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土家族畫壇名匠黃永玉今年已經88歲了,但他精神矍铄,身體健康,依然活躍在畫壇上,不斷有新作問世,人稱“不老翁”。黃永玉在繪畫方面的成就與齊白石、李可染并稱,在文學方面,與沈叢文、汪曾祺齊名,而在健康養生方面,則被贊為“人中翹楚”。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白岩松和鳳凰衛視主持人魯豫都曾在節目中讨論黃永玉的長壽秘訣。黃永玉也毫不吝啬地道出了他的養生心經:“流浪”着,健康着……
流浪鍛煉健身
1924年,黃永玉在湖南湘西出生,父親黃玉書和母親楊光蕙是當地第一對自由戀愛組建家庭的知識分子。在家庭熏陶和耳濡目染下,黃永玉從小就充滿藝術天分,對畫畫狂熱而執着。
20世紀80年代,早已功成名就的黃永玉迎來了他藝術成就最為豐碩的時光,他設計的中國第一枚“猴票”享譽世界,他的史詩型版畫《阿詩瑪》成為版畫的楷模。然而與藝術成功相伴的不是快樂,而是疾病的侵擾。幾十年如一日地在書桌前長時間“戰鬥”,缺少運動的黃永玉像很多老人一樣患上了高血壓,心、肝、肺的功能統統都有不同程度地損傷。
1988年,著名作家沈從文去世。一向将沈從文視為最親近的表叔、最敬重的師友的黃永玉,突然得知噩耗,急火攻心,一口氣上不來,暈死過去。黃永玉和沈叢文的感情無法用語言描述,兩人光是通信的筆劄就有一大書櫃。沈從文去世前一年寫了一部長篇小說的楔子,專門寄給黃永玉。黃永玉認為,如果沈叢文能寫完這部著作,其作品的文學和史學價值絕不亞于《紅樓夢》。可是人去樓空,再好的《紅樓夢》也隻能是黃粱一夢。精神上受了如此大的打擊,醫生診斷黃永玉的身體情況很不樂觀。
為了讓黃永玉心情好起來,老伴兒張梅溪陪他回湘西老家散心。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起伏的山巒、清澈的溪水,黃永玉的心境漸漸開闊起來。他一點點想通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身體好,可以替沈叢文把未完成的書稿寫下去!
有了精神動力後,黃永玉把養身體提到了跟畫畫一樣重要的地位上來。張梅溪更是歡天喜地地支持他。張梅溪是将門後代,但身體并不好,小時候幾乎天天把補品當飯吃。嫁給黃永玉之後,張梅溪便開始操心一家人的饑飽冷暖,為了省錢,挑幾十斤糧食走山路是家常便飯。不知不覺中,張梅溪的身體強壯了起來。她經常自我調笑:“這大山,能把林黛玉變成了花木蘭。”
黃永玉決定效仿張梅溪鍛煉身體,他打算走完湘西鳳凰的大街小巷。最開始時,他每天給自己安排一段行程,走不完當日的路程就不回家。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走一個鐘頭,黃永玉就氣喘噓噓、腿腳打戰,他控制着坐車回家的念頭,就地略休息一下,然後強迫自己慢慢走完一條又一條青石闆鋪就的小路。
一個月之後,鳳凰的老老少少都在議論:有個突然冒出來的“老流浪漢”穿得倒是不寒酸,每天無所事事,到處閑逛!黃永玉得知後,偷偷樂呵了一天,沒想到自己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老漢了。不過,他發現這天天“流浪”效果真不賴,腿腳沉穩有力了,晚上創作時,畫中盡是白天打動自己的靈感。
