他的女兒第四次提交申請,終于以筆試成績第一名,面試近乎完美的表現被IIT錄取。
IIT裡流傳着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激勵着成千上萬處于社會底層的印度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