黃永玉總結了一下,他覺得不能小看這每天漫無目的地晃蕩,好處還真不少:第一:鍛煉了身體,這“流浪”不比激烈的運動,對老年人的身體負累較小;第二:走累了,找個閑人說說話聊聊天,日子充實心情愉快;第三:有風景可看,人和物日日不同,有助于創作。
回到北京之後,黃永玉沿用此流浪法,把北京城的古舊城牆,大小胡同看了個真真切切,精神勁兒居然漸漸比得上50多歲時了。
流浪充實生活
在北京大街小巷“流浪”了一段日子後,黃永玉發現,北京跟湘西不一樣,想去看看的地方太多,可城太大,光靠腳力無法走到目的地。如果坐公交車,倒來倒去,半天時間就晃過去了。
黃永玉打算買車,買車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行走。但80年代,我國還沒有過私家車的先例,車都是政府機關公用的,私家車是個不敢想象的概念。家人勸黃永玉放棄這個念頭,經過文化大革命的前車之鑒,他們可不想再被扣個“資産階級”的帽子。
黃永玉不打算放棄,他倔強地學會了開車,考好了駕照,然後向政府相關部門申請。沒想到,居然獲得了批準,車牌還是胡耀邦特批的!就這樣,黃永玉成了開私家車的中國“第一人”,他自豪地逢人就說:“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緻千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我的流浪式鍛煉法也要借助于汽車這個便利工具才行!”随後,黃永玉從德國買了一輛奔馳320。
當北京的很多人都能駕上私家車之後,北京的交通開始擁堵,黃永玉覺得開汽車不過瘾,又從德國買了一輛馬車。北京郊區的村民經常能看到一個古稀秃頂的老頭兒駕着一輛歐洲風格的馬車在田野鄉間加鞭弛騁。那老頭兒邊駕車邊唱歌,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會下來牽着馬步行。
一晃日子流水般地流到了70歲,憑借汽車和馬車,黃永玉把中國的名山大川都玩了個遍。不知不覺中,黃永玉已經不習慣在一個城市呆得太久,旅遊成了他最大的愛好。經過幾年的遊走,黃永玉發現像他這把年紀的登山者還真少見,而且像他這樣登山速度不亞于任何年輕人的更是鳳毛麟角。張梅溪跟着東奔西跑,難免抱怨:“這一年到頭居無定所,滿中國地跑,真跟‘流浪’似的了。”可是,看到高血壓的老毛病已經很久沒來煩黃永玉了,張梅溪又覺得這東奔西跑得值!
一對70歲的老人還這麼不停地“折騰”,實在讓家人放心不下。定居在意大利的女兒回國勸黃永玉去意大利休養一段時間,好“收收心”。黃永玉想,反正中國的名山大川也走得差不多了,出國看看也不錯,于是答應了下來。
到了羅馬,黃永玉很快發現這個國家的交通是專門為汽車設計的,用車出行是意大利人的習慣,即便隻隔一條街的路都要開車,所以大多數人的體型都腰腹圓胖,腿卻細瘦。黃永玉覺得這樣很不健康,他開始走街串巷,向那些能走路卻習慣了天天駕車的老人們宣傳起走路對身體的好處來。這樣一來,他每天的活動量不降反增。沒過多久,黃永玉的周圍就有了一群擁護者,他那70歲了依然筆挺的腰杆實在太有說服力。黃永玉和一些意大利老人聯合起來給意大利政府寫了提案,希望政府多鼓勵人們行走,過度使用汽車會使人的身體機能退化。
提案深受重視,意大利政府在很多适宜行走的地區投資修建了人行路,方便人們行走運動。女兒也不反對黃永玉天天往外跑了:“您居然把流浪養生法帶到了意大利,收獲很大嘛!”
有了在意大利的經曆,黃永玉決定帶着老伴兒周遊列國。在英國,黃永玉參加了當地老年人競走比賽,沒想到一舉奪魁。當英倫老人們對他誇獎贊歎時,他幽默地說:“牛刀小試,中國功夫而已!”
但也并非所有的旅程都是一帆風順的。在日本時,黃永玉到富士山遊覽,他沉浸在美景中以緻不知不覺拿出了畫闆和畫筆畫起了畫。幾個小時過去了,由于精神過于集中,等他從畫作中走出來時,才發現除了畫闆畫筆外的所有物品全無蹤影了。黃永玉沿途比畫着跟人講他的困境,幸虧得到了一個日本女孩相助才安全返回住處。善有善報,日本女孩因此成為黃永玉的關門弟子之一,現在已是當代日本畫壇的名流。
流浪感悟人生
年紀越大,經曆親友的離世就
越多。1997年,黃永玉最好的朋友汪曾祺去世了。黃永玉表面上反應很淡,隻說了一句:“哦,他也走了!”實際上,汪曾祺和黃永玉之間是如俞伯牙鐘子期般的莫逆。伯牙摔琴,因為世上無人能聽懂他的高山流水之音。黃永玉也遭遇了他精神上的困境,他經常拿着畫筆發呆,這世上還有懂他畫的人嗎?他畫給誰看?他覺得自己靈感全無。
正值此際,有些媒體和商人為了賺錢,惡意炒作黃永玉的畫冊,讓消費者花天價購買他的作品。此事讓黃永玉招緻了很多批評。有記者在報紙上批評他大發橫财,闊綽顯擺,生活奢華,“在北京的花園居然占地六畝,還開着奔馳車,還有好幾輛跑車。”甚至攻擊起他的為人:“他已經不是文人,他為酒鬼酒設計包裝,他的雕塑、畫冊全都限量發行。與那些專門心搞學問的大師們相比,他不過是個靠自己藝術撈錢的商人!”
黃永玉的性格是猛烈如火、清澈如水的,他經常用每日三省來要求自己,他最不願的就是自己品行上有任何污點。原來别人看他就像個快樂的老頑童,可這一段時間下來,他卻像一個有口難言的悶葫蘆。沒多久,幾重郁悶下,他的人也很快顯老了。張梅溪開導他:“外在的批評,名和利什麼的,都是鏡中花,水中月。名和利能夠一下子全來也能一下子全沒,如果你太想抓住它,就會為它所累!你應該以流浪的心态對待它!”
“流浪”兩個字刺激到了黃永玉。流浪是身體上的,精神上何嘗不是?守着固有的藝術形式,那麼走來走去,不過還是原來的風景。在名譽與金錢上應該當自己一無所有,這樣才能無牽無挂,這樣才能處處是風景。流浪應該是尋找,是發現新奇,是精骛八極,心遊萬仞。
突然間開竅了,黃永玉決定不僅局限于原來的版畫和油畫這兩種藝術形式了,他開始了流浪式的創作嘗試,插圖畫、漫畫、建築、詩歌……在鳳凰,他建了“奪翠樓”和“玉氏山房”,又出資千萬為家鄉設計修建了四座古色古香的橋,一方面方便行人,另一方面,讓人文建築為自然山水增色。他在北京“萬荷堂”外建造涼亭供市民休息喝茶之用,每年荷花盛開之時,弟子親朋滿院,一方面賞荷,一方面為他慶生。此時便是黃永玉最得意之時,他已經不在乎外在的批評了,那是批評者的事,與他何幹!
黃永玉還開始了寫詩,80多歲的老頭兒寫詩,難免會被人笑話,甚至有人批評他的詩太直白淺顯了。但黃永玉以流浪漢的心态對待這些流言飛語時,隻做拈花般笑而不語。他的詩沒有任何功利性,多半是寫給老伴兒的,就像他喜歡吹小号拉手風琴給老伴兒聽一樣,他全都是為了博老伴一笑,這樣他自己也快樂開心。沒想到玩着做出的詩集出了一本又一本,還獲得了國内外的多項大獎,文藝批評界公認他的詩歌打破了當今詩壇晦澀難懂的風氣。他寫的半小說半散文式的自傳體長篇《無愁河上的流浪漢子》被認為是20世紀最優美純淨又辛酸的文字,他認為他不過是用文字描述了他流浪着的人生。
如今,88歲的黃永玉仍筆耕不辍,同時也像流浪者般流浪,像高僧般雲遊。2012年,他獲得了他一生最高的聲譽:他的畫作與齊白石、李可染并稱,他的詩文與沈從文、汪曾祺并稱。當主持人魯豫問起他為何88歲了還能才思泉湧,他的靈感來自何處時,黃永玉回答:“用流浪般的心态對待名利,用冒險的情懷去嘗試其他藝術領域,這世界永遠充滿新奇和驚喜!”當白岩松問他健康長壽的秘訣是什麼時,他回答:“流浪成就了我晚年的健康!